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果夫其人其事(2)幼年情趣

2024-01-22歷史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的童年時期,中國正處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統治下,國家、社會是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個人、家庭是饑寒交迫,身世浮沈。

陳氏家族雖已破敗,但在湖州小鎮,還算得上殷實人家,在長輩的強力支撐下,幼小的二陳兄弟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他們和所有的孩子一樣,無憂無慮,對未來懷著美好的憧憬,並無任何特別的地方,也沒有什麽「天將降大任於斯」的顯兆,充滿著天真浪漫的情趣。

陳果夫湖州出生地舊址 圖片來自網路

幼年的陳果夫與陳立夫相貌清秀,但是,身體都很瘦弱,陳果夫顯忠厚老成,陳立夫則機靈敏捷。

由於陳果夫年長陳立夫8歲,總像大人一樣護著弟弟。因此,兄弟倆小時就相處很好,從不爭嘴吵鬧,互相尊重、互相愛護。

後來,陳立夫總結說:「這是受了父親叔叔們的影響,這種優良的家風一直延續下來,現在,我們的孩子們也是一樣,年幼的總會接納兄長的建議,的確是兄友弟恭,而‘睇’道長存於我們兄弟姊妹手足之間,也是很有意義的。」

二陳兄弟的身體雖然瘦弱,但在家裏被管得很嚴,不讓他們運動。原因是他們的祖母喜愛清靜,不準小孩蹦跳追逐,嬉笑叫嚷,誰要是打擾了她,老人家一定會大聲訓斥,決不容情。

二陳的母親雖然希望孩子們天真活潑,加強運動,以利身心健康,但為了不使祖母生氣,只好嚴厲管教二陳,不許他們亂說亂動。

盡管如此,兄弟倆還是偷著樂,到戶外去玩,這一點,母親不但不管,還支持他們。

幼年的陳果夫喜歡玩蟋蟀,約上三五個小朋友到野外去抓蟋蟀,田頭地角,斷垣殘壁,是他們馳騁的戰場。為了抓上一只蟋蟀,他們鉆叢林、爬墻角,什麽也不顧,弄得頭上、臉上、衣服上到處是灰泥。

有時,他們也與隔壁沈老虎的兒子在自家園中捉蟋蟀,他們翻亂石、抓亂磚,在荒草叢中滾爬,終於抓到幾只蟋蟀,可手弄臟了,汗濕的頭發貼在掛灰的臉上,衣服也割破了,一副狼狽相。

他們的母親是十分愛幹凈、講整潔的人,見到果夫這模樣,從不責備,總是邊笑邊給他洗幹凈,換上幹凈的衣服。

有一次,陳果夫抓到一只相當威猛的蟋蟀,經過幾次征戰,所向無敵,將小夥伴們的蟋蟀一一打敗,陳果夫因此自豪了好幾天。

不過,好景不長,一天下午,小朋友們相約又來看蟋蟀,陳果夫小心翼翼地捧出盆子,揭開蓋子,一下子,竟傻眼了,盆子裏空空如也,威猛的蟋蟀不見了。

陳果夫慌忙問他母親:「怎麽盆子裏的蟋蟀沒有了?」母親說:「只有你大叔來看過。」陳果夫十分傷心,喃喃地說:「我的好蟋蟀不見了!」

母親說:「什麽好的壞的,蟋蟀都是給人看的,玩的,有什麽希奇?」陳果夫越想越難過,眼淚也流了出來,甚至哭泣不休。

母親見他這樣子,發起火來:「為了一只小蟲,哭得如此做什麽?你再哭,惹得我火起來,通通放掉它,一只也不剩,好落得個幹凈。」

陳果夫知道,母親發起火來,是不可擋的,只好不吭聲了,但內心仍然難過,忘不了那只威猛的蟋蟀。以至幾十年後,陳果夫還回憶說:「我始終紀念著這只蟋蟀,一直到如今,腦海裏還有這回事。」

