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自成未能像劉邦、朱元璋建立一個新王朝,只因犯下五大致命錯誤

2024-07-21歷史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英雄豪傑為了爭奪天下而奮力拼殺。

李自成,這位曾經推翻舊王朝、攪動風雲的人物,本有望開創一番新的歷史篇章,卻最終未能像劉邦、朱元璋那般建立起一個長治久安的新王朝,令人扼腕嘆息。

他的失敗並非偶然,而是犯下了一系列致命的錯誤,這些錯誤如同沈重的枷鎖,將他的宏圖大業一步步拖向深淵。接下來,讓我們深入剖析這背後的緣由。

第一大錯誤:流寇主義嚴重

在初期自己力量相對弱小的時候,透過流動作戰來壯大自己,在策略上是可取的。

但是,當自己的力量壯大到一定的程度後,甚至已處於明顯的優勢時,流寇主義就有了極大的危害性。

李自成似乎只關心軍事上的勝利,而很少考慮加強地方政權建設,結果是攻下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接著就一個又一個地丟棄,到頭來還是沒有一個鞏固的據點。

西安稱王後,李自成曾想把關中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但流寇主義仍未徹底克服,沒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強地方政權建設,而只是近乎兒戲地派那麽一兩個人充任長官。

因此,當李自成在前方一旦打了敗仗就驚慌失措,進退失據。相比之下,劉邦奪天下有關中為根據地,朱元璋有應天府(今南京)為根據地,都極穩固,進可以攻,退可以守。

李自成則不然,山海關之役戰敗後,即倉皇撤退,原控制地區到處反叛,致使無存身之地,而只能一逃再逃,直至敗亡。

第二大錯誤:在攻占北京後的關鍵時刻,李自成的策略卻接連失誤

第一個失誤:追贓助餉,打擊面越來越大

當時,由於大量內帑已歸大順政權所有,軍餉並不成問題。如果要追贓助餉的話,也應只追少數幾個民憤極大者,借以收攬民心,而對大多數官員則應該首先包容下來,當大局穩定後再慢慢甄別和發落。

李自成卻不然,對四品以上的官員則一概嚴刑追比,後又擴大到一些四品以下的官員和一些中等商人,弄得民怨沸騰,人心惶惶,嚴重危害了大順政權在京師的統治。

第二個失誤:在爭取吳三桂的問題上一錯再錯

拷掠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抄沒其家產,劉宗敏逼索和霸占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致使招降吳三桂的計劃功虧一簣,使這支精銳的部隊在關鍵時刻倒向清軍,鑄下了無可挽回的歷史性大錯。

另外,李自成命唐通率他的原部八千人去山海關駐防,也過於輕率,對吳三桂的態度變化估計不足,對清的野心也估計不足。

第三個失誤:李自成在京師未能始終如一地嚴肅軍紀,致使大順政權很快失去了民心

大順軍剛入京時紀律尚好,不久即滋長起享樂情緒,軍紀也松弛下來。「初,賊略不犯民。散居民家,唯收兵器、火藥,取飲食,漸至淫掠棰砍。」

有人向劉宗敏反映這種情況,擔心失掉民心,劉宗敏卻說:「此時只憂兵變,民何足言!」好一個「民何足言」!大順政權的第二號人物即持這種態度,軍紀就只能越來越壞。當李自成從山海關敗回北京後,他的兵力在數量上本來比清軍(包括吳軍)仍占有優勢,但因「城中人心未定」,所以就倉促西退,迅速走向失敗。

第三大錯誤:李自成對明朝降將的處置過於草率

他對明朝降將的態度可算得上寬宏大度,不論他們往日如何頑固與自己為敵,也不論他們往日曾對自己造成多麽大的危害,只要他們率眾來歸,則一律妥加安置,優待有加。不僅準許他們仍舊率領其舊部,有的還準許他們在原地駐防。

