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波蘭歷史上曾被瓜分,如今的波蘭還是二戰後西方給的土地!

2024-02-05歷史

波蘭,這個位於東歐的國家,曾在歷史上稱霸東歐,但後來卻經歷了多次的瓜分和衰落。然而,這個看似無法翻身的國家,最後卻在戰後分到了大量的土地,成為了分地大贏家。

波蘭的歷史充滿了大悲大喜,它曾經是一個強國,現在也在經歷著種種挑戰。

波蘭在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中,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最終在德國戰敗後,透過領土割讓協定,重新獲得了波森、普魯士、西裏西亞、波美拉尼亞等大量領土。

根據領土分得面積來看,波蘭是德國割讓領土的最大贏家。英法等大國的目的是在中歐扶持一個國家來平衡德國,防止其再次崛起,並設定一個屏障來應對蘇維埃。

凡爾賽會議按照「民族自決」的原則,向各國「分發」了德國的領土,以削弱其實力。各國都希望獲得更多的領土,紛紛以歷史教科書為依據,宣稱自己對某些領土享有主權。

例如,比利時在戰爭末期就表達了擴張領土的願望,主張在戰後重建國際秩序時,應該讓比利時恢復中世紀晚期到近代早期屬於其國家前身的所有領土,包括歐本-馬爾梅迪。

波蘭曾經是中東歐的一代霸主,如果波蘭也像比利時一樣主張恢復所有曾屬於其的領土,那麽連俄羅斯都得割讓大片領土。

總的來說,各國都在爭奪領土,以增強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

波蘭-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在凡爾賽會議中被分割,雖然丹麥采取緊急行動,確保什列斯威的公投結果,但在上西裏西亞的全民公投中,雖然大部份選民希望留在德國,但這個地區還是被劃入了波蘭。

這些操作為二戰時德國入侵波蘭埋下了伏筆。1939年,德國軍隊入侵波蘭,開始了二戰歐洲戰爭,波蘭成為了德意誌極端民族主義者的攻擊目標,再次遭受德意誌人的欺淩。

二戰後,波蘭雖然得到了德意誌的下西裏西亞、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作為補償,但是蘇聯占領了波蘭東部的大片領土,給波蘭帶來了新的挑戰。

西裏西亞的歸屬變遷 在二戰後的版圖變遷中,波蘭獲得了從德國割讓的部份領土,這其中最為引人註目的就是西裏西亞。

作為哈布斯堡帝國的經濟支柱,瑪莉亞·泰瑞莎女皇曾誓言堅守此處。然而,在1740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入侵下,西裏西亞從此落入普魯士手中,哈布斯堡家族再未嘗試奪回。

其實,早在中世紀時期,西裏西亞就與波蘭皮亞斯特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之後,它被波希米亞奪取,最後在1526年,隨著波希米亞的歸屬,西裏西亞開始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地。

西裏西亞劃分為上、下兩部份,分別位於奧得河的上下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得到了上西裏西亞,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波蘭又獲得了下西裏西亞的剩余部份。

奧得河流域的西裏西亞,這片土地在波蘭境內劃分為四個區域,從北至南分別是盧布斯卡省、下西裏西亞省、奧波萊省和西裏西亞自治省。

昔日,西裏西亞憑借紡織業和采礦業在歐洲獨樹一幟,如今,這裏依然是波蘭工業領域的重要支柱。

1、戈茹夫:波蘭西部的河運中樞港口 戈茹夫,波蘭西部的河運中樞港口,擁有造船、機械、人造纖維、紡織、造紙、家具和食品加工等產業。

對外交通十分發達,有柏林-華沙公路和鐵路線經過這裏,波蘭最大的邊境公路檢查站也位於這裏。

2、下西裏西亞:波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 下西裏西亞是波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包括銅礦開采、煤炭開采、有色冶金、紡織生產、運輸車輛制造、電子制造、機械制造、化工生產、玻璃制造、伐木和造紙。

