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戰後延安走得最高超的一步棋:「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戰略方針

2024-03-03歷史

來源: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06期,作者郭祥(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安慶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近十年來, 學界對劉少奇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四個方面, 即劉少奇黨建思想、劉少奇與「白區工作」、劉少奇與「發展華中」和劉少奇「建國後」的經濟思想, 而對劉少奇確立和實施「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這一戰略方針著墨不多。但這一方針的確立和實施是劉少奇的十大功績之一[1]7, 也是全國革命勝利的奠基石之一。[2]41本文將在梳理中共中央文獻、翻閱相關歷史檔案資料及部份黨和軍隊領導人回憶錄的基礎上, 結合學界最新研究成果, 重新呈現這一方針的確立和實施過程, 來領略劉少奇高超的領導藝術、政治才能和歷史功勛。

一、為什麽去東北

確立「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戰略方針的原因有三:一是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 東北地區北、西、東三面都是友鄰, 有了東北就有了鞏固的戰略基地;二是國民黨在東北無一兵一卒, 統治薄弱;三是東北幅員遼闊, 工業基礎良好, 經濟實力雄厚。[3]除此之外, 之所以在抗戰勝利初期確立「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戰略方針還有其重要原因:一是蘇軍進入東北後, 給中國共產黨搶占東北提供了「千載一時之機」;二是配合和支持重慶談判。由於東北掌握在蘇軍手中, 所以蘇聯在東北問題上掌握著主動權。中國共產黨一直渴望得到蘇聯在進軍東北問題上的支持, 但是【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於1945年8月26日公布, 蘇聯承諾毫不保留的支持國民政府, 中共中央和劉少奇對蘇軍在中國共產黨進兵東北問題上的態度信心不足, 因此, 1945年9月初劉少奇一度決定不派更多的部隊前往東北[4]86, 他迫切需要了解東北蘇軍對中國共產黨進軍東北的態度。1945年9月14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 劉少奇提到, 中共中央準備派大批幹部和主力部隊開進東北, 但由於不清楚東北的具體情況, 一直下不了決心。[5]這一問題因蘇軍代表貝魯羅梭夫中校在曾庫林陪同下到訪延安, 才得以解決。

東北蘇軍代表轉達了其統帥馬林諾夫斯基的口頭通知:一是國共軍隊只能在特別規定的時間內進入東北;二是國共軍隊不能在蘇軍撤離東北前進入東北;三是請朱德總司令命令已到沈陽、長春、平泉等地的八路軍結束上述蘇軍占領地區;四是蘇軍撤出東北後, 蘇軍對「中國軍隊如何進入東北」這一中國內政問題, 不予幹涉。[4]89從前兩條來看, 蘇軍不同意國共兩黨的軍隊在其撤出東北之前進入東北。但據曾庫林回憶, 1945年9月5日在其率部進入沈陽附近時, 雖然遭到蘇軍的短暫圍困, 但經多輪接觸後, 蘇軍對中國共產黨軍隊表現非常熱情, 並讓曾庫林擔任了沈陽衛戍區司令;蘇軍並建議他們以「東北人民自治軍」的名義在東北活動, 以免影響其履行中蘇條約的義務。在曾庫林下令換下八路軍的臂章, 改為東北人民自治軍後, 蘇軍遠東司令部明確下令:對東北人民自治軍的活動不得阻攔限制。[6]07-225至於第三條, 劉少奇、朱德向蘇軍代表提出, 八路軍自中日戰爭爆發起就在熱河、遼寧部份地區進行抗日活動並成功建立根據地, 此處八路軍不便撤出。經多次交涉, 「蘇軍同意將原屬冀熱遼抗日根據地範圍內的錦州、熱河兩省完全交給我軍接管 (錦州為滿洲一個省, 轄遼西十四個縣) 」。[6]35同時, 蘇軍代表還友好表示:馬林諾夫斯基元帥「不論對總司令個人、不論對八路軍, 均抱深厚之同情」。[6]35而最後一條, 「實際上是暗示了蘇聯對中國共產黨奪取東北的授權」[7]12, 因為此時中國共產黨在東北早已有東北抗日聯軍等軍事力量, 而國民黨在東北無一兵一卒。學界圍繞蘇軍對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發展的支持、援助有過詳盡的研究。金沖及指出, 蘇軍在中國共產黨進軍東北問題上的態度是一種看起來拒絕, 實際上是「有限度的幫助」。[8]而郝江東則進一步指出, 蘇聯與中國共產黨在東北是一種戰略性互助關系。[9]總之, 劉少奇了解了蘇軍對中國共產黨進軍東北的態度。

