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赤壁之戰後,五子良將與五虎大將四場對決,能否看出哪一夥更強?

2024-07-23歷史

引言:

赤壁之戰後,曹魏和蜀漢兩大陣營的將領矛盾愈演愈烈。曹操曾豪言"我的五子良將,無所不能"。而劉備自視擁有"五虎大將",素有驕傲。那麽在接下來的征伐中,兩方精銳部隊的對決又將如何上演?雙方誰更占上風?誰才是真正的無敵鐵騎?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世家貴胄 權傲一時

曹操的五子良將,其中張遼張郃兩人本是漢朝名門望族。張遼本姓胡,曾祖張繡是東漢開國功臣,因為傑出的軍功被光武帝賜姓張氏,堪稱亂世英雄。而張郃的本家也是名門大族,其父張濟曾作為中書令享盡榮華富貴,張郃自小受家學淵源的熏陶,出身顯赫。

相比之下,劉備五虎大將的身世則顯得卑微許多。關羽原是一個尋常的鄉裏武夫,靠著過人的武力一路打拚出頭。趙雲則祖籍偏遠,出身貧寒農家,年少時候飽受貧困的摧殘。馬超更是一介西涼胡人,只憑驍勇善戰而被劉備重用。唯有張飛和黃忠的出身較為中等,還算不上權貴門閥。

出身的高低自然也決定了雙方的驕傲程度。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更多是源自門閥身份而帶來的自傲和資本,他們深陷權貴習氣。劉備陣營則多是靠著個人功績取得地位,因而更加珍惜眼下的成就,勢必小心翼翼。不過一旦擁有了軍權,兩夥人都難免驕橫跋扈,恃才放曠。

尤其是在這一波接二連三的征伐中,雙方將領的驕傲與自負已經達到了頂峰。張郃從小就學習家族精神,對刀槍無所畏懼,自視比肩張飛;而張飛正是憑著狂勇氣概橫掃四方,當時的戰陣中無人能敵。關羽素有"萬夫不當"的驕橫做派,在蜀漢陣中插花天神行太保;而曹操親自超拔徐晃為"亞夫將軍",驕傲自大有目共睹。馬超更是憑著淩厲作風打遍西涼沙場無敵,初入蜀漢便班師稱王;趙雲雖為寒門再起,卻自有一股反骨逆氣,面對強敵從不卑躬屈膝。

這一群當世精英,既是權貴後代,亦有奮鬥小人物,無一不是以驕橫著稱。曹魏和蜀漢兩大陣營的旗幟鮮明對壘,更是讓雙方將領的驕傲在接下來的征伐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誰也不願輕易認輸。一場場決戰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二、華山論劍 智勇雙全

在這一波征伐中,曹魏和蜀漢兩陣營的將領們時而智勇雙全,時而英勇爭鋒,上演了一幕幕華山論劍的經典對決。

最初的交鋒就見證了雙方在武力方面的較量。曹魏方面,徐晃憑借兵多將廣的優勢,將關羽的大軍圍困在陽陵陂中,最終順利擊潰。而張郃則兩次在漢中遭到張飛的暴打,雖未被徹底擊潰但也元氣大傷。蜀漢這邊,除了關羽對付於禁一戰成名外,馬超也與張飛聯手對陣曹洪,雖最終兵敗但馬超當時也是驍勇善戰的代名詞。

雙方將領在純粹的武力對決中,已現出一些高下之分。但真正分出勝負,還在於運籌帷幄、謀略用兵的層面。曹魏方面,司馬懿臨危受命,擢升張郃統帥諸軍對付諸葛亮,張郃在街亭之戰中便施展淵源,將趙雲打得節節敗退。而蜀漢這邊,諸葛亮雖最終撤軍,但其兵書用箕谷一役將趙雲從ония大難中解救出來,可謂智勇雙全。

除了軍事層面的較量,雙方將領也在心理戰的角逐中展現了智勇並施的手腕。曹操早有"孤營且日,吾將雲雲"的豪情壯語,自視五子良將無所不能。而劉備聚攏關張馬黃趙為護衛,也處處自命不凡。這種相互的恫嚇戰術,正是雙方力求在戰前贏得先聲奪人,揚我威風的表現。

整個戰役中,曹魏和蜀漢雙方的將領們都顯現出極高的智勇雙全程度。他們或憑著純粹武力的征服,或運用高明謀略的布局,或進行心理戰的遊擊,可謂是馳騁疆場、各展身手的絕佳舞台。雙方精銳無疑都是名將謀臣,戰場之上更是巍峨崇高,人傑濟濟。這場曠世對決,實在是華山論劍、智勇雙全的經典寫照。

三、私怨舊恨 難免幹擾

在這場曹魏與蜀漢兩大陣營的決戰中,雙方將領之間的私怨舊恨也時而會浮出水面,對戰局產生一定影響。

其中最深的仇怨,莫過於劉備陣營的關羽張飛們對呂布的記恨。早在劉備初始徐州牧時,他們曾在徐州遭到呂布兩員猛將高順和張遼的攻擊,最終被打得潰不成軍,妻子兒女也遭到擄掠。這無疑給關羽張飛留下了極深的心理創傷,對呂布門生的怨恨也油然而生。

好在後來高順張遼都投靠了曹操,關羽張飛才得以在戰場上對他們報復雪恨。尤其是關羽在赤壁之戰後攻擊於禁,完全是出於當年於禁作為呂布爪牙的憤怨;而張飛兩次痛打張郃,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消解心頭的舊怨。

