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楊振寧71年發愁去台還是大陸,杜致禮建議先去大陸

2024-02-08歷史

" 楊振寧 71 年發愁去台還是大陸,杜致禮建議先去大陸。 "

楊振寧和杜致禮的愛情故事,可能很多人並不熟知。然而,說起她的丈夫,人們一定會立即想起,他就是那位聲名赫赫的物理學家。

而杜致禮,更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的掌上明珠。對於妻子,楊振寧充滿感激之情。在他眼中,杜致禮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賢內助,更有非凡的才智。

因此,每當他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總是會虛心聽取妻子的意見。 周總理的歡迎:歡迎你們回來 1971年,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美國政府宣布解除美國公民不準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的禁令。

這一訊息讓楊振寧十分興奮,他回到家中後,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妻子杜致禮,希望她在合適的時候回到祖國探親。然而,是先去台灣,還是先去大陸,讓他陷入了糾結。

楊振寧與妻子杜致禮在面臨猶豫不決時,杜致禮堅定地鼓勵楊振寧回到祖國。在杜致禮的啟發下,楊振寧給在上海復旦大學擔任教授的父親寫了一封家信,告知了父母他打算回國的決定。

收到信後,楊武之欣喜若狂並將訊息上報給國務院。在得知楊振寧夫婦的回國願望後,周恩來總理高度重視並答復楊武之:祖國的懷抱將敞開,歡迎楊振寧從美國歸來。

得到祖國歡迎的訊息,楊振寧感到非常高興,立即透過朋友向美國政府詢問了返回中國的可能性。不久後,楊振寧得到了肯定的答復。

之後,楊振寧正式向美國政府送出了回國探親的申請。美國政府雖然表示同意他前往中國,但無法幫助他獲得簽證。

然而,楊振寧並未感到失望,他在國務院的指引下,於7月從紐約飛往巴黎,並在駐法國大使館成功獲得了前往中國的簽證。

楊振寧和鄧稼先7月19日,楊振寧在上海虹橋機場踏上闊別26年的故土。此次歸鄉,楊振寧不僅陪伴了病重的父親,還在合肥、北京和大寨見到了老友,目睹了祖國建設的成果。

8月17日,楊振寧惜別祖國,回到美國。在美期間,楊振寧受邀參加了介紹新中國的會議,他的熱情演講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為中美科學、文化交流開啟了大門。

1972年,楊振寧帶著夫人杜致禮再次回國探親和講學,受到了祖國的熱情接待。此行,楊振寧夫婦還遊覽了南京、西安、延安等地,並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和款待。

在周恩來總理和楊振寧夫婦的宴會上,他們交談得非常愉快,氣氛十分和諧。周恩來總理的親切和藹給杜致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她覺得周恩來總理就像她的親人和長輩一樣。

回到美國後,楊振寧在紐約的唐人街發表演講,向聽眾講述了他對祖國的印象。對此,楊振寧寫下了這樣的感言:「1972年夏天,我第二次存取中國時,就已經下定決心,作為一個美籍的華裔科學家,我有責任幫助這兩個與我息息相關的國家,建立一座了解和友誼的橋梁。

我也感到,我應該為中國在科技方面的發展盡一份力。」在1973年夏天,楊振寧夫婦再次回國探親和講學。令楊振寧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回國,他居然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要知道,當時的毛主席十分繁忙,連休息的時間都很難擠出來。

楊振寧在51歲時拜訪毛主席的書房,毛主席熱情地與他交談,稱贊他年輕並鼓勵他繼續做更大的貢獻。楊振寧回答自己已到知天命之年,但毛主席認為對科學家來說,51歲正是黃金年華。

毛主席邀請楊振寧坐下,並詢問他最近的研究方向。楊振寧回答他正在研究粒子的基本結構,毛主席對他的研究非常感興趣,並詢問質子是否可以分割。

楊振寧嚴謹地回答,科學界目前還沒有實驗證明此事的正式定論。

當毛主席與楊振寧等人交談,看著楊振寧一本正經的模樣,他以哲學家的洞見笑著說:「我沒有實驗證明,但我堅信質子一定是可以被分割的。」

這個論斷令楊振寧大吃一驚,他沒有立即回應,而是滿懷期待地等待著毛主席的進一步解釋。隨後,毛主席自信地說:「我堅信質子一定是可以被分割的,否則,物質的分割就會在某一階段達到極限,那麽你們這些科學家就無事可做了。」