同一天, 劉少奇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 除了討論東北蘇軍的口頭通知外, 又聽取了曾庫林關於東北情況的匯報。曾庫林匯報說:一是擴軍容易。他率四個連於1945年9月5日到沈陽, 在一星期之內就發展到四千人, 且改編保安部隊萬余人。曾庫林在其回憶錄中還記載這樣一件事:「在沈陽, 擔任擴軍小組長的十二團一名排長去了一趟廁所, 回來後已多了一個排的新兵, 一時成為笑談。」[6]46二是物資易得。東北武器物資到處堆集, 無人看管, 隨便可取輕重武器。曾庫林的部隊, 「僅在沈陽幾天內即獲三八式步槍2萬多支, 輕重機槍千余挺, 小口徑炮150余門, 還有若幹迫擊炮、野炮、山炮以及彈藥、被服、醫藥、通訊器材等。」[10]11三是中小城市及鄉村無人管控。蘇軍進入東北後只駐紮在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各中小城市原有偽組織和偽人員或畏罪潛逃或等待觀望, 一時土匪興起, 中小城市和鄉村處於失控狀態。[6]36

了解了東北蘇軍的態度並拿到了曾庫林帶來的第一手資料, 劉少奇認為, 這是「千載一時之機」, 必須改變南下意圖, 迅速、堅決的奪取東北。「這次會議使爭取東北的戰略方針進一步明確起來, 對東北進軍的速度大大加快。」[11]801945年9月17日, 劉少奇致電毛澤東、周恩來:「東北為我勢所必爭, 熱、察兩省必須完全控制」, 「為了實作這一計劃, 全國戰略必須確定‘向北推進, 向南防禦’的方針」。這是「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方針的最初表述。1945年9月19日, 毛澤東復電完全同意其部署。同天劉少奇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 正式確立「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戰略方針。

確立「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戰略方針的另一原因是支持和配合重慶談判。1945年8月28日下午, 面對即將去東北工作的人員, 劉少奇指出, 到東北開展工作, 是為積累與國民黨談判的資本。[4]811945年9月15日, 劉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 「東北交通便利, 物產豐富, 工業發達, 國民黨一定不死心, 會派大量軍隊爭奪東北。我們要和他們針鋒相對, 力爭這個戰略地區……我們掌握了東北, 就能為毛主席、周副主席在重慶的談判創造有利地位。」[5]1945年9月19日, 在一份黨內的指示電中, 劉少奇強調, 要透過控制熱河、察哈爾兩省和搶占東北, 爭取國共談判的有利地位。[12]371

二、如何去東北

為確保戰略方針的順利實施, 劉少奇統籌部署中國共產黨部隊南撤北進;精選幹部, 建立和完善組織機構, 並設法阻止國民黨軍隊北進。

(一) 南撤北進, 搶占東北

劉少奇指出, 為避免「我之主力分散, 地區太大, 處處陷於被動」的局面, 鞏固華北、華中, 達成控制熱、察, 搶占東北的戰略目標, 南方必須收縮, 「要下決心, 堅決行動, 舍得把其他地方丟掉」。[4]951945年9月17日, 劉少奇建議, 新四軍江南部隊立即轉移到江北。1945年9月20日, 劉少奇致電華中局, 浙東、蘇南、皖中、皖南部隊北撤, 越快越好。[13]86

