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孟良崮戰役,粟裕束手無策時被一位老大爺點醒,成功擊敗張靈甫

2024-03-03歷史

1947年,解放戰爭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關鍵時刻。

在這一年,由於前期進攻受挫,國民黨軍已經放棄了全面進攻的戰略,轉而進入到了重點進攻階段。

相較於之前的「全面進攻」,「重點進攻」意味著穩紮穩打,集中優勢兵力層層撕破防線,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對於解放軍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從三月份開始,國民黨軍已經陸續向著山東解放區調集大軍高達24個整編師(軍)、45萬人之余,其中還不乏「五大主力」,整編第74師、整編第11師這些全美械的精銳力量。

此時我軍負責接戰是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為陳毅,副司令員為粟裕。

華東野戰軍全軍兵力為27萬人,且武器裝備處於劣勢,想要與敵人硬碰硬,是不現實的,因此當時我軍主要戰略還是「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

然而,想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其難度十分之大,從四月份開始,我軍就已經展開行動,試圖引誘整編第74師與整編第11師突進,全線合圍一舉拿下,但是這場行動最終還是因為國民黨大部隊的迅速跟進遭到了失敗。

國軍指揮官 顧祝同 對於戰功似乎沒有什麽「渴求」,無論從表面上取得多大的優勢,他始終堅持著穩紮穩打,不敢有絲毫冒進,這讓戰局陷入了僵持之中。

截止到此時,國軍已然在山東攻下了上百座大小縣城,可以說,時間並不站在我軍這一邊,每拖一天都意味著我軍將失去一塊根據地。

然而,就當戰局陷入僵持之中時,一位老人出現在了粟裕的面前,打破了僵局。

1、老人無心一句話,解開粟裕心中難題

站在歷史的角度上,我們都知道,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主要是源自於國民黨軍整編74師的冒進。

然而,當我們代入到當時的解放軍指揮部就會發現,這其中並沒有那麽簡單。

孟良崮戰役對於整體戰局而言意義重大,我軍所能掌握的視窗期極其短暫,如果在這一時間段裏不能成功吃下,那麽在未來將會後患無窮。

為了準備這場戰鬥,粟裕大將可謂是心急如焚,指揮部裏,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接到前線發來的情報,所有人都忙著分析敵軍動向。

但是,盡管我軍參謀部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並且設想了多種方案。但最終還是被一個問題所深深困擾,那就是如何保證敵人鉆進事先準備好的口袋之中?

對於這個問題,粟裕大將可謂是一籌莫展時,戰場那麽大,變故又那麽多,誰能保證張靈甫就一定會掉進陷阱裏呢?

然而,頗具戲劇性的是,這個無數經驗豐富的參謀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居然被一位無名老者的幾句話給輕松點開了。

1947年四月的某一天,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來到華野指揮部,和幾位鄉親們一起為解放軍戰士送水送糧。

然而正在此時,恰巧撞上了粟裕大將,對於廣大人民,我軍將領向來是沒有什麽架子的,看到老人以後,粟裕當場便與老人攀談了起來,想要了解一下普通人民群眾的生活。

透過與老人的對話,粟裕得知,這名老人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平日裏還打打魚,生活還算過得下去。

兩人聊得十分投機,到了後來,老人甚至還為粟裕講了自己釣魚時候的場景。

根據老人所描述,釣魚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自己每次都能滿載而歸,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舍得下料!

魚也不傻,有時候,用普通的魚餌根本沒用。要想釣到大魚,那就必須舍得做出犧牲,用豬油。

聽到這個訊息,粟裕著實吃了一驚,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豬油絕對稱得上是稀罕物,就連他們指揮部,也不是每月都能吃上一回。

拿「豬油」來釣魚,那可真是要下血本呀!

