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毛澤東對著天花板猜測:一看就像總理的意思

2023-12-11歷史

前言

二十大剛開完沒多久,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大會基本都是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那麽人民大會堂是什麽時候建的呢?又是誰提出要建的?建的時候,又發生了哪些事?
實際上,人民大會堂不開會的時候,算是北京的一處旅遊景點,只不過不如故宮、長城受歡迎罷了。實際上,如果從現代建築美學的角度來解讀,人民大會堂是一座輝煌宏偉的建築,設計的精巧用心不比雪梨歌劇院差多少。

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建設人民大會堂的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

一切還要從延安說起

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延安條件艱苦,黨中央剛剛達到延安那段時間,很多人連個像樣的房子都沒有,更別說專門開會的地點了。

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實際上,一般我們黨中央的小型會議,一般就是在毛澤東居住的窯洞中。稍微人多點,天氣好的時候,大家就搬些凳子椅子,在院子中開會。不過這次畢竟是黨代表大會,不僅人多,場合也非常正式,因此開會的地點選在了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楊家嶺大禮堂也是黨中央到達延安之後建的,規模不算大,最多能容納千人。整個大禮堂建設得很簡單,和普通的教室陳設有些相同,不同的就是要寬敞明亮很多。

不過這一切並不影響我們黨內領導人開會討論事情的熱情,毛澤東更是七大會議上,做出了一番精彩絕倫的演講。講話結束,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毛澤東講完話走下台來,他環顧了一圈禮堂,總覺有些遺憾。

周恩來見了走上前來,問毛澤東有什麽不妥,毛澤東只是有些感慨地說:「等革命勝利建立了新的政府,我們一定建一座大點的禮堂,讓更多黨內領導人可以和群眾一起開會。」

從這個時候開始,毛澤東心中就有了這個念頭,只不過一直沒有時機實作。周恩來很理解毛澤東的想法,主席是想和更多幹部和群眾一起開會,好更了解下面的想法。兩位領導人想法不約而同,但只能暫時擱置,等待以後再去實作了。

新中國成立前夕,黨中央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這次中央駐地從延安遷到河北西柏坡,開會的地點則選擇在西柏坡的中央小禮堂。這個禮堂的面積也不算大,毛澤東站上台講話,建一個新的的大禮堂的想法再次冒了出來。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當下正是中國共產黨的關鍵節點,革命勝利在即,必須要警惕外界的「糖衣炮彈」,堅持黨內一貫謙虛謹慎、樸素務實的工作作風。毛澤東在講話中重點強調了這一方面,不過會議結束後,毛澤東又提出了建一個大會堂的想法。

建國後,毛澤東建大會堂的想法被列入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只不過大會堂的建設面臨很多困難,首先就是選址,肯定是要在靠近北京中軸線的位置上,而且和政府辦公地點不能距離太遠。

天安門廣場附近是最好的選擇,但50年代的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還居住著不少居民,搬遷是一項大工程。畢竟無論怎樣的建設計劃,都要保證群眾居民的利益不受損害。所以第一步是對天安門廣場先規劃擴建。

而且在廣場上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事情已經確定下來,這些工程建設都需要時間,所以建大會堂的計劃就被推延了。1956年,彭真先將天安門廣場的改造意見拿給毛澤東看。

毛澤東看過之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中國這麽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集會的廣場太小了恐怕不行,廣場的寬度大概要500公尺才夠用,最好能兩邊直通到護城河。

後來事實證明,毛澤東的意見是很有遠見的,直到今天,天安門廣場的規格依舊夠用。當時北京市政府也采納了毛澤東的意見,重新確定了廣場的範圍,並天安門廣場前的榆樹和槐樹全部拉走,換成了油松。

這一改造,廣場立馬變得更寬敞起來。而人民大會堂的建設,直到1958年才最終確定下來。因為1959年剛好是新中國成立10周年,所以中央決定讓大會堂成為新中國成立10周年的賀禮。這樣一來,工程就十分緊張了。

1958年,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談到大會堂的建設,明確提出大會堂要能容納一萬人一起開會。北京市規劃局早就派人去蘇聯考察,並給出了大致的建設規劃。

毛澤東十分關心大會堂建設的進展,因為拆遷工作需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他還專門找來工程部的負責人劉秀峰詢問:「我們自己設計和建造,能不能蓋起來一座萬人大禮堂。」

當然是可以,只不過要在明年國慶之前完工,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萬眾矚目,方案終成型,建設終完成