南方撤軍是為加快向東北進軍。1945年9月15日, 劉少奇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央局的電報:「現在最需要的是派遣大批軍事幹部到東北。華北、華中應派遣一百個團的幹部迅速陸續起身前去。從班長、副班長、排連營團長及事務人員、政治工作人員均配齊。」「其他到東北能做司令、市長、專員, 經濟、文教工作的幹部亦望盡可能派去」。[14]80-681劉少奇特別要求, 「幹部集中一批即走一批, 不要等齊, 各自尋找最迅速到達的路線前進。」1945年9月17日, 劉少奇指出, 要實作對東北與熱河的控制, 「必須立即計劃調集十萬至十五萬軍隊到冀東、熱河一帶」。[13]791945年9月18日, 劉少奇請示毛澤東, 抽調十萬到十五萬兵力到熱河和冀東的建議, 請速做考慮。[4]941945年9月19日, 劉少奇提出調整全國兵力部署的具體計劃:山東主力調往冀東和東北;華中新四軍主力大部開赴山東、一部開赴冀東, 以補充山東根據地和發展冀熱遼地區;浙東新四軍撤至江蘇南部, 蘇南、皖南新四軍主力開至長江以北;晉冀魯豫軍區的任務則是全力阻滯並打擊國民黨北上部隊, 同時準備3萬兵力, 條件成熟時向冀東和東北開進。[15]01

需要特別指出, 在實施戰略方針的過程中, 劉少奇強調必須利用時機、加快動作、一刻千金。1945年8月28日, 劉少奇指出, 要趕快搶占東北。1945年9月15日, 指示各中央局要「迅速堅決」爭取東北。1945年9月20日, 指示山東分局, 時機緊迫, 要迅速動作, 越快越好。1945年9月23日, 再次要求各地去東北的部隊和幹部加速前進, 不要遲延, 以免錯過時機。[4]501

(二) 「一體兩翼」, 協調推進

劉少奇主持成立東北局, 調整晉察冀分局和山東分局為中央局, 與先期成立的晉冀魯豫中央局一起, 形成協調推進戰略方針實施的「一體兩翼」組織格局。

為全力控制東北, 1945年9月13日, 劉少奇就擬議成立東北局。1945年9月15日, 經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決定, 中共中央東北局正式成立, 以彭真為書記, 陳雲、程子華等5人為委員, 全權代表中央指導東北一切黨的組織及黨員的活動。但是, 劉少奇覺得東北局領導班子還不是很強, 特別是缺少軍事領導人員, 因此, 1945年9月17日, 劉少奇建議立即成立冀熱遼中央局並擴大冀熱遼軍區, 「派高崗、富春、康生等去工作, 並須組織強有力的軍事指揮機關, 以陳毅、林彪或徐向前去擔任」。[13]791945年10月9日, 由程子華任司令員的東北軍區司令部正式成立。在此前後, 為確保完全控制熱、察和華中、江南部隊安全北上通道, 1945年9月5日, 劉少奇和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國共產黨晉察冀分局改為中央局, 1945年9月19日, 劉少奇和中共中央又決定將山東分局改為中共中央華東局, 將中共中央華中局改為華中分局, 歸中共中央華東局領導。為進一步加強東北局的領導力量, 劉少奇讓山東的羅榮桓、肖華到東北, 而由陳毅、饒漱石到山東。[16]劉少奇先後選派陳雲、彭真等4名中央政治局委員, 李富春、林彪等5名中央委員以及黃克誠、黎玉等10名中央候補委員到東北開展工作。

東北局是奪取東北的主體實施機構, 而晉冀魯豫中央局 (1945年8月20日成立) 、晉察冀中央局一並和華東局構成確保奪取東北的東、西側翼, 為實施「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提供了組織保障。1945年9月20日, 劉少奇在致山東分局並轉林彪的電報中指出, 中央是完全依靠山東分局及山東的部隊和幹部, 去完成「控制冀東、熱河, 進而控制東北」的任務, 希望山東分局以全部力量去全力執行, 各地加以幫助。[4]98這裏劉少奇仍然習慣稱山東分局, 但實際上已是華東 (中央) 局。1945年9月29日, 劉少奇以中央軍委名義要求晉察冀中央局的聶榮臻和肖華破壞、控制正太路和平漢路等鐵路線, 遲滯蔣軍行動[13]06;1945年10月6日, 劉少奇又以軍委名義致電晉冀魯豫中央局的劉伯承、鄧小平, 為掩護正在挺進東北、冀東的部隊, 「晉冀魯豫必須阻止胡宗南、孫連仲北進」。[13]17晉冀魯豫中央局先後發起上黨、邯鄲戰役並取得完勝, 成功守住了華北的南大門, 掩護了中國共產黨部隊在東北的戰略展開。