聽完毛主席的話,楊振寧仿佛有所頓悟,微笑著點了點頭。不久後,毛主席繼續闡述:「公孫龍和惠施都是詭辯者,他們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的觀點,意思就是物質是無限可分的。

這些屬於思想哲學範疇,可能被科學家們所忽視,但對於科學研究來說,它們是非常有啟發性的。科學家應該以這些思想為基礎,進行科學實驗,並將這些思想提升為科學理論。」

聽著毛主席的高見,楊振寧不住地點著頭。

在交談的過程中,時間飛快地流逝,毛主席與楊振寧的會面即將結束。在分別的時刻,毛主席站起來,緊緊握住楊振寧的手,充滿期待地說:「期待我們再次相見,希望你能為全世界和全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不久之後,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安徽廳設宴,宴請了楊振寧夫婦。整個宴會的氣氛非常融洽和親切。由於他們之前就認識,杜致禮並不感到陌生,賓主之間的交談非常愉快。

杜致禮甚至和周恩來總理開起了玩笑,說他們偏向於安徽,因為楊振寧是安徽人,所以宴會設在安徽廳,而她則是陜西人。

周恩來總理被杜致禮的幽默語言逗得大笑,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 後來,杜致禮回到故鄉陜西,在西安探親遊覽,受到了陜西省政協的熱情接待。

在杜致禮親屬的陪同下,他們參觀了西安的多處名勝古跡,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杜致禮出生於將軍之家,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深受其賢淑達理,勤儉節約的影響。她在文學和音樂方面的才華出眾,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非常喜歡她。

在抗日戰爭期間,杜致禮在宋美齡的關懷下,進入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附中學習。此時,楊振寧也在清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並考取了官費出國留學的資格。

在與周恩來總理交談的途中,杜致禮向楊振寧分享了她的成長經歷。

在出國手續尚未辦完之前,楊振寧成為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附中的數學教師。在這裏,他遇見了杜致禮,她成為了他的學生。

一年後,楊振寧前往美國求學,而杜致禮則考入了北平教會大學輔仁大學中文系。1947年底,杜聿明因病需赴美國就醫,杜致禮也計劃一同前往。

然而,就在杜聿明即將登機時,護照卻被吊銷。杜致禮只能孤身一人前往美國。原來,這與蔣介石籌劃內戰有關,杜聿明因此被緊急派往東北與解放軍作戰。

那時的杜致禮年僅18歲,在陌生的美國,她過著孤獨的生活,每天除了上學,就是人生三件事。

杜致禮後來,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被俘。蔣介石因為杜聿明缺乏忠誠,停止了他的薪水。這樣,導致在美國的杜致禮在經濟上非常艱難。

出於無奈,杜致禮從收費的衛斯理學院轉到了免費的聖文森學院,繼續學習英國文學。1949年,蔣介石退守台灣。

為了防止杜聿明「叛變」,蔣介石派人告訴曹秀清,杜聿明生死未蔔,即使活著,共產黨也不會放過他這個大戰犯,可能他已經獻身國事。

這樣,杜致禮的母親曹秀清和一家八口被迫前往台灣,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不久後,蔣介石認為曹秀清一家這些敗軍家屬是國民黨的負擔,就對他們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

為了生活,曹秀清只好在台北縣煙草專賣局當了一名收發員,靠著微薄的薪資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費用。在杜聿明一些老戰友的幫助下,其他子女才勉強進入了學校。

曹秀清聽到有人說杜聿明已經被共產黨殺害了,作為一個曾經參加過共產黨並深知他們伎倆的人,曹秀清對此並不相信。

同一年,杜致禮在美國普林斯頓的中國「茶園餐館」吃飯時,偶遇了她的老師楊振寧。隨著時間的推移,楊振寧被杜致禮刻苦讀書和誠實正直的品質所吸引,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情。

為了能和杜致禮在一起,楊振寧選擇留在普林斯頓,放棄了回到芝加哥大學的計劃。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和杜致禮在普林斯頓結婚,那時楊振寧28歲,杜致禮23歲。

1951年,楊振寧和杜致禮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知道後,十分高興,給孩子取名為楊光諾。寓意著楊武之希望兒子楊振寧能獲得諾貝爾獎。