不過曹操方面的將領們同樣存有私怨。曹操本人對劉備的逃亡和抗爭,一直耿耿於懷。加之曹操原配嫡系家族顯赫,自有其門閥士族的驕傲,根本就不願輕易認輸。所以他調遣親信徐晃、張郃等多次對付關羽馬超,也是出於私怨的驅使。

即便是陣營內部,將領們之間也存有矛盾嫉恨。如張遼和張郃兄弟兩人,在蜀漢時曾遭劉備欺辱,後來雖然投靠曹操但卻難免對關張馬黃等人心懷怨毒。蜀漢這邊,馬超雖然才入主蜀漢不久,但憑借其西涼沙場作風也讓不少將領看不順眼。趙雲本已是蜀漢名將,但其寒門身世終究也難以被權貴將領完全接納。

這些私怨舊恨的存在,無疑加劇了雙方陣營的內鬥和矛盾。即便同屬一個陣營,他們之間也難免相互猜忌和齟齬。更何況是兩大對立陣營,將領們之間存有仇怨簡直無需多言。這種私怨在戰爭中時不時就會噴發,使得雙方陣營的鬥爭變得更加殘酷,即便贏得勝利也難以仗義執言。這場曠世之戰從一開始,便沒有純粹的意義,私怨舊恨無疑加重了它的灰暗面。

四、龍爭虎鬥 決一死戰

在這場曠世之戰中,曹魏和蜀漢兩大陣營的將領們更是在一波波決戰中展開了龍爭虎鬥的殊死搏鬥。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馬超離間華陽引發的戰亂。馬超原本只是蜀漢的一員西涼將領,但他憑借過人的武勇和作風,很快就在關張馬黃趙的將領集團中樹起了自己的威風。馬超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故意在華陽一帶挑撥離間,最終導致華陽出現更大規模的內亂。

面對馬超的狡猾手腕,諸葛亮也難以輕易對付。他只得暫時放棄了華陽地區,轉而集中全軍之力對付曹魏的進攻。在此過程中,諸葛亮更是將趙雲的大軍困於重重包圍之中,趙雲終於逃脫生天是靠著諸葛亮再次施計,用箕谷一役將其解救出來。

不過此時的戰局已經愈演愈烈,難分伯仲。曹魏方面,徐晃張郃等五子良將團結一心,矛頭直指蜀漢。而關羽馬超黃忠等五虎大將,也毫不示弱地迎戰曹軍。雙方在陣前陣後更是施展連番手段,展開了一場曠世決戰。

比如張郃就曾指揮大軍直撲街亭,將趙雲打得節節敗退。而後趙雲又得諸葛亮支援,在箕谷一役中扳回一城。可謂是虎嘯龍吟,垂死掙紮。直到最後,雙方都已陷入拼死一搏的絕境,再也難以分出勝負的高下。

這顯然都是馬超當初的離間計策導致的結果。馬超這個人向來行事狡猾,在蜀漢軍中也備受猜忌。此次他為了擴大勢力而挑撥離間,更是徹底點燃了曹魏與蜀漢兩大陣營的戰火。從此之後,雙方將領們只得拼死一戰,實在是龍爭虎鬥、決一死戰的極致寫照了。

五、旗落雲湧 終無歸途

在這場曠世之戰中,曹魏和蜀漢雙方將領的命運也終於走向了不同的結局。有人死於戰場,有人隕落江湖,最終無一幸免。

曹魏方面,五子良將的下場首先是張遼被諸葛亮所殺。當時諸葛亮正在籌備夷陵之戰,張遼便率領曹軍前來阻擾。經過一番激戰,諸葛亮終於將張遼擊潰,張遼陣亡。這無疑給曹軍造成了重大打擊。

而張郃雖然在街亭和箕谷兩役中屢建奇功,但其最後還是命喪於諸葛亮的計策。諸葛亮揮軍千裏追擊張郃,張郃在孟良關遭到徹底包圍。最終張郃只得自刎而亡,這個曹魏虎臣也就此隕落。

至於徐晃,他最終在臨別蜀漢前憤然結印自盡。因為諸葛亮臨終前曾立下遺命,要求徐晃率領大軍返回魏國。徐晃深感恥辱,只得含恨而終。另外兩員曹魏五子良將的下場則並不確切,只知都已無蹤可循。

而蜀漢方面,五虎上將的命運同樣也是淒慘無奇。馬超和黃忠先後雙雙戰死疆場。至於關羽,則是在其西涼征討途中被人暗算,最終被殺於馬超故鄉漢嗣。趙雲則在征討夷陵戰後便無聲無息消失,下落不明。唯有張飛一人死於非命,是在走馬偶然被一支流矢擊中身亡。

這些都曾經是擎天驕子、無所不能的英雄好漢,如今卻紛紛淪為陣亡將士。他們滿懷報國的壯懷,最終還是湮沒在這場戰爭的硝煙中,再也無法歸來。他們貴為將帥,本當指揮百萬雄師,統率三軍,左右天下權勢。可誰曾想,這一個個妄人終於還是陣亡在了這浩瀚大地上。

這場曠世之戰給所有參與者都帶來了淪陷性打擊。曹魏和蜀漢兩大陣營,都付出了將領們的性命作為沈重代價。戰火硝煙過後,一切依舊歸於平靜。但那些曾經的英雄們,卻再也無法重現於世了。這場戰役對他們來說,註定是一條旗落雲湧、終無歸途的不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