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大別山失利真實原因被掩蓋,粟裕默默背鍋,替帳下大將扛下所有

2023-12-22歷史

前言:

在1947年8月份,人們熟知且始終保持溫和態度的劉伯承元帥卻突然激憤地發起火來,為之憤怒的原因,竟是其麾下的第十二縱隊第三十六旅不聽指揮,擅自行動,引發了嚴重後果。

隨後,身為總司令的劉伯承元帥,對這件事情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並嚴肅地向華東野戰軍發送了一封緊急電報,以嚴詞批評陳賡所領導的第四兵團所屬第十三縱隊的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這次自作主張引發的混亂為劉鄧大軍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以及物資損傷,對此,劉伯承元帥深感痛心,甚至在事後激烈地質問:「陳賡率領的第十三縱隊到底在這個軍事行動裏幹了些什麽呢?他們為何會如此熱衷於打轉、避戰並且樂此不疲?」

對於此次事件,戰功卓著的粟裕將軍為了保全和保護手下士兵們的榮譽及信賴,毅然承擔起了所有責任。

那麽,那次突如其來的危機事件究竟發生了什麽?陳唐兵團無視自己人利益的行為是否與大別山戰役的敗北有關聯呢?

劉伯承與粟裕之間的緣分

尊敬的廣大群眾們,今天我們要講訴的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劉伯承。

劉伯承元帥出生於1892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中,年齡排行第二的優秀將領。

他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崇高的聲譽,同時性格親切和藹,具有極高的軍事功績。

在我們軍隊的歷史記錄裏,他和彭德懷、林彪、徐向前以及粟裕五位將領一直以來都是被譽為最強勁的「五虎上將」。

值得一提的是,劉伯承和粟裕的初次相識是在江西省南昌市爆發的著名的南昌起義時期。

當時,劉伯承擔任起義軍前敵委員會的參謀長,而粟裕則擔任起義總指揮部警衛班的班長,主要任務是負責保衛包括劉伯承在內的重要人物的安全。

然而此時的兩人,職務相差懸殊,因此並未有過多深入接觸與合作。

隨著南昌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劉伯承先生決定前往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進行深造,直到1930年夏季才圓滿結束學業。

回國後,他在上海度過了為期兩年的時光,主要協助周恩來同誌處理當時軍隊內部的日常事務。

1932年1月,劉伯承先生接到命令,轉至中央蘇區任職,擔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校長及行政委員。

同年10月,他榮升為中國工農紅軍的總參謀長。事實上,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紅埔」,當劉伯承擔任此校校長之時,曾經擔任紅四軍參謀長的粟裕亦經歷一系列人事調動,以學員隊大隊長身份重新回到紅軍學校。

盡管這次共事時間較為短暫,僅一個月後粟裕便接到新的任務,不得不告別紅軍學校,重返紅四軍。

自從他們上次分別至今已過去了近17年,他們再次相逢已經是在淮海戰役即將開始之際。

當時,中原野戰軍(中野)和華東野戰軍(華野)奉命成立了淮海戰役總前委。在12月17日那天,總前委全體成員在華東野戰軍總部召開了首次全體會議。

劉伯承怒斥友軍

1947 年,劉伯承元帥以及鄧小平同誌親自領導南征野戰軍,承擔起挺進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的重大戰略使命,此舉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

在行軍過程中,南征野戰軍不僅要抵擋國民黨軍隊的瘋狂追擊,還要全力以赴地向前推進,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劉伯承元帥察覺到了後方的異樣,國民黨軍隊的數量顯著增加,他敏銳地認識到野戰軍的後方可能出了問題。

正在此時,留守在後方與國民黨頑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傳來了緊急電報,然而電報的內容卻令劉伯承元帥感到震驚不已。

作為華野三兵團的代稱——「陳唐兵團」,他們的主要負責人為陳士榘和唐亮兩位將軍。

在這份來自第十一縱隊的電報裏,他們直言不諱地指出了「陳唐兵團」在戰術策略上的失誤,聲稱由於第十縱隊的突然撤退,導致了國民黨軍隊成功逃脫並得以繼續追擊劉伯承元帥與鄧小平同誌領導的部隊。

這樣的情況使得劉伯承元帥對當前的處境充滿擔憂,他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回電,一如既往的慈祥和藹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嚴峻的責備。

劉伯承元帥在電文中嚴肅批評了「陳唐兵團」的失職行為,指責他們沒有抓住戰機,只是局限於一個區域進行戰鬥,完全忽視了更加廣闊的戰略視野,多次放走本來可以殲滅的國民黨軍隊。

尤其嚴重的是,電文指出「陳唐兵團」有避開戰鬥的可能性。這樣嚴肅的批評,充分顯示了劉鄧大軍目前的困境和危機。

值得註意的是,這樣嚴厲的語氣實屬罕見,這讓人們不禁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才會讓劉伯承元帥如此惱怒呢?

