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到1950年初,中國的解放戰爭已經基本結束。而在臨近的越南,抗法鬥爭形勢依然嚴峻。從1949年初到1950年初,法軍對越北發動了8次大規模蠶食和掃蕩,越盟的根據地在一年內縮水了三分之二。
為了盡國際主義義務,也為了保證南疆邊境線的安全,中國先派四兵團司令員陳賡將軍入越,協助越軍指揮邊界戰役,打通中越邊境線。
陳賡果然不負厚望,指導越軍先克要點東溪,引出了七溪和高平之敵相繼出動。之後,越軍主力相繼吃掉七溪援軍和高平南撤之敵。三戰下來,越軍殲滅法軍9個營六千多人,收復城鎮13座,初步打通了中越邊境線。
邊界戰役勝利後,陳賡結束了在越南的使命,啟程回國,沒多久轉赴北韓,擔任誌願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進入相持階段的北韓戰場更需要這名優秀戰將坐鎮。而指導越軍繼續作戰的重任交給了韋國清。
韋國清,大家都很熟悉了,出身於廣西東蘭貧農家庭,早年加入紅七軍,隨部隊轉戰千裏進入中央蘇區。由於表現出色,韋國清被選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長征時任幹部團特科營營長,是幹部團唯一活到建國後的營長。
抗戰時期,韋國清一開始繼續辦教育,任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校長、抗大第一分校教育長等職。1939年調到八路軍第五縱隊(由原344旅擴編)任第三支隊政委。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八路軍第五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韋國清任九旅政委。1944年調到新四軍第四師任副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韋國清擔任華中野戰軍二縱副司令員、華東野戰軍二縱司令員、蘇北兵團司令員,指揮華野戰鬥力偏弱的三個縱隊,殲滅國軍三個旅,牽制國軍十九個旅,在蘇北打得有聲有色。淮海戰役,韋國清指揮蘇北兵團率先插入永城,切斷了杜聿明南逃之路。
1949年2月,韋國清任十兵團政委,和葉飛搭檔,隨部隊打過長江,連克上海、蘇州、福州。到達福州沒幾個月,上級來了一紙調令,韋國清離開了兵團政委崗位,前往北京。
從履歷上可以看出,韋國清可謂是能文能武——文能辦軍校、搞軍事教育、幹政工,武能指揮大兵團獨當一面,鏖戰強敵,參與過聞名世界的淮海大戰,是派駐去越南的最佳人選。
但一開始,上級卻計劃讓韋國清改行幹外交,擔任中國派駐聯合國代表團團長,可惜的是,當時聯合國受美國等西方國家操縱,拒絕承認新中國代表權,韋國清在北京呆了快半年,也沒去成紐約。
這時,越南形勢嚴峻,1950年8月,中國組建了顧問團,由韋國清擔任顧問團黨委書記、團長、越軍總軍委和總司令顧問,前21軍政治部主任、韋國清在華野二縱時的老部下鄧逸凡擔任顧問團黨委副書記、副團長、政治顧問組組長,原華野四縱參謀長、二十三軍副軍長梅嘉生擔任顧問團副團長、軍事顧問組組長。從13、20、39軍中各抽一批師、團、營、連級幹部加入顧問團。
在邊界戰役前後,顧問團主要任務是熟悉越軍情況、協助制定部隊具體作戰方案、協助組織實施戰鬥,大的作戰計劃和戰略方針,由中央代表陳賡來定。邊界戰役結束後,陳賡離任,韋國清接力成為中國派駐越軍的最高軍事顧問。
