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6條理由告訴世人:哪怕再過一萬年,也無人能夠超越毛澤東

2024-07-18歷史

配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句話的人,全世界只有一個。6條理由告訴世人,哪怕再過一萬年,也無人能夠超越毛澤東!

一、如果回到當年的井岡山,你能不能從這裏開始,把紅旗插遍全中國?

1927年9月11日,主席將修水、安源、銅鼓三地的這三支武裝統一編成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舉行「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部隊總計編為4個團,約5000余人。

但是,至1927年9月29日,主席率起義部隊到達江西三灣時,僅剩800余人。

主席在三灣將這800余人合編為一個團,史稱「三灣改編」。

但是,當主席率領這800余人到達井岡山腳下時,井岡山上已經盤踞著的兩股勢力王佐、袁文才卻以「山寨狹小,無法接納」為由,除接收起義部隊的300余名傷病員外,其余500人被拒絕上山。

無奈,主席只得率領著余下的500余人在井岡山周邊風餐露宿打遊擊,與當地的地主武裝和民團展開小規模的驅逐與被驅逐的武裝鬥爭。

直到幾個月後,經與王佐、袁文才多次誠懇溝通,並贈送山寨一百多條步槍後,袁文才、王佐這才同意主席率部上山。

而此時,主席率領著的這支小部隊已不足400人。

——試問,如果回到當年的井岡山,在如此惡劣的形勢下,換成別人,就連生存都難以為繼,誰敢說最終能把紅旗插遍全中國?

二、如果讓你重回赤水河畔,你能不能把數倍於我的蔣軍玩弄於股掌之間?

1935年1月,中央紅軍拿下遵義後,大批蔣軍很快向遵義、桐梓附近地區火速集結。為了擺脫困境,主席決定北渡長江,前往四川與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會師。

這便是軍史上著名的「四渡赤水」,此時的敵我兵力對比為40:3,敵軍超過40萬,我軍僅3萬余人。

一渡赤水 ,主席率紅軍從遵義出發向北進軍,準備從四川瀘州和宜賓之間北渡長江。蔣軍急調重兵布防在川黔邊境,封鎖長江。

二渡赤水 ,主席率紅軍突然掉頭殺了個回馬槍,重入貴州,奇襲婁關山,再占桐梓和遵義,殲敵20多個團。

三渡赤水 ,主席為了進一步迷惑和調動敵人,第三次渡過赤水河,再入川南,佯裝北渡長江。蔣軍果然中計,分兵圍堵。

四渡赤水 ,主席率紅軍突然掉頭東下,第四次渡過赤水,接著南渡烏江,直逼貴陽。此舉成功誘使蔣介石急調滇軍火速馳援。紅軍成功達成「調出滇軍」的戰略目的。

整個「四渡赤水」作戰,主席在蔣軍40余萬重兵圍追堵截的情況下,指揮3萬中央紅軍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調動並殲滅敵人,勝利完成戰略轉移。

——試問,如果重回當年的赤水河畔,除了主席,又有誰能夠如此氣定神閑,運籌帷幄,將40余萬蔣軍玩弄於股掌之間?

三、如果重返解放戰爭,你敢不敢用127萬對敵430萬,並最終以碾壓之勢徹底擊敗敵人,建立政權?

重慶談判,國共兩黨領袖的口袋裏都裝著一個清單。

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政府軍事力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值,軍隊總人數達430萬。

我各大戰略區、解放區、根據地的總員額為127萬。

430萬對127萬,戰力優勢毫無疑問地偏向了國民黨。

當時,重慶各界普遍認為,如果和談失敗,內戰爆發,以國共雙方的實力對比,中共是根本沒有機會打贏國民黨的。

東北地區

國民黨軍隊部署有7個軍21個師,共計28萬兵力。

我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所部,總兵力為32.5萬人。

敵我兵力對比 1:1.1

晉察冀地區

國民黨軍隊部署有6個軍及東北挺進軍指揮部,共計22個師,約24萬兵力。

我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所部,總兵力為24.7萬人。

敵我兵力對比 1:1

晉綏地區

國民黨軍隊部署有8個軍20個師,因其暫編師缺員較多,故兵力合計只有18萬人。

我晉綏軍區司令員賀龍所部,總兵力為5.6萬人。

敵我兵力對比 3.2:1

中原地區

國民黨軍隊部署有4個軍12個師,共約15萬兵力。

我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所部,總兵力為6萬人。

敵我兵力對比 2.5:1

(註:內戰爆發,首先就是從中原開打,史稱「中原突圍」。)

