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以邯鄲為都城的政權盤點(一)

2024-02-27歷史

邯鄲建城史相當悠久,如果采用【竹書紀年】的說法,在商紂王時期就有在邯鄲建設離宮的記載。周初分封諸侯時,紂王的兒子武庚作為殷人遺民首領被封為邶國國君,邶國即殷都以北的國土,一般認為包括今安陽及邯鄲的部份地區。邶國本身聲名不顯,因為武庚叛亂的緣故,僅僅存在了十年,是諸侯國中最早滅亡的一個。但是在【詩經】中,「邶風」有足足十九首,為大眾所熟知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正是出自邶風中的一篇【擊鼓】。

最早在邯鄲稱帝的是兩漢之交,王莽篡位時的王昌,王昌的另一個名字更為大家所熟知:王郎。王郎本是邯鄲的算命先生,他看出邯鄲有天子氣,於是自稱漢成帝之子劉子輿,編造了自己的出身和經歷。當時是公元23年,王莽新滅,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紛紛豎起旗幟,西漢宗室趙王之子劉林也有這樣的心思,於是找到王郎,與幾位河北豪族一起在邯鄲將他擁立為帝,國號為漢,因為地處趙國故都,這一政權史稱「趙漢」。趙漢的勢力範圍與如今的河北省大致相同,但實際控制的應該只有邯鄲及周邊地區。

當時的劉秀正奉更始帝之命招撫河北,而這一路下來卻並不順利,王郎稱帝更是斷了他的退路。因為王郎的懸賞,劉秀不敢進入城市,到了饒陽的時候他和隨從已經難耐饑餓,於是前往驛站自稱是邯鄲來的使者騙吃騙喝。但是他們餓死鬼一樣的吃相被當場識破,無奈只能狼狽逃跑。

正在窘迫之時,信都太守接納了劉秀。劉秀以此為據點,招募周圍各縣四千人馬,四處出擊攻下了河北北部。此時耿弇帶著北方漁陽、上谷兩郡的精銳騎兵前來投奔,劉秀又迎娶了真定王劉楊的外甥女換來了真定王的支持,一舉攻破邯鄲,王郎在逃跑途中被斬殺,趙漢就此滅亡。劉秀也隨之統一河北,整合銅馬、高湖、重連等各路義軍,部隊擴充至數十萬人,為日後的東漢王朝打下了基礎。

下一個在邯鄲稱帝的三百年後的石虎。石虎是後趙第三位君主,開國皇帝石勒的堂侄。石勒本是匈奴人,幼時被晉軍擄走為奴隸,後因相貌奇特被免除了奴隸身份,在西晉八王之亂中嶄露頭角。匈奴人劉淵建立前趙後,石勒作為他的大將在四處征戰,北禦鮮卑,南逼晉室,311年四月在寧平城(今河南鄲城東北)殲滅晉軍十余萬,六月攻陷洛陽,西晉就此滅亡。

前後趙對峙時期版圖

石勒因赫赫戰功而被封為趙王,趙國都城為襄國(今邢台襄都)。之後石勒與劉曜決裂,攻滅前趙一統北方,公元330年稱帝,與東晉以淮河為界南北對峙。而石勒的太子石宏親近儒士,喜好吟詩作對,沒有石勒的剽悍之氣,中山王石虎卻手握重兵,自認二十年來功勛卓著,因為沒有得到大單於的封號憤憤不平。

公元334年,把持朝政的石虎篡位,大肆屠殺石勒子孫,自稱居攝趙天王,後稱帝,次年遷都鄴城。鄴城大致位於今邯鄲臨漳縣西南方,包括安陽的一小部份,當年曹操受封魏王時,國都便是鄴城,曹操本人也葬在安陽的高陵。鄴城在曹魏時期被建設為全國聞名的大都市,此後直到隋朝一直都是黃河以北的中心。石虎的統治十分殘暴,接連處死兩個想要謀反的兒子,以至於在他死後登基的是一個十歲的幼子石世,導致太後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