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回顧:「重慶艦」炮轟塔山,一炮打掉一個連,為啥半途結束?

2024-02-28歷史

回顧:「重慶艦」炮轟塔山,一炮打掉一個連,為啥半途結束?

自古以來,戰爭往往成為智謀與勇氣的較量,講述著天時地利人和的賽局,三者缺一不可。在歷史長河中,不義之戰層出不窮,但能夠逆流而上,成就邪惡事業的卻寥寥無幾。中國作為一個歷經百年滄桑的大國,解放戰爭或許是其最後一次本土之戰。

解放戰爭伊始,東北成為解放軍的首要目標。在這場激戰中,國民黨調派了雄踞一方的重慶艦,猛炮轟擊塔山陣地。每一炮幾乎都能摧毀一整個排的士兵,理論上,只要持續進攻,國民黨軍隊應該還有一線生機,戰局也不至於如此淒慘。

為何這座戰爭機器會在半途中選擇結束戰場呢?其中是否有著更深的隱情?多年之後,戰艦指揮官道出了其中的真相。

1946年,重慶談判中的「雙十協定」被國民黨一手撕毀,如同一頭饑餓的豺狼向中原解放區猛撲而去,企圖將解放軍一網打盡。我軍早已有備戰之策。在經歷了長期的戰略防禦之後,劉鄧大軍果斷進駐大別山區,迎來了反擊的序幕。

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首先在遼沈戰役中拉開帷幕,為了徹底封鎖國民黨東北軍隊的後路,我軍提出了「搶奪錦州、關門打狗」的戰略方針。而搶奪塔山,則是為了徹底掌控錦州,不得不進行的一次必要進攻。此舉令國民黨軍隊大為恐慌,為了阻止解放軍,重慶艦應命而回。

重慶艦是何許人也?這艘艦艇可謂國民黨軍隊中的一股制勝利器,在多次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原屬於英國的一艘輕型巡洋艦,經過11年的服役,早已磨練成一支善戰之師。其排水量達6000噸,裝備了當時著名的雙聯裝152公釐火炮,配備了射擊指揮儀、雷達等先進裝置,不僅在中國海域,即便放眼世界,也是艦隊中的佼佼者。

蔣介石見重慶艦回歸,樂不可支。盡管他並不確定重慶艦的回歸是否足以扭轉戰局,但眼下的情勢讓他無暇顧及太多。重慶艦抵達天津塘沽的第二天,蔣介石便連夜召開軍事會議。

在會議上,蔣介石以重慶艦為核心,宣稱將派遣大量兵力支援前線,以此振奮低迷的士氣。在重慶艦艦長鄧兆祥看來,這不過是一場空談。國民黨軍隊早已不再具備當年的強勢。

就在蔣介石滔滔不絕地闡述計劃之時,東北野戰軍的林彪已經在塔山周圍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防禦工事。重慶艦能否如期完成任務?

盡管解放軍在士氣和兵力上遠超過國民黨軍隊,但在武器裝備方面卻仍然落後,與國民黨先進的軍備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當重慶艦將6門6英寸口徑的大炮對準塔山時,解放軍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據塔山阻擊戰指揮官胡巫師回憶,重慶艦的威力可謂「一炮一個連」,這足以說明國民黨在裝備上的壓倒性優勢。

即便如此,在塔山阻擊戰期間,國民黨軍隊也並非一帆風順。

當時,重慶艦上存在著多方勢力,其中包括忠於蔣介石的台海軍司令桂永清。蔣介石一生中最大的憾事之一就是身邊人才匱乏,以至於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已經沒有太多可用之人。桂永清雖然曾在德國炮兵學院學習,但自詡為「炮學巫師」。

桂永清的傲慢令鄧兆祥懷恨在心,他對艦上的槍炮官陳靜文說:「戰鬥中的一切事務都由桂將軍負責,不必聽從我的建議。」桂永清對艦船指揮並不了解,導致一系列失誤的發生。

桂永清的行為引起艦上官兵的不滿。為什麽?因為艦上的大多數海員都是國民黨軍隊派往英國學習先進作戰經驗的人,其中很多是抗日戰爭的退休軍人,他們心中最重要的是民族大義。