當時,越軍因邊界戰役取得的巨大勝利,有些冒進思想,越軍最高指揮官決定向富庶的紅河三角洲前進,最佳戰略目標是拿下攻取河內的彈板,再次是奪取若幹地盤,解決糧食供應問題。
韋國清提出:越軍目前可以把主力轉到西北方向,打幾個戰役,擴大西北解放區,同時派部份部隊在河內東北地區打掉敵人未撤的據點,鞏固解放區,迷惑敵人。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俯視越北平原,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控制戰略主動權。二是越西北山高林密,地形復雜,便於越軍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法軍和偽軍。
但越軍最高指揮官卻表示:越西北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越盟在那的工作基礎很薄弱,地廣人稀,糧食短缺,進軍越西北會對後勤產生巨大壓力,而且越西北是次要方向,即使拿下,對整個戰局也沒有太大影響。
出於尊重的考慮,韋國清等人只是提出建議,沒有過多參與越軍決策。
1950年12月底—1951年6月,越軍先後發起了紅河中遊戰役、東北戰役和寧平戰役,戰績不如預期:
1.1950年12月26日,越軍兩個師奔襲紅河中遊的重要據點永安,計劃用圍點打援的戰法,以一部兵力圍攻永安外圍據點,主力伏擊殲滅從永安出動的援軍。一開始戰鬥非常順利,越軍攻克法軍5個據點,並成功殲滅出援的法軍4個連。可後來,當越軍攻克要隘釘子山,切斷援軍和永安的聯系時,卻遭到法軍陸海空一體的火力轟炸,法軍機動兵團也迅速趕到,越軍付出相當代價後被迫撤退。
紅河中遊戰役結束後,韋國清第二次向越軍最高指揮官建議:此戰證明法軍在平原水網地帶仍擁有絕對優勢,繼續打那裏得不償失,不如趁法軍目前把註意力都放在紅河流域的機會,轉兵越西北。
越軍最高指揮官認為此戰傷亡不大,之所以未完成任務是因為部隊協同不夠,沒有接受韋國清的建議。
2.1951年3月23日,越軍集中三個師的兵力,奔襲塔西尼防線最東端——冒溪,計劃一個師圍攻冒溪,兩個師誘殲由9個步兵營組成的機動集群。計劃看起來不錯,但執行的時候出了問題,負責圍攻冒溪的部隊不僅沒能速戰速決,反而損失慘重,越軍不得不從承擔打援的部隊中抽出一個師加入冒溪戰場,而法軍在三天內快速調來了3個機動集群27個營的兵力增援,越軍腹背受敵,不得不撤退。
3.1951年5月28日,越軍出動4個師發動寧平戰役,計劃進軍塔西尼防線背後的重要地域——寧平省,達到奪取糧食、恢復和擴大紅河下遊根據地,控制更多人口大鎮的目的。越軍以一個師在永安佯動,兩個師正面進攻,一個師從側後滲入。可惜的是,雖然正面進攻的兩個師攻下了多個城鎮,但很快遭遇了法軍援軍和江河艦隊,不得不停止攻勢。從側後深入的一個師在平原地帶失去了地形掩護,遭遇法軍飛機、炮艦、坦克、重炮的大量殺傷,鏖戰5天後被迫撤出。
三戰受挫,越軍傷亡達1.4萬人,對士氣也產生了一定影響。越軍不得不重新考慮中國顧問提出的進軍越西北的建議。1951年9月底,越軍出動312師進攻越西北的門戶義路,但連攻三天未能拿下。法軍緊急空降了4個營,從側後攻擊越軍,312師腹背受敵,只得收兵撤退。
駐越法軍司令塔西尼抓住越軍四戰不利的時機,調動傘兵和機動集群,侵占了越軍在紅河平原北緣的重要根據地——和平省。得手後組織數萬人修建堡壘、壕溝、工事,企圖將和平省納入塔西尼防線的體系裏,形勢又一次嚴峻起來。