(三) 纏結扭打, 遲滯國民黨軍隊

為達成搶占東北的戰略目標, 中國共產黨必須遲滯國民黨軍隊北進, 粉碎其「控制華北, 以圖東北」的戰略規劃。

1945年9月22日, 劉少奇為中央軍委起草致聶榮臻 (時任中國共產黨晉察冀中央局書記) 、鄧小平 (時任中國共產黨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 的指示電, 提出要以主力兵團配合地方武裝和民兵, 采取纏結扭打的戰術, 盡一切力量遲滯國民黨軍隊兩個月以上的時間。1945年9月26日, 劉少奇強調, 「我們的方針是阻止其前進, 隨跡尾追, 追跟扭打」。[4]981945年9月29日, 劉少奇再次以軍委的名義致電華東局、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察冀中央局主要領導人, 再次強調「我為爭取時間, 擴大解放區, 發展東北, 整編主力, 必須遲滯蔣軍行動」, 批評有些地區「對打擊與遲滯蔣軍行動、爭取時間的當前政治任務認識不清」, 明確要求對津浦路、正太路、平漢路、同蒲路「必須堅決進行破壞, 愈徹底愈好」。[13]06-307上黨戰役結束後, 劉少奇要求晉冀魯豫劉鄧主力有計劃的向交通要道集中, 進行交通破襲戰。1945年10月12日, 劉少奇要求陳毅、羅榮桓截斷津浦路, 阻止頑軍北上, 為此發動津浦路戰役。1945年10月15日, 劉少奇以中共中央名義要求各局和各區黨委全力進行交通作戰, 要求華北、華中解放區將作戰的重心放在鐵路線上, 阻止國民黨軍隊前進。「凡我有強大力量足以控制鐵路一段時, 均應力求控制一段, 布置戰場, 和頑軍作戰, 求得整批消滅頑軍力量, 阻止其前進。凡不能控制一段時, 則應積極破路、襲擾, 埋設地雷、翻車和相機打擊頑軍, 務使其不能乘車而必須步行前進。」[13]46

1945年10月17日, 國民政府的高級工作人員王世傑嘆到:「中國共產黨軍隊近日破壞各處交通鐵路甚力, 情勢轉惡。」[17]411945年11月1日, 劉少奇致電毛澤東:各主要鐵路均被切斷, 國民黨軍隊去東北者除海運、空運外別無他道。[11]87遲滯國民黨軍隊北進的一系列部署, 成功阻止了國民黨軍隊沿鐵路線向華北的推進, 打破了其全面控制華北的企圖, 中國共產黨則控制了察哈爾、河北、熱河、山東、山西等省, 為主力挺進東北贏得了時間。

三、如何發展東北

在中國共產黨進入東北後如何發展的問題上, 不能簡單的用劉少奇提出的「讓開大路, 占領兩廂」來概括, 也不能用彭真所說的「分散-集中-再分散」來總結。前者是在1945年11月22日才提出的, 它不能涵蓋「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方針實施的整個階段;後者只是對中國共產黨軍隊因蘇方政策和東北形勢變化而做出的適時部署調整, 並不能涵蓋中國共產黨為實作自身在東北發展壯大所采取的其他政策。二者的共同點是過於宏觀, 既掩蓋了歷史發展的復雜性, 又削弱了劉少奇在這一問題上的貢獻。

(一) 顧及蘇聯信用

東北地區在蘇軍控制之下。莫斯科和東北蘇軍對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1945年9月14日到訪延安的蘇軍代表曾明言, 進入沈陽的中國共產黨軍隊打著八路軍的旗號, 給蘇聯帶來了外交上的不便。[18]16為了不影響蘇聯履行中蘇條約的義務, 同時最大限度爭取蘇方支持, 劉少奇顧及蘇聯國際信用, 時刻根據蘇軍態度變化適時調整對策。

