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代皇帝進洞房前後,都要幹些什麽?你看看溥儀是怎麽說的

2024-07-21歷史

古代皇帝在迎娶新娘時,洞房花燭夜可謂是儀式中最隆重、最私密的環節。皇家禮數森嚴,皇帝的洞房儀式自然也別具一格。究竟皇帝在進洞房前後需要遵循哪些獨特的流程和禁忌?又有何深層含義?而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這一過程中,又說過怎樣令人啼笑皆非的話語?讓我們一探究竟。

一、洞房之前的精心布置:

古代皇家迎娶皇後,洞房準備工作可謂是費盡心思。首先,需要在宮中甄選一處獨立的院落,作為臨時的洞房所在。宮廷大內的寢宮雖然氣派非凡,但終歸是皇帝長期起居之所,難免有些俗氣,不太雅觀。因此,每逢皇帝大婚之期,都會在宮中別院騰出一處僻靜處所,徹底打掃修葺一新,專門作為洞房之用。

臨時洞房的院落布置講究極為講究。首先要一新其貌,將舊日的陳設全數卸去,換上全新的家什,以示吉祥美好的寓意。宮廷禦工匠人們會從材質到造型,無不雕梁畫棟,盡顯皇家氣派。紅漆大門,彩繪廊柱,金漆雕花,穹頂龍紋,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意味。至於房內的擺設,自然也是箔燙金粉,鏨花織錦,應有盡有。床第更是巧奪天工,以紫檀鑲嵌金銀,繡縵百綾,可謂奢華非凡。而地氈地毯,則無一不是采取上好的禦制金羅綾絨,價格之昂貴,連達官顯貴也是無力購買。

除了洞房本身的布置,女方行裝的準備同樣是件大工程。新娘的嫁衣裳飾,雖不及儀仗隊那般規模宏大,但同樣是無微不至,處處反映皇家身份。典型的新娘妝束是重重疊疊的盤發,外罩金翅鳳冠,祥雲纓紐,並用金釵鈿釧彩魚兒簪簪點綴其間。至於嫁衣,則是采取祥雲通體金縷龍鳳大紅錦緞鋪地長裙,外加各色明珠寶釧,璀璨奪目。另有各類金鐲釧銀鐲镮,臂鐲佩環,把身上從頭至尾裝點地是金光燦燦,彰顯皇家貴冑。

女方行裝準備時,有一個獨特的規矩是不能過分考究新娘出身。新招的皇後無論出身如何,都要穿戴新官的嫁衣裳飾,使之與舊有貴妃娘娘毫無分別。這種做法看似公平一視同仁,但實則是為防止新皇後覺得自卑,生出他心。否則新妃若過於自慚形穢,是會影響婚後相夫教子的,這可不是件樂事。

洞房所在既已定下,新娘行裝也已準備就緒,剩下的就是規劃好新娘入洞房的行路,使之隆重而有序。宮中的太監總管就會事先勘查路線,將沿途的步道清掃一新,設立門樓以供夫婦穿行。同時部署內侍宮女陪同,以及沿途幾處 "禮亭"供新娘歇息,並備下上等的茗品果脯,以供行途中的加餐。禮儀用馬車亦會預先布置停駐,以便皇後乘坐。而沿途可能會經過的各個宮門和駐兵站哨,守衛官吏們也要提前打點停當,以迎接未來的一國之母。

二、洞房當夜的隆重儀式:

在新娘洞房所在已備妥一切之後,就是洞房當夜的儀式流程了。皇帝迎娶新娘的方式固然與平民大同小異,但細節之處卻別有講究。洞房當夜,新娘子被內侍引領至洞房所在之院落的大門外。在那裏已有一支儀仗隊等候多時,門楣上更懸掛著一串串紅綬,象征著吉祥的寓意。

隨後儀仗隊官會傳喚外間的宮女內侍,讓他們擡起新娘所乘之金銀鑲嵌花鈿轎子,有序列隊準備迎駕。宮女們會持紅繡藍緞袍,跪撒在轎前為道祝賀。而儀仗隊的官員則會引路在前,太監隨侍在側,作為護衛護駕。就這樣浩浩蕩蕩一路前行,沿著預先勘定的路線,循序漸進地透過各道宮門,一直到達皇帝禦書房所在。

