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忽必烈最早只是個普通王爺,為何最終能脫穎而出建立元朝?

2024-04-07歷史

1232年,大汗窩闊台身染重疾。巫師做法後,說:「我將大汗的病轉移到一杯水中,如果有親人喝下此水,大汗就會病愈。」窩闊台說:「讓四弟拖雷喝。」

拖雷既不能推脫,也不敢推脫,只好向上天禱告,喝下了這杯祛病的巫水。

沒多久,拖雷死去了。

拖雷的死給他的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他的四個兒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裏不哥失去了父親的庇護,面臨著莫測的命運。

那時候,誰也不會想到,拖雷的四個兒子都成為了帝王,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其中最為傑出的是忽必烈,他開疆拓土,一統全國,成為元朝的開國皇帝。

在父親死後,拖雷家族似乎與皇位的距離遠隔千裏,忽必烈是怎麽做到成功逆襲的呢?

最高權力地位的爭奪,往往充滿了血腥和陰謀。

成吉思汗有四個嫡子: 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他們和他們的子孫被稱為最純潔的蒙古人,即 「黃金家族」

作為建立了大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曾經有一個美好的願望: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們能夠相親相愛,共同將黃金家族的榮耀延續下去。

可是,他卻沒有能夠平衡好兒子之間的關系。因為他的失誤,造成了兒子們分崩離析,甚至反目成仇。

他臨死前,將大汗的位置交給了三子窩闊台。

按照中原的傳統,皇位可以由皇帝指定傳給下一個兒子,也可以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可是蒙古遊牧民族的繼位制與中原傳統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蒙古的繼位制度為: 忽裏勒台和幼子守竈。

蒙古遊牧民族中,並非大汗一個人說了算。有關民族的大事,往往需要各部落達成一致才能做出最後的決定,忽裏勒台大會就是各部落共商大事的會議。

選擇帝國繼承人這樣的大事,應該由部落貴族們選舉才能確定。

如果忽裏勒台沒有推舉出合適的繼承人,最小的兒子就可以繼承父親剩余的財產及社會地位。這就是幼子守竈。

成吉思汗雖然實力很強,深受各部落的愛戴,但是各部落對於繼承人選的意見並不統一。

沒有經過忽裏勒台大會的選舉,窩闊台的繼位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那麽,成吉思汗為什麽獨獨青睞窩闊台呢?

一個原因是,成吉思汗認為四個兒子各有所長: 術赤主管狩獵,察合台掌管法令,窩闊台主理朝政,拖雷統領軍隊。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成吉思汗的新婚妻子曾經被外族擄去,回來後不久生下術赤,術赤的血統被很多人懷疑。察合台因此一直與術赤不和,成吉思汗不可能在兩個動不動就爭吵的兒子中選擇一個作為大汗。