大別山失利的真實原因

當時,為了配合劉鄧大軍的腹地行動,華東野戰軍采取了側翼阻擊的策略。

簡而言之,即是在劉鄧大軍即將行進之路線旁設伏,借此牽制與削弱敵軍勢力,從而降低劉鄧大軍的損失機率。

就在偉大領袖毛澤東提出「七月分兵」的重大戰略舉措後,粟裕將軍與陳毅元帥果斷下令陳士榘少將和唐亮將軍率領精幹小股隊伍前往山東地區援助劉鄧大軍。

此次任務並非易事,當時陳唐軍團面臨的是國民黨軍隊主力之一,其士兵軍事素質較高,且裝備均屬先進的美式武器。

然而,即便面對如此巨大的敵我實力差距,陳唐軍團仍苦戰數日,依靠以弱勝強的戰術,成功為我軍開鑿前進道路。

然而,本以為必定順利完成任務的宋時輪少將率領的小部隊卻不幸落入了國民黨將領邱清泉的詭計之中。這最終導致劉鄧大軍在後續旅程中遭遇了敵軍的阻礙。

此時,牽制敵軍數日的宋時輪小隊正準備抓住時機一舉消滅邱清泉部,卻遭此變故,使我軍兵力嚴重受損。

宋時輪發現敵軍彈藥儲存已被消耗殆盡,心中暗自歡喜,認為這正是徹底擊敗敵人的絕佳時刻。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他被邱清泉巧妙利用計謀,誤導其赤手空拳進攻,最終陷入敵軍重重包圍之中。

此後,宋時輪指揮其部隊臨危不懼,決定背水一戰突圍尋求生路,最終成功抵達相對安全地帶。

然而,急於追殺的邱清泉軍隊卻因此重新有機可乘,再度向我方軍隊發起猛攻,給我軍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遺憾的是,劉伯承將軍對此毫不知情,當他察覺到身後有大量國民黨敵軍襲來之際,心中僅余惱怒,對陳唐軍團產生諸多誤解與指責。

而毛澤東得知此事,並未追究陳唐軍團支援不利之責任,反而對宋時輪所率小隊提出嚴肅批評:「宋時輪十縱擅自北渡,導致我軍損失慘重,實屬重大失策。」

實際上,毛澤東這番話不僅涉及到陳唐軍團下屬單位遭受的損傷,更為重要的是,宋時輪小隊被敵軍尾隨追擊,對整個戰役全域造成了較大影響。

隨後,陳唐兩將軍立即向陳粟兩位將軍作出詳盡解釋,表明宋時輪當時中計後引發了一連串不良後果。

粟裕為帳下大將「背黑鍋」

面臨如此紛繁復雜的局勢,無計可施之下,粟裕將軍毅然決然地選擇獨自承受指揮不當的指責和壓力,背負起了本不應由他承擔的過錯。

對於身為一名指揮員而言,責任的歸屬並非最值得關心的問題,更何況在手下士兵遭遇困境時他也無法抽身事外。

眼下戰況緊急,應當集中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力以赴應對即將到來的國共沖突,在事態已然發生之際,耗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分辨是非顯然不合時宜。

解決問題比追究責任更為迫切且至關重要!

導致今日困境的部份原因在於華野在上一階段接到上級釋出的分兵指令時過於匆忙急促,許多戰略規劃未能充分做好備戰工作,然而,只有在全面充分的備戰基礎之上,才能確保在戰爭過程中的持久競爭力。

在我們的歷史上,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恰恰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在經歷過實戰磨練之後,粟裕將軍迅速對當前局勢做出精準無誤的分析判斷,並立即展開相應行動以幫助正深入大別山區的劉鄧大軍減輕壓力。

在隨後開展的戰鬥中,粟裕將軍再次展現出我軍靈活多變的戰術策略,成功運用「柿子先挑軟的捏」的哲學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國軍中實力相對薄弱的57師發起猛烈攻擊。

一擊即中,集中力量打破敵人防線,則難以讓敵人有機可乘!

如今,憑借著粟裕將軍的果斷決策,無疑使當時陷入困境的局面得到有力控制。

同時,這也使得肩負重任的劉鄧大軍卸下了一份負擔,他們終於可以得以稍作休整,短暫地放慢腳步放松心情。

結語

中國眾多革命先輩的一生幾乎都是在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崇高事業不懈鬥爭中度過的,他們同樣為了國家的繁榮與穩定,毫不猶豫地奉獻出自己寶貴的性命,毫不畏懼地挺身而出,為革命獻上最無畏的沖鋒。

他們的高尚品德和無私精神,無疑使他們成為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更是我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

粟裕將軍作為中國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之一,始終以服務國家為己任,無論身處哪個戰爭的殘酷環境之下,他都毫無畏懼地領導著軍隊投入到激烈的戰鬥之中。

他敢於面對挑戰並承擔起重大責任,從不在困境面前退縮。他那種堅韌不拔、永不屈服的精神,得到了廣大軍民的深深敬仰。

借此機會,我們應當時常緬懷中國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始終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時時刻刻胸懷著對祖國的深厚感情,為了實作中國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而不斷奮發向前。

在此,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齊心協力,共創一個更加美麗、和諧的家園!這既是感恩,也是承諾,更是我們對未來發展的期待與向往。#優質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