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允諾:胡適若不走,可做北大圖書館館長,卻被胡適冷冷拒絕

2024-01-05歷史

前言

圖|胡適

1948年12月13日,胡適為北大五十年校慶,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北京大學五十周年】。

在這篇文章中,胡適寫了這樣一句話:

「祝北大能渡過接下來的危難。」

胡適口中所說的危難,自然是發生於1948年12月上旬的平津戰役,北平、天津都處於解放軍的團團包圍之中。

與此幾乎同時,蔣介石所派出的「搶救」小組已經抵達了北平。

根據蔣介石的命令,「搶救」小組所負責的重任是,把在北平的四類人,即各院校館所有關行政負責人,因政治關系必須離開者,中央研究院院士,在學術上有貢獻者全部都動員到台灣去。

而大名鼎鼎的胡適,自然是蔣介石動員的主要人員之一。

不過,胡適一開始不肯南下,還找借口:

「我不能丟下北大。」

蔣介石幾次打電話,甚至派出「搶救」小組負責人陳雪屏親自赴北平勸說,但胡適始終都不肯動,沒有辦法,陳雪屏只好又回到南京報告蔣介石,蔣介石大驚失色之余,連發了兩封電報到北平。

圖|蔣介石

其實,就在解放戰爭節節推進之際,中國共產黨也並沒有放棄對這些專家學者、文化名人爭取,特別是當時尚在北平的胡適,胡適在中國公學的吳晗更是親自出面,勸說老師留下,但吳晗與胡適兩人話不投機,最終兩人不歡而散,即便如此,吳晗也沒有放棄,他對在北平的地下黨員說:

「你們如果工作做好了,還可以把胡適留下。」

當時西山一帶,解放軍的電台廣播幾乎就沒有停止過,一再勸說胡適留下,甚至還播發了毛主席的話:

「只要胡適不走,可以讓他擔任北京圖書館館長!」

然而這一切似乎都沒有用,因為胡適從一開始就沒有要留下來的打算。

胡適與毛主席之間是有著一定淵源的。

1918年6月,毛主席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受到當時社會上赴法勤工儉學風氣的影響,因為是組織承辦,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免費用,這對於本身並不是很富裕的毛主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於是,毛主席開始為赴法勤工儉學不遺余力的奔走,而且本身也有去國外留學的打算。

為了籌備留法事宜,新民學會派了蔡和森到北京,與老師楊昌濟會面,楊昌濟反而提出希望毛主席能夠來北大,或讀書或工作都可,蔡和森為此也專門寫了封信。

也正是因為接受了老師的意見,毛主席於1918年8月啟程赴北京。

圖|1919年毛主席

根據毛主席的回憶,也是在老師的介紹下,他到了北大圖書館工作,並因此而結識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

胡適那時的名氣已經很響,其實如果從年紀上論,楊昌濟、陳獨秀、李大釗都比胡適要大的多,我們尋常都以為,胡適與毛主席、蕭子升、蔡和森等學生應該都是兩輩兒人,但其實胡適只比毛主席大兩歲。

不過,達者為先,這話一點也不假。

就在毛主席為考學的學費發愁的時候,家境優越的胡適已經接受了更為系統的新學教育,1910年胡適參加留美考試,以第55名成績的資格漂洋過海,也就是毛主席在去北京的前一年,胡適完成博士論文,並從美國回國,受蔡元培的邀請,擔任北京大學教授。

除了日常教學,胡適還參加了【新青年】的編務活動,與陳獨秀、李大釗一起倡導新文化運動與文學革命。

毛主席當年在北大做圖書館管理員時,經常旁聽學校的課程,胡適那時擔任北大文科長,教授【中國哲學史】,本身就對哲學、歷史感興趣的毛主席自然常去旁聽,而且還坐在第一排,時間一長,就連胡適也不能不註意這個高個子的學生。

經楊昌濟引薦,毛主席拜訪了當時與他年齡差不多,但是早已成名已久的胡適,兩人就新文化思潮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圖|胡適

不過對毛主席是怎麽進入北大圖書館,胡適並不清楚,後來有人采訪時問他,是否是他引薦毛主席到北大圖書館,而胡適的回答是:

「不,當時章行嚴(章士釗)當北大圖書館館長,李大釗當主任。章行嚴是湖南人,大概是章和李大釗兩人把他介紹進去的。」

盡管在後來歲月裏,毛主席對胡適始終謙稱「學生」,但胡適卻並不認可。

一次答記者提問,有人問胡適:

「毛澤東是不是你的學生。」

胡適搖頭:

「毛澤東不是我的學生,他當時只是在北大圖書館做事。」

然而胡適接下來一句話,卻引起很多人的議論,他說按照毛澤東當時的水平,是考不上北大的。

1959年3月11日,胡適偶然接觸到大陸出版的毛主席詩句,然而讀了以後評價卻不高,甚至還寫在了日記裏:

