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病床上的賀子珍收到了一封從福建寄來的尋親信。
讀完那一張紙,賀子珍的眼裏滿是感動的淚水。那時她因為偏癱根本站不起來,只好央求身旁的醫務人員:
「我真想見見她!」
但由於某些特殊情況,賀子珍到底還是沒能達成所願。一場持續了好幾十年的尋親之行,最後只能帶著遺憾結束。
當年給賀子珍寫信的人是誰?她倆到底啥關系?
【含淚將女兒托付,豈料卻意外頻出】
賀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二任老婆,他倆在戰爭時期相識並且互相了解,然後就有了感人的愛情。在一塊兒奮鬥的那段日子裏,賀子珍給毛主席先後生了 6 個孩子,不過其中 5 個不是夭折了就是走散了。
毛主席有倆女兒,分別是李敏和李訥。但實際上他跟賀子珍還生過一個女兒,只是由於某些特殊情況沒能相認。
1928 年,19 歲的賀子珍被安排在毛主席身邊做事,沒多久就和毛主席成婚,從那以後一直當中共湘贛邊特委機關的秘書、毛主席的秘書。
在那戰火紛飛的艱難年月,每一段感情都特別珍貴,他們既是伴侶又是戰友,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
由於要開辟根據地,紅軍戰士從國民黨那裏奪下了福建龍巖,當時懷著孕的賀子珍吃了不少苦頭。後來局勢安穩些了,賀子珍才順利生下一個女娃。女兒的出生讓毛主席和賀子珍特別振奮,他們堅信革命最終能勝利。
這名女嬰是毛主席與賀子珍的第一個孩子,也是毛主席的頭一個女兒,這夫妻倆特別疼愛她,那感情呀都藏不住。尤其是剛當媽媽的賀子珍,覺得這孩子簡直就是上天送來的禮物。
要是沒有戰爭,這孩子肯定能有個又美又幸福的童年,可殘酷的現實把所有美好的想法都給毀了。很快新的一輪爭鬥又開始了,爭鬥就會有流血和犧牲,誰也不知道第二天會是啥樣。
在這般嚴峻的鬥爭局勢中,夫妻二人根本沒精力照看一個嬰兒,只能把孩子寄養出去。毛主席心裏特別舍不得女兒,可他明白,最難受的是賀子珍,得把她的思想工作做好。
每個孩子都是當媽的心頭肉,賀子珍當然也受不了孩子離開自己。但紅軍戰士天天都可能有生命危險,孩子跟著他們只會更不安全。就因為想到了這,賀子珍最後才被勸動,答應把孩子送到老鄉家去養。
等把淚水擦幹,賀子珍就親自抱著孩子去了一位老鄉家。接著她很鄭重地把孩子放到大嫂手中,拜托大嫂好好照顧,說等以後情況穩定了馬上就來接孩子回去。
善良樸實的大嫂,緊緊地攥著賀子珍的手說:「妹子,你放寬心,我肯定好好照看。」
圖片來自網路
臨出發的時候,賀子珍把十塊銀元使勁塞給大嫂,接著就毫不猶豫地走了。她心裏明白,只要革命沒結束,她跟孩子就沒法安心相聚,那她現在能做的,就是趕緊讓革命取得勝利。
整個過程賀子珍都沒掉淚,可到了沒人之處,兩串熱淚還是禁不住從眼角淌了下來。她心裏覺著對不住孩子,然而當時情況緊迫,她著實沒有其他辦法。
隨後,賀子珍裝得挺輕松地回到住處,她不想讓自己丈夫也跟著難受。可她不知道,毛主席早就悄悄掉了好幾回淚。這一對有著崇高革命理想的伴侶,把所有的悲傷都藏在心裏,堅決地走上了繼續革命的征程。
他們覺得革命很快就能勝利,一家三口很快就能團聚。但沒想到,事情根本不是他們想的那樣,當初跟孩子匆忙分開,竟成了永別。
1932 年,革命發展得相對平穩些了,賀子珍總算能騰出空來打聽孩子的情況。可由於工作特殊,賀子珍一時脫不開身,於是她就讓毛澤民到當初那個老鄉家裏去瞅瞅孩子。
憑借賀子珍給出的線索,毛澤民很快就找到了那位老鄉的家,也看到了當初的那位大嫂。結果還沒等毛澤民說話發問,大嫂就流著淚講:
