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伯承在抗戰初期指揮的這場戰鬥,被不少國家寫進軍事教科書

2024-01-22歷史

在那場異常激烈的忻口戰役中,中共與八路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極力配合著忻口正面戰場的作戰。

劉伯承在這段時期發揮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從戰爭藝術與戰爭技巧方面,他的戰法也被很多國家列入了軍史教科書,尤其是發生在抗日之初的那場伏擊戰。

忻口引發的連鎖反應

抗戰之初,中共就積極倡導和推動建立山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也為後來的大戰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

1937年下半年,日寇兇猛來襲,並把矛頭直指山西。

作為「山西王」,閻錫山感覺到自己的統治已經遇到了極大的威脅,因此思想上不斷轉變,比起其他的,抗日也是現階段的首要任務,所以他當時提出了一個「守土抗戰」的口號。

中共這邊敏銳地看到了閻錫山的心態變化,於是積極推動合作的完成,並建立適合山西特點的抗日統一戰線。

忻口戰役的計劃便是國共雙方共同制定的,朱德與彭德懷則在推動遊擊戰的部署,八路軍各部在晉西北、晉東北打響了一系列遊擊戰。

9月,平型關的日軍車隊遭到伏擊,115師不僅殲敵一千人,還繳獲了大量物資,沈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這也同樣為部署忻口戰役贏得了有利的時機,就等著打一場大規模的殲滅戰。

10月2日,蔣介石聯系了閻錫山,讓他繼續殺敵、爭取最後勝利。

接到電報的當天,衛立煌就率領14集團軍奉命增援,衛立煌便成為了前敵總指揮。

忻口戰役打響後瞬間就陷入激戰狀態,還有個親歷者提到:「大火把整個人都要燒光了,有個戰友穿著兩套軍衣,都被燒得一塌糊塗,那裏是山區沒有水,只能在地上打滾。」
從10月13日到11月2日,包括八路軍在內的中國軍隊在忻口陣地上堅守了20多天,有力阻擊了日寇的南進計劃,大量消耗了日寇的有生力量。

在這些日子裏,八路軍始終奮戰在前線,打出了很多漂亮的戰役。

比如10月19日夜,八路軍129師359旅第769團經過仔細偵察後,三營營長趙崇德帶領機動部隊襲擊了位於代縣的陽明堡機場,將24架敵機全部炸毀,斃傷了100多人,包括趙崇德在內的20多人全部犧牲。

衛立煌的評價是:「在忻口戰場遇到很困難的情況下,八路軍炸毀了敵人陽明堡飛機場的24架,創造了戰爭史上從來都沒有的奇跡。」

日寇的計劃一直都是順著鐵路線向中國內地推進,他們卻在忻口一下就損失了3萬多人,一下就栽了個大跟頭。

為了能夠配合晉北的戰局,日寇又派遣了兩個師團的兵力,由正太路西進,企圖占領娘子關然後再占太原,去掠奪山西煤炭資源,找機會瓦解國共兩黨的抗戰聯盟。

閻錫山嗅到了危機,他命令各軍馳援娘子關,在進行了4天的激烈戰鬥後成功殲滅了2000多敵軍,可他的部隊也付出了5000多人的代價。

這代價已經很大了,可日寇部隊依舊在源源不斷地增援,此時,有一個重要人物登場了: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

劉伯承此時正率領師部及386旅東征,準備從側面攻擊西進的敵人,遏制敵軍攻勢。

路上,王近山指揮的772團在長生口首戰告捷,極大地提升了士氣;陳賡又率領386旅在馬山村、石門村等地襲擊了日軍,並接連獲得勝利。

石門是國民黨防禦的薄弱環節,還是被日寇迅速占領,劉伯承認為必須要有補救措施。

771團的原計劃是伏擊七亙村方向前來的日寇,奈何日寇有「高科技」,他們透過空中偵查率先捕捉到了771團的位置。

到了深夜,一路日寇朝著771團陣地襲來,並且配合飛機、大炮猛然轟炸。

八路軍的武器裝備並不是很充足,子彈和手榴彈基本都用完了,在這個時候,386旅副旅長陳再道命令戰士們上好刺刀,英雄們舉起大刀和日寇勇敢地進行肉搏,32名戰士壯烈犧牲。