「‘全國文人’大捧的‘蝶戀花’詞,沒有一句通的!「

然而話又說回來,胡適不喜歡毛主席詩詞,卻對毛主席寫的白話文頗多贊譽,他曾對口述歷史作家唐德剛說過這樣一句話:

「共產黨裏白話文寫得最好的還是毛澤東!’毛澤東‘寫得最好’的原因便是‘我的學生毛澤東’沒有完全遵從他‘老師’指導。」

值得一提的是,胡適有一件事情對毛主席影響比較大。

毛主席一開始到北京,是負責籌備赴法留學事宜的,但因為家庭以及各方面原因,後來毛主席並沒有赴法勤工儉學,而是留在了國內,在北大期間,毛主席又受到了李大釗的影響,有去蘇聯留學的打算。

可到了1920年,毛主席突然又放棄了留學的打算。

1920年3月14日,毛主席在給老友周世釗的信中解釋了原因:

「我覺得求學實在沒有‘必要在什麽地方’的理,‘出洋’兩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種‘迷’。……我曾以此問過胡適之和黎邵西兩位,他們都以我的意見為然,胡適之並且作過一篇【非留學篇】。因此我想暫不出國去,暫時在國內研究各種學問的綱要。」

從這封信中不難看出,胡適主張先留在國內研究本國問題,毛主席認為很有道理,所以後來放棄了留學的打算。

不過,胡適其實很有意思,因為他本身是赴美留學回來的,而且也因為這段經歷,讓胡適對美國那種自由民主產生了向往,回來以後,胡適就想把這一套他認為是「真理」的東西用在中國。

毫無疑問,胡適失敗了,失敗的原因也是他自己給了。

而就在給周世釗寫信以後的幾個月,毛主席找到了一條新的路,一條拯救中國的道路。

毛主席後來沒能繼續他的「留學夢」。他在陳獨秀,李大釗兩位先生的影響下,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圖|五四運動

1920年,「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之後陳獨秀、李大釗各自在北京、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黨組織。那段時間,毛主席也時常到上海去拜訪陳獨秀,在陳獨秀的影響下,毛主席回到了湖南,並於1920年11月在湖南建立了共產黨早起的黨組織。

在無數條道路中,毛主席選中了那個充滿希望,卻又充滿坎坷的道路。

事實上,受陳獨秀、李大釗影響,胡適早年也研究過馬克思主義,並曾予以高度的評價。而且從客觀的角度評價,胡適曾為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起到過積極意義。1926年7月,胡適作為中英庚款咨詢委員會的中方委員,到英國倫敦出席該委員會全體會議途經蘇聯時,曾對蘇聯所展現出來現象而感到興奮。甚至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胡適曾打算組建一個「自由黨」,用來貫徹實施社會主義的社會政策。

不過,胡適最終還是與好友背道而馳。

胡適的理念中是反對暴力革命的,所以到了四十年代以後,胡適所宣揚的就基本上是自由主義政治哲學了。

所以,胡適既不贊同暴力革命,也不贊同國民黨的專制。蔣介石對胡適這樣在社會上有相當名望的人也很頭疼。

有意思的是,胡適後來被蔣介石還擺了一道。

圖|陳獨秀、李大釗

1948年3月29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第二屆國民代表大會,競選總統、副總統。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無疑蔣介石是總統的唯一候選人,後來在開會的時候,各方代表也都提議,蔣介石為總統候選人,但即便到了這個時候,蔣介石偏要站出來擺個姿態,他反復聲明,自己不當這個總統候選人,而是應該讓一個國民黨黨外人士來競選,而且還提出黨外人士具備以下條件者可當選:

「忠於憲法、努力推行;有民主精神;有民族國家思想;對於中國歷史文化有著深刻認識。」

盡管蔣介石沒有點名,然而在場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看向胡適,因為這些條件細細對比下來看,似乎只有他最合適。

胡適自己是不願意做官的,甚至從來沒有考慮參加總統競選。

顯然蔣介石是有自己目的的,做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選舉,只有他一個候選人怎麽行呢?

為了給西方各國看,也同時是為了給國內各方看,蔣介石故意擺了個姿態,將胡適送上總統候選者的位子,這招以退為進確實高明,到後來胡適自己不堪重負,質疑結束,最後和蔣介石一起登上總統候選人的,是國民黨元老居正。

蔣介石當然不可能讓權給一個不聽話的人,但能利用一把還是要利用。

圖|1948年1月,胡適在南京國民代表大會上發言

蔣介石上台後,照例要組閣,當時他屬意的行政院長是張群,然而當時提名的候選人中,何應欽卻意外高票當選,但何應欽也自知這個投票結果不符合蔣介石的心意,於是也辭職不幹。

據說選行政院院長期間,黃仁宇站出來提問:

「為什麽不選胡適?」

然而蔣介石卻冷冷的回答:

「書生不能辦事。」

然而蔣介石最終還是派人到了北平請胡適,因為後來上任的行政院院長翁文灝采取的幣制改革並沒有緩解國統區的通貨膨脹。

可這一次胡適堅決予以拒絕:

