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國軍中將為什麽那麽泛濫?師長,軍長,甚至副司令都是這個軍銜!

2024-01-19歷史
說起國軍最「廉價」的軍銜,很多人或許以為可能是排長、連長等低階軍銜,其實並不是,當時最廉價的軍銜其實是中將,不管是師長、軍長還是副司令,都可能是中將軍銜,給人的感覺好像隨隨便便都能當上中將一樣。
民國剛開始的時候,最泛濫的軍銜是上將,當時領軍的將領,動不動就是上將,所以蔣介石在1935年為了控制軍銜的數量,就對軍銜制進行了改革。
改革後,設立了幾個等級,特級上將只有一人,就是蔣介石。而上將則是給了29個名額,其中一級上將基本上都是各地的大軍,其中有東北軍的張學良,西北軍的馮玉祥等,二級上將則是各地的派系大佬,其中有江蘇省主席顧祝同、河南省主席劉峙等人。
上將軍銜後來雖然有人死亡有人遞補,但整個大陸時期,國民黨的上將軍銜也就只有這麽二三十位。
這個軍銜制度,有非常嚴格的年限要求,從出任少尉,到成為少將,至少需要22年,就算是黃埔生也不能例外。而蔣介石又急於擴大黃埔生的影響力,希望他們可以盡快擔任更重要的位置,所以他又弄出來了一個職務軍銜。
和正式軍銜由國民政府任命不同,職務軍銜是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任命的,可以隨著職務的變動而變動。
就好像我們熟知的張靈甫,他的正式軍銜其實是少將,他的中將是因為他當了整編師的師長而來,像李天霞、鐘松等人都是這一情況,因為一個整編師差不多相當於一個軍的規模,因此才有中將師長一稱。
而張靈甫一直到死後,才被真正追授為中將。而戴笠,雖然一直自稱中將,其實他是少將銜,他也是死後在追授陸軍中將的。
一般來說,中將對應的應該是軍長,因此像18軍的軍長楊伯濤、新六軍的軍長李濤等人,都是中將銜,而他們這個中將就是正式軍銜了。
那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麽兵團的司令和副司令也都是中將銜?就好像我們熟知的兵團司令黃百韜、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等人,全部都是中將,這都是因為想成為國民黨上將實在是太難了,而蔣介石也不能讓這些人寒心,因此給了他們中將加上將銜。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兵團不斷地被打散重建,因此也就積累了一大批中將銜的兵團司令,加上以前累積的中將,所以在後期才顯得國民黨的中將泛濫而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