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大妃袞代:二婚嫁努爾哈赤,死後被扔出皇陵,兒女均不得善終

2023-12-31歷史

努爾哈赤一生中一共有16位元妻妾,其中大妃有四位,都是努爾哈赤不同時期的後宮掌權人。第一位是太宗皇帝皇太極生母孟古哲哲,也是大清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後孝慈高皇後,努爾哈赤第三位大妃,高貴的葉赫部公主。只可惜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同時,在母族與丈夫之間左右為難、年僅29歲抑郁而終。除了孟古哲哲外,努爾哈赤還有三位大妃:

第一位大妃是努爾哈赤的發妻佟佳氏,為太祖生下嫡長子、嫡次子與皇長女;兩個兒子均稱為戰功赫赫的大清功臣,尤其是嫡次子代善創造了大清第一王族「禮親王族」。

第四位大妃是努爾哈赤一生中的摯愛阿巴亥,12歲時嫁給43歲的努爾哈赤,年僅14歲便穩坐大妃之位。為努爾哈赤連生三子:阿濟格、多爾袞與多鐸,得寵20余年,只可惜在太祖病逝後,被逼殉葬。多爾袞做輔政王時,將生母追封為孝烈武皇後;但多爾袞去世後便被褫奪封號,神牌搬出太廟。

努爾哈赤的第二位大妃是出身沙濟富察氏家族的富察.袞代,陪伴太祖的時間最長,長達三十余年之久。先後為太祖生下兩子一女,不僅自己沒有善終,死於親子之手,連兩個兒子也都被開除宗籍;尤其是袞代所生的莽古濟公主,成為大清唯一一位被淩遲處死的公主。

這究竟是為何呢?

01

提到富察氏我們便會想起滿清勛貴家族富察氏一族,但其實富察氏一族也有很多的部落,其中最顯赫的是沙濟富察氏,比如乾隆皇帝的發妻孝賢皇後便是出身沙濟富察氏這一部落;而乾隆身邊的第一位侍妾哲憫皇貴妃則是出身於噶哈裏富察氏這一部落。哲憫皇貴妃因為出身的緣故,剛入潛邸時只能居侍妾的位置;而孝賢皇後出身滿勛貴族沙濟富察氏一族,所以以嫡福晉的身份嫁給了弘歷。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的第二位大妃富察.袞代也是出身與顯貴的沙濟富察氏這一支,而且其出身還很不錯,是建州右衛名酋 莽色督珠乎 最年幼的女兒,哥哥 阿古巴彥 是明朝在建州的最後一位建州右衛都督。

阿古巴彥天生聰慧而且頗有膽識,通曉滿蒙漢朝四種語言,因為驍勇善戰一度在建州稱雄;並且自稱為 阿突汗 率兵襲擾沈遼,誅殺貪官,一時間名震明廷。然而在明朝,朝廷對女真各部采取的策略是「扶弱抑強」,若是哪個部落變強的話朝廷便會派兵前去壓制。

隨著阿古巴彥的聲望大振,1574年明薊遼總兵李成梁率兵圍剿,阿古巴彥失敗後逃到了哈達部,但是被哈達部酋長王台出賣,阿古巴彥被害時年僅47歲。

哥哥阿古巴彥被害以後,家族沒落。

在阿古巴彥被害時,幸好袞代已經嫁給了努爾哈赤,才幸免於難。

其實再往上追溯, 袞代與乾隆的孝賢皇後是一個先祖,都是檀都的後代

檀都的子孫主要分成了兩支,長支便是 莽色督珠乎 ,因背叛明朝而被圍剿,逐步沒落;

次支便是旺吉努 ,旺吉努也背叛了明朝歸順太祖努爾哈赤,被太祖授予佐領一職。旺吉努病逝後,便由其長子萬吉哈承襲佐領之職。而 孝賢皇後的高祖便是佐領萬吉哈 ,之後沙濟富察氏旺吉努這一支出了多位朝廷重臣、皇後與妃嬪,成為滿清不可忽視的勛貴家族。