大會堂建設的具體事宜,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督促的,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中央領導人也多有關心和詢問。從1958年10月開始準備,最初的設計方案就出了好幾種,一直到12月,開了好幾次工程會議,才確定大會堂的頂高為45公尺,凈高33公尺。

這些還是最簡單的數據,為了能夠接納萬人開會,建築的內部結構復雜繁瑣,設計師們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彭真甚至說,對於大會堂能否建好,能否按時建好並不確定。

還是周恩來穩定所有工作人員的信心,給大家打氣,說一定要做好這項工作,依靠國家自己的力量,將大會堂建好。1959年1月,處理完工作的周總理在中南海的家中休息,躺在床上卻始終無法入睡,心中擔憂大會堂的建設情況。

實在睡不著,周總理就又找來大會堂的設計圖檢視,最後深夜中打電話叫來計畫負責人萬裏同誌。見面之後,周恩來也沒有客套,直切主題地叮囑了工程的安全問題。畢竟工程時間緊張,周恩來最擔心的就是為了趕進度,建設過程中偷工減料,最後弄成了「花架子」、「豆腐渣工程」。

周總理的原話是:「大會堂的建設,材料品質和施工品質一定要保證,確保建築的安全性。你要明白大會堂的重要性,一旦出了問題,在國內國外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萬裏同誌當然明白大會堂的重要性,他堅定和周總理保證,一定督促好建設,保證不出問題。即便如此,周總理還是不能完全放心,1月20日專門主持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上再次強調了要保證工程的品質。

各個負責的部門都做了保證,表示請周總理一定放心,偷工減料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會議的最後,周恩來提出一個要求:大會堂的壽命要比故宮長,不能低於350年。

萬裏同誌

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規定的大紅本住宅年限是80年,實際上,房子住上五、六十年,就已經非常老了,超過100年都稱得上古董房了。就算像大會堂這種用途特殊的建築,壽命想要超過350年,是很有難度的。

參加會議的人心中都明白,如果要達到周總理這個要求,工程建設方面必須做到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大家互相看了看,都沒有隨意開口,還是彭真主動站起來說:「請主席和總理放心,一定達到要求。」

到1959年9月10日,大會堂全線竣工,從正式開工算起,一共經歷了10個月的工期,這個速度是很令人驚嘆的。必須贊一句,咱們中國人正兒八經搞工作,真是既有品質又有速度。

整個工程先後有30多萬人參與,有國內優秀的建築學家、設計學家,也有普通的勞動者。雖然大家分工不同,但都為這項偉大的建築工程奉獻了自己的力量。期間克服的種種難關,無法一一細數,我們挑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個遇到的問題是鋪設地板、地磚,這是房屋裝修中最常見的問題,鋪地板並不是什麽難題,但很費時間,尤其不完成鋪地板的工作,其它工作就很難開展推進。

大會堂占地15萬平方木,即便在工人充足的情況下,鋪地板也需要45天,建設中的難題就是要縮短這個時間。最終還是負責鋪地板的一線勞動者想出一個好主意,就是「推車式」鋪地板。

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工人彎腰挪動地板的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還能保證工程的品質,大會堂的地板僅僅用了一個星期就完成了鋪設。大會堂能提前完工,正是得益於「推車式」鋪地板的方法。

另一個難題是大門的設計,設計方案中大門做成了現代化柱廊式,是根據中國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設計出的。大門部份一共有194根圓柱組成,柱子的材料是淺黃色的花崗巖,上端裝飾有黃色的雕刻花紋,下端則是普通的基座。

大門的難題是材料,花崗巖國內不少,但要選品質上乘的淺黃色花崗巖就不容易,而且還要花功夫運到北京來,也頗費了一番波折。

後來大門成型之後,無論設計者建設者,還是來參觀的領導人們,都非常滿意。大門是一個建築的門面,而大會堂的大門,不僅雄偉壯觀,還很好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風格。

當然,還有電路鋪設、電梯安裝等等難題,不過都在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完美解決。

8月底的時候,大會堂就已經完成了建設,就剩下一些收尾工作。工人們自己都很有成就感,工程建設雖然困難重重,但結果和收獲很喜人。

周恩來、陳毅等中央領導人聽說了訊息,懷著激動的心情來視察。大會堂面積很大,要從裏到外轉一圈怎麽也要一個多小時,周總理為確保沒有問題,很有耐心地看了個遍,除了一些小問題,總體也很滿意。