當地的村民將烈士們的遺體埋了起來,可771團總部也與劉伯承師部失去了聯系。

劉伯承非常著急,為了能找到失聯的部隊,劉伯承等人專門來到了七亙村處,當時他觀察著周圍的地形,認為此處四面環山、重巒疊嶂,非常適合部隊打伏擊戰,因為日寇在此地很難展開隊形。

為了能把這盤大棋下好,劉伯承還專門去了一趟國民黨第三軍指揮所,仔細研究了日寇的作戰特點及娘子關一帶的地形圖。

當時,他就作出了一個大膽的預測:日寇為支援正太鐵路,肯定會派出部隊迂回。

果不其然,日寇20師朝著平定方向進犯,情報很快就傳到了劉伯承的耳朵裏:有1000多人的日寇輜重部隊正在測魚鎮休整,測魚鎮距離七亙村也只有10公裏左右。

那麽,這支部隊想要向平定縣城運送物資、糧草和彈藥,就一定會經過七亙村,這就是個絕佳的埋伏地點。

10月26日,王近山率領部隊進入了七亙村附近埋伏。

戰前,伏擊部隊充分利用道路兩側的地形,把輕重機槍全部架在了制高點上,這種趴在日寇頭頂向下掃射的感覺,也讓前線的戰士們信心滿滿。

果不其然,日寇的輜重部隊在幾百個步兵的掩護下前進,進入了八路軍的伏擊圈。

772團3營的戰士們馬上利用手榴彈和機槍襲擊,密集的子彈宛若傾盆大雨射向敵人。

路上的日寇瞬間亂了陣腳,掩護部隊和輜重部隊的聯系也被切斷。

密集的槍炮聲中,日寇的駱駝和馬匹也受驚亂竄,殘余的日寇不得不朝著東石門方向狼狽逃竄,丟下了300多具屍體。

伏擊戰後,所有參戰的八路軍個個興高采烈,當陳賡走進了七亙村,大家也把他給圍了起來歡呼雀躍。

不過,這可不是劉伯承的全部實力,戰場上的一切本身就在不斷變化,當他得知了最新的情況後,馬上就能醞釀一盤更大的棋。

第二次伏擊「一戰封神」

毛主席很早就知道劉伯承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德國的沃克醫生也盛贊他為「軍神」。

抗日戰爭期間,就是體現實踐能力的最好機會,劉伯承也從未讓中央失望過。

1937年10月26日的伏擊戰勝利結束,劉伯承的心情跟參戰戰士一樣是喜悅的,不過他的臉上依舊很冷靜。

打仗如同下棋那般,不能只看到一顆棋子怎麽走。

湯恩伯的電報就快就發到了劉伯承這裏,他的意思是國民黨已經放棄了娘子關,讓劉伯承的部隊抓緊時間撤離。

按理說,在如此多不確定性因素下,劉伯承應該撤離,可「軍神」的思考自然是與常人有異的。

他也得到了情報:正太路西段的日寇正在向東運動,娘子關的右翼日寇也在朝舊關抄襲。

這就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日寇的目標,就是要從背後威脅太原。

經過深思熟慮,劉伯承認為應該在七亙村再打一仗。

這個提議出來後,很多人都表示有異議:剛剛就在七亙村把日本人打得抱頭鼠竄,現在還要在相同的地點再來一次,日寇能有那麽傻嗎?