1945年8月22日, 劉少奇起草中共中央致晉察冀電, 要求晉察冀派往東北的幹部, 「在紅軍所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工作」。[14]461945年8月29日, 劉少奇以中央的名義要求進入東北的幹部和部隊, 「可用東北軍及義勇軍等名義」非正式的進入東三省;同時要求「紅軍所堅決反對之事我必須照顧, 不要使紅軍在外交法律上為難」。[13]581945年9月14日, 中共中央以朱德名義寫信給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答復其口頭通知, 「現按照尊意命令進入沈陽、長春、大連、平泉及滿洲其他地區之八路軍個別部隊, 迅速結束紅軍占領地區。」[14]791945年9月15日, 劉少奇要求剛組建的東北局暫設沈陽, 對外不公開。[4]91同日, 劉少奇以中央名義要求各中央局, 在東北不得以八路軍的番號和中國共產黨的名義與蘇軍接洽並獲得幫助, 只能以地方部隊和非共產黨的面貌出現;要求進入東北地區後即須使用本地番號, 並消滅八路軍原有證件;同時要求從山東進入東北的部隊脫下軍裝, 偽裝成去東北的勞工或華北難民去東北。[14]801945年9月21日, 劉少奇指示彭真, 用東北人民自治軍或某省自治軍、省防軍的名義組織大規模正規軍。[4]991945年10月, 由於蘇聯擔心美國染指東北, 決心將東北的「家務」全部付予中國共產黨。[19]92中國共產黨的戰略也隨之轉變為全力爭奪大城市、獨占東北。適應這種變化, 在政治宣傳上, 中國共產黨主張東北自治。1945年10月31日, 東北人民自治軍正式成立, 統一指揮開赴東北地區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原東北的抗日武裝。1945年11月4日, 劉少奇以中共中央名義指示彭真、林彪, 著手籌備東北人民自治政府, 以應對蘇軍撤退後國民黨派軍隊和幹部到東北。[14]781945年11月17日, 由於美、蔣對蘇聯采取外交攻勢, 蘇聯不得不將長春路沿線及大城市讓國民黨接收。隨即, 劉少奇要求東北局:「彼方 (指蘇聯) 既如此決定, 我們只能服從, 長春路沿線及大城市讓給蔣軍。」[13]58適應這種變化, 中國共產黨在政治宣傳上由主張東北自治到主張建立東北地區聯合政府, 東北人民自治軍於1946年1月相應改為東北民主聯軍。這種名稱的變化, 在配合蘇軍的同時, 方便了蘇軍對中國共產黨武裝的支持和援助, 同時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影響。

(二) 政權、兵員、資財三大任務

劉少奇認為, 中國共產黨要在東北發展壯大, 必須註意建立地方政權、擴充軍隊和搜集資財。1945年8月28日, 劉少奇要求去東北的幹部要完成建立地方政權、建立黨組織和擴充軍隊三項任務。[4]811945年9月11日, 劉少奇要求山東分局進入東北的部隊, 「建立地方政權、改編偽軍、組織地方武裝」。[4]89劉少奇將發展武裝放在首位。1945年9月21日, 在起草的致各中央局的指示中, 劉少奇強調, 各中央局要把整編和擴大軍隊當作最重要的工作, 主要方法是動員民兵和爭取偽軍俘虜兵參加八路軍、新四軍。[13]881945年9月19日,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 要求東北局組織發展二十萬武裝。20日再次強調, 東北局要在兩個半月內, 「在東北組織二十萬至三十萬能作戰的軍隊」。[4]98同一天, 劉少奇致電彭真, 要求將新到吉林的部隊「分散至各縣, 每縣一排也好, 以地方名義迅速擴大」。[4]991945年9月24日, 致電東北局要求因地制宜發展東北武裝, 一是發展散在各地的自衛武裝;二是發展較集中的武裝, 須布置在靠近熱河、外蒙、蘇聯、北韓等地區;同時指示東北局有計劃打入、改造或控制長春路的路警和其他路警。[4]0210月9日, 劉少奇再次以中共中央名義致電東北局:「部隊必須迅速擺開分散, 每縣一連一排, 迅速發展壯大, 收編改造偽軍偽警。」[14]231945年12月7日, 劉少奇強調東北目前的工作重點是, 「控制長春路兩側, 建立根據地, 利用冬季整訓15萬野戰軍, 建立二十萬地方武裝」。[13]465