同樣是一個先祖檀都的後代,袞代這一支便差多了,不僅自己不得善終,連自己的子女也全都不得善終,自此以後在大清沒落。

02

袞代其實是二婚嫁給的努爾哈赤,第一任丈夫是努爾哈赤的一個堂兄威準,而且袞代還為威準生了一個兒子昂阿拉。1585年袞代的丈夫威準病逝,恰好努爾哈赤的發妻佟佳.哈哈那紮青病逝,在女真族有「兄終弟及」的習俗,所以袞代便帶著兒子昂阿拉嫁給了努爾哈赤。

袞代是四位大妃中陪伴努爾哈赤時間最長的,長達三十幾年的時間。用10年的時間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個兒女:皇五子莽古爾泰、皇十子德格類與公主莽古濟。

努爾哈赤確實非常信任寵愛袞代,將家裏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交給袞代打理,包括管理後宮的側妃、庶妃,甚至連財政收支努爾哈赤也交給袞代來打理。

信任袞代到什麽程度呢?

1593年,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的過程中勢力逐步強大起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葉赫部感受到了努爾哈赤的威脅,擔心努爾哈赤逐步變強後會對海西女真下手。

所以便聯合海西女真另外三部、科爾沁蒙古等一共九個部盟,組成九部聯盟一共20000人浩浩蕩蕩前來古勒城征討努爾哈赤。與九部聯盟相比,努爾哈赤的兵力自然不足,所以身邊的將士們都非常擔心。

女真部份為建州女真、野人女真與海西女真

海西女真又被稱為「扈倫四部」:葉赫部、哈達部、輝發部與烏拉部

但是努爾哈赤卻不以為然:認為九部聯盟雖然人多,但是人心不齊,只要能抓住九部中幾個部落首領,此戰便能結束。

九部聯盟到古勒城附近時便在野外駐軍,探馬得知訊息後便趕緊去稟報努爾哈赤。

但探馬到時已經是深夜,努爾哈赤正在熟睡,而且努爾哈赤身邊臣子、仆人無一人敢叫醒太祖,唯獨袞代喚醒努爾哈赤,告知他敵軍到來的訊息。此戰果然如努爾哈赤所言,以少勝多,建州女真大獲全勝。

可見努爾哈赤與袞代的夫妻感情絕非一般,袞代聰慧能幹,成為努爾哈赤建功立業過程中的賢內助。雖然袞代沒有上戰場殺敵,但是卻是後金建立的「大功臣」。

但是有這樣兩句話:

「伴君如伴虎」

「色衰而愛馳」

隨著袞代年歲漸長,與努爾哈赤的關系越來越疏離。而且努爾哈赤還因為袞代犯錯直接將其廢掉,1620年袞代去世。而且袞代還是其子莽古爾泰親手殺死的,為的就是向父汗努爾哈赤邀功,這究竟又是怎麽回事呢?

03

莽古爾泰確實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大將,1612年年僅25歲時便跟隨父親努爾哈赤一起征討烏拉部,此戰中莽古爾泰連克六城,立下大功。四年後努爾哈赤正式稱大汗,莽古爾泰作為嫡子被封和碩貝勒,與代善、皇太極與阿敏並稱「四大貝勒」。四大貝勒在後金的地位很高,僅次於天命汗努爾哈赤。

四大貝勒地位相同,輪流幫助太祖處理朝政。莽古爾泰率領是鑲藍旗,是鑲藍旗的旗主貝勒

天命四年(1619年)莽古爾泰跟隨父汗一起參加了薩爾滸之戰,此戰中莽古爾泰全殲明杜松部以及劉綎部;這年八月莽古爾泰又跟隨後金軍一起討伐葉赫部,將城池圍起來,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與弟弟不得不歸降後金,葉赫部平定。

