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同為皇帝的「機要秘書」,為何明朝的內閣權力,遠大於清朝軍機處

2024-08-09歷史

各位親愛的讀者,閱讀此文前,麻煩右上角點選一下「關註」,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檢視。支持作者,寫作不易,文中會有5s廣告,觀看後可免費閱讀全文。

文|妍妍

編輯|妍妍

前言

在中國古代皇朝中,皇帝身邊的權力中樞無疑是帝國運作的核心。

然而,同樣是作為皇帝的「機要秘書」,明朝的內閣與清朝的軍機處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權力格局。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是制度設計的差異,還是歷史發展的巧合?然而,一個是深宮中的智囊團,另一個是秘密決策的幕後黑手,二者之間的權力對比究竟有何不同?

一、皇權的巔峰之戰

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廢除了延續數百年的宰相制度,將六部直接置於皇帝的管轄之下。

這一舉措,無疑是皇權的一次大勝利。然而,皇帝一人之力,又怎能處理朝政的方方面面?內閣,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朱元璋對權力的渴求,可以說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深知,只有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確保大明江山的穩固。廢除宰相制,正是他鞏固皇權的第一步棋。

六部直屬皇帝,意味著朝廷上下,再無任何一個臣子能夠與皇帝分庭抗禮。然而,隨著朝政日益繁雜,皇帝一人之力,已然不足以應對。於是,朱元璋設立了內閣,作為自己的幕僚團,協助處理政務。

內閣最初並非一個正式的機構,它更像是皇帝身邊的幕僚團。直到明成祖朱棣掌權後,內閣制度才逐漸走向成熟。

朱棣是一位善於用人的君主,他深知,想要穩固皇權,就必須給予內閣適當的權力。於是,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到朝政決策中,他們的地位日漸提高,權力也隨之擴大。

朱棣在位期間,內閣的權力得到了空前的擴張。他將許多重要的軍政大事,都交由內閣大學士處理。這些大學士,雖然名義上只是皇帝的秘書,但實際上,他們已經成為了皇帝最為信任和依賴的臣子。

他們參與軍機,議政章奏,甚至還能代皇帝批閱奏折。在朱棣的支持下,內閣逐漸成為了朝廷的中樞,其權力之大,已經開始威脅到皇權的至高無上了。

二、權力的頂點與賽局

嘉靖、萬歷年間,內閣的發展達到了巔峰。內閣大學士儼然成為了事實上的宰相,他們掌握著朝政的大權,就連皇帝也不敢輕易駁回他們的奏疏。

這種權力的膨脹,引起了皇帝的警惕。畢竟,皇權不可分割,任何威脅都不能忽視。嘉靖皇帝是一位有著獨特性格的君主。他既崇尚道教,又醉心於享樂。在他的眼中,朝政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負擔。

於是,他將大部份的政務,都交由內閣大學士處理。這些大學士,就像是皇帝的代言人,他們的話語,就是皇帝的旨意。萬歷皇帝即位後,內閣的權力達到了頂峰。

萬歷皇帝是一位有雄心壯誌的君主,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優柔寡斷的皇帝。他希望能夠親政,但又無法擺脫內閣大學士的影響。於是,內閣與皇權的賽局,在這個時期達到了白熱化。

明世宗時期,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他們的權力已經相當於宰相。然而,他們的權力並非獨立,而是需要與宦官合作。

宦官,這個特殊的群體,成為了皇帝制衡內閣的重要棋子。張居正和馮保,就是在這樣的賽局中崛起的人物。他們既要討好皇帝,又要與內閣合作,可謂左右逢源。

張居正和馮保,都是出身於宦官家庭的人物。他們深諳宮廷政治的遊戲規則,懂得如何在皇權與相權之間周旋。張居正更是一位政治上的巫師,他巧妙地利用皇帝對內閣的不滿,逐步削弱內閣的權力。

而馮保,則憑借著自己在東廠的勢力,成為了皇帝最為信任的心腹。在他們的運作下,內閣的權力開始受到限制,皇權則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這種微妙的權力平衡,維系著明朝中後期的政治穩定。

三、清朝的承襲與變革

清朝建立後,在很大程度上承襲了明朝的制度,包括內閣制。康熙初年,內閣制逐漸在清朝紮根。然而,皇權的進一步擴張,卻讓內閣的權力開始被削弱。雍正皇帝的即位,更是給內閣敲響了喪鐘。

清朝的皇權,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間,不僅平定了三藩之亂,還大大擴充套件了清朝的疆域。

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的國力達到了鼎盛。然而,康熙皇帝並沒有完全廢除內閣,而是選擇將其權力限制在一定範圍內。這種做法,既保證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又能夠借助內閣的智慧,協助處理朝政。

