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9年粟裕到杭州休養,滕代遠要去探望,粟裕打電話:是我該去看您

2024-01-31歷史

1958年9月19日,粟裕接到命令,出任軍事科學院第一副院長兼黨委第一副書記,負責學院的常務工作。

粟裕到軍事科學院任職,是時任院長的葉劍英極力推薦並安排的,對於粟裕的到來,葉劍英是很歡迎的,他曾對人說:

「粟裕同誌戰功巨大,他的到來,是對軍事科學院力量的很大加強。」

葉帥對粟裕本來就很看重,粟裕後來到軍事科學院上任後,便立刻馬不停蹄的投入工作中,可沒想到的是,由於粟裕過去戰爭年代所受的創傷,加上心理上一些因素,粟裕的身體很快就垮了下來。

1959年1月39日,粟裕因心臟病、高血壓反復發作住院,血壓最高時達180/120,這種情況對粟裕而言絕不是什麽好訊息。

至2月2日,根據醫院建議,粟裕必須離開工作崗位,進入休養狀態,葉帥那時對粟裕的身體很是關心,在醫院下達報告的第二天便向中央軍委請示:

「粟裕同誌因工作,特別是在這次軍事科學院的研究工作會議期間過度疲勞,故舊病發作,病情繼續加重,我們認為需要長期休養治療。」

第二天,中央軍委正式做出批復:

「同意粟裕同誌休養。」

從中央軍委批示下來的那天開始,粟裕就算是正式進入了休養,但這對於一個勞碌了一輩子的大將而言,離開工作太難熬了。

粟裕即便是進入休養狀態,但他無時無刻仍然操心的是工作。

1959年2月6日,粟裕還陪同葉劍英一起去了南京、廣州,一邊休養一邊調研,當時很多老首長、老上級、老部下都對粟裕的身體情況表示關註,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張鼎丞、海軍司令員蕭勁光還特意陪同粟裕一起到了海南。

蕭勁光甚至還陪同粟裕一起視察了榆林海軍基地。榆林港是個天然隱蔽的優良軍港,即便敵人來襲,也看不見我們,相反我們卻能看得見敵人。

就在參觀榆林海軍基地時,粟裕還和蕭勁光反復探討,考慮把三亞與榆林港挖通,以便於海軍艦艇活動。

經過多日的遊覽,粟裕的心情有所好轉,連帶著身體也逐漸恢復。

不久之後,蕭勁光又陪同粟裕一起到了南昌、杭州。

粟裕抵達杭州後不久,就聽說老首長、時任鐵道部部長的滕代遠也在這裏休養,因此粟裕打算過段時間去探望一番。

不料,滕代遠在得知粟裕來杭州後,直接幹脆利索的說了一句:

「粟裕來了杭州,我要去看看他去。」

滕代遠甚至專門安排工作人員打電話給粟裕身邊的人約時間。

當粟裕得知這一訊息後,頓時有些仿徨無措,他跟工作人員說:

「可不敢這樣,我要給老首長打個電話。」

還沒等電話那邊開口,粟裕這邊就滿懷歉疚地說:

「老首長,可不敢這樣啊,我是專程到杭州來看望您的啊,你咋能先過來看我呢?這不是折煞我嘛。」

電話那頭滕代遠只是笑了笑,親切地說:

「我們好久不見了,非常想念,就是想早點見到兄弟。」

粟裕心中頗感動容,事實上從1958年以後,他總是能感到這些老首長、老戰友的關懷,心中頗為動容。

也許有人奇怪,粟裕和滕代遠之間能有什麽交集?

要知道滕代遠過去革命資歷很老,甚至可以稱為是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始人,早在1928年,滕代遠就與彭老總、黃公略一起領導了平江起義,並任紅五軍黨代表,是湘鄂贛根據地的創始人,後來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滕代遠又任軍團政委。

1930年8月,紅一、紅三軍團成立紅一方面軍,滕代遠又出任了紅一方面軍副總政委(當時總政委是毛主席)兼紅三軍團政委。

從粟裕,滕代遠兩人各自履歷去看,似乎兩人並沒有多少交集,土地革命時期兩人不在同一支部隊,抗戰時期一個是在八路軍,一個是在新四軍,解放戰爭時期一個在華北,一個在華東。

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兩人之間到底有什麽交集,一直到一個很偶然的情況下,我讀到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滕代遠之子滕久昕寫的【 滕代遠與粟裕的「七戰七捷」 】。

抗戰勝利後,國共就和平展開談判,當時國民黨軍表面上與我軍和談,暗地裏卻做軍事準備。

那時,滕代遠作為八路軍代表(時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參與了 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的工作,並在北平設立了八路軍辦事處,不久之後又前往重慶、南京,協助周恩來與張治中、馬歇爾為代表的雙方談判。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後,和談已然無望,滕代遠也接到了中央指示:

「返回晉冀魯豫軍區任副司令員。」

滕代遠即踏上返回根據地的行程,並途經華東解放區,住在淮安旅社。

好不容易有了這個時間,滕代遠原本是計劃去看看袁國平(原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皖南事變中犧牲)的遺孀、時任新四軍雪楓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邱一涵。

可沒想到的時,邱一涵那時正出差,滕代遠沒見到人,只好留下一封信倉促離開。

同一時期,新四軍華中軍區在淮安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25周年慶典,滕代遠作為八路軍代表,也受到了華中軍區的邀請,得益於此,滕代遠也與華中軍區、華中局領導幹部見面。