晉冀魯豫地區

國民黨軍隊部署有14個軍36個師,共約45萬兵力。

我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所部,總兵力為32萬人。

敵我兵力對比 1.4:1

華中、華東地區

國民黨軍隊部署有26個軍69個師,共約85萬兵力。

我山東軍區、華中軍區陳毅、張鼎丞、粟裕所部,總兵力約為37萬人。

敵我兵力對比 2.3:1

陜甘寧及川陜地區

國民黨軍隊部署有5個軍以及配屬部隊共計16個師,因其暫編師和騎兵師較多,兵力總計約15萬人。

我陜甘寧晉綏聯防軍代司令員王世泰所部2.9萬余人,以及延安總部直屬隊5000余人,總兵力約為3.4萬人。

敵我兵力對比 4.4:1

華南地區

因中共軍隊在華南地區僅有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海南瓊崖縱隊總計不足2萬人,因而國民黨軍隊在華南地區只派駐了3個軍9個師,共計10萬兵力。

敵我兵力對比 5:1

綜上所述,至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在各大戰略區已經投入了80個軍240余萬部隊(陸軍)。此外,尚有近200萬部隊作為機動作戰單位,待勢而動。

反觀我軍,以上數位便是當年我軍的全部家當。

一部解放戰爭史,說不完的驚心動魄,講不盡的蕩氣回腸!

——試問,如果重返解放戰爭,誰有這個氣魄以127萬對敵430萬,並最終以碾壓之勢徹底擊敗敵人?

四、再來一次抗美援朝,你能不能義無反顧出兵北韓,並把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

韓戰,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面對美國、英國、澳洲、荷蘭、紐西蘭、加拿大、法國、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韓等17國聯軍,敢於出兵北韓,這是多麽大的氣魄?

當時的新中國面臨著多方面的國內壓力和挑戰。

就國內形勢而言,戰爭創傷尚未治愈,軍隊急需休整。土改工作尚未完成,國內匪患也尚未徹底清除。我軍裝備與美英軍隊差距巨大,在缺乏制空權的情況下與之作戰,出兵的難度和風險可想而知。

就國際影響來講,出兵北韓面臨著新中國在國際社會是否被認同。新中國對北韓並不承擔國際義務,開戰不利於新中國獲取國際認同。

出兵意味著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和自身風險,存在打爛重來,一仗輸光回到解放前的最壞局面。

而不出兵,帝國主義則會陳兵半島,劍指台灣,中國所要付出的代價更為沈重。

在戰略考量上,主席充分估計到中國軍隊所處的不利境地以及最壞結果。

主席出兵北韓的決策,源於對國內情況的全面考量、對國際影響的擔憂以及戰略利益的權衡。最終認為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從而下定了出兵作戰的決心。

事實證明,主席出兵北韓的英明決策,使這場立國之戰,一仗打出了70年的和平。

——試問,如若再來一次抗美援朝,誰有這個魄力義無反顧地出兵北韓,並把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

五、重回1949年,你能不能在千瘡百孔的基礎上,僅用28年時間就把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建成世界第六工業強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從政治角度看,新中國完成了從「一盤散沙」、「四分五裂」到國家的高度統一、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具有強大的社會凝聚力,成為了具有強大國家能力的世界政治大國。

從經濟角度講,我們把中國的發展歷史作如下分期界定——

1840年之前是「古代中國」。

1840年之後進入「近代中國」。

1949年之後可以界定為「現代中國」。

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可以界定為「當代中國」。

那麽,新中國從1949年10月建國至1978年初的28年間,就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世界第六工業強國。

——試問,這樣的發展,作為一個10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除了主席,誰又能創出如此的宏圖大業?

如今的當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一切的一切,歸根結底來講,這都是主席這一輩領導人開創的基業,打下的基礎。

六、重回六十年代,你能不能用不足十年時間,制造出衛星,氫彈,原子彈?

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在中蘇交惡蘇聯援華專家全部撤走的情況下,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奠定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在戰略意義上,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防實力,廣泛帶動了國家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徹底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訛詐和核壟斷,一舉改變了國家面貌和國人心態,牢固奠定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

在科技成就上,在面對帝國主義的核威脅、核訛詐時,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術和空間技術,展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在民族精神上,兩彈一星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以航天人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科技高峰。

在國際關系上,如果沒有原子彈、氫彈和衛星的研制成功,中國就不能稱為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的國際地位。這些成就反映了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民族和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在國家安全上,兩彈一星的成功研制,對於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是任何先進武器都不能替代的國之重器。

——試問,如若重回上世紀六十年代,除了主席,還有誰能夠領導全黨全軍用不足十年時間,制造出衛星,氫彈,原子彈?

以上這6條理由,告訴世人:

配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句話的人,全世界只有一個,那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

哪怕再過一萬年,也無人能夠超越這位世界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