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文人的倡優命運

2024-06-02歷史

何謂文人?百度百科這麽解釋:「文人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指會寫文章的讀書人。」按這個解釋來看,歷史上那些操弄文字的人,無論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的名家大腕,亦或是湮沒無聞的無名作者,都屬於「文人」的範疇;在這個解釋中,「文人」是一個中性詞,褒貶色彩似乎不明顯。

一枚硬幣有兩面,文人也一樣。歷史上的文人,固然有如李白杜甫一樣「光芒萬丈長」的,也有風流成性、精神上缺少鈣質遭人唾罵的。從個人觀感來看,「文人」一詞多帶貶義。例如,「文人無行。」——喜歡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往往是不端正的;「一為文人,便不足觀。」——只要做了文人,就沒有可取的了。即使那些有真才實學的文人,因恃才傲物而眼高於頂,俾睨天下,也是難以讓人恭維的。林語堂說:「做文可,做人亦可,做文人不可。」可見,文人真的是不受人待見的。

文人在普通人眼中地位不高,在權力者面前更是等而下之。【清代外史】載:「(乾隆)嘗叱協辦大學士紀昀曰:‘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時不過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談國事’……」在乾隆心目中,文人的地位等同於「倡優(戲子)」,倡優屬於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地位極其低下。在乾隆這樣的權力者面前,文人不過是一「倡優」,且是由他養著的一條狗,想要你怎樣就怎樣。乾隆一語道出專制獨裁者的心聲: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哪有你置喙的余地?

當代作家李國文曾感嘆:「文人在當道者眼裏,不過擺設罷了,用得著擺,用不著就不擺。所以擠上台面的文人,第一,掙口氣,坐上主位,讓在座者仰著臉馬屁你;第二,如果坐不上主位,至少也要靠主位近到可以附耳而言,讓在座者不敢小覷你。」文人成了權力者的附庸,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或是幫忙,或是幫閑,很少占據主導地位。

權力者為何如此牛逼?無非是文人必須仰權力者的鼻息才能生存下去。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執掌權力者是為「皮」,百無一用的書生文人是為「毛」。在官本位的古代社會,文人的出路除了走仕途,再無它途。所以才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論調長盛不衰。

要說文人的作用不大,可歷史上那些建功立業的皇帝,身邊總是晃蕩著他們以「謀士」「幕僚」「軍師」「輔弼大臣」等各種身份出現的身影。沒有他們,開基立國何其難也!要說他們作用很大,卻也不見得:歷史上以文人書生身份成為皇帝的又有幾個?可見,文人在歷史上擔當得更多的是配角而非主角。

文人的可悲就在於此了:你僅僅是統治者手中的一個工具,從來就沒有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你想有,也只能在心裏;即使有時在心裏獨立自由都難:可以定你腹誹之罪!

文人的倡優命運就是千古知識分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