「我可以做總統,但不能做行政院長。這部憲法,既不是總統制,也不是內閣制。我如果做總統,就提名蔣先生為行政院長,造成一部內閣制的憲法。」

盡管張群後來並未能如願擔任行政院長,但在翁文灝之後,孫科出任了行政院長,從某種方面而言,也算是符合了蔣介石的心意。雖然從心裏來講,胡適不願意做蔣介石的槍手,但為了維系他心中所認為的國家根本,他還是選擇站在蔣介石一邊。

無疑,胡適的表現在國人眼中看來,也確確實實有失體面。

胡適拙劣的行為雖然對他的名聲失真,但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並不願意放棄對胡適的統戰態度,並且還一直持續到了1956年。

源於當年曾受教於胡適,毛主席始終對胡適很是尊重,數次寫信口必稱「您的學生」。

1949年1月,錢鐘書、楊絳夫婦受邀到胡適家裏做客,縱論國內外大使,就在席間,胡適還提到了一件事,毛主席曾給他寫過一封信,上面稱「你的學生」,但卻被胡適燒掉了。

不過,胡適在抗戰勝利後做了兩件事情,卻讓中國共產黨對他有些失望。

1945年4月25日,胡適作為國民政府出席舊金山聯合國大會的代表,與時任中共代表的董必武有過一番對話。

董必武去美國之前,毛主席曾授意他與胡適長談,希望他能夠站在中國革命的一面,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然而胡適卻搬出了【淮南子】的無為主義,反過來勸說中國共產黨:

「放棄武裝力量,從事單純的政黨活動,並以國內第二大黨的身份參加選舉。」

胡適並不止一次的提出,希望中國共產黨放棄武裝力量。

1945年7月,國民參政會民主黨派人士傅斯年、黃炎培、章伯鈞、褚輔成、左舜生等六人存取延安。

當時六人之中,傅斯年是胡適的學生,於是毛主席也以學生的名義讓傅斯年代他向在美國的老師胡適問好。

然而讓人詫異的是,隨行人員中,黃炎培、章伯鈞等人均對延安的情形大加贊賞,唯獨只有傅斯年與眾人態度截然不同,並且還稱毛主席「咄咄逼人」。傅斯年把自己在延安的所見所聞以及對毛主席的印象寫進文章裏,並寄給了在美國的胡適。

胡適受到這篇文章的影響,於8月24日在紐約發了一封電報給延安:

「潤之先生:頃見報載傅孟真兄轉達吾兄問候胡適之之語,感念舊好,不勝馳念。前夜與董必武兄深談,弟懇切陳述鄙見,以為中共領袖諸公今日宜審察世界形勢,愛惜中國前途,努力忘卻過去,瞻望將來,痛下決心,放棄武力,準備為中國建立一個不靠武裝的第二大政黨……試看美國開國之初,節福生(現譯傑弗遜)十余年和平奮鬥,其手創之民主黨遂於第四屆選舉取得政權。又看英國工黨五十年前僅得四萬四千票,而和平奮鬥之結果,今年得千二百萬票,成為絕大多數黨。此兩事皆足供深思。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黨,若能持之以耐力毅力,將來和平發展,前途未可限量。萬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淪陷!」

事已至此,毛主席對胡適的表現已經失望。

1948年12月平津戰役期間,蔣介石不遺余力的派人拉攏胡適,雖然中國共產黨對胡適仍然表達出足夠的善意,就連毛主席也回應,只要胡適不走,就可以做北大校長兼圖書館館長,可胡適始終態度冷淡。

12月16日,胡適乘坐蔣介石安排的飛機抵達南京。

胡適到南京以後,還同國民黨方面積極合作,擬定「搶救」名單,在胡適看來,他不能坐視這些好友「受難」不管。

盡管國民黨當局那時已經是大廈將傾。

蔣介石自然也意識到自己的危局,所以他才更需要胡適,因為只要有胡適,就能夠替他爭取足夠國內外知識分子的同情。

1949年1月8日,蔣介石邀請胡適在官邸吃飯,席間力勸胡適到美國去。

按照蔣介石的「囑咐」,胡適先是前往上海,處理了一些事情,然後登上了赴美的「凱瑞夫蘭總統號」前往美國,值得一提的是,也就是在6年後,錢學森等24位元在美國留學的學者後來也是搭乘這艘輪船回國的。

同一艘船,人卻不同,讓人也不由得感慨。

胡適走了以後,中國共產黨方面曾考慮,是否將胡適列入戰犯名單。

1948年12月25日,新華社宣布了43名頭等戰犯的名單,但在這份名單中,並沒有胡適的名字。

然而據黨史研究專家龔育之稱,1949年1月20日,經毛主席親手修改的慶賀淮海戰役勝利的電文中指出:

「現在南京城內尚有頭等戰犯……及其他罪大惡極的幫兇們,例如胡適、鄭介民、葉秀峰等人,企圖繼續作惡。」

胡適到此時已經成了「罪大惡極的幫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