但對鄧兆祥等人而言,外國的月亮並不一定更圓。在英國學習期間,他們曾遭受過英國人的歧視,只因為他們來自一個貧窮的國家。因此,艦上的大多數人對內戰並不感興趣,反而抱有厭惡情緒。

在這種氛圍下,塔山之戰持續了兩天,但解放軍的防線毫發無失真,國民黨只得再次召開軍事會議。這一次,鄧兆祥和陳靜文都選擇了保持沈默,似乎心照不宣地達成了某種默契。

幾天後,重慶艦突然撤出戰局。塔山阻擊戰勝利結束。

1949年2月25日,重慶艦發生了一場意想不到的大起義,這是解放軍策反的結果,而其中原本不滿內戰的軍士們終於迸發了不可遏制的反抗。起義後,艦上的反對者被迅速清除,重慶艦冒著國民黨的猛烈炮火,頂著壓力,奮勇航行,歷經25個小時的艱辛航程,最終抵達了煙台港,並得到了解放軍的保護。

在沈陽,鄧兆祥終於與素未謀面的「敵人」胡巫師相見,胡巫師正是塔山阻擊戰的指揮官。兩人初見,胡巫師滿腔怒火。盡管鄧兆祥向他道歉,但胡巫師依然抱怨鄧的戰艦一炮就摧毀了他的一個連隊。

失去了重慶艦,國民黨惱羞成怒,他們無法容忍自己的制勝武器輕易落入敵人手中。於是,他們派出多架轟炸機連番對重慶艦進行轟炸。面對國民黨的無情打擊,鄧兆祥等人無奈之下,只得選擇將重慶艦沈入海底。多年後,當重慶艦被打撈出水面時,已經無法再繼續服役。

多年後,胡巫師在1996年再次與鄧兆祥相遇,向他訴說了多年的疑惑:為何當年重慶艦會突然選擇離開戰場?

面對胡巫師的疑惑,鄧兆祥笑了笑。他慢慢地指著當年重慶艦的航行路線,在地圖上向胡巫師揭示了真相。

當時,為了減輕解放軍的戰鬥壓力,鄧兆祥不得不設法撤下重慶艦。於是,鄧裝作緊張地告訴桂永清,海底的泥沙太厚,這片海域的水位太低,如果重慶艦繼續作戰,容易擱淺。

桂永清雖然不懂海洋知識,但一聽之下就開始冒冷汗,因為他不願為這個責任負責。於是,重慶艦不可思議地結束了海灣。由於射程不足,重慶艦最終未能參與塔山的進攻行動。而這也為後來重慶艦的起義埋下了伏筆。

從中可見,鄧兆祥心懷民族大義,向著國家統一努力。正是這些明達之士的支持,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新中國的誕生實作了眾望所歸。

正如曹植所說:「本是同根生,相互殘害何其可憐。」在清朝政府的統治下,舊中國日漸衰弱,而國民黨軍隊挺身而出,肩負起推翻舊秩序的偉大使命。人們原以為他們能夠引領中國走向光明的未來,歷史卻讓他們不斷重蹈覆轍,成為歷史車輪的攔路石。

歷史從不會給予人太多寬容,新的歷史主角——共產黨——已經登場,翻天覆地只是時間問題。共產黨代表著廣大人民的意誌,他們當家做主的勢頭勢不可擋。正如俗話所說,「得道者多助」,重慶艦上的軍士深知這一點,他們的起義毫不令人意外。

或許國民黨政府可以利用高壓政策暫時壓制民眾的反抗,但他們永遠無法扼殺人民心中的自由之火。重慶艦的起義只是冰山一角,他們代表了千千萬萬看清時勢的人。當我們回首往昔,又有多少仁人誌士的犧牲才鑄就了今日的榮光?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