因此,成吉思汗臨死前指定窩闊台作為繼承人,卻按照「幼子守竈」的舊俗,把自己絕大部份軍隊和財產留給了拖雷。

他希望拖雷能夠為窩闊台開疆拓土,四個兒子共同拱衛大蒙古帝國的穩定。

成吉思汗死後,手握兵權的拖雷不服氣。於是,他建議召開忽裏勒台大會,選舉大汗。

在新的大汗選舉出來前,拖雷監理國政,他當然並不著急忽裏勒台大會的召開。

成吉思汗死後兩年多,忽裏勒台大會才籌備完成,正式召開。

在這場大會中,由於察合台全力支持窩闊台,再加上很多成吉思汗的忠實追隨者支持他的遺詔。拖雷以失敗告終,窩闊台終於名正言順地成為新的大汗。

拖雷蹊蹺地死去後,窩闊台曾經想把拖雷的財產和軍隊據為己有。

他提出讓拖雷的遺孀嫁給自己的長子貴由,這樣拖雷的一切就屬於窩闊台家了。

拖雷遺孀堅決而又委婉地拒絕了這個提議,帶著四個兒子艱難度日。

在這場內鬥中,忽必烈失去了父親,權力離他的家族越來越遠。

不過世事往往變幻莫測,幾年後,大汗的權力又一次接近了拖雷家族。

窩闊台做了12年大汗,他死後,長子貴由經由忽裏勒台推舉繼位。

可惜貴由是個短壽的,他只在大汗位置上坐了兩年,就突然死了。

因為死得很蹊蹺,有人懷疑是他的對頭,術赤的兒子拔都派奸細幹掉了他。

就像拖雷之死一樣,疑點甚多,卻沒有人能拿出確鑿證據,這種懷疑又不了了之了。

貴由有很多子孫,按理說,他死後,汗位應該由自己的子孫掌握。

可是,此時蒙古的主要軍力都控制在拖雷的兒子和術赤的兒子手上。

拔都以長房的身份,組織了兩次忽裏勒台大會,推舉拖雷的兒子蒙哥成為新的蒙古大汗。

成吉思汗死去後24年,大汗的位置從窩闊台家族轉到了拖雷家族,拖雷家族成功地實作了逆襲。

盡管窩闊台家族堅決拒絕承認這個結果,卻因為實力不夠,反抗無效。

氣憤和無奈之下,窩闊台的後人在巴爾喀什湖以西中亞地區建立起了 窩闊台汗國

蒙哥繼位後,開始了一統天下的雄偉計劃。

忽必烈在蒙哥的指揮下,四處征伐,吞並了大理國,又跟隨蒙哥揮師中原,打算滅亡南宋。

可惜的是,蒙哥在攻打重慶釣魚城時,突然去世了。

相似的一幕又出現了,蒙哥臨終前沒有來得及確定繼承人,拖雷的兒子們在蒙古帝國內掀開了汗位爭奪的血雨腥風。

留在蒙古的拖雷最小的兒子阿裏不哥宣稱,按照蒙古「幼子守竈」的舊俗,蒙哥死後,他應該繼承拖雷的軍隊和遺產。

此時忽必烈正在帶兵攻打南宋,手中有大批的兵將,還有大片已經攻打下來的金國和西夏的土地。

他幹脆在中原自立為帝,單方面宣布自己為蒙古大汗。

阿裏不哥這下傻了眼,他只好自己在蒙古組織召開了忽裏勒台大會,蒙古貴族們將他推選為大汗。

一幕不可思議的場景出現在蒙古帝國,兩位大汗並駕齊驅。

從蒙古帝國的繼位制度來看,阿裏不哥才是名正言順的大汗,忽必烈得位不正。

此後,忽必烈和阿裏不哥開始了長達四年多的激烈內戰。

1264年,阿裏不哥戰敗,被迫投降,忽必烈的汗位才算再無爭議。

忽必烈一鼓作氣消滅了南宋的殘余勢力,完成了中國的大統一,建立了元朝。

忽必烈的上位由一個個的偶然組成,卻又存在著必然性。

01】蒙古國內鬥嚴重,使得忽必烈遇到了上位的機會

蒙古帝國的舊俗和新規相互沖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心之人總能找到鉆空子的機會。

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兒子們就為了皇位爭鬥不已。

拖雷家族從跌入谷底到爬上巔峰,汗位在窩闊台家族和拖雷家族中輪替更換。

而拖雷家族內部,蒙哥死後,阿裏不哥和忽必烈也為了皇位各顯神通。

內鬥不僅在皇子之間進行,蒙古貴族之間也孕育了巨大的裂痕,忽必烈正是抓住了這樣的機會,在混亂中成長並摸到了一條大魚。

02】忽必烈以中原漢地為後盾,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

忽必烈重用漢人,偏愛漢族文化,很多蒙古貴族對此非常看不慣。

他以中原漢地為依托,以中原高度發達的經濟為基礎,在經濟基礎上遠勝據守蒙古的阿裏不哥。

忽必烈在一路挺進中原的過程中,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整頓經濟,築倉儲糧。

當阿裏不哥要爭奪汗位時,忽必烈果斷在中原自立為帝。

他的底氣就是手中握有的大金、西夏、中原的大片區域,可以提供足夠的物資和糧餉來支撐他的戰爭消耗。

即使沒有戰勝阿裏不哥,忽必烈也可以占據中原地區,不至於一敗塗地。假以時日,依然可以東山再起。

03】忽必烈善於籠絡人才。

機會青睞的是有準備的人,忽必烈豁達大度,不拘泥於蒙古舊法。

無論是漢人、蒙古人、藏人,只要有才能之人,忽必烈都會籠絡重用。

在漠南漢地,忽必烈積極學習漢族文化,尊用漢法,啟用了一大批有才能的漢族官員。

為此忽必烈與漢地的地主階級結成聯盟,師夷長技以制夷,用漢人的先進理念管理漢地,政治上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在這些能人異士的謀劃下,忽必烈在幾次危機和機會中,都選擇了正確的策略。最終取得了勝利。

04】忽必烈本身才能出眾,具有雄才大略

蒙哥成為蒙古大汗後,命忽必烈率軍攻伐大理。

雖然這是忽必烈第一次參與重大的軍事行動,卻展示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

忽必烈迅速滅亡了大理國,將整個雲貴高原收入蒙古帝國的版圖。

此後,忽必烈又奉命進攻南宋,節節勝利。

這些戰役一方面鍛煉了忽必烈的軍事才能,另一方面也讓忽必烈在軍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

忽必烈本是個普通王爺,他能夠成為元朝的開國君主。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雖然蒙古的內鬥、幾任大汗的短壽都為忽必烈提供了脫穎而出的機會。

任何人的成功都有偶然的因素,可是忽必烈最後成為元朝開國君主的根本原因,還是他本人才能卓越,目光深遠,廣納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