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將十個鐵帽子親王進行排序,怡親王胤祥能否擠進前五名?

2024-01-14歷史

清代的諸位王爺中,怡親王胤祥被人戲稱為「常務副皇帝」,如果僅以個人的權勢而言大致符合實情。不過真要以政治地位和家族勢力來看,在十二個鐵帽子王中,胤祥恐怕連前五名都排不進去。

諸位切莫先入為主,看看禦史分析的是否有道理。註意了,評判的標準是 「政治地位」和「家族勢力」 這兩個關鍵詞。

清代的王爺分為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親王和郡王顯然不在一個檔次上;又,一般的親王與鐵帽子王也不是一個級別。所以,實際上要對比的僅有十個鐵帽子親王,不包括克勤郡王和順承郡王。

具體怎麽比呢,主要取決於以下幾點:

功封與恩封的區別

禮親王、睿親王、鄭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 這六家是開國功王,愛新覺羅氏家族的基業是由他們打下來的。就憑這一點,也是其他親王所無法企及的。

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 四家都是皇帝恩封的,他們不管有多顯赫,只要是少了開國功王這一頭銜,就明顯要矮上一節。

「鐵帽子王」這個稱謂確切地說是乾隆為多爾袞平反之後才出現的,再此之前不知諸位讀者發現沒有,凡是親王很少有降級承襲的,除非是犯了重大的過失或是政治站隊出了問題,才會降為郡王甚至更低。

從順治朝入關開始,宗室親王基本上都按照不將等的原則承襲,六個開國功王的情況即是如此。乾隆朝時由於宗室繁衍,如果不再加以控制,可能就會出現明代宗室分封的問題。

所以乾隆才正式確立了宗室爵位降級承襲的原則,同時為了表彰開國諸王的功績,將禮親王、睿親王、鄭親王、肅親王、莊親王六家爵位定為「世襲罔替」,由此便有了鐵帽子王這個稱呼。

怡親王胤祥與雍正兄弟情深、患難與共,雍正有意要讓怡親王一脈世享富貴,額外開恩讓胤祥世襲罔替(真正將怡親王爵位定為世襲罔替的是乾隆即位之初)。

正是雍正開了恩封鐵帽子王的先例,才有了後面幾個鐵帽子王的出現,反過來看,如果雍正沒有開這個頭,可能也就不會存在什麽恩封鐵帽子王的說法。

旗主與領主的關系

開國六功王除了莊親王以外,他們在建國期間,實權遠超後來的親王,除了有參政議政特權外,最主要的是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旗主王爺。

各王領旗的情況有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以崇德時期為例, 禮親王代善領正紅旗、睿親王多爾袞領鑲白旗、鄭親王濟爾哈朗領鑲藍旗、肅親王豪格領正藍旗 (嶽托領鑲紅旗,實際上代善一家領兩紅旗)。

需要強調的是莊親王一系,第一代莊親王碩塞比順治大不了幾歲,他封親王的時候比較晚是在順治初年,沒趕上好時候。

碩塞這一脈人丁單薄,他的兒子博果鐸死後無嗣,雍正將他的弟弟允祿過繼給了博果鐸,並承襲莊親王爵位。

莊親王與其他五功王比起來資歷較淺,關外分旗的時候也沒趕上,順治元年時被封在鑲紅旗下,而當時鑲紅旗旗主是克勤郡王。

所以清史大家孟森就評價莊親王說: 「莊王功績聲望遠在諸王之下,其必湊一世襲罔替之數。」 ,以此來看,莊親王一系的確比較尷尬。

順治親政後,將多爾袞所領的正白旗劃入上三旗,下五旗正式的旗主就是開國五功王。康熙、雍正兩朝,為了集中皇權打壓旗主王爺勢力,將皇子們分封到下五旗,讓他們領其中的一些牛錄。

就拿怡親王胤祥來說,他就被分到了正藍旗下,領8個佐領。像胤祥這樣被分到下五旗下的皇子,官方的說法就叫 「領主」 ,不管胤祥有多麽受寵,也不管他是不是「常務副皇帝」,在整個八旗系統中,他的政治地位都不可能超過正藍旗旗主肅親王家族。

家族產業狀況

開國功王所處的時代,正是大清開疆拓土的發展期,隨著基業的迅速擴張,他們的產業也在不斷地充實,幾乎每打下一個地方,就會獲得眾多的土地的人口。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順治朝,入關後多爾袞又在京畿一帶推行圈地令,大肆劫掠京師附近的土地。這些土地一部份分給了八旗官兵,一部份則成了各功王的私人家產。

就拿禮親王一家來說,他們家關內、關外的土地總數多達幾百萬畝,還有牧場、莊園等其他產業。

康熙以後,皇子分封時也會分給土地莊園,但是具體的數位就要比開國諸王們少太多了,一般的皇子只能分到幾千上萬畝,這是因為進入康熙朝後,土地資源緊張,已不可能像關外或入關之初那樣大肆封賞了。

禦史也大致作過統計,康熙朝所有皇子分封的土地,還不及禮親王一家的。土地多就意味著田租多,別看這些開國功王們的子孫無所作為,然而憑借祖上留下的這些家產,就可以過上奢靡無度的生活。

此外,開國功王諸家族因時間延續性長,他們的子孫後代與當朝權貴、異姓貴族聯姻的情況十分普遍,或者說幾乎每個異姓貴族都與這些功王子孫們有某種聯系。所謂一榮俱榮,這種以婚姻為紐帶建立起來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他們的在朝中的政治地位。

恩封四個鐵帽子王,只有怡親王家族沿襲時間比較長,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則是晚清時期才獲封的,不過是末日輝煌曇花一現而已。

清代十個鐵帽子親王按照排名,禦史個人認為應該以此為序:

禮親王、睿親王、鄭親王、肅親王、豫親王、怡親王、莊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這個排名不知諸位認為合適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