寧平戰役後沒多久,韋國清回國治病,軍事組顧問梅嘉生回國述職。胡主席想起之前韋國清兩次建言,直接向中國發急電:請求再派熟悉越南情況、又敢於建言的韋國清同誌來越南參與指揮,協助我軍扭轉戰局。
當時,韋國清剛做完手術,正在休養,聽說越南同誌面臨的困難後,抱病為越南同誌分析了戰局,發電報回復胡主席:和平省位置重要,不能輕易放棄,法軍戰線過長,機動力量並不多,可以采取遊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方式,集中5個師,盡一切努力收復和平省。越南軍隊真正是一支革命軍隊,只有革命軍隊才能經受這樣巨大的考驗。不到一年,千裏行軍,繼續與帝國主義的炮火對抗,即使是鐵石也會磨損。
韋國清雖然沒來,為了加強顧問團力量,中國從國內調來的軍委辦公廳主任羅貴波主持顧問團工作。眼看著根據地又一次面臨不利局面,越軍最高指揮官主動邀請羅貴波和鄧逸凡會商軍事對策。
羅貴波,江西贛州人,早年組建遊擊隊,是贛南蘇區建立者之一。紅軍時期任紅35軍軍長、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三師政委、幹部團三營教導員。抗戰時任120師政治部民工部部長、358旅政委、晉綏軍區第八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中軍區司令員,解放後調到軍委工作,任軍委辦公廳主任。
可以看出,羅貴波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我軍將領——文能幹政工、民眾動員,武能建立遊擊隊、指揮反掃蕩。援越歸來後改行擔任外交部副部長,繼續在外交戰線做貢獻。
羅貴波和鄧逸凡認為:雖然法軍大舉進攻給越軍帶來很大的困難,但越軍也有兩個有利條件,一是法軍把大批戰略機動力量集中使用於新占領的和平及其以北、以東廣大地區,維護新的交通線,越軍處於內線作戰的態勢,增加了消滅法軍有生力量的機會。二是法軍戰略中心轉移到和平後,紅河三角洲一帶顯得非常空虛,這是越軍施展平原遊擊戰的好機會。
羅貴波結合自己抗戰時在晉西北打遊擊的經驗,進一步提出:
1.越軍目前有5個師的兵力,應集中兩個主力師避開法軍的鋒芒,從側後進入和平省,以遊擊戰為主,適當組織中小規模的運動戰,著力恢復根據地,消耗法軍和偽軍有生力量。
2.越軍在正面出動3個師,有選擇地進攻法軍前沿據點,並開展一定程度的伏擊戰,一來可以牽制法軍兵力,掩護滲入側後的兩個師行動,二來可以透過選擇攻打若幹小據點和打伏擊戰,鍛煉部隊攻堅和運動戰能力。
3.如果正面戰場和平原敵後戰場兩相配合得好,法軍不難被趕走和消滅。
4.越軍應當改變過去攻堅必克的戰法,更多著眼於消耗敵人、實作戰略意圖和保存有生力量,打仗要精打細算。
5.越軍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師團級指揮能力偏弱,此次為鍛煉越軍師級指揮能力,這一戰中國顧問只負責做宏觀層面的戰略戰術指導,並協助總軍委協調前線各師行動,具體指揮由越方全權負責。
羅貴波和鄧逸凡提出的建議,越軍最高指揮官全盤接受。
1951年11月10日,和平戰役開始,312師首先向黑水河航道的關鍵支撐點——修武據點發動進攻,激戰五小時後殲滅一個摩洛哥連,越軍主動撤退。法軍不得不增派一個營的兵力防守修武據點。304師從南向北,猛攻6號公路沿線據點,法軍又不得不調動兵力馳援6號公路,保障交通。