在與國民黨進行軍事競爭的同時, 劉少奇也與其展開了政權競爭。1945年10月1日, 劉少奇致電中國共產黨重慶談判代表團, 建議組織東北人民自治臨時行政委員會作為總的公開號召機關, 同國民黨競爭, 以爭取偽軍偽警和偽組織上層人員。[4]06 1945年10月12日, 致電晉察冀中央局, 要求成立熱河、察哈爾兩省政府, 以抵制國民黨的省政府。[4]021945年10月19日, 劉少奇指示東北局, 整訓部隊是頭等大事, 但仍需抽調若幹部隊到地方, 去接收政權。[13]65

此外, 劉少奇認為, 收集資材是中國共產黨進入東北大城要道的任務之一, 並將其和兵員問題等量齊觀。[4]081945年9月19日, 在確立「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戰略方針的政治局會議上, 劉少奇要求, 槍支糧食都要搞好。[4]951945年9月24日, 指示東北局「沈陽及其他城市的武器資財, 應向鄉村及熱河運出」。[4]021945年10月2日, 劉少奇指出, 要在大城要道找取物資, 並強調武裝資財是主要的。[4]07-508

為響應劉少奇的號召, 進入東北的部隊積極開展擴軍運動, 紛紛走上街頭、學校、礦區進行宣傳、動員, 產業工人、青年學生、偽軍、偽警成為中國共產黨主要兵源。1945年底, 中國共產黨武裝已由出關時的十萬, 發展到近三十萬。[19]41在政權建設方面, 「東北局成立之初的第一次會議, 就把摧毀敵偽政權、建立民主政府確定為當時的主要任務之一」[20]01, 各地召開人民代表會議或參議會, 民主推選省長、市長、縣長;並開展反奸、剿匪、減租等群眾運動, 爭取群眾支持, 政權不斷鞏固。

(三) 發動群眾是決定性環節

劉少奇強調, 政權建設和擴軍運動的成效取決於發動群眾, 在大城要道城市群眾工作絕不容忽視。1945年9月11日, 劉少奇在給山東分局的工作指示中, 要求「派城市工作幹部到東北紅軍占領的各大城市及交通要道, 組織群眾團體, 改善人民生活, 出版報紙, 發動民主運動」。[13]711945年10月2日, 劉少奇指示東北局, 「目前在大城要道除找取物資兵員外, 主要是發動群眾, 進行民主運動」。[13]09同一天, 他要求東北局, 「在各大城市, 必須派人成立總工會及青年、婦女籌備會, 提出綱領、會章, 召集各種會議, 實作要求, 發動和組織群眾, 再進而引導他們走上武裝鬥爭, 如此才能造成組織武裝和國民黨進行政治鬥爭的廣大基礎。」[21]651945年9月19日, 劉少奇又指示東北局, 「召開各族群眾大會, 提出要求, 進行改善生活及減租減息、控訴漢奸的運動……要發動蓬蓬勃勃的民眾運動來進行社會改革和支持新政權」。[14]541945年11月中旬以後, 蘇聯迫於美蔣的外交壓力, 不得以將東北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交於國民黨接收。1945年11月20日, 劉少奇要求東北局, 從城市結束時應保持良好的紀律, 給東北各階層以好的影響;而結束城市後, 要做長久打算, 在業已建立秩序的地方發動群眾開展控訴漢奸及減租運動。[13]33-4341945年12月3日, 劉少奇指示東北局, 必須集中力量發動千百萬工人農民群眾, 如此才能在東北站穩腳跟, 確立與國民黨競爭的優勢。[13]601945年12月24日, 劉少奇要求彭真在冬季進行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的工作。[13]131945年12月31日, 劉少奇說, 必須用心進行群眾工作, 「發動群眾是決定的環節, 要集中全力, 放手發動東北偉大的群眾運動, 不要怕過左束縛自己的手腳」。[13]32

