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說:毛主席若是千年一遇的天才,周總理則是千年一遇的伯樂?

2024-07-28歷史

毛主席和周總理是20世紀中國的兩位標誌性人物,兩位偉人珠聯璧合,風雨同舟,共同帶領中華民族走上富強之路。

對於毛主席和周總理之間的「天作之合」,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給出過一段中肯的評價:

「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不會燃起革命的火焰,如果沒有周恩來,中國革命的火焰可能會燃成灰燼,是毛澤東和周恩來合作,才讓中國共產黨贏得了中國……」

一、為革命退位讓賢

毛主席與周總理的共事經歷,橫跨革命戰爭、和平建設和兩次大運動三個時期,時間長達半個世紀。

就是這樣一對坦率的合作夥伴,相識的過程竟然充滿「坎坷」,毛主席與周總理的相識過程可以用一再遲到來形容。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毛主席以代表的身份參加了黨一大,而此時周總理卻遠在法國,後來周總理回國來到廣州,毛主席則已經離開廣州,到上海的中共中央局工作。

等到周總理趕赴上海時,毛主席又因病回到湖南休養,毛主席二次前往廣州之際,周總理正在東征的戰場上開展革命工作。

直到「中山艦事件」爆發後,毛主席和周總理才正式見到了彼此,周總理受邀參加了毛主席舉辦的農運講習課,毛主席隨後又到黃埔軍銜作了演講,兩人都有惺惺相惜的感覺。

毛主席與周總理再次相見,是在中央蘇區首府瑞金,周總理初到中央蘇區,就被任命為中央局書記,是實打實的「當家人」。

然而,周總理為了保證革命能夠成功,主動選擇了退位讓賢,不僅幫助毛主席保住了在紅軍中的地位,還支持毛主席成為黨和紅軍的最高領導人,這份赤誠之心難得可貴。

幾次反「圍剿」戰爭中,周總理逐漸認識到了毛主席戰略的偉大,他堅信只有毛主席才能挽救中國革命。

1931年時,中央決定解除毛主席在黨和紅軍內部的一切職務,周總理對此堅決反對,並主張讓毛主席留職。

第二年,周總理又聯合王稼祥致電給黨中央,請求設立總政治委員,而且提議由毛主席來擔任此職。

周總理還在電文中寫道:

「由毛澤東同誌負責指揮紅軍,可能較為適宜,必須使毛澤東同誌的經驗和長處得以發揮……」

毫不誇張地說,是周總理的退位讓賢,給了毛主席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這最終幫助毛主席成為黨和紅軍的最高領導人。

二、遵義會議上的支持

作為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遵義會議的召開同樣離不開周總理的努力協調,是周總理與黨內人員溝通,才促成了遵義會議。

當時,黨和紅軍均處在危機存亡的關頭,周總理反思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由此將挽救危局的目光投向了毛主席。

會議上,毛主席一上來就痛批博古,博古則針鋒相對地回應,氣氛一度陷入尷尬,這時,身為三人領導小組成員之一的周總理的發言將至關重要,甚至會影響整場會議的基調。

輪到周總理發言時,周總理首先提出了與毛主席相同的看法,即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是由錯誤的軍事指揮造成的。

接著,周總理巧妙地轉變話鋒說道:

「我是中央任命的軍委副主席,願意承擔此次錯誤的主要責任。」

在場所有人都清楚,這是周總理以犧牲自我的方式,來緩和氣氛,同時委婉地表明自己支持毛主席的態度。

第五次反「圍剿」時,博古將紅軍的指揮權交給了李德,周總理曾對錯誤的軍事指揮提出過不同意見,但是沒有被采納。

會議進行到推選中央委員的階段時,周總理則直接表明態度,支持毛主席當選中央委員,成為新三人領導小組成員之一。

周總理采用委曲求全的方式,換來了遵義會議的成功,也換來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更換來了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單從遵義會議成功召開這一點看,周總理無疑就是毛主席的伯樂,沒有周總理的支持,中國革命或許還要走許多彎路。

三、人類歷史的奇跡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和周總理繼續合作,領導全國人民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可是這個過程同樣充滿了波折。

從1956年開始,毛主席為了盡快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開始選擇更為冒進的思想,結果釀成了一場躍進運動。

然而,周總理卻在此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反復強調穩定和平衡「左」和「右」兩種極端思想,並且在給全國人大的報告中寫明了反對冒進的看法,最終使全黨意識到了冒進的嚴重性。

到了特殊時期,周總理依然沒有選擇盲從,在意識到運動的危害後,周總理首先找到毛主席溝通,之後又向受接見的群眾解釋,以此來緩解運動產生的巨大沖擊力。

盡管周總理自身也受到了運動的沖擊,但是作為毛主席決策的實施者,周總理還是利用一切機會,避免了黨的分裂。

根據周總理在這兩次運動中的表現來看,毛主席更像是一把火,而周總理則是能夠控制這把火火勢的人。

在與毛主席共事的半個世紀中,周總理始終能夠以「副手」的身份協助毛主席,這本身就是一件難得可貴的事。

毛主席與周總理的合作領導,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奇跡,即便放眼全人類的歷史,這種共事經歷也是極為罕見的。

正如美國記者吳德施在周總理的非正式傳記中所描述的一樣:

「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合作是坦誠的,同時也是創造性的,有一點可以肯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與此有著關鍵的聯系。」

1976年,周總理與毛主席先後離去,兩位偉人開創的時代結束了,但是兩位偉人留下的革命事業卻仍需後人繼承。

今天,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鐫刻著由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書寫的碑文,莊嚴的碑文既是新中國的宣告,也是毛主席和周總理共事經歷的永恒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