及至書房門外,新娘須下轎一次。乃是按照規矩,新娘入宮要先於皇帝拜見文武百官,接受他們的參拜以及一同送行的祝賀。新娘下轎後,身著錦緞簫裘,手執百合,緩步而行,跪拜於文武百官之前。文武百官隨之會依次朝拜,祝頌祝賀的話語響徹雲霄。禮畢後,新娘復又上轎,在眾人簇擁下繼續前行。

最後一站所在,便是洞房當夜的正殿了。這間正殿雖不似往日宮中寢宮那般豪華富麗,但所作的裝潢依舊是別有用心。正殿的門楣要高高懸掛著朱紅賀幡,每扇門板都要油漆鑲釘上金黃喜釘。走廊兩側更是密密麻麻擺滿了溜紅的紙燈籠,熠熠生輝。室內地面則是鋪就上一層層厚重的龍鳳地毯,任何聲響都會無聲無息。

等新娘一行人到達正殿之時,皇帝早已等候在此多時了。兩人在內侍宮女的引領下,一前一後重復朝拜的禮節。只是這一次,皇帝不僅要行拜見之禮,更得先取一杯熱酒置於案幾,待新娘朝拜畢便親自奉上,二人須一同把酒臨口而飲。這酒不是普通的美酒佳釀,其中還摻雜了一塊新熟的牛肉,寓意著祝福二人有子嗣綿延香火。喝畢後,皇帝會問新娘肉的生熟,新娘回答生的話,即意味著能夠懷孕生子;若回答熟的話,則寓意著缺少後嗣。

這道古老的婚俗固然單純而略顯粗鄙,但對於王者而言,卻是通往傳宗接代之路的重要第一步。所以新娘切不可有絲毫的閃失,否則便是要引起滿朝文武的非議了。儀式完畢後,洞房的大門便會徐徐關閉,二人便可開始他們的伉儷之夜了。

三、溥儀對待洞房的怪異做派:

提及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人們總會想起他那些荒誕不經的做派。就連對於皇家重禮的洞房之夜,這位昏君也是我行我素,做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行徑。

根據當年親身經歷過的宮人們回憶,溥儀對於洞房所在的選址安排是渾不在意。彼時根據規矩,宮中人已將西太後寢宮整治一新,作為溥儀繼位後的洞房所在。可是這位新科皇帝對此不以為然,對於寢宮的裝潢布置也是無動於衷。有宮人私下問及原因,他竟如此回答道:"無非就是那麽一般的房間,又算得了什麽?我以前在養心殿可不就是在那裏居住嗎?"

這番話一出,頓時引起滿朝文武的嘩然。在中國古禮中,婚姻之事向來是神聖不過的大事,尤其是皇帝迎娶皇後一役,更是舉國同慶的大典。可是這位新科皇帝卻對此事全然視而不見,當作是理所當然的小事一樁。更有甚者,他對皇家禮數竟也如此不以為然,頓顯出了他那淺薄放蕩的一面。

不過溥儀的古怪做派還遠不止如此。在洞房花燭之夜,夫妻二人原本就應當小住一晚,以便明早設下祈子大典。可是這夜裏,溥儀卻是獨自一人留宿在養心殿中,並未前往洞房。直到次日清晨,有太監稟報說皇後已在洞房等候多時,此君方才恍然大悟,匆匆趕至。

這一怪僻行徑著實引起了滿朝文武的一片嘩然。有宮人私下責問溥儀緣何如此,他卻理直氣壯地反問道:"怎麽了?又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我睡在哪裏,與她有什麽關系?"