「孩子不在了!」
這句話就像一道晴天裏的炸雷,毛澤民一下子呆住了,得知這訊息的賀子珍則當場昏了過去。
毛澤民
【不相信女兒夭折,不放棄終得線索】
毛主席和賀子珍怎麽都沒法接受這個情況,他倆曾覺得是那位大嫂撒了謊,故意沒講孩子的去處。但認真查了一番後,才知道大嫂也許真沒說謊,孩子大概在他們離開沒多久就因為生病沒了。
雖說這種理由讓人很難信,可畢竟都過去兩年多啦,賀子珍也想不起當初的一些細節,這事最後也就算了。但賀子珍一直覺得孩子還在,只是形勢不允許她自己去查,就只能指望當地一些參加過革命的紅軍了。
沒過多久,賀子珍聽說了這麽個事兒。當年國民黨大肆搞白色恐怖,跟共產黨有聯系的老百姓,多數都受到了迫害和打擊。
而幫賀子珍帶孩子的大嫂當然也沒法躲開,為了孩子的安全,她或許提前把孩子送到了其他地方。可孩子在這當中丟了,大嫂就只好編個理由來掩飾自己的過錯。
當然啦,這種說法到底是真是假還不好說,不過只要孩子還在世上,那就總歸還有找到她的可能。
1936 年,中央專門為這事兒成立了個調查小組,調查人員啥線索都不放過,就盼著能達成毛主席和賀子珍的一個心願。
調查組在福建龍巖深入調查,前後用了好幾年,可始終啥結果都沒有。賀子珍完全絕望了,後悔當初把孩子送走,一股很強的無力感緊緊纏著她。
後來有個叫羅萬昌的老紅軍聽說了賀子珍找女兒的事兒,他被這純粹的母愛深深打動了。
他是土生土長的龍巖人,因為感激紅軍讓家鄉得到了解放,所以就打定主意竭盡全力報答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恩情。
賀子珍跟羅萬昌說謝謝他的做法,不過自己對這事兒已經不指望了,當下最要緊的是革命工作。
誰能想到「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當所有人都不再抱希望的時候,羅萬昌竟然找到了一條特別關鍵的線索。
龍巖有個姓楊的農民跟羅萬昌提起過去的一件事,當年國民黨軍隊跑到龍巖查共產黨,當地老百姓差不多都人人害怕。為了不被迫害,他們只得盡量切斷以前和紅軍的各種聯系。
有一天,這楊姓農民去地裏幹活,猛地聽到旁邊枯井裏有嬰兒在哭。他趕緊過去瞧,順著繩子從井裏拽出個放在吊籃裏的女嬰。他心想這估計是哪個紅軍留在當地的孩子,就冒險悄悄把女嬰帶回家裏養著,還給這孩子起名叫楊月花。
後來孩子的命保住啦,為了女嬰能活得更好,這個姓楊的農民就把她給了鎮上一戶大戶人家養著。
通常人家不大樂意收留女嬰,可當時那家的夫人正想要個女兒,就把年幼的楊月花留下了。從那以後,楊月花一直在那兒,直到長大成人。
等羅萬昌按照線索一路找到楊月花時,她都已經是六個孩子的媽了。楊月花平常在龍巖電影院工作,她老公是附近糧站的工作人員。簡單聊了幾句,羅萬昌就說明了來意,還跟楊月花講,賀子珍這些年一直都在找她,從沒放棄過。
楊月花特別感動,這些年她倒是聽過一些說法,說她是毛主席跟賀子珍的閨女。可楊月花壓根就不信,她就是龍巖地區土生土長的農家姑娘,咋能是偉大領袖的孩子呢。
但現在羅萬昌找過來了,楊月花不得不重新琢磨這種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聊了一陣後,羅萬昌覺得楊月花的身世跟賀子珍的女兒特別相符,只要當面再確認些細節,失散好久的這一家三口就能團聚。然而由於種種情況,賀子珍一直沒能和楊月花相見,這讓她特別遺憾。
【「母女」相知難相逢,遺憾之外存感恩】
到了 1977 年 7 月,賀子珍的女兒李敏去龍巖視察工作,這時候她才有機會讓李敏幫她跟楊月花見個面。