天命五年,努爾哈赤親自率兵伐明,命莽古爾泰將追逐即將結束沈陽的明軍。莽古爾泰僅率領上百人便追擊明總兵李秉誠部,一直追到了渾河(沈陽東)才撤兵回營。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率兵征討蒙古喀爾喀巴林部,努爾哈赤先是下令讓諸位貝勒先去襲擾錫拉穆楞。其他的貝勒們都因為長途奔波勞累而不敢貿然出兵,唯獨莽古爾泰領兵在晚上的時候偷偷渡河攻打錫拉穆楞,俘獲不少戰利品。

從莽古爾泰跟隨父汗第一次上戰場開始,便表現的異常勇猛,所以立下赫赫戰功;但是莽古爾泰性格嗜殺、殘忍,註定不能善終。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病逝,病逝前並未留下遺言要將汗位傳給誰,也就是說努爾哈赤所有的嫡子們都有繼承汗位的資格,其中最炙手可熱的:

四大貝勒:嫡次子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與阿敏(努爾哈赤侄子,雖然資格但他很清楚自己並非努爾哈赤親子,自然爭不過其他的貝勒)

阿巴亥所生的第十四子多爾袞與第十五子多鐸,二人雖年輕但是掌管兩白旗,唯一的弱點就是因為年齡小(多爾袞15歲、多鐸13歲)沒有上戰場建功立業;但是多爾袞與多鐸有精明能幹的生母阿巴亥在,便也是一大優勢。

代善是最有資歷的,但因為在天命朝後期傳出與繼母阿巴亥曖昧不清的事情,威信大減

皇太極為了能得到汗位,傳父汗「遺言」「要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雖知道遺言是怎麽回事,但是為了三個兒子不得不殉葬。阿巴亥死後,多爾袞兄弟便沒有了爭奪汗位的優勢。

在兒子嶽托與薩哈廉的勸說下,代善決定擁護皇太極;

就這樣,在代善的建議下大家一致將皇太極推上了汗位。而莽古爾泰雖然也有繼承汗位的資格,但實際上並無人支持,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嗜殺的性格。袞代在得罪太祖被廢以後,莽古爾泰為了邀功居然親手將自己的生母殺死,努爾哈赤雖然沒有處置莽古爾泰但實際上對其很失望,至於其他人又怎麽會希望一位忍心殺死自己母親的人坐大汗呢?

皇太極登上汗位以後,便邀請三位兄長貝勒(代善、阿敏與莽古爾泰)一起南面而坐。

所以雖然是皇太極登上了汗位,但實際上是四大貝勒合議處理朝政;如此一來汗權便會受到掣肘與威脅,我們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這句話,對於頗有野心的皇太極而言,除掉另外三個威脅,加強汗權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皇太極第一個除掉的便是阿敏,緊接著便是莽古爾泰。

當然這也跟莽古爾泰魯莽的性格有關系:

天聰五年,皇太極親自率兵圍攻大淩河,莽古爾泰率領正藍旗圍困大淩河的南方,與同母胞弟德格類策應。莽古爾泰跟著皇太極一起攻打明軍,俘虜了明監軍張春等人。在後金軍一起合圍大淩河的時候,莽古爾泰的正藍旗損失慘重,便上奏皇太極。皇太極便問莽古爾泰:

「我聽說你的部隊是因為不遵從號令、貽誤了戰機,所以才會如此?」

莽古爾泰堅決不肯承認是自己的錯,皇太極緊接著說:「如果你是被誣陷的,我會治誣陷你的人的罪;但若情況屬實,你所率領的正藍旗就沒有罪嗎?」

說完皇太極便要騎馬而去,沒想到莽古爾泰突然說:

「大汗為何就是單跟我過不去,我對你很是順從,你是想要除掉我嗎?」

說著話,莽古爾泰便要將手裏的配劍給拔出來,而且怒氣沖沖地看著皇太極。

此時的皇太極雖然還沒有稱帝,但也是後金的大汗,一國之君,莽古爾泰如此做便是犯了殺頭的大罪。幸好莽古爾泰的同母胞弟德格類眼疾手快,將兄長狠狠斥責了一頓,並且給了兄長一拳。