320師和308師越過帶江,在紅河三角洲裏分兵活動,四處遊擊,308師發兵圍攻和平城,占領了城外兩個機場,殲滅外籍兵團一個營,擊毀法軍飛機十余架。320師穿過法軍重重包圍,突然出現在河內城郊,使法軍大為驚訝,塔西尼防線已經漏洞百出。
在越軍多重打擊下,法軍顧此失彼,兵力東拉西扯,疲於奔命,不得不於1952年2月底撤出了和平省。
撤出和平後,法軍出動20個營法軍和15個營偽軍,共2.8萬人,轉而對孤軍深入塔西尼防線縱深近百公裏的320師展開為期3個月的大規模掃蕩。320師經過艱苦轉戰,於1952年6月初成功突出法軍包圍圈,轉移到和平以北的根據地。
320師師長文進勇因此戰傑出表現聲名鵲起,若幹年後成為越軍最高統帥。
由於和平戰役的勝利,胡主席非常高興,特地為中國顧問舉辦了授勛儀式。
結束了和平戰役後,中國顧問團進一步建議越軍,在1952年上半年暫時停止大規模軍事行動,集中308、312、314、316、320等5個主力師進行整訓,其中308、312師在距離法軍1—2日裏程的地方就地整訓,防止法軍突襲根據地,其他三個師轉到大後方整訓,重點訓練攻堅和長途行軍作戰能力,為下半年進軍越西北做準備。
經歷四次失利和和平戰役的勝利後,胡主席下令越軍總軍委在做決策時,必須讓中國顧問全程參與。胡主席也鄭重懇求中國顧問,一定要全程參與越軍決策,幫助越軍打勝仗。
在此基礎上,羅貴波和鄧逸凡兩人合作,制定了一份較為詳細的兩步走作戰計劃:
1.第一步,出動三個師的兵力,先攻取義路及周圍據點。法軍在義路及周圍布防了三個外籍兵團營,戰鬥發起後,還要準備對付五個營的傘兵部隊。越軍可用三個團打外圍據點,用兩個團攻義路市,其余三個團負責對付傘兵,力求年內解決戰鬥。
2.攻取義路後,部隊休整10—15天,補充糧食和彈藥,再發起山蘿戰役,攻占山蘿省和重鎮萊州,徹底解放越西北地方。
但沒多久,越軍內部又發生了分歧,胡主席等越盟高層幹部認為:部隊接連打義路、山蘿、萊州,戰役目標過於宏大。山蘿遠離中央根據地,部隊在越西北待的時間越長,對後勤壓力越大,而且法軍知道越軍主力攻打越西北後,會調動大部隊掃蕩中央根據地,越軍會陷入頭尾不相顧的局面。還是只完成第一步走,僅以距離根據地只有3天路程的義路為目標,拿下義路後,修建從根據地到義路的公路,再圖第二步。
越軍總軍委卻認為:越軍經歷和平戰役的鍛煉,戰鬥力有所提高。只奪取距離根據地最近的越西北門戶義路,對改變戰局意義不大,如能一口氣奪取越西北地方,將極大地改善越南戰場態勢。至於法軍掃蕩中央根據地,越軍有5個師,出動3個師進行西北戰役,留兩個師防守根據地,足夠應付法軍掃蕩。
為了解決雙方分歧,胡主席飛赴北京,先見主席,就提一個請求,請韋國清再次赴越,越軍的分歧需要聽韋國清的意見。
主席同意派韋國清赴越,並當面向胡主席提議:越戰的總戰略應該是首先奪取西北,進而向寮國的上寮地區挺進,建立寬廣的戰略迂回後方,然後從側翼向越南南方推進,將法軍主力拉到南方去,創造條件,最後攻取紅河三角洲。
這個和後來抗美時期北越的戰略不謀而合。
這時,韋國清已經被任命為公安軍第二副司令員,接到命令後沒有提要求,簡單打點行裝後再次緊急入越。
越軍出發六天後,韋國清趕到了中央根據地,聽取有關情況後,折衷了越軍總軍委和越盟高層兩方意見,提議首先攻占義路和光輝兩地,加以鞏固,然後根據越軍的傷亡、補充情況再考慮第二階段作戰計劃。如條件確實已經具備,部隊可休整10到15天後繼續向山蘿東南的安州、木州地區作戰,但必須貫徹「充分準備、穩打穩進、打則必勝」的方針。
