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元璋的下葬過程有多恐怖?明史給出的資料,讓人膽戰心驚

2024-04-26歷史

明朝是中國長達兩千多年封建社會之中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也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的開始,朱元璋作為它的創立者,不僅廢除丞相權分六部,還針對朝廷官員制定了嚴格的制度,透過重拳反腐保證大小官員的廉潔性,有違反者按重罪論處。

在實施這種高壓政策的同時,朱元璋還創立了錦衣衛,這個機構主要負責對朝中官員進行行為監督,還被賦予了先斬後奏的權力,等同於將監督,審判和司法權交給了個人,這樣就很難保證判決的公平性,如此朝廷中便出現了一種如履薄冰的恐怖氛圍。

而這種氣氛的營造者正是朱元璋,從他駕崩前後所發生的事情來看,似乎都可以稱之為驚悚,明史之中所給出的資料也讓人膽戰心驚。

朱元璋的皇位和遺憾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勵誌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屬,因為他沒身份沒地位,真正是從乞丐努力坐到了一國之君的位置上。

生活在元朝末年的朱元璋從小就受到了自然災害的影響,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生活,不久後隨著父母的餓死,朱元璋變成了孤兒,為了生活下去,朱元璋加入難民潮之中每天靠乞討要飯度日。

後來又進入寺廟當了十年和尚,等他還俗時,元朝已經是強弩之末,社會已經因為階級矛盾激化導致農民起義頻繁發生,在昔日好友的邀請之下朱元璋也加入其中。隨著起義軍將領先後亡故,朱元璋逐漸掌握了實權。

尤其是在後來,朱元璋手下有劉伯溫等重要人才,在和朝廷陳友諒軍隊的決戰中取得了勝利,隨著其他地區叛亂的掃清,明朝正式建立。

朱元璋為了打下大明的江山竭盡全力費盡心血,所以他不僅要完善朝政,還要將皇位千秋萬世傳承下去。

為了做到這一點,朱元璋認真培養自己將來的繼承人朱標,不僅為他請來了儒家大賢作為老師,還親自培養他的治國理政之道,朱標憑借自己的天賦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穩定的太子,如果不出意外,大明將會在傳給朱標之後走向一個盛世局面。

但人算不如天算,本能繼承皇位的朱標竟然在一次外出巡查返回途中感染惡疾去世了,這個噩耗對於朱元璋來說是天大的打擊,因為這不僅代表著自己失去了最疼愛的兒子,還等同於下一任明君的喪失,這也是朱元璋采取恐怖行為的主要原因。

在一番深思熟慮後,朱元璋決定放棄自己的兒子們,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行為,因為朱允炆一旦當了皇帝,那藩王就是他的叔叔長輩,很難服氣這個年幼的皇帝,再加上朱允炆幾乎沒有監國的經驗,難以震懾朝中群臣。

為了盡可能穩定朱允炆的皇位,朱元璋采取了極端的政策,那就是殺戮。

藍玉,胡惟庸等都是對明朝有功的大臣,原本朱標繼承皇位,他們都可以繼續輔佐,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朱元璋眼中,只要朱允炆坐上皇位,他們都將成為潛在的威脅。

於是朱元璋本著寧可殺錯絕不放過的宗旨,對朝廷官員進行了大換血,斬首流放者不計其數,連自己的兒子,朱元璋也將其遠調去鎮守疆土,平常不得入京,在做完這一切後,朱元璋的生命也逐漸走到了最後時刻。

殘酷制度與下葬過程

朱元璋的諸多行為之所以被定性為殘酷,不僅是他政治上的雷霆手段,還有他統治後期發生的一些令人戰栗的事件,比如從朱元璋開始,明朝采取活人殉葬制度。

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時去世,並立下遺詔,侍寢的四十名嬪妃全部陪葬,和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之中,從明史之中看,朱元璋是殉葬人數最多的一個,而這種殘忍的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

這個制度是朱元璋最早提出的,他雖然下令禁止厚葬的風俗,但又帶頭使用活人殉葬,當年自己的次子去世時,朱元璋就曾下令王妃殉葬開了首例,如今在自己的遺詔中更加殘忍。

要知道在古代三妻四妾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皇帝而言,後宮人數不僅眾多,而且年齡差距較大,每年固定舉行的選秀活動意味著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妙齡女子入宮,一旦皇帝去世並下令殉葬,那就意味著會有很多風華正茂的年輕女子突然走向生命終結。

