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視察黃河,看見一國軍起義軍官正在修河堤,大喊:畢營長

2024-07-23歷史

1952年的一天, 毛主席 為了治理水災,乘坐專列沿 黃河流域視察

當路過一個工地時,他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此人正在工程人員的簇擁下,不斷地在大壩上指指點點。

毛主席隨即高喊: 「畢營長,別來無恙啊?」

此人一擡頭,當看清叫自己的是毛主席後,立刻淚濕眼眶。

他沒想到,這麽多年過去了,毛主席仍然記得他。

這個「畢營長」到底是什麽人?毛主席又為何會與他產生交集呢?

這些,還要從1928年的第二次反「會剿」戰役說起。

第二次反「會剿」, 嚴格說來,是一次以國民黨地方雜牌軍為主,針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的一次小規模的軍事行動。

當時,紅四軍在外作戰,敵人看到井岡山兵力不多,於是就想來一個乘虛而入。

在他們的這次行動中,湘軍充當了先頭部隊。

而一位名叫 畢占雲 的營長,則是帶領自己的部隊,沖在湘軍的最前方。

畢占雲,四川省廣安縣人。

他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但卻胸懷大誌,敢想敢幹。

有一次,他們家鄉鬧土匪,百姓生活沒有保障。

而當時的官府卻剿匪不力,完全無法給人民做主。

畢占雲於是自己組織了幾個人,設下了計策,逮住了幾個土匪。

不過,想要做到「清剿」土匪,就不是幾個莊稼漢能幹的了。

而斬草不除根的後果,就是畢占雲等人遭到了土匪的威脅。

為了不給家裏人招禍,畢占雲遠遁他鄉尋找生路。這一年,他年僅十九歲。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最好找的工作就是去當兵。

畢占雲很快投到了四川一個小軍閥的門下,混了一口飯吃。

但是,四川的軍閥形勢異常混亂,一個省之內,竟然有幾十個「大帥」同時存在。

畢占雲感覺,這幫人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於是便脫離了隊伍,到湖南去投湘軍。

此時的湘軍也算不得大軍閥,但畢竟比川軍要好。

畢占雲安下心來好好幹,逐漸打出了名堂。在1928年,他已經升至營長了。

在湘軍之中,畢占雲第一次聽說了紅軍。

不過,在國民黨的宣傳機器下,紅軍被刻意妖魔化了,簡直和土匪差不多。

畢占雲就是被土匪趕出家來的,所以對紅軍有著很深的誤解。

於是,在湘軍加入「會剿」時,畢占雲自覺自願地沖在了前方。

然而,由於本次「會剿」並無嚴密的組織,各個軍閥之間相互觀望,都害怕自己的實力被削弱,所以大部份軍隊都是出工不出力。

當湘軍進攻井岡山的入口——黃洋界的時候,紅軍只不過用迫擊炮打了三發炮彈,就讓其主力肝膽俱裂,連夜撤了回去。

而原本答應配合湘軍的贛軍,也被嚇得止步不前。

雙方僵持了幾日後,紅四軍主力回師,完成了反擊敵人的準備。

又經過了兩個多月的混戰,第二次反「會剿」戰役以紅軍的勝利而告終。

在此期間,畢占雲多次和紅軍交手,部隊損失了不少人。

這讓他感覺,紅軍和土匪完全是兩碼事。

一段時間後,他帶隊執行偵察任務,結果發現井岡山附近的百姓對紅軍贊不絕口,說紅軍是自己的大救星。

畢占雲更加糊塗了,難道是耳聽為虛,自己被國民黨的宣傳給騙了?

又經過了一番深入地調查,他發現確實如此。

同一時刻,畢占雲又看到了各路軍閥一盤散沙、相互掣肘的現實。

兩相比較之下,他決定把自己的未來交給紅軍。

在反「會剿」戰役結束前,畢占雲正式率部起義!