瓦夫布日赫一帶是波蘭的第二大煤田。

3、奧格萊省:食品加工與農業的完美結合 奧格萊省農業基礎優良,工業生產與該省的農業部門密切相關,食品加工、釀酒和肉類加工是當地重要的產業。

其他優勢行業包括水泥和石灰生產、化學品和紡織品生產、冶金、汽車制造、造紙以及機械和電器制造。

4、西裏西亞自治省:電力生產和重工業的中心 西裏西亞自治省的主要工業包括電力生產、黑色和有色冶金、機械制造、汽車制造以及紡織和化學品生產。

然而,在1980至1990年代,這個省因盲目發展重工業一度面臨嚴峻的環境汙染問題。

5、普魯士:歷史的記憶和現在的旅遊景點 普魯士,霍亨索倫家族的龍興之地,波蘭在一戰後獲得了西普魯士,二戰後獲得了東普魯士南部。

為了消滅普魯士的歷史記憶,波蘭在分省時將普魯士地區的疆界徹底打亂,西普魯士的領土被零散地分入了五個省,東普魯士的絕大部份即今天的瓦爾米亞-馬祖裏亞省。

一戰後,西普魯士被交給波蘭,作為波蘭通向波羅的海格但斯克灣的通道。如今,格但斯克灣周圍地區是波蘭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旅遊業作為該地區的一個重要產業正在穩步增長,每年有近100萬遊客來到格但斯克灣。

1997年,馬爾堡條頓騎士團城堡和托倫中世紀小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當地旅遊業迅速崛起。

波蘭瓦爾米亞-馬祖裏亞省,二戰後受到波蘭當局的強制驅趕,德意誌人被迫離開,使得這個省份人口稀少。廣闊的草地和牧場為肉牛和奶牛提供了充足的飼養空間,同時,當地的工業與農業緊密相關,包括乳制品、肉類和魚類加工,以及釀酒和面粉加工,還有金屬加工、輪胎制造和電氣工程產業。

波森位於波蘭走廊以南的腹地,是波蘭大波蘭地區的中南部,也是首府城市波茲南的所在地。波茲南不僅是波蘭最大的工業、交通、文教和科研中心,而且在華沙之外,它也是波蘭最出色的城市之一。

當地擁有完善的商業設施,如銀行、交易會、商會和顧問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波茲南的農業以大農場模式為主,其生產效率居波蘭之首。

波茲南老城(四):波美拉尼亞的歷史變遷 波美拉尼亞,這個位於波蘭西北部的地方,自13世紀開始就成為了德意誌人的重要遷移地。

然而,歷史的波折和戰爭的影響,使得這個地區經歷了許多變遷。 在著名的三十年戰爭後,波美拉尼亞被分成了東波美拉尼亞和西波美拉尼亞,分別由普魯士和瑞典占領。

然而,這個局面並沒有持續太久。在拿破侖戰爭中,瑞典用西波美拉尼亞換取了普魯士對挪威的主權承認,從此,波美拉尼亞完全歸屬普魯士。

雖然波美拉尼亞的歷史充滿了變故,但這個地區仍然保留了其獨特的文化和傳統。波美拉尼亞的人民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也一直激勵著後人。

波美拉尼亞,這片位於德國和瑞典之間的土地,如今已屬於波蘭,被劃分為庫亞瓦波美拉尼亞省、波美拉尼亞省和西波美拉尼亞省三個省份。

其中,波美拉尼亞省的經濟發展尤為突出,尤其在電子、物流、海事、現代商業服務、資訊通訊技術、生物技術和輕化學以及食品加工,特別是魚類加工等領域有著顯著優勢。

該省政府高度重視制造業的創新研發,甚至在疫情前,該省的科技研發年投入已經相當於全省GDP的0.92%。

此外,該省還是波蘭國內重要的金融服務業中心。

波美拉尼亞省漁港文史君強調,領土是主權國家的基石。波蘭曾是歐洲強國,但在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後,因地理位置而衰弱,成為了大國賽局的籌碼,經歷了領土被瓜分和滅國的悲慘命運。

然而,在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後的秩序重建中,波蘭憑借其對東西方的戰略意義,再次獲得了領土,得以復國。經過多年的族群融合和發展建設,波蘭最終成為了現在的國家。#2月圖文動態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