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對越反擊武元甲戰前大笑,原以為來了個粟裕,不料卻是許世友

2024-01-21歷史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時,越南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是武元甲。

此人非常熟悉我軍將領的情況,在得知我軍的東線指揮官是許世友時,他充滿傲氣地大笑道:「我原來以為中國派來了個粟裕,誰知道是許世友。」

他的大笑中充滿輕蔑,他的意思是:如果中國軍隊指揮官是粟裕的話,越南還有可能會戰敗,而現在中國軍隊派來的是許世友,那越南軍隊就贏定了。

當時越南剛打跑美國人不久,其全國上下一片狂傲之氣,自詡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武元甲充滿傲氣的笑談,是這種狂傲之氣的典型體現。

而令人疑惑的是,不可一世的武元田天不怕、地不怕,為什麽偏偏那麽怕粟裕呢?武元甲如此輕蔑地看待許世友,最後的結果又是什麽呢?

為什麽那麽怕粟裕?

二戰結束後,當許多國家都開始和平發展時,越南的戰爭狀態遠遠沒有結束。

首先法國人來入侵越南,越南在中國的援助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趕走了法國人。

然後美國人來入侵越南,越南又在中國的援助下,做出重大犧牲後趕走了美國人。

經過這些戰爭的洗禮,越南已經全民皆兵,狂妄到自詡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甚至連曾經大力援助他們的中國都不放在眼裏,躍躍欲試想要和中國一較高下。

於是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頻頻有越南軍隊侵入中國廣西和雲南邊境,燒殺搶掠,破壞界碑,後來甚至公然占領中國的南沙群島。

中國是大國,輕易不動刀兵,對越南的種種行徑只做了基本的抵抗,暫時並沒有組織反擊。

於是越南人「飄」了,自以為中國的實力不過如此,越軍高層指揮官武元甲也愈發不可一世,放縱士兵隨意襲擾中國。

不過武元甲在狂傲的同時,心中還是有些許忌憚的,他什麽都不怕,就怕中國軍隊讓粟裕帶兵來與越南一決高下。

他為什麽那麽怕粟裕呢?因為他對粟裕十分了解。

武元甲也是共產黨員,1940年因為鬧革命而被追捕,逃亡到了中國,與中國的共產黨有了深入接觸,並在中國學習了不少軍事和政治理論。

當時中國革命行程日新月異,我軍許多將領在戰場上連連立功,武元甲即使回國之後,也時常為了學習本領,而仔細研究我軍將領的作戰風格。

在我軍的諸多將領中,武元甲最為敬佩的就是粟裕,敬佩的原因別無其他,就是因為粟裕卓越的指揮才能,以及那輝煌的戰績。

我軍在1927年南昌起義時,粟裕只是一名小小的警衛班長,僅僅七年之後他就成為了軍區司令員,可謂年輕有為,前途無量。

抗戰期間,粟裕指揮武器裝備落後於日軍的新四軍部隊,一共殲滅日偽軍上萬人。

當國民黨軍破壞抗戰而偷襲新四軍的時候,粟裕帶兵殲滅了1.1萬國民黨軍。

最令武元甲佩服的是粟裕在解放戰爭中的戰績。

1948年,粟裕成為了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指揮數十萬部隊。

在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幾十次戰役中,殲滅國民黨軍上百萬人,令許多軍事家為之驚嘆。

那時候武元甲就把粟裕當成自己的榜樣,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到20世紀70年代越南開始襲擾中國時,武元甲在心裏則把粟裕當成了自己最大的忌憚。

在他的眼裏,如果中國派出粟裕帶兵和越南交戰,越南很可能會戰敗。

而只要中國不派出粟裕的話,他就完全可以高枕無憂,任由士兵在對中國頻頻發起武裝挑釁。

中國領土主權不可侵犯,當越南軍隊囂張地占領中國的南沙群島的時候,中央就意識到,有必要出兵教訓一下越南了。

在悄無聲息中,中國開始向廣西、雲南秘密調兵。

西線部隊主要由楊得誌指揮,東線部隊主要由許世友指揮,隨著作戰計劃逐漸確定,對越自衛反擊戰箭在弦上。

武元甲瞧不上許世友

彼時的越南軍隊已經提前得到風聲,聽說中國軍隊可能要做出反擊了,武元甲趕緊派人打探中國軍隊的指揮官是誰。

當他聽說中國的指揮官沒有粟裕,而有許世友時,便狂傲輕蔑地說道:「我原以為會來個粟裕,不料卻是許世友。」

在武元甲的心裏,粟裕確實很厲害,他生怕中國會派來粟裕,但許世友在他心裏難道就那麽遜色嗎?至少對於當時狂妄的他來說,是這樣的。

武元甲雖然深入研究過我軍的一些將領,但並不是每一位將領他都十分了解。

也許在他的心裏,他並不太清楚許世友的戰功有多少,但是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許世友的「武夫」形象。