但對於粟裕的驚訝,老人卻沒當回事,雖然豬油珍貴,但是一小塊能換來一條幾斤甚至十幾斤的大魚,這筆買賣,怎麽算都是劃得來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在與老人結束了這番對話以後,粟裕突然被點醒,他猛然意識到,老人的這番話,正應和目前戰場上的局勢。

「釣魚人」就是華野部隊,而「大魚」對應的就是國民黨軍的幾大王牌師。

從三月份戰鬥打響以來,我軍雖然多次想要誘敵深入,但是始終沒能取得成果,這關鍵問題還是在於「料不夠」。

想要真正套到大魚,那就必須下一個讓敵人無法忽視,輾轉反側的大餌。

而這個大餌恰好現成,那就是華東野戰軍的全軍指揮部!

2、國民黨內部紛爭,誘敵方案初具可行性

以指揮部作餌這種做法並非沒有可行性,事實上,在這一時期,國民黨軍隊內部也發生了重大變動。

雖然這些日子裏國民黨軍進展還算「不錯」,但是國軍內部已然吵成了一鍋粥。

此次戰鬥當中,由顧祝同坐鎮徐州,進行指揮,而蔣介石坐鎮南京,全面監督。

這些日子裏,國軍連連攻城拔寨,給了蔣介石極大的信心,因此雙方就是否該全面進攻問題產生了分歧。

對於顧祝同而言,既然「密集靠攏」的戰術有用,那就該保持到底,不求最快,但求最穩,但是蔣介石已經按奈不住了,種種資訊表明,華東野戰軍已然節節敗退,在他看來,此時最好的戰術就是長驅直入,迅速拿下整個山東。

雙方爭執不下,最終顧祝同還是選擇了妥協,默默的同意了「委員長的高見」。

此時的蔣介石尚未意識到,這種戰術本身或許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真正的命門不在戰場上,而在國軍指揮部中。

國民黨軍隊有著極其深厚的「軍閥思維」,哪支部隊是哪個派系的,都有著嚴格的劃分。

如果團在一起,他們尚且能夠「統一戰線」,但如果稍稍分散,那麽轉眼之間就會進入「相互競爭」的狀態,開始瘋狂的爭奪功勞,相互推諉,這在戰場上是極其致命的。

談及這一時期,陳毅曾經打過一個比方:那就是「耍龍燈」,即我軍揮舞彩球,逗引敵軍,象長龍一樣左右回旋,上下翻滾。

以少量兵力「威懾」、「牽制」敵人的大部隊,再集中優勢兵力對其冒進者進行定點清除。

當時所有的國民黨軍隊都有著一個念頭,那就是撿同僚的便宜,友軍接敵,先不去救援,至少也要等待我軍疲憊之際再殺上去,而如果自己接敵,則立馬進行龜縮靠攏,但求自保。

雙方一快一慢,一動一靜,勝負已然分清。

而具體到張靈甫所帶領的整編74師,更是國軍種種缺陷的集大成者。

張靈甫自詡用兵如神,可以說是國軍部隊當中最渴求戰功的一支,一得到解禁,便立馬拉開了與同僚的距離,想要第一時間取得戰功。

更有意思的是,張靈甫平日裏極其狂妄跋扈,在同僚之中,「人緣極差」,在國軍內部得罪了不少人。

粟裕甚至跟身邊的人打包票:如果74師有難,其他國軍的支援一定不會及時趕到!

就這樣,針對74師的行動開始了。為了能夠放風給張靈甫,粟裕特意向幾名俘虜泄露了指揮部位置,再因為種種原因將其釋放,把我軍指揮部的位置暴露給敵軍。

訊息放出後,沒過多久,嗅到「戰功」的張靈甫就已經帶著國軍主力直奔指揮部的方向而來,在這一刻,大魚上鉤了。

3、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全殲74師

1947年5月12日,國民黨軍整編74師對坦埠地區展開攻勢,在此之前,張靈甫所掌握的情報是,解放軍已然「全線撤退」,這一仗不費任何吹灰之力。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74師在坦埠地區的第二天便遭到了解放軍猛烈的進攻。