更加殘忍的是有些嬪妃在經歷選秀入宮後沒有得到皇帝的沖寵幸,只能在冷宮之中靜等青春流逝容顏衰老,在皇帝死亡之時,孤寂了一生的她們還要走向殉葬的厄運,著實十分淒涼殘忍。

除了殉葬之外朱元璋的下葬全過程也透露著恐怖的氛圍,首先是朱元璋的死亡時間並不確定,在明史的記載之中,朱允炆只闡明朱元璋是潤五月死亡的,大門對於具體是哪一天並沒有詳細記錄,雖然如此,但接下來的下葬時間卻十分清晰。

也正是因為對朱元璋死亡日期的不明確,朱允炆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層迷魂陣,甚至成為朱棣發動叛亂的借口,朱棣認為朱元璋作為一國之君,在死後將其草草埋葬是極大的不尊重,還曾在朱允炆當皇帝的時候入朝討要說法。

從這裏來看,朱元璋的死亡時間似乎已經不是那麽重要了,因為無論是何時,朱允炆對其祖父的埋葬行為似乎都有些太早了,究竟是什麽原因讓他頂著不孝的罵名實施這一行為呢?

一部份人說朱允炆是急於繼位,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當時朱元璋已經確定了朱允炆為繼承人,並且其余藩王都被外派,所以他的皇位已經坐穩了,無疑是時間的問題,並且當時朱允炆在幫朱元璋處理喪事的時候一直是以皇太孫自稱,並沒有急著登上皇位。

還有一部份人認為朱允炆之所以將朱元璋快速埋葬其實是不得已的,當時正是五月份炎夏,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來說,人死之後屍首是無法存放太長時間的。

如果按照習俗將朱元璋的遺體停留很長時間再下葬,那勢必會造成高溫之下的腐壞,如果這件事情發生了,才是對朱元璋極大的不尊重,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似乎是最合理的,但還有第三種說法存在。

那就是朱元璋的死後速葬是他自己決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自己的寢陵打掩護。

這種認知的形成和朱元璋早年的經歷有關,剛才曾提到過,朱元璋在幼年時期經歷了許多苦楚,後來當了帝王自然十分珍視財富,所以下令殉葬的同時,還要求在陵墓中放入大量珍貴的陪葬品。

因為擔心死後墓室內的陪葬品會被歹人盜竊,所以便想讓更少的人知道關於自己死亡的訊息,於是便要求朱允炆對自己速葬,對於這一點,整個下葬過程也可以證明。

據說朱元璋在下葬時,南京皇宮之中的十三道城門被同時開啟,總共有十三支送葬隊伍同時出發,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朱元璋活人殉葬制度下和他一起埋葬進孝陵的嬪妃,其實並非如此。

此舉和當年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的行為有異曲同工之妙,朱元璋為了防止後人挖盜,所以選擇了這種迷惑群眾的埋葬方式,讓其他人不知道自己究竟埋進了哪一個地宮之中,甚至有人懷疑朱元璋並不在這十三個送葬隊伍之中。

他的屍體其實已經提前進入孝陵的某個地宮之中,這十三支隊伍其實都是轉移註意力的障眼法。

為了驗證這一點,考古學家們從1997年開始對朱元璋所在的孝陵進行了保護性發掘,前後進行了長達六年的時間,但奇怪的是,朱元璋安息的地宮並沒有按照眾人的預料出現在孝陵明樓的周圍,反而是在東南方較遠的地方發現了磁訊號。

後經證明,這才是真正的地宮所在地,但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找到了地宮,但入口卻因為通道的不連續性一直沒有被發現,在經過不斷搜尋之後,終於在明城墻下發現了入口所在。

宮中除了朱元璋的棺槨之外,還有更加恐怖的場景,那就是超乎認知的殉葬場面,不僅是我們理解中的嬪妃殉葬,從服飾殘骸和身上飾品來看,許多宮女太監也在殉葬的行列之中。

從他們的自恃可以大致知道,有些人是被賜死後安葬在此處,而有些人則全都被關在此地,隨著氧氣減少和食物不足而死亡。

這種殘忍殉葬場景背後是殘酷的封建制度和無辜鮮活的生命,好在明朝經歷五位皇帝之後便將這種殘忍的制度廢除了,從此可憐的宮女嬪妃們不再受活人殉葬的折磨。

參考文獻

[1]辛小山,.朱元璋下葬時的「迷魂陣」之謎[J].科學大觀園,2008,(20):2.

[2].南京明東陵考古有新發現[J].科技潮,1999,(06):1.

[3]王峰,.明東陵,揭開大明王朝歷史的一角[N].南京日報,2023-10-27((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