從官級上來看,這些降將至少仍保留原來的官級,不少人還得到提升,有的甚至被提升到很高的級別。

例如陳永福和馬科都一度被提為權將軍,和李自成軍中的第一員大將劉宗敏同級。

像董學禮、牛成虎等都被提升為制將軍,左光先被提升為果毅將軍,好幾個降將還被加封伯爵。

李自成這樣做對誘使明將投降起了好作用。

但是,在他們還沒有明顯立功表現時就予以提官加爵,使他們感到這一切都似乎來得太容易。

尤其是這些降將的舊部照舊不動,李自成不對其進行重新改編,使他們很容易重新走上反叛的道路。

當清兵入關後,除了陳永福這樣少數幾個降將外,大部份降將又紛紛降清。

他們在良心上似乎不受任何責備,心裏十分坦然。這成為大順軍很快陷於困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像大同守將姜瓖,投降大順政權後仍駐守大同,清入關後又馬上降清,使大順軍後撤嚴重受阻。

唐通則表現得更惡劣,叛李降清後瘋狂進攻李自成的故裏米脂一帶,給大順政權的後方基地造成極大的危害,使李自成固守陜西的計劃很快陷於破產。

鑒於這些明朝降將紛紛降清,李自成就不得不對大量的降兵降將時時提防,造成後方不穩,因而就導致了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第四大錯誤:大順政權始終未贏得知道分子的廣泛支持

李自成一個很重要的指導思想是重武輕文。他讀書很少,算不上知識分子,他對知識分子的作用也缺少足夠的重視。

劉宗敏是個典型的武夫,但大順政權中所有的文士都要聽從劉宗敏的節制。牛金星是大順政權中的文官之首,但也僅僅是個舉人出身,在當時的知識分子階層中根本沒有什麽影響力,因而就很難吸引大量有影響的知識分子投奔大順政權。

與此相反,從【豫變紀略】等有關記載中可以看出,大順軍每攻下一城後,往往有許多知識分子至死不降,甚至對李自成等大肆嘲罵。

當守城將官準備投降時,往往有知識分子出身的人激烈反對。

李自成只知道依靠武力奪天下,但對知識分子在其中的作用沒有足夠的認識。這些知識分子似乎手無縛雞之力,但他們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這種影響力似乎看不見,摸不著,但對一個政權的鞏固可以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這種作用有時可能是關鍵性的。

像漢初的張良,明初的劉基、宋濂等人,都是名重一時的知識分子,而李自成身邊就缺少這樣的人才。

這是大順政權很快陷於崩潰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五大錯誤:李自成身邊未能形成一個鞏固的高水準的領導來集團

漢高祖劉邦身邊有蕭何、張良、韓信等人,明太祖朱元璋身邊有劉基、李善長、徐達等人,這些人都是十分傑出的,而李自成身邊卻沒有集中起來這樣一批人才。

牛金星是文官之首,舞文弄墨尚可,但卻沒有統籌全域的謀略,而是小勝即驕、心胸狹小,且嫉賢害能,故史籍上說他只有「井窺之智也」。

劉宗敏是李自成手下的第一員大將,但他只有匹夫之勇,沒有戰略頭腦,而且貪財好色,史籍上稱他只有「狂犬之猛也」。

李自成重武輕文,所有文官都要受劉宗敏節制,而劉宗敏就那麽個素質,自然就很難保證策略的正確性。

另外,李自成和其他的農民軍首領都起事草澤,分時時合,各不相下,也難以形成一個鞏固的領導核心。

李自成先是殺掉了羅汝才、賀一龍等首領,羅、賀的部下有不少人成了李自成的死敵。

後來,比較有謀略的李巖也遭讒被殺。入京後劉宗敏仍和李自成稱兄道弟,李自成稱帝時他也不想下拜。

他和牛金星也有不少積怨。這就嚴重削弱了大順政權的戰鬥力。

當李自成在清軍的追擊下一敗再敗時,許多文武大員或逃或降,連牛金星這樣的人物也逃跑了。由此可以看出,這是導致李自成最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