一連「敗退」了兩個月的解放軍不知從何處突然出現,僅僅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占領了多處要地。

眼看著事態逐漸嚴重,張靈甫終於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全軍退往孟良崮,由於時間緊迫,這次撤離,74師丟掉了絕大多數重火力,進一步削弱了自身戰鬥力。

孟良崮位於山地,易守難攻,來到這裏以後,張靈甫便開始了固守待援,等著蔣介石的援兵。

得知張靈甫被包圍以後,蔣介石十分驚喜,在他看來,74師戰鬥力極強,穩住防線問題不大,而此時解放軍主力也暴露,正是展開決戰的好機會,於是,他立馬電令周邊所有軍隊向孟良崮一帶進發。

不得不說,蔣介石對於自己手下軍隊的了解,甚至比不上我軍。

74師固然是精銳,是王牌。但是此時的他們不單單失去了重型武器,甚至就連糧食和水源也已經告急,全軍上下毫無鬥誌。

而至於其他增援部隊,來得慢不說,還要遭到解放軍四個縱隊的騷擾,個個投鼠忌器,畏首畏尾,根本指望不上。

在74師被困孟良崮兩天以後,我軍的進攻開始了。

五月15日,我軍萬炮齊發,向著孟良崮展開了猛烈的進攻,隨後,全軍從多個方向一起突進,沒有佯攻,全是主攻,只求第一時間將其徹底吞下。

74師固然是王牌,直至此時,全軍仍然有三萬余人,但是,在我軍迅猛的攻勢之下,他們的防線迅速土崩瓦解。

戰鬥僅僅只持續了一天的時間,整編74師就已然宣告覆滅,師長張靈甫也在戰鬥中被我軍擊斃。

伴隨著張靈甫的死亡,孟良崮戰役圓滿成功。

這場戰鬥之中,解放軍以兩千人的犧牲換來了國民黨軍三萬余人的王牌部隊覆滅,其中俘虜一萬九千余人,死傷一萬三千余人,堪稱史詩大捷。

除了戰場上的勝利之外,孟良崮戰役在戰略上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一仗打出了我軍在山東的地區的軍威。

同時也徹底粉碎了國民黨重點進攻的方針。國民黨各軍隊在心理上也遭受了極大的震撼,從這時起,他們已然沒有了初期的強勁勢頭,在態勢上已處不利之勢。

這一場戰爭是我軍由弱轉強的關鍵轉折點,也為未來我軍挺進中原奠定了基礎,事後,談及這場戰鬥之時,蔣介石本人也是十分悔恨:「這是我軍剿匪以來,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在這場戰鬥本身之余,我們也能關註到很多有趣的細節,從而更好了解那段真實的歷史。

解放軍與國民黨部隊展開孟良崮戰役之時,雙方可以說是勢均力敵,甚至可以說,很大程度之上國民黨軍隊在武器裝備還要普遍強於解放軍。

但是,解放軍真正的利器並不在戰場之上,而在戰場之外。

除了戰場上奮戰的士兵們以外,解放軍還贏得了廣大百姓和人民的支持。

正如那句話一樣,「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作為全軍最高指揮官,粟裕大將能夠放下身段,與一位平平無奇的老農進行親切交談,而反觀國民黨這邊,甚至就連高級軍官相互之間都不願意坦誠相待,相互推諉,勾心鬥角。

一支連自己人都無法團結的部隊,註定是會面臨失敗的,又憑什麽能夠戰勝軍民一心的解放軍呢?

正如同古人所說的那句老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國民黨最終的敗亡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在戰場之上的失利,而是其在根本路線的錯誤。

從蔣家王朝選擇背離人民,背離群眾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已經走上了一條末路,何時覆滅,何時衰亡只是時間問題。

參考資料:
1.<粟裕:孟良崮上「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