1952年10月17日,越軍308師經過一天激戰,攻克義路城,殲滅守城的外籍兵團塞內加爾營700余人,之後和第 316師一起繼續進軍,攻克扶宴、萬安等地,直至飲馬黑水河。312師向紅河西岸的北部縱深攻擊前進,一路上掃蕩法軍僱用軍的據點,半個月後,第一階段戰鬥結束,越軍共攻克大小據點35個,奪取領土兩千平方公裏,以傷亡1179人的代價,斃傷俘敵1700多人。
法軍為了挽回西北戰場的頹勢,果然使出了圍魏救趙,出動兩個集群18個營的兵力,配合5個營的傘兵,進攻中央根據地首府太原,奪取越軍後勤基地安沛。11月9日,法軍攻克越軍後勤倉庫所在地府尹城,繳獲糧食彈藥等物資200噸。
胡主席又一次要求前線越軍撤回,韋國清認為,以法軍決策之倉促,進軍速度之遲緩,足以證明法軍指揮官的決心是勉強的。法軍倉促投入大規模行動,也必然帶來嚴重的後勤補給問題。因此,法軍既無力攻占太原,甚至也無力占領安沛。只需從前線調回一個精銳團側擊法軍,遲滯法軍行動即可,主力繼續放在越西北。
聽了韋國清有理有據的分析後,胡主席改變了命令,下令除316師716團回援根據地外,其他8個團繼續向越西北進軍。
韋國清和羅貴波等人建議越軍以六個團的兵力,從法軍實力最為薄弱的西南方向突破,兩個團作為預備隊,跟隨總軍委行動,越軍總指揮欣然接納。
11月13日,越軍突入靠近寮國的木州地區,連克法軍重要據點本花、孟陸、巴萊、木州、山蘿,法軍西北防線全線崩潰,11月22日,原在山蘿、木州地區未被殲滅的法軍8個營都龜縮到山蘿以南約20公裏的山間盆地那產死守。西北戰役勝利結束,越軍殲敵1.3萬人,奪取2.8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在進一步鞏固占領地區後,韋國清又提出:那產防禦堅固,且有8個營近七千守軍,強攻難度非常大,不如直接落實主席的戰略方針,趁勢揮師寮國,將上寮和越西北連成一片。有了前幾次的經驗,胡主席和越軍最高指揮官經過認真思考,均同意發動上寮戰役
休整3個月後,1953年3月20日,越軍308和312師、316師再次出兵西北,在中國顧問的指導下擺出鉗形攻勢的部署:308師在中路,主力進入寮國後直插瑯勃拉邦,312師在北路,進入寮國後進攻孟誇,得手後折向南與第 308 師在瑯勃拉邦前線會合,316師居南路,力圖攻占桑怒。已在越南中部地區的第 304師從蜂腰地帶西進寮國,截擊南撤的法軍。
1953年4月13日,316師占領桑怒,15日在桑怒西南30公裏處的那儂村殲滅一個寮國籍營。4月18日,從桑怒逃跑之敵被第 304師堵住,全部被殲,計2500余人。
韋國清隨316師行動,直入法軍指揮官住所,寮國革命領袖蘇發努馮親王率幾位隨從來訪,韋國清當場開啟一只椰子,與蘇發努馮親王共飲椰汁。
4月19日,312師主力攻克川擴,4月23日包圍法軍在查爾平原的營地,4月28日兵臨瑯勃拉邦。第308師進入南傘河峽谷,對永珍實施迂回。到5月3日,越軍停止進攻,上寮戰役結束。此戰,越軍殲滅法國殖民軍6個營+兩連,寮國殖民軍三分之一的兵力全軍覆沒。越軍控制了桑怒全省及川壙、豐沙裏兩省的一部份,占寮國國土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和越西北、越北的越軍控制區連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