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當初他為師長他為團政委,28年後師長為上將,團政委卻是開國元帥

2024-07-18歷史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引爆了。

這次起義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軌跡,同時也改變了眾多人的命運軌跡。

在南昌起義中擔任25師師長的是周士第。

1927年4月,蔣介石首先在「四一二」政變中背叛了革命,隨後汪精衛也在7月15日選擇了與蔣介石相同的路徑,即與共產黨分裂。

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叛變促使中國共產黨人意識到必須再次拿起武器才能繼續革命的鬥爭。因此,共產黨人決定走上武裝鬥爭的道路。

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經過精心策劃的南昌起義於1927年8月1日爆發。

起義部隊經過一夜的激戰,最終在黎明分時消滅了武昌城的守軍,並繳獲了約5000支槍械和超過70萬發子彈,以及數門大炮。

從此,由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

幾乎在同一時間,駐守在馬回嶺的第25師的第73團全體、第75團3個營和第74團的機槍連也起義了,聶榮臻和周士第率部起義後次日抵達南昌城內與主力部隊匯合。

起義成功後,中共中央以「國民黨左派」名義釋出了【中央委員宣言】,揭露了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叛變罪行,並以革命委員會的名義任命吳玉章為秘書長,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的參謀團作為軍事指揮機構,劉伯承任參謀團長,郭沫若任總政治部主任,賀龍兼任方面軍總指揮,葉挺兼任方面軍前敵總指揮,部隊保留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

當時,南昌起義的部隊約有2萬名經驗豐富的士兵。

在起義中擔任25師師長的周士第,其下的73團團政委就是後來成為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

起義時,周士第是師長,陳毅僅是團政委。

然而到了1955年的大授時,陳毅已是十大元帥之一,而周士第則是上將。

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兩人軍教生涯的巨大差異?

「南昌起義」後,按照計劃,部隊開始向廣州轉移,準備以此為根據地繼續北伐。

但在向南行進中,國民黨軍的錢大鈞部隊一直緊緊追擊起義部隊。

到達潮汕後,為了保護主力部隊順利南下,最終決定讓25師留下來阻擊錢大鈞的部隊。

根據當時的約定,只要朱德率領部隊在三河壩堅持三天,三天後25師就可以撤出戰場追趕南下的主力部隊。

但出乎意料的是,三河壩戰役的慘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在三天的戰鬥中,25師幾乎全軍覆沒,最終只有朱德帶著800人撤離了戰場。

部隊撤退後來到廣州饒平的茂芝進行休整。

但休整時卻從潮汕趕來的粟裕口中得知主力部隊遭到敵人埋伏,幾乎全軍覆沒的訊息。

接連的困境讓士兵們心灰意冷,於是朱德與周士第、李碩勛等人成立了前敵委員會,商討下一步的對策。

最終,周士第與李碩勛決定離開部隊,各自前往香港和上海。而朱老總則帶著剩余部隊繼續抗敵。

而這一別,讓周士第與陳毅的革命經歷產生了全然不同的軌跡。

周士第經歷的戰鬥轉折多端。

三河壩戰役之後,部隊在饒平茂芝與從潮汕突圍的部隊匯合,約有2200人。

朱德在反思南昌起義失敗的教訓後,選擇了一條與毛澤東相似的革命路線。

這條路線是透過閩南繞到湘粵贛邊的農村尋找根據地,即「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戰略。

在這一決策下,朱德和陳毅率領部隊在贛、粵山區站穩腳跟,1928年初進入湘南,並在此期間發動了湘南暴動。

當朱德率領暴動部隊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合時,部隊已經壯大到數萬人,這支部隊後來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

朱德和陳毅抵達井岡山後,部隊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到了1930年,陳毅已成為紅六軍政委、紅二十二軍軍長。

而周士第在三河壩戰役失敗後前往香港的經歷則一路坎坷。

周士第最終抵達香港,並向當時在香港的周恩來匯報了部隊情況,並請示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匯報完成後,周士第不幸患上瘧疾。因香港也不安全,周士第只能在陳超鵬的幫助下前往馬來西亞治病。

治愈後的周士第在1929年冬到達上海,開始從事反蔣活動。由於未能與黨組織取得聯系,他參加了鄧演達領導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和黃埔革命同學會,參與策劃推翻蔣介石。

然而,這場反蔣鬥爭最終失敗,周士第還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

幸運的是,得到了宋慶齡的幫助,周士第才逃過一劫。

出獄後,正值1932年1月上海淞滬抗戰,周士第放棄了前往蘇區找尋部隊的計劃,加入了抗日義勇軍,擔任隊長。

淞滬抗戰結束後,周士第加入了蔡廷鍇的第19路軍,參與反蔣運動,擔任第49師參謀處長、團長。

但蔡廷鍇的反蔣運動也失敗了,蔡廷鍇被迫流亡海外,直到全面抗戰爆發後才得以返回國內。

蔡廷鍇的反蔣運動失敗後,周士第於1933年底到達了中央蘇區,正值蔣介石準備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大規模圍剿。

到蘇區後,恰逢李德擔任紅軍指揮官。

李德對軍事一知半解,錯誤地運用自己在國外學到的作戰經驗,強行推行不適合紅軍的陣地戰策略,結果導致了紅軍的慘敗。

李德還錯誤評估了紅軍幹部的軍事能力,許多有才能的幹部未能得到應有的重用。

剛回到中央蘇區的周士第遇到了李德,因此只能被安排在紅軍大學任教員。

長征開始時,周士第加入了陳賡的幹部團。當初南昌起義時,陳賡僅是一名營長,而周士第已經是二十五師的師長。

重回部隊的周士第只能擔任幹部團上級幹部隊指揮科科長,這讓他的晉升之路比別人緩慢許多。

紅軍抵達陜北後,周士第在15軍團擔任參謀長,並在紅二方面軍中任參謀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士第在八路軍120師擔任參謀長,與賀龍一起進行抗日戰鬥。

由於錯過了紅軍大發展的關鍵時期,周士第未能擔任主要指揮官,大多時間擔任的是參謀、政委等職務。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周士第初在華北與徐向前配合,作為副手,參與了太原與閻錫山的戰鬥。

周士第在太原戰役結束後,終於在第一野戰軍成為了第18兵團的司令員兼政委。

這一職位使他終於成為部隊的主要指揮官,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和發揮空間。

然而,能參與的戰役已經不多,後來周士第隨部隊挺進大西南,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員等職,同時參與了剿匪和改造起義部隊的工作。

1950年10月,周士第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的司令員,前往東北地區和北韓戰場進行實地勘察,參與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防空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周士第在1955年的軍銜晉升中獲得了上將軍銜,並榮獲三枚珍貴的一級勛章。

相比之下,由於長期的部隊貢獻,陳毅在同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如果按照周士第的早期資歷,他完全有可能達到更高的成就。然而,因長期在白區作戰,他的晉升受到了延誤。

不可否認,周士第對革命的犧牲極大。

而同樣參加南昌起義的許光達,當時只是周士第所在的第25師75團3營的一名排長,但到了1955年的晉銜時,許光達也被晉升為大將。

命運的巧合有時難以預料,但與那些犧牲的革命英烈相比,這種命運的巧合也許並不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