毛澤東來視察大會堂,指著天花板贊嘆:真不錯

周總理回到中南海後,馬上就和毛主席說了大會堂的情況,毛澤東聽了非常高興,計劃也去看一看。9月9日早上,毛澤東在一些人的陪同下視察了大會堂,這一天大會堂已經完全竣工,不少工作人員見毛主席來了,都很興奮。

毛澤東先和一圈工人一一握手,然後才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行參觀。主席沒在宴會廳過多停留,直接進了大禮堂,並穿過眾多座位,走到了主席台上。

整個禮堂中光線柔和,主席台上視野開闊,毛澤東點點頭感覺挺滿意。他突然問身邊的工作人員:「現在能抽煙嗎?」工作人員一聽就笑了,和毛澤東開起來玩笑:「已經完工了,當然可以抽煙,您這算是檢查消防嗎?」

話剛說完,大家都哈哈笑起來,毛澤東心情也很好,伸手從口袋中掏煙。還沒等點煙,他擡頭的瞬間被天花板吸引,不由仰頭認真看了看。

天花板上是星星點點的葵花向陽燈,中間是一個巨大五角星燈,不知什麽原因,看起來夢幻極了,宛若星空大海一般迷人。毛澤東也不點煙了,指著天花板贊嘆:「這是誰的想法,真不錯!」

工作人員答:「主席,這是根據咱們總理的想法設計出來的。」

毛澤東和周恩來共事多年,看到天花板的設計之後,心中就已經猜測像是周恩來的意思,這樣的心思和設計,也就總理想得出來了。

細細端詳,天花板上的群燈,處處都是精巧心思。周總理接到最初設計圖紙的時候,看了很久始終覺得不滿意,他和設計師溝通:「會場太大,傳統的燈光顯得很壓抑。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海邊的感覺?讓是大家有自身渺小、宇宙浩瀚那種感覺。」

設計師受到周總理的啟發,才重新設計出了現在的天花板燈光。尤其最中央那個巨大的五角星有機玻璃燈,就和結合了周總理的要求設計出來的。

五角星燈四周則點綴著500個圓點燈光,平時平平無奇的燈光,透過天花板的水波環設計,透過特殊的位置排列,形成了眾星拱月的神奇美感。每一個來到大會堂的人,大概都會被這樣的穹頂燈光震撼。

看過了大禮堂,毛澤東開始往外走,邊走邊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聊天。毛澤東問:「墻上準備掛什麽?」工作人員指著過道的墻壁說:「這裏準備掛一幅巨幅畫,以【沁園春·雪】為創作主題,由畫家傅抱石與關山月合作畫出來的,叫【江山如此多嬌】。」

這幅畫兩位畫家也頗費了一番功夫,畫了整整2個月,整個畫作足有7公尺寬、5公尺高。毛澤東聽了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接著毛澤東又問這裏有名字了嗎?萬裏同誌回答:「周總理的意思是讓您來起個名字。」

毛澤東想了想又問:「你們現在怎麽叫這裏?」

萬裏同誌答:「我們一般叫大會堂或者人民宮。」

聊到給這個新落成的建築起名字的事,大家明顯活躍起來,七嘴八舌地給主席提供思路。毛澤東最後總結了大家的意見說:「我們黨就是要為人民服務的,這裏就叫人民大會堂吧。」

見毛澤東拿定主意,大家也都覺得是個好寓意,高興地鼓掌表示贊同。毛澤東一向有自己的一套起名哲學,就比如我們國家的軍隊叫人民解放軍,我們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們的召開的會議叫人民代表大會等等。

為了慶祝人民大會堂的落成,著名文豪郭沫若先生還專門做了一首詩:

十月完成大會堂,千秋獨步頌聲揚。

國風浩浩功無古,文采泱泱樂未央。

郭沫若先生

不過最初能見識到人民大會堂恢宏氣勢的人並不多,由於用途特殊,這裏建成後一直都戒備森嚴,除了開會和工作需要,不允許隨意進出。

1979年,這種情況出現轉折,那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鄧穎超同誌向大家透露,人民大會堂即將對外開放。

隨著社會環境越來越穩定,人民大會堂向普通民眾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這次的開放,讓人民大會堂逐漸成為北京一處景點,當時門票才兩角錢一張,不少人為了滿足心中的好奇心,都專門跑去參觀。

後來門票價格一直在變化,但這座建築卻經久不衰,經歷住了時間的考驗。走過60多年的風風雨雨,人民大會堂依舊是中國許多重要會議和國宴的第一選擇,希望它能像周總理要求的那樣,壽命超過350年。到時候,也算給後代留下新的古董建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