1957年,楊振寧的夢想成真,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了世界名人。

蔣介石對台灣的曹秀清一家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他不僅批準了曹秀清去美國看望女兒杜致禮的請求,還親自接見了曹秀清。

這讓曹秀清感到十分驚詫,因為這是十多年以來,她第一次看到蔣介石的影子。為了顯示重視,蔣介石派了「國防部」的豪車,將曹秀清接到「總統府」。

在曹秀清的一只腳剛邁進「總統府」的那一刻,蔣介石和宋美齡便出現了,握著曹秀清的手,「親切」地關懷了起來。

曹秀清坐下後,蔣介石首先簡單詢問了杜聿明子女的情況。緊接著,蔣介石話題一轉,便仔細地問起了楊振寧的情況。

蔣介石眉開眼笑地說:「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了諾貝爾獎,為國爭了光,楊振寧的父母都在上海。你這次到美國去,要憑著嶽母的關系,爭取楊博士到台灣來存取,為黨國效力!」

曹秀清為了能夠前往美國,她特意找了個理由:「楊振寧沒去過台灣,對台灣一無所知。如果見到他,我一定要向他介紹台灣的美好,告訴他台灣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土地,希望他能回來幫忙建設發展。」

蔣介石聽後非常滿意,微笑點頭說:「很好。」接著,他便離開了會客廳,讓宋美齡留下來陪曹秀清繼續聊天。知道曹秀清有抽煙的習慣,宋美齡拿出了她珍藏的好煙,抽出一支親自為曹秀清點火。

幾天後,曹秀清順利來到美國,見到了她的女兒杜致禮。全家人一起等待著回到大陸的機會。見到嶽母後,楊振寧十分孝順。

每天早上,他都會來到曹秀清的房間,尊敬地說:「媽媽,我出門了。」晚上回到家後,楊振寧也會第一時間來到曹秀清的面前,說:「媽媽,我回來了。」

杜聿明和楊振寧等人合影時,他們的孝心讓母親曹秀清倍感欣慰。不久後,杜聿明作為中共首批特赦戰犯,從功德林出來,並定居在北京,擔任中央文史委員會專員和全國政協委員。

他寫信給在美國的曹秀清,邀請她來北京生活。然而,蔣介石得知此事後,不斷寫信敦促曹秀清回台灣,並派人赴美恐嚇:「你對大陸情況不了解,千萬不要去,否則後悔莫及。」

面對此,曹秀清堅決表示:「杜聿明都能在北京生活,我為什麽不能呢?」同時,杜致禮也鼓勵母親去大陸和父親團聚。

最終,在楊振寧的安排下,曹秀清從美國飛往日內瓦,又在新中國外交部的安排下飛往北京,與杜聿明一起生活。

楊振寧與杜致禮在美國結婚後,考慮到祖國大陸物資短缺,楊振寧特意購買了電冰箱、空調、電動縫紉機和照相機等家用電器,透過海運運送到北京,供嶽父嶽母使用。

杜致禮對此感激不盡,對楊振寧深深地愛意。經過中美關系緩和,楊振寧與杜致禮終於回到祖國,連續幾年都會回來探親。

然而,在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去世,楊振寧和杜致禮聽到訊息後悲痛萬分,立刻趕回祖國。為了能讓楊振寧和杜致禮趕上父親的葬禮,全國政協領導決定將杜聿明的遺體告別和追悼大會推遲。

在杜聿明生前,他曾經立下遺囑,希望台灣的同胞們能夠以民族大義為重,早日促成和平統一,把我們偉大的文明古國建設成現代化強國,為子孫後代造福。

對嶽父的遺願,楊振寧始終銘記在心。

楊振寧和夫人杜致禮在台灣相見,楊振寧表示自己將盡全力促進中美和兩岸的交流。他贊美祖國的巨大成就,並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香港回歸祖國後,楊振寧積極推動香港科技發展,並受香港特首董建華邀請擔任香港高層委員會主席。2000年,楊振寧參加中國科學院年會在西安舉行的活動,他關心並幫助行動不便的夫人杜致禮。

楊振寧與夫人杜致禮已經攜手共度了50年,盡管杜致禮已經73歲,兩人的感情依然深厚,相敬如賓,令人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