四、洞房背後的皇家期許

皇帝洞房之夜固然是一場隆重的婚禮儀式,但更深層的含義則是對皇室香火的傳承。一個國家的興衰,皆系於王室子嗣的延綿。所以在傳統禮教裏,皇帝的婚配之事往往被賦予了極為重大的意義。

古代中國,不論是封建王朝或是世襲王國,都將王嗣問題視為頭等大事。皇帝之所以能世代傳位,很大程度都靠了一門的兄終弟及,以及母儀天下。後宮佳麗三千,除了是為了貴胄權貴的享樂,其實根本原因還是為了生育子嗣,從而使得王室香火能夠綿延萬世。

古人講"一孕傻子,莫過於君"。就是說,生兒育女本是人之常情,但王公將相卻要格外珍惜後嗣。畢竟一旦王朝絕嗣無繼,便是覆亡的前奏。所以古時英雄豪傑常年打仗征伐,然而一旦生兒育女,親朋好友都會群情振奮,慶祝繽紛。可見當時社會對於王嗣的重視程度。

特別是皇室王族,對於傳宗接代的期許更是無與倫比。每逢皇帝大婚之期,不但全國上下同慶,就連洞房之夜也要布置得隆重無比。這背後所寄托的希冀,不僅是祝福新婚之夫妻白頭偕老,更是盼望他們早生貴子以綿延皇統。

據史書記載,每當皇後分娩臨盆之時,宮中便要事先備下一尊金獅子以及五種谷物。若所生為男胎,則宮人要將金獅子置於龍床之側,寓意皇嗣王者威儀;若所生為女胎,則五谷代替金獅以示吉祥。可見當時朝野人等對於皇嗣的重視程度。

實際上,若是皇室一朝絕嗣無後,整個大清王朝的存亡也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所以朝野文武無不萬分期盼皇帝能夠早生貴子,從而使國家的政權能夠穩定延續。即便是溥儀這般昏庸無道的統治者,大臣們也還是希望他能盡快立儲,以免日後出現政權真空。可惜這位末代皇帝不僅不作為,反而對洞房大典視而不見,以致最終大清覆亡,一朝覆滅。

五、洞房習俗的演變與延續

我們今天看來古舊陳腐的洞房習俗,在上古時代其實曾經是一種極為新穎的風尚。彼時中國尚處於母系氏族社會,婚姻制度也帶有明顯的母系色彩。新娘在結婚之夜,其實就是被迎娶至丈夫家中,接受夫家宗族的認同和祝福。

所謂"娶入門、嫁出去",新娘這一夜便是嫁出自己的母系宗族,正式加入夫家的父系氏族。因而在婚禮當晚,迎娶儀式非常隆重,全然是為了彰顯夫家的權威地位。這一夜往往要在新房布置紅綢氍毹、插上喜釵,燃起溜紅紙燈,在門楣上懸掛彩旗,都是在向世人宣示新娘已經"嫁出"母家的母系氏族,加入了夫家的宗族體系。

到了後來的封建王朝時期,雖然母系社會的色彩已經基本消退,但從洞房習俗中卻還能窺見一些當年的影子。例如新娘入洞房之時,需行禮拜畢方能入房。這其實就是對新娘的初次認同和納入夫家祠堂。而禮畢後,內侍宮女會端上一杯熱酒奉上,其中還摻雜了一塊新熟的牛肉,更是明確地寓意著生育子嗣、綿延香火的希冀。這種習俗直到近代,在農村地區仍然沿襲不廢。

到了今日,中國社會的婚俗雖然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一些洞房的舊俗仍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存在著。比如新人在領證後要在酒店開房,盡管沒有了昔日的繁文縟節,但本質上還是在重現過去新婚之夜的場景。重點不再是祭祀認同,而是為新人的新生活開啟一個良好的開端。

有的年輕人更是喜歡租借一些帶有濃郁古風情的民宿,在那裏重溫洞房佳節的傳統習俗。他們會租借一間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在院落中點起燈火,在床鋪上撒下紅色花瓣,照著網上查閱的舊俗流程一一實踐,以此來感受祖先們的文化底蘊。對於外鄉人來說,這種體驗更是耳目一新,令人回味無窮。

總的來說,舊時代的洞房之俗隨著時代變遷已經漸行漸遠。但其中蘊含的人文內核,比如傳宗接代的期盼、子孫綿延的理念,卻仍然流傳於世,只是表現形式略有不同而已。這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基因,或許正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綿不絕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