不過,粟裕當時並不在淮安,而是在海安的華中野戰軍指揮部,滕代遠提出要去看望一下他,於是在慶典結束後,取道高郵、東台、前往海安。

本來以為,粟裕與滕代遠過去從未聯系過,但至此時人們才知道,原來滕代遠與粟裕是湖南老鄉,滕代遠雖然年長粟裕三歲,但兩人幾乎是一前一後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滕代遠是1923年,粟裕是1924年)。兩人不僅見過面,而且還一起鬧過學潮。

滕代遠一到海安,粟裕立刻熱情出面迎接,兩人一見面就有說不完的話,聊得也大多都是當年鬧學潮時的往事,賓主之間其樂融融。

對滕代遠的安全,粟裕格外重視,特意安排了一個警衛排,並把他安排到海安尊經閣旁邊的紅房子下塔。

不過,當時華東解放區並不太平。

從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開始,華東解放區就成為國民黨軍重點進攻的區域,蔣介石調集了46萬大軍猛攻,其中用於進攻蘇中解放區的就有第一綏靖區五個整編師12萬人。

當時,粟裕的華中野戰軍總兵力也只有三萬余人,形勢不可謂不緊急。

在原定方案中,中央計劃是讓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同時出擊外線,然而後來粟裕建議現在內線打幾個勝仗,改變了毛主席的決策。

1946年7月8日上午,滕代遠在紅房子聽取了粟裕等華中野戰軍領導同誌對於形勢的分析,在傳達中央指示的同時,滕代遠也提了自己的建議,並鼓勵大夥:

「要在機動作戰中重點打擊敵人的薄弱環節,以圍殲作戰為重點。」

7月10日,滕代遠又出席了華中野戰軍在海安召開的軍事會議,會上粟裕傳達了中央關於在內線打幾個勝仗的指示,並做了部署調整:

一、集中一師、六師兩個師12個團重點打擊敵中路的兩個團;

二、以七縱三個團監視東路之敵;

三、以十縱三個團負責牽制邵伯方向的整編第25師。

滕代遠意識到粟裕這是在集中兵力,重點攻敵一路的戰略戰術,在會上就表態支持:

「這樣一來,我們就是集小為大,敵人的優勢就演變為劣勢,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會後華中野戰軍按照粟裕部署行動,滕代遠與粟裕則是坐鎮華中野戰軍指揮部,粟裕每起草一封電報,事先都要經滕代遠過目才下發,而滕代遠只是接過來看一下一字不改,便同意下發。

滕代遠坐鎮華中野戰軍,對協助粟裕指揮作戰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意義。盡管兩人多年未見,此前又從未搭班子配合指揮作戰過,但他們兩人之間的默契,卻為後來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不過,滕代遠實際上只參與了蘇中戰役前三次指揮,之後就徒步趕往山東定陶晉冀魯豫根據地,協助劉鄧指揮了定陶戰役。

1946年秋,在鄧小平陪同下,滕代遠到了河北武安冶陶鎮,就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後,滕代遠出任鐵道部部長,也因為離開了部隊,所以未參與1955年授銜。

不少人認為,滕代遠早年曾任紅三軍團政委、紅一方面軍副總政委,抗戰時期又出任過八路軍副總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出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資歷堪比元帥,但在建國後只出任了鐵道部部長,職務有些低了。

也有人認為,粟裕曾任過總參謀長,而滕代遠只是鐵道部部長,兩人級別上看上去相差很多。

可實際不然。

從行政級別上看,粟裕與滕代遠實際上是平級。

滕代遠因為離開了軍隊,因此在1952年參加的是地方評級,當時滕代遠出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兼鐵道部部長,享受行政四級待遇。

粟裕參與的是軍隊評級,因粟裕戰功資歷出眾加上職務等各方面因素,粟裕被評為軍委委員級,後來被授予大將,享受的同樣是行政四級待遇。

之所以在感覺上有如此大的差別,主要是因為粟裕過去戰爭年代功績太高,而革命戰爭年代,軍事能力突出的人很容易脫穎而出(參考韓先楚、鄧華等等開國將軍),造成了經常從事政治工作、地方工作的幹部的默默無聞。

滕代遠不僅僅是資歷老,而且貢獻也大,建國後出任鐵道部部長多年,主持全國鐵路建設,也同樣功勞不小,但他始終默默無聞,以至於他的事跡反而不為人所知。

事實上,滕代遠不僅自己多次拒絕國家給自己的待遇,也不利用權力給家人提供便利。

滕代遠的長子滕久翔一開始打聽到父親出任了鐵道部部長,還滿心歡喜的覺得自己能在北京被安排一個工作,但隨後就被父親一盆涼水澆下來:

「孩子,按父子的情理,我應該在北京給你找個工作。但是正因為你是我的兒子,我不能為自己的親屬謀取私利。再說,你上有祖父、祖母,又有愛人孩子,大大小小六七口之家,你是家裏的頂梁柱,你如果在北京參加了工作,自己倒舒服了,可家裏的老人孩子呢?這副擔子不能交給當地政府和人民啊!你應該自己承擔起來,懂嗎?」

於情於理,滕代遠都當得起粟裕稱呼一聲「老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