這不僅僅是為紅軍又增添了一支生力軍,還開創了國民黨軍官,率領整建制部隊起義的先河。

畢占雲的選擇,讓當時的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畢竟在那個時候,紅軍仍然是一支弱小的武裝。

不管人數還是武器裝備,不要說比蔣介石的中央軍,就是比起軍閥來也差了不少。

畢占雲此舉,不是將自己置於了更危險的境地嗎?

然而畢占雲認為,得民心者得天下,既然紅軍是這樣一支得民心的部隊,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

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加入紅軍之後,畢占雲以及他帶去了126個人,被編為了特務營,由他繼續擔任營長。

從中足可以看見,黨中央、毛主席對他的信任。

而畢占雲投桃報李,憑借其卓越的功勛,一路上升到了師長的位置。

在此期間,他多次得到了毛主席的贊賞,兩人關系十分融洽。

不過,在第五次反「圍剿」戰役中,紅軍由於實力方面的懸殊,被迫踏上長征之路。

畢占雲在此時臨危受命,擔任了紅八軍團的參謀長。

有一次,毛主席所在的中央縱隊被敵人堵截,畢占雲率領少數部隊,奮不顧身地前去營救。

憑著一股不要命的勁頭兒,他終於救出了毛主席。

到達陜北之後,畢占雲又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慘烈的西征。

他在西渡黃河之後,被提升為紅五軍的參謀長。

然而,由於 西征軍 孤軍奮戰,補給斷絕,很快就在兇悍的馬家軍面前吃了敗仗。

畢占雲的部隊被打散了,但他仍然憑著頑強的毅力,孤身踏上了回陜北的路。

一路上他沿途乞討,饑一頓飽一頓,挨過了無數的苦,終於回到了延安。

這次西征,給畢占雲的身體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接下來,他便很少直接參加戰鬥指揮了。

抗戰時期,他來到太嶽軍區,主要做統戰工作。

直到1941年,他才重新回到了參謀長的位置上。

不過,他這個參謀長,更多的工作是協調物資和部隊訓練方面的。

而這,也成為他之後工作的主基調。

在解放戰爭時期,畢占雲仍然是擔任後勤單位的主管幹部,為前方部隊提供物資。

1949年3月,中原地區已經徹底被我軍掌握,黨中央隨即決定成立河南軍區。

河南軍區主要負責前後方的物資轉運,所以經驗豐富的畢占雲,被任命為了軍區副司令員。

畢占雲雖然名為軍區副司令員,但實際上管的事情很多。

尤其是河南的水災,更是他關註的重點。

自從 花園口決堤 之後,河南、安徽等省份的數十個縣飽受水災蹂躪。

黃河改道,很多堤壩年久失修,不堪大用。

為了不造成過於重大的災害,畢占雲責成當地的工程人員,一旦發現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趕緊找軍區求助。

1952年的一天,黃河的一處堤壩,被老鼠咬穿了一個窟窿,造成了管湧。

當地水利部門沒有足夠的力量解決,於是就來找畢占雲幫忙。

畢占雲立刻下達命令,組織工兵部隊前去搶險。而他自己,也親自來到了工程現場指揮。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當時毛主席正在沿著黃河流域視察,結果便在這處堤壩上,見到了久未謀面的畢占雲。

他的一聲「畢營長」,讓畢占雲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井岡山時代,不由得激動異常。

不過,現場的情況並沒有給他寒暄的時間,畢占雲抹了一下激動地淚水,然後就開始匯報加固堤壩的情況。

毛主席邊聽邊點頭,有時候還會提出幾個問題,而畢占雲都會一一解答。

很快,毛主席就該前往下一個視察地點了,雙方依依惜別。

離開時,毛主席的眼中充滿了笑意。看得出來,他對這個首倡起義的將領,是非常放心的。

這次見面雖然不過匆匆的幾分鐘,但在畢占雲的心中卻激起了一片浪花。

他沒想到,雖然已經很久不見,毛主席仍然一眼就認出了自己。

這種深厚的革命友誼,怎能不讓他感動。同時畢占雲也慶幸,當年自己的那一步是走對了。

1955年,畢占雲將軍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他所作出的歷史貢獻,得到了國家、毛主席和全國人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