但莽古爾泰被弟弟這樣一打更生氣了,緊接著便要將劍拔出。皇太極看莽古爾泰如此不將自己放在眼裏,便怒斥莽古爾泰:為了邀寵將自己犯錯的生母殺死。

事後皇太極讓諸位貝勒給莽古爾泰議罪,最終的結果是:將莽古爾泰和碩貝勒(滿清初期相當於和碩親王)的爵位奪去,降為多羅貝勒,並且罰銀萬兩。

被奪去和碩貝勒之位的莽古爾泰,地位大減,一直抑郁寡歡。

天聰六年十二月便去世了,而且是突然得病去世的。本以為莽古爾泰的一生,就這樣在多羅貝勒爵位上結束。只是沒想到三年後,在天聰九年,皇太極突然下令按「大逆不道」之罪將莽古爾泰削爵,並且處死了莽古爾泰的兒子額必倫,至於其他的兒子全部廢黜宗室資格。

一直到康熙五十二年,莽古爾泰的子孫後代才重新獲得紅帶子待遇,計入宗蝶。

莽古爾泰都已經去世三年,皇太極為何要突然治其「大逆不道」之罪呢?若當真有罪的話,何不在莽古爾泰活著的時候將其下獄呢?

這就不得不提袞代所生的另外兩個孩子:

公主莽古濟與努爾哈赤第十子德格類

莽古濟公主與德格類

德格類比兄長莽古爾泰整整小了十歲,自然在兄長建功立業的時候德格類還未長大。但畢竟是嫡子,努爾哈赤早早便將德格類封為貝勒,後來又被授予台吉的稱號。

天命八年,在德格類26歲時跟隨七哥阿巴泰(側妃所生庶子)一起征討喀爾喀部;

天命十一年,德格類又跟隨二哥代善一起再次征討喀爾喀。

皇太極登上汗位後,德格類正式開始建功立業:

天聰三年,德格類跟隨堂兄濟爾哈朗、侄子嶽托與十二弟阿濟格一起攻打錦州與寧遠,此戰後金軍不僅將明軍的糧草燒毀,而且好抓了不少俘虜。皇太極論功行賞時,將德格類封為和碩貝勒。

次年德格類的幼子夭折,皇太極親自安慰。

天聰六年皇太極設六部,讓德格類掌管戶部。

要知道德格類的同母胞兄莽古爾泰戰功赫赫都沒有掌管六部中的任何一部,可見德格類並非平庸之輩。之後跟便跟隨大軍一起征討大淩河,在大淩河之戰後,皇太極訓斥莽古爾泰的部隊不聽從號令,所以損失慘重。

沒想到莽古爾泰不僅頂撞皇太極,還在皇太極面前拔劍,德格類知道兄長如此做的嚴重性,便斥責自己的兄長,但德格類被盛怒的兄長直接推到了一邊。

到了晚上,德格類勸說自己的兄長向皇太極負荊請罪,但皇太極並未見。

兩天後,莽古爾泰便被削爵,降為多羅貝勒,地位已經不及德格類。

天聰六年,德格類跟隨大軍一起出征,前去征討察哈爾部;這年十二月莽古爾泰去世後,德格類代替兄長掌管正藍旗。

天聰七年,德格類攻克明廷在遼東的重要出海口—旅順。

天聰八年,察哈爾林丹汗在青海得天花病逝,留下數十萬大軍。不管是明廷還是後金都都想要招降林丹汗留下的十萬大軍,確實也有很多的察哈爾人來歸順後金,皇太極讓德格類撫定前來歸降的蒙古人。

天聰九年十月德格類病逝,然而在德格類去世後僅兩個月,不僅兄長莽古爾泰被削爵,德格類也被削貝勒爵位,德格類長子受牽連也被削除宗籍。而最慘的還是德格類的同母胞姐莽古濟公主,莽古濟是袞代三個孩子中唯一一個還活著的,被皇太極下旨淩遲處死。

就這樣,莽古濟成為大清唯一一個被淩遲處死的公主。

莽古濟畢竟是高貴的公主,究竟所犯何錯,以至於讓皇太極如此痛恨呢?