劉伯承給大家解釋了自己的原因:「日寇在進犯平定縣城時糧草彈藥已經告急,從測魚鎮往平定方向前進,就一定會再度經過七亙村。」

更深層次的,就是心理方面的賽局了。

日寇也知道八路軍的作戰習慣,八路軍在七亙村已經取得了伏擊戰的勝利,不會在同一個地點再次設伏,他們當然敢於大膽地去走這條路。

再者說,抗戰初期的日寇也是非常膨脹的,他們不會在意一場戰鬥的失敗。

這些,共同促使了劉伯承堅持在七亙村再來一場戰鬥。

測魚鎮的日寇很快就表現出了輕敵的一面:他們於10月27日來到七亙村清理戰場。

劉伯承則利用機會指揮772團主力佯裝敗退,造成七亙村附近沒有八路軍主力的假象,隨後,部隊再趁著夜色返回,秘密來到七亙村村西繼續埋伏。

28日早上,敵人的輜重部隊沿著原路繼續前進,後面還有300多步兵的掩護。

相比上次,這次的敵人還聰明了一點,他們將輜重部隊給團團圍住。

而且,走在隊伍前方的日寇還會朝著道路兩次隨意射擊,這就非常考驗戰士們的心理素質了。

當炮彈呼嘯而過時,戰士們依舊保持紋絲不動,不一會天空還下起了雨,戰士們身下全部沾滿了泥水。

日寇的指揮員眼看周圍並沒有什麽異常,於是命令輜重部隊加快速度前進,385旅的戰士們就看著這群日本兵從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經過,放日寇騎兵先過伏擊區。

隨著一聲訊號響起,772團槍聲大作,瞬間形成了一張密集的火力網。

敵人似乎也有心理準備,並沒有像上次那樣亂作一團,反而組織起了抵抗陣型。

八路軍這邊更是早有準備,雙方一直激戰到了黃昏分時。

由於雨天路滑,導致一個日寇部隊逃至平定,另一個部隊逃到了測魚鎮。

第二次伏擊戰也取得了較大的勝利,擊斃了100多日軍,繳獲了幾十匹騾馬。

從軍事指揮的角度來看,劉伯承做了一般指揮員都不敢做的事情,可謂「正中出奇」。

雖說第二次伏擊戰所取得的戰果沒有第一次伏擊戰那麽大,不過由於伏擊戰獲得了勝利,使得困在舊關以南的國民黨曾萬鐘部隊成功突圍。

從這以後,這一片的日寇再也不敢這麽放肆了。

劉伯承將這種伏擊戰法稱為「重疊的待伏」,體現了劉伯承卓越的軍事才能。

有人說,七亙村伏擊戰與歷史上的井陘之戰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反「戰勝不復」的常規,體現了「從實際出發」的活用原則。

這些在實戰中產生的戰略,也體現在他的軍事思想中。

他也始終認為:戰爭的形勢是千變萬化的,戰爭也不是捉摸不定、不可知的,是有一定規律可以摸索的,需要在戰爭中認識和掌握規模。

而這些,也算是對【孫子兵法】的靈活運用。

即便在人民解放軍的戰爭歷史上,七亙村的戰鬥規模並不算大,但這仍然可以稱得上是劉伯承元帥的「代表作」之一。

很多國內外軍事院校都將這場戰鬥視為經典寫入了教科書之中,即便在現代化戰爭的當下,這場戰鬥仍然能被無數軍事專家反復提及。

此後,劉伯承更是在上黨、平漢、淮海等多場戰役中屢立奇功,他的很多思想,也是與毛主席相同的。

新中國剛剛成立後,毛主席就開始思考一個戰略問題:如何緊跟世界的腳步建設強大的國防隊伍。

面向中高級指揮員的陸軍大學建立起來後,劉伯承就想要一心一意去軍校當教員,還給毛主席寫了信。

毛主席收到信件後,批準了劉伯承的要求,只不過沒讓他當普通教員,反而讓他去當校長。

當時,學校裏第一批學員都是解放軍內部的中高層將領,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也是功臣,還有點桀驁不馴,不好管理。

新學期開學後,劉伯承親自站在學校門口迎接大家的到來,有些眉飛色舞的將領一看到門口站著的竟然是劉伯承元帥,於是馬上就低下了腦袋。

那些將軍的警衛員全部被編入了警衛連,而將軍們本人則接受著比軍隊還要嚴格的管理,這所陸軍大學所培養的都是當時中國最為高級的軍官,學員們都感受到了中央的良苦用心,紛紛放下了自己的身份和架子,跟著劉帥好好學習。

可以說,劉伯承的軍事智慧源於他與生俱來的軍事天賦,也同樣來源於他在戰爭過程中的成長與歷練。

參考資料

  1. 七亙村伏擊戰:重疊設伏殲日寇 孫彤;郭亞寶 炎黃春秋

  2. 七亙村伏擊戰前後記 董平 山西文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