雍正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深知,想要加強皇權,就必須削弱內閣。於是,他設立了軍機處,一個專門處理軍國大事的機構。

從此,內閣淪為了一個擺設,它只能處理一些日常的政務,而無法接觸到朝廷的重要機密。雍正皇帝對權力的渴求,絲毫不亞於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他深知,只有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確保大清江山的穩固。

設立軍機處,正是他鞏固皇權的重要一步。軍機處直屬皇帝,由皇帝親自領導,這意味著,朝廷上下,再無任何一個臣子能夠插手軍國大事。

而內閣,則被徹底邊緣化,淪為了一個只能處理雞毛蒜皮小事的機構。雍正皇帝的這一舉措,徹底改變了清朝的政治生態,為日後皇權的進一步擴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軍機處的崛起

軍機處,這個起初只是一個臨時機構,卻在清朝中後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設立,源於雍正年間西北邊疆戰事頻繁。

為了保證軍情的及時傳遞和處理,雍正皇帝設立了軍務處。雖然它只是一個臨時機構,但隨著清朝對外用兵的增多,它的存在變得不可或缺。

軍機處的設立,可以說是雍正皇帝政治智慧的體現。他深知,邊疆戰事關乎國家安危,決不能掉以輕心。然而,如果將軍情上奏內閣,再由內閣傳達給皇帝,難免會耽誤軍機。

於是,雍正皇帝幹脆繞過內閣,直接設立了軍務處,專門負責軍事方面的事務。這個臨時機構,就像是一把直通皇帝的利劍,它的存在,大大提高了軍情的處理效率。

乾隆年間,軍機處從簡陋的木板房升級為磚瓦房,正式被命名為軍機處。它雖然沒有正式的編制,但其重要性卻不容小覷

軍機大臣雖然都是兼職,但他們卻掌握著制定軍事戰略的大權。相比之下,內閣大臣雖然地位尊崇,但卻無法參與到真正的決策中。

乾隆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間,不僅平定了準噶爾叛亂,還大大擴充套件了清朝的疆域。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的國力達到了頂峰。

然而,乾隆皇帝並沒有因此而放松對軍機處的重視。相反,他更加依賴軍機處,將其視為自己的重要助手。在乾隆皇帝的支持下,軍機處的權力得到了空前的擴張。

它不僅負責軍事決策,還開始參與到朝政的方方面面。軍機大臣們,儼然成為了皇帝最為信任和依賴的臣子。他們就像是皇帝的耳目,時刻關註著朝廷的動向,為皇帝提供決策參考。

五、權力的消長與反思

清朝後期,內閣徹底淪為了一個虛設。即便是李鴻章這樣的名臣,擔任內閣大學士二十余年,也很少實際參與內閣事務。

反觀軍機處,雖然從未被正式編制,但其影響力卻延續了近兩百年。直到清朝滅亡,它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的一位重臣,他曾經擔任過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重要職務。然而,當他被任命為內閣大學士時,卻發現自己無事可做。

內閣已經成為了一個空殼,它雖然名義上地位崇高,但實際上卻沒有任何實權。李鴻章雖然身居高位,但卻無法參與到真正的決策中。這種尷尬的處境,反映了晚清內閣的悲哀。

相比之下,軍機處卻一直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即便是在晚清政局動蕩的時期,軍機處也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參與制定軍事戰略,還參與處理朝政要務。

軍機大臣們,更是成為了皇帝最為倚重的臣子。他們就像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時刻關註著朝廷的動向,為皇帝出謀劃策。直到清朝滅亡前夕,軍機處依然是朝廷中最為重要的機構之一。

內閣和軍機處,一個是正式編制,一個是臨時機構;一個掌握票擬大權,一個只能制定戰略。它們在權力的天平上此消彼長,反映了皇權的強弱變化。

然而,無論是內閣還是軍機處,它們都只是皇權的附庸,無法真正制衡皇權。這,也許就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悲哀吧。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皇權一直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無論是內閣還是軍機處,它們的存在,都只是為了輔佐皇權,而非制衡皇權。

這種制度的弊端,在晚清時期暴露無遺。當皇權被削弱,朝廷便陷入了無序和混亂。而當皇權強盛,臣子們卻又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這種悖論,也許就是封建專制制度的宿命吧。

結語

內閣與軍機處,兩個看似相似卻又大不相同的機構,折射出了明清兩朝皇權的消長。

它們的興衰,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君主專制的結果。 在這場權力的賽局中,皇權才是真正的主宰,而臣子,不過是棋盤上的棋子。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