04

1601年,年僅12歲的莽古濟嫁給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哈達部的吳爾古代,所以莽古濟也被稱為哈達公主。不過在努爾哈赤統一整個女真部落的同時,哈達部被滅,莽古濟不得不開始守寡,她與吳爾古代的婚姻維持了二十多年的時間。

哈達部被滅後,莽古濟便回到了後金。

天聰三年,皇太極將守寡的姐姐莽古濟許配給了鎖諾木杜淩。

索諾木杜淩是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世孫,敖漢部世祖岱青杜淩的長子。因為察哈爾林丹汗的襲擾索諾木杜淩便帶著弟弟一起投奔皇太極,皇太極為了讓其對後金忠心耿耿,也為了安撫,便將莽古濟嫁給了索諾木杜淩。

但是莽古濟對這樁婚姻很不滿意,而且莽古濟本身對皇太極登上汗位就不滿,所以在皇太極面前非常傲慢無禮。

甚至跟自己的兄長莽古爾泰、弟弟德格類在府上密謀造反,其實莽古爾泰被降為多羅貝勒以後便非常失落不滿,莽古濟作為親妹妹自然會跟夫君索諾木、弟弟德格類一起前去探望安慰兄長,莽古爾泰有一次喝了酒便將自己想要造反的想法和盤托出,利用鴻門宴除掉皇太極。

在場的人自然都對莽古爾泰的計劃感到非常驚訝,德格類更是勸說兄長不要輕舉妄動,但莽古爾泰卻是誰的話都不聽:我已經這樣了,若不殺皇太極,便會被皇太極殺死。在場的人自然便不能再說什麽,便一起發誓幫助莽古爾泰成就大事。

莽古濟與德格類自然不會出賣兄長,但索諾木則不同:

對於索諾木而言哪怕是莽古爾泰真的成功,自己也不會得到更多;但若失敗的話便會受到連累,所以索諾木便將此事告知了自己女婿豪格(索諾木的女兒嫁給了皇太極長子豪格)。

果然沒過多久,莽古爾泰突然去世。

天聰九年,皇太極將莽古濟貶為庶人,不準莽古濟跟任何親戚來往;十二月莽古濟府上的家奴冷僧機直接告發莽古濟:曾經跟自己的兄長與弟弟一起密謀造反。

果然皇太極在莽古濟公主府上搜出了證據,索諾木在此關鍵時刻背叛妻子,出面作證。莽古濟被定罪,當眾扒光衣服淩遲三百多刀而死。

除了莽古濟以外,此案還有一千多人受到牽連。

結語

袞代是努爾哈赤身邊精明能幹的「賢內助」,袞代所生的三個孩子也全部都是嫡子嫡女,在後金的地位非常高。但是袞代的結局卻很悲慘,不僅被太祖遺棄,還被自己親生的兒子殺死,實在是令人惋惜。

其實袞代一開始跟太祖合葬在福陵,但是到了順治元年,多爾袞以袞代「曾得罪太祖」為由,將袞代的棺槨直接從福陵中移了出來,至於袞代究竟葬與何處便不得而知了。

而袞代的三個孩子,結局同樣很不好:

莽古爾泰與德格類都是戰功赫赫的大清功臣,但對於皇太極而言同樣也是忤逆犯上的罪人。哪怕二人已經去世,皇太極還是不打算放過他們,削爵開除宗籍。

而莽古濟也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價,最終慘死。

不得不承認生在皇家,權力是第一位的,至於親情只能屈居權力之後。畢竟「最是無情帝王家」,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講,莽古爾泰、德格類與莽古濟也是咎由自取,不尊君上、密謀造反,這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