許世友從小就在少林寺習武,經過八年的苦練,身體矯健如燕,全身力大如牛,因為打死老家的惡霸而外出逃亡,後來參了軍。

身為習武之人的他,經常會活動活動筋骨,即使後來成為了我軍的將領,他還是時不時會找人切磋武藝,甚至遇到身手不凡的警衛員,他都要和對方比武。

除此之外,許世友在打仗的時候也時時不忘使用自己的武功。

戰鬥打到激烈之時,他常常顧不得槍林彈雨,掄起大刀就和戰士們一起發起沖鋒,連連砍殺敵軍十分勇猛。

凡此種種事例,讓許世友習武之人的形象廣為人知。

也許正因如此,武元甲才把許世友看成了一個勇猛有加而韜略不足的武夫,但真實的許世友真的是這樣的嗎?

後來的中越戰爭,讓武元甲為自己的看法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1979年2月17日,我軍正式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

首先是萬千火炮一齊發射,炸得越軍陣地火光沖天,傷亡慘重。

然後趁越軍還來不及反應,我軍東線部隊就迅速進入越南,包圍越南邊境守軍,用幾天時間將其邊境主力346師殲滅大半,隨即向南繼續進軍。

此時狂傲的武元甲頓時慌了神,連忙調兵遣將展開防禦,早已經把對許世友的輕視拋諸腦後,夜以繼日地指揮部隊倉促應戰,可是一切都無濟於事。

幾天時間裏,我軍又長驅直入,勢如破竹,打得越軍連連敗退,一直打到越南諒山,經過幾天的激戰將諒山上的越軍蕩平。

諒山被拿下,離諒山不遠的越南首都河內就直接處在我軍打擊範圍之內,此時我軍如果想攻下河內,易如反掌猶如探囊取物。

但是這個時候,許世友將軍按照中央的指示,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我軍的目的本來就只是對越南形成威懾,打擊越南的囂張氣焰,讓其不敢再侵擾中國。

當時我軍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越南的軍隊早已經在我軍的連續攻勢下落荒而逃,失去了有效的反擊能力,所以我軍選擇了撤軍。

但是撤退的路上並不安寧,還有許多小股部隊和民兵會對我軍發起偷襲,於是許世友下令,一邊清剿一邊撤退。

這裏的清剿有兩層意思,一個是肅清沿途向我軍發起偷襲的越南武裝,一個是收繳中國之前援助越南的物資彈藥。

對於這些物資彈藥,能帶走的就帶走,帶不走的就毀掉。

讓這些恩將仇報的越南人明白,享受中國援助的同時還和中國舞刀弄槍,最終的下場就是兩手空空、自食其果。

3月16日,我軍完成了清剿和撤軍任務,對越自衛反擊戰以我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而身為敗軍之將的武元甲,此刻簡直心如刀絞。

真實的武元甲

武元甲沒想到的是,就算不需要粟裕出馬,僅僅是他瞧不上的許世友,都能夠帶兵如此迅猛地把越南打敗。

他終於認識到,許世友並不是一介武夫,而是能文能武、善於帶兵打仗的優秀將領。

縱使幡然醒悟,也已經為時已晚,此時的武元甲也只能面對著越南境內的一片狼藉和數萬傷兵,唉聲嘆氣悔不當初。

其實,武元甲身上雖然有當時越南人的狂妄,但也有作為一名指揮官的清醒。

早在當初他就認為,越南和中國開戰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早年武元甲跟隨的是越南領導人胡誌明,胡誌明曾經在中國生活過多年,一直和中國很有感情。

然而胡誌明在1969年去世後,黎筍主政越南,開始公然改變胡誌明的親華路線,頻頻向中國發起挑釁。

這才有了後來中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武元甲的自大言論和他指揮上的慘敗過程。

結語

其實,越是身經百戰的將軍,才越能夠懂得戰爭的殘酷性,因此凡是心存仁義的將軍,往往都不希望發生戰爭。

這句話某種程度也適用於武元甲,自從跟隨胡誌明的時候,他就深為認同胡誌明的親華主張,而自從胡誌明死後,他就不斷遭到黎筍的排擠。

在越南和中國關系惡化之後,他還建議黎筍積極改善和中國的關系,可是卻遭到黎筍的否定。

可以說他帶兵和中國打仗存在被迫的成分,而自從那場戰爭結束後不久,他就被黎筍解除了兵權,在教育等其他領域擔任職務。

晚年的他也經常為中越關系的改善而努力,還偶爾來到中國存取,直到2013年去世。

當初他說出的狂傲言論,也許只是在被迫指揮作戰的情況下,為了鼓舞士兵、減少傷亡而說出的輕蔑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