當然, 劉少奇發動群眾是為了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在東北的中心任務, 是建立可靠的根據地, 站穩腳跟。」[13]13為貫徹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同誌的戰略部署, 克服群眾的畏敵情緒, 改善群眾生活, 東北局先後在城市和鄉村開展了反奸清算、剿匪鬥爭、減租減息等運動, 並在西滿地區開展了土地革命。[20]1-101透過這些運動, 削弱了城市和農村的封建勢力, 改善了工人、農民的生活, 從而使中國共產黨在東北有了穩固的根據地和強大後方。

四、劉少奇在方針確立實施過程中的作用

(一) 毛澤東和劉少奇在東北問題上有戰略共識

毛澤東很早就看到了東北的重要性。1942年毛澤東致信劉少奇:「……日本戰敗從中國撤退時, 新四軍及黃河以南部隊須集中到華北去, 甚或整個八路軍、新四軍須集中到東三省去。[22]34-435中國共產黨七大期間, 毛澤東再次指出東北「特別重要」:既使把現有的根據地都丟了, 只要有了東北, 中國革命就有了勝利的基礎。[23]261929至1930年, 劉少奇曾經主持滿洲省委工作, 對東北的戰略地位和工業基礎同樣有著深刻的認識。在毛澤東赴延安之前, 劉少奇向毛澤東談了自己對東北問題的看法:第一, 如果占有了東北, 北面蘇聯, 西面蒙古, 東面北韓皆為友鄰;中國共產黨可以集中兵力對付一個敵人, 同時可避免被國民黨南北夾擊的危險。第二, 蘇聯雖在外交條件上對國民黨政府負有一定義務, 但只要中國共產黨在東三省的活動, 不直接影響這一條約的實行, 想必蘇聯人也不會背後開槍。[24]251945年9月14-15日的政治局會議上, 劉少奇又指出, 東北地區工業發達、資源豐富、交通便利。[5]總之, 劉少奇和毛澤東一樣, 認為中國共產黨搶占東北, 戰略上有必要, 形勢上有可能。

(二) 毛澤東充分信任劉少奇並讓其大膽放手開展工作

自1922年起, 毛澤東和劉少奇就建立起偉大的革命友誼。在長期的革命活動中, 兩人互相聲援、親密合作、榮辱與共。在這一過程中, 毛澤東發現劉少奇「才堪大用」。[25]251945年8月23日, 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結束時, 他提議:「我出去 (重慶談判, 筆者註) , 決定少奇同誌代理我的職務。」[26]11945年8月26日, 他又說, 「重慶是可以去和必須去的。……黨的領導中心還在延安, 黨內也不會有什麽擾亂, 將來還可能有更多一些同誌到外面去, 只要有裏面的中心, 外面的中心也就能保得住。」[27]6這是對劉少巫師幹的認可, 也是對劉少奇的充分信任。臨行前, 毛澤東又對劉少奇說, 蔣委員長只認得拳頭, 不認識禮讓;對蔣介石的一切挑釁, 都必須予以迎頭痛擊;我軍的勝利越大, 我的處境越安全。[24]27此話更像是對1945年8月26日講話的解釋, 其用意就在提醒劉少奇放下包袱, 放開手腳, 不要因為顧及他在重慶的安全而畏手畏腳:只要延安這個中心幹得好, 重慶這個外面的中心就會安然無恙。

1945年10月11日, 返回延安的毛澤東因勞累過度, 健康狀況欠佳, 不久便入院治療並休養數月。在此期間, 劉少奇繼續代理中共中央工作, 「許多中央的電報和指示仍由劉少奇起草, 送交毛澤東審閱修改後發出;毛澤東的一些電報擬好後, 也送劉少奇‘請少奇斟酌發’, ‘少奇閱後發’;有些則是‘毛劉合擬’的」。[11]88-4891945年12月28日, 休養中的毛澤東在寫給東北局的指示電 (即【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中, 充分肯定了劉少奇發展東北的各項方針。「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戰略方針確立和實施的整個過程, 毛澤東和劉少奇都時刻保持著良性互動的合作關系。