民國江南兒童舊照 圖片來自網路

鬥車前草,也是二陳兄弟愛玩的遊戲,即兩人各用一根車前草叉著用力拉,誰斷了誰就輸。

一天,陳果夫與鄰居家小孩茂生鬥車前草,由於陳果夫采的車前草多,且較老粗,所以一連勝了好幾次,而茂生則采的少,且嫩細,總是輸。

後來,茂生急了,一把將陳果夫的車前草奪了就跑,果夫哪肯輕饒,在後面急追,一不小心,在階沿石邊絆了一下,鼻梁正磕在門檻上,鮮血流了滿面,哇哇哭叫起來,母親急奔出來,抓了一把香灰,捂在鼻梁上,終於止住了血。

茂生的父親前來賠禮,並罰茂生跪地。陳果夫的母親則說:「小孩相貌好的,要破了相才可以養得大。」一場糾紛也很快平息。

吳興慈雲寺舊照 圖片來自網路

陳氏家族的女人們,基本上都信仰佛教,特別是二陳的繼祖母楊太夫人更是虔誠信佛,每次到廟裏燒香,總是要帶兄弟倆去,雖然,他們的母親並不願意小孩到廟裏去,但拗不過楊太夫人,也只好順從。

由於兄弟倆記憶力都好,看了一些佛經也能背誦一二,深得楊太夫人喜歡,以為他們真心信佛,因此,每次帶他們到廟裏後,自己去燒香,任兄弟倆自由玩耍。

這時候,果夫、立夫二人在廟裏廟外捉迷藏、鬥車前草,真有「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感覺。他們願意跟楊太夫人進廟燒香,而且,總是盼望這種美好日子的到來。

陳果夫小時候愛吃糖果,家裏來了親戚,都愛送他一些,他自己總愛找母親討,母親高興時,便給他買很多糖果,給他慢慢吃。但在不順心或生氣的時候,陳果夫如果去要,肯定會挨巴掌。

每當這時,他就去找二姑母惠姑要,惠姑是個豪爽的女子,很愛喝酒,喝酒後愛笑。她十分喜愛陳果夫,喝酒時總愛把他拉在身邊。

她知道陳果夫愛吃糖,總是買很多放在家裏,陳果夫無論什麽時候都可以找她要到糖果。有時,她醉了,便用手巾包好糖果,再用竹竿送出去,以致陳果夫成年後還念念不忘,說:

我看見了酒,就要聯想到惠姑,更要想到她酒醉後的笑;我看見糖果,就要想到我家西邊的窗,就要聯想到惠姑,在那一所自起造以至變賣,都為她親見的房子裏,用一根竹竿縛著手巾包裹,從視窗鐵楞裏送進糖果來的故事。

幼年的陳果夫愛聽故事,特別愛聽童話故事,總是纏著母親講給他聽,而且,總是沒有滿足的時候。

母親的口中,並不是童話的源泉,也有被逼到江郎才盡的時候,她希望陳果夫快點長大,大孩子便不會再對童話有興趣了。

但是,陳果夫稍大上學後,幼小的陳立夫便取代了乃兄的位置。他也愛聽童話故事,而且,要求母親講故事時更加動情,手段更加高明,以致母親在把過去講給陳果夫聽的故事重復一遍後,還得絞盡腦汁,去尋找記憶中殘存的新的故事。

有時,陳果夫寒暑假在家裏,總會從外面買些童話故事書,如【大拇指】、【小人國】等,作為給陳立夫的禮物,並得頂替母親,給小立夫講童話故事。

不幾天,故事講完,陳果夫便編造了許多來講。據他說:

有一天,創造了一篇童話,說是天生了一只大石榴。一天,石榴成熟裂了開來,裏面有500粒籽,每粒籽生出1個小孩,每個小孩有半寸長。繼續將每個小孩的故事,一天一天地講下去,一直講了59個小孩,因為天氣涼了,沒有再繼續下去。後來想想,這種瞎造童話,實在可笑!

但就是這種瞎造童話,深深地吸引著陳立夫,他有時緊張得睜大雙眼,屏住聲息,有時,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二陳的幼年充滿了童話色彩,但童話的世界卻是沒有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未來,這未來的前景是絢麗多彩,還是黯淡無光,這得由各種因素決定,陳果夫與陳立夫的未來如何呢?

除了促成他們成長的各種因素外,最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的努力和創造。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必須面對社會,面對現實,他們要學習知識,學會生活,要走自己人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