不過由於某些特殊原因,李敏沒法冒冒失失地去跟楊月花相見,只能悄悄地把那份「姐妹情」藏在心裏頭。
其實在人群裏的楊月花早就認出了李敏,她一直盼著能跟家人相認,可最後還是壓住了這份心思,沒主動去跟李敏搭話。賀子珍好不容易才找到失散多年的「女兒」,卻一直不能相認,心裏別提多難受了。
她有個特別美滿的家庭,老公特別疼她,幾個孩子也都特孝順,這樣實在又平淡的日子讓她特別知足。
曉得「女兒」沒啥事,賀子珍心裏舒坦多了。後來有記者專門采訪了楊月花一家。在鏡頭跟前,楊月花說特別感激當下擁有的,她覺著這一切都是最好的。
楊月花的兒子清楚母親很不容易,他說母親過去遭遇過好多難題,可都被她硬撐著給解決了,母親對待生活一直都很樂觀。
單說性格的話,楊月花好像也有毛主席那種無所畏懼的樂觀勁兒,她從來不埋怨當下的狀況,老是對未來滿懷期待。這種精神是每個人能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共產黨人能成功的秘訣。
1979 年,賀子珍身體愈發不好,竟得了偏癱。此後她只能靠輪椅活動,不然就得整天側躺在床上。覺得自己沒多少日子的她,對「女兒」的眷戀變得更深了。
因為賀子珍強烈要求,楊月花的身份被公開了。緊接著,當地領導找到了楊月花,當面跟她說了個好訊息:要是身份沒錯,她很快就能去探親啦。
聽到這個訊息,楊月花興奮極了,滿心期待著不久之後的見面,連見面時要說啥都想好了。
為了避免這次見面太冒失,楊月花親自寫了一封尋親信給賀子珍。病床上的賀子珍收到「女兒」的信時,兩串清淚立馬就從眼角淌下來,她趕忙把身邊的護士叫來,帶著懇求的語氣說:「我想瞅瞅她!」
賀子珍的想法很快就被護士向上級領導匯報了,可因為各種特殊情況,上級一直沒答應她的請求。
其實賀子珍心裏清楚,就她自己根本沒法確定女兒的真實身份,可她就是不舍得讓希望變成一場空。
當晚賀子珍怎麽都睡不著,眼淚不停地流,把枕頭都弄濕了。後來聽說這事兒的楊月花,連著嘆了好幾回氣,她搞不懂為啥跟賀子珍見個面這麽難,可也只能默默接受這個結果。
打那往後,賀子珍的身體是越來越差了。
1984 年 4 月 19 日,在上海治病的賀子珍突然病情惡化,醫生搶救也沒能把她救回來,就這樣去世了。
賀子珍的離開使楊月花特別傷心,盡管這「母女」倆一直都沒見著面,可她早就把賀子珍當作親人了。
賀子珍去世沒多久,楊月花就因病提前退休了。為完成母親生前的願望,李敏專門到龍巖看望了身體不好的楊月花,這是「姐妹倆」頭一回正式相見。
由於工作方面的緣故,李敏沒待多長時間,不過她們倆早就體會到了彼此的溫暖情誼。
李敏
這輩子都沒能跟父母見上一面,這對當子女的來說,真是個特大的遺憾。不過好在「母親」賀子珍那邊的親人還跟她有聯系,這讓她心裏多少能舒服點。有遺憾是肯定的,但她心裏更多的是覺得榮幸和感激。
在楊月花家中,到現在還放著一張毛主席與賀子珍的合影。每當想念「父母」時,楊月花就會把這照片拿出來好好瞅瞅,跟他們念叨幾句心裏話。
雖說這件事到底是個遺憾,可有時候遺憾說不定也是一種圓滿。只要他們各自過得幸福快樂,那就行了。
楊月花跟賀子珍到底有沒有血緣關系還沒被證實呢,好像這一切只是楊月花和賀子珍自己這麽認為的。
但既然沒經過驗證,那就意味著還有希望和可能存在。
楊月花沒期待啥,她那些表現就是人對親情正常的渴求,這種情感上的依靠就是楊月花和賀子珍一直堅持的真正緣由。
賀子珍跟楊月花這對「母女」的感人故事特別讓人感動,不知道您對此想說點啥?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