(三) 劉少奇積極貫徹毛澤東的指示並在戰略方針確立實施中起了關鍵作用

派幹部去東北開展工作、與國民黨爭奪東北是毛澤東首先決定下來的, 並提出了能不能派軍隊去東北的問題。1944年10月, 毛澤東提出「要準備蘇聯打日本」, 在幹部配備上註意東北。[19]491945年8月20日, 毛澤東明確指示:「乘紅軍占領東北期間和國民黨爭奪東北。」[28]58月23日,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 「東北的工作如何?派幹部去是確定的。」[27]劉少奇積極貫徹毛澤東的指示, 派幹部和少量軍隊迅速進入東北, 並時刻關註東北情勢的發展。在掌握了蘇軍態度和東北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後, 1945年9月14日, 劉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初步提出「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 不但出色解決了「能不能去東北的問題」, 而且迅速派遣十萬大軍趕赴東北, 建立了穩固的東北根據地, 為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是根據全國、東北形勢的發展而做出的, 是對毛澤東有關東北問題指示的積極貫徹和成功昇華。在此過程中, 劉少奇多次去電向毛澤東匯報, 毛澤東總是回電「完全同意」「布置很對」, 劉少奇在戰略方針的制定和具體實施中, 發揮了關鍵作用。[29]

五、結語

鄧小平曾經說, 在革命緊急關頭, 劉少奇總是不避艱難, 到最困難的地方去, 挑最重的擔子。[30]1929年, 他臨危受命, 重建和主持滿洲省委, 為黨在「白區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41年皖南事變後, 任新四軍政治委員隨後任華中局書記, 「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於將傾」, 改變了新四軍的困難處境, 恢復和壯大了華中地區的革命力量。1945年抗戰勝利後, 又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代理中共中央主席, 改變南下的戰略意圖, 確立被稱為「抗戰後延安走得最高超的一步棋」[31]3的「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戰略方針, 成為中國革命勝利的奠基石之一。這一切既可見劉少奇的突出貢獻, 也可見他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的政治擔當。

「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戰略方針的確立和實施, 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也是中國共產黨搶占東北的政治藍圖。在這一方針確立和實施過程中, 劉少奇作為「關鍵人物」科學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麽去東北、如何去東北、去了東北如何發展這三個緊密相連的問題, 在關鍵時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回答為什麽去東北, 劉少奇準確捕捉到了蘇軍進軍東北、日本投降、國民黨尚無力量進軍東北的「歷史機遇期」;回答如何去東北, 劉少奇俯瞰全國, 南撤北進, 遲滯國民黨軍隊, 「搶」占東北;回答如何發展的問題, 劉少奇既看到現在也看到將來, 既看到順利的情況也看到困難的情況, 既隨時適應蘇方政策變化, 又把工作重心放在建立持久鬥爭的基點上, 透過發動群眾, 建立根據地, 在東北站穩了腳跟。這一切展現出劉少奇作為一名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的遠見卓識和面對復雜形勢、解決復雜問題的高超藝術。

「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戰略方針的確立和成功實施, 也是團隊合作的結果。毛澤東早就看出了東北的重要性, 與國民黨爭奪東北的決定也是由他首先做出的。此外, 任弼時、彭真、陳雲、黃克誠等都對方針的提出和實施提出了真知灼見。在這一方針的確立和實施的過程中, 劉少奇自覺堅持民主集中制, 每一重大決策都經過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決定, 「他從來都把自己放在組織之中, 尊重集體領導, 服從組織決定」。[30]劉少奇是遵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的典範。

總之, 「向北發展, 向南防禦」戰略方針的確立和實施, 可以領略劉少奇的政治擔當、領導藝術和政治品格。今年是劉少奇誕辰120周年, 以此文追念偉人, 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