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上甘嶺一戰傷亡過大,王近山問秦基偉:我們是打還是撤?

2024-01-28歷史

縱觀世界戰爭史,以少勝多的戰役不是沒有,但是作為其中典型代表的 上甘嶺戰役見證的不僅是中國的崛起,還催生許多現在都還不過時的時代精神

上甘嶺戰役被譽為中國的國魂之戰,上甘嶺戰役的成功幫助奠定現在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當然這些都是因為上甘嶺戰役取得了成功,但 上甘嶺戰役得以勝利的背後是無數無名英雄的鮮血和生命締造的 。時至今日,每每回顧起那段蕩氣回腸卻又悲傷的歷史,總會不自覺的淚如雨下。

1.國魂之戰,上甘嶺戰役的始末

1952年的秋末,王近山作為副司令員所指揮的第三兵團,因為入朝的第一戰打得成績並不理想,在上級領導和同行的其他誌願軍兵團中受到了不小的質疑。王近山的作戰指揮能力也備受質疑,為了擺脫這樣的汙名,王近山一度立下了軍令狀。

而王 近山下轄的 15 軍負責鎮守上甘嶺地區

10月14日淩晨五點,美國上將範弗利特主導的運用大規模現代化殺傷性武器, 爭奪 597.9高地和537.7高地 的「攤牌行動」 正式啟動 在此之前兩座高地之間經過美軍長達兩天多的飛機轟炸,將地面的基礎設施摧毀得一幹二凈。

當淩晨敵人發起總攻以後,作為鎮守這上甘嶺的原 15 軍軍長的 秦基偉,接到了來自上級的命令,無論付出什麽代價去都必須守住 597.9 高地和 537.7 高地

而原本駐紮的只有 15 軍下屬的兩個連隊,面對敵人突如其來的狂轟爛炸,因為 缺乏的基本準備致使在經過炸彈的炸傷後,又要面臨敵人大規模的機槍掃射,在戰鬥打響不到八個小時的時間內,就已經損傷很重 ,誕生了邱少雲,黃繼光,孫占元的 8 連被稱為「英雄八連」。

為了應對敵人的猛烈攻勢, 秦基偉 立即隨機應對, 下令要求戰士們用不進行的空余時間去向地下挖坑道 ,戰士們也為了得到一個暫時可以躲避美軍的炸藥轟炸,又能得到一個暫時修整的相對安全的場所。

英勇的將士們使勁渾身解數的向下挖, 直到觸碰到堅硬的花崗巖才停止 。將士們在兩個陣地構築 全長760多米的坑道,其中長10公尺以上的坑道就有48條

正因為 這些坑道的存在將我軍將士的作戰力量得到了有效保存,而且為戰爭中後期的坑道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場戰爭,美軍原本計劃五天就結束,可是在 誌願軍的戰術穿插和英勇頑強的不懈堅持下,將戰爭延遲到了 43 ,也正是因為戰線的延長,使得美軍的軍備武器優勢不再是戰無不勝的神話。

從10月14日至10月20日的七個不間斷的晝夜裏, 15 45師第135團2個連 將士,在坑道中每時每刻都在承受著美軍的火力傾瀉。 不僅如此,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天,範弗利特為了快速結束戰爭,動用了超出常規戰爭規模的飛機 300 余架,火炮 320 門,炮彈 500 余發,且 從美軍落地的那一刻,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就保持平均每秒 6 發子彈的射擊速度。

而這七天是最困難也最重要的七天, 45 師的將士們可以說是除了咬著牙,硬著頭皮上的。美軍在戰爭開始的第一階段 ,每天對著5、6號的連陣地發射炮彈的量就已經上噸了

因為地表設施遭遇美軍的淪陷性打擊, 135團官兵失去了物資補給的最佳場所,體能消耗尤其快。

而為了快速的結束戰爭,美軍方面出動了號稱王牌作戰部隊的美軍陸戰第七師,甚至還動用了裝甲坦克進行前鋒掃射。 面對著鋼鐵鑄造的堅實堡壘,135團的兩個連戰士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血肉之軀 ,因此前線戰士的傷亡極其慘重。

為了保證戰爭的進行,以秦基偉為首的15軍後方指揮部,終於在 17日和18日調派了133團和134團各自一個連隊的兵力支援上甘嶺戰役 。這才艱難的堅守住戰爭的第一階段。

隨著戰爭的展開, 5、6號連陣地被敵我雙方反復搶奪,鬥爭過程異常慘烈,死傷無數 。在這期間,隨著戰爭難度的升級,美軍動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越來越多,炮火強度也越來越密集。

而軍備武器裝備落後得多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出於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為了貫徹「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 ,選擇退守坑道,在保存作戰有生力量的同時,也有效的消耗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

10月21日至10月29日 進入到戰爭最困難的階段,隨著戰線的深入,敵我雙方的戰爭進入僵持,美軍得益於其優良的作戰裝備的加持,在占據誌願軍5、6號陣地後,占據絕大部的優勢。

而出身西點軍校的 範弗利特 在研究了中國傳統的兵法策略後,對於戰場上的排兵布陣也選擇了 戰術穿插。 對於已經退守坑道的15軍官兵, 美軍采取了轟炸、爆破、放毒、熏燒、堵塞、封鎖等手段 想要逐個擊破。

而在坑道中進行艱難生存鬥爭的 15軍全體官兵,正面臨斷水斷糧的絕境 ,在美軍的殘酷手段下,誌願軍的生存處境更加的艱難。美軍為了將躲避在坑道中的誌願軍逼迫出來,選擇用 連通高壓電的鐵絲網組建了長達1000多米的封鎖線,將誌願軍的後勤補給路線徹底地阻斷。

而在坑道中與饑餓、缺水、寒冷進行艱難鬥爭的15軍官兵又被徹底的斷絕了後勤補給,但即便面臨這樣的處境,誌願軍官兵也沒有放棄繼續戰鬥的頑強意誌

沒有糧食就吃土,啃樹根飽腹,沒有水源就相互之間餵食尿液,天氣寒冷就相互依偎在一起取暖。 依靠這樣的極端手段,誌願軍勉強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15軍將士擁有頑強的戰鬥意誌,只要得到一丁點的體力恢復,就可以打出最漂亮的反擊戰。

2. 誌願軍的堅持與努力,贏得勝利的曙光

退守坑道的誌願軍 ,在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與中國軍事實踐相結合過程中形成的毛澤東軍事理論思想的支撐下,選擇構築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陣地,廣泛開展冷槍冷炮殺敵運動,把鬥爭的焦點推到戰鬥的最前沿,不斷地消滅消耗敵人,積小勝為大勝。

很快就打出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已經退守坑道的誌願軍將士總會在夜晚美軍停戰休息的時候 ,采用小分隊的形式主動出擊,冷槍冷炮的打擊 壓迫使得美軍很快就出現內部潰散的局面。

在這樣的高強度的持續性的精神壓迫下,美軍出現了要撤退的訊號,這使得遭受了長久苦難的15軍誌願軍將士,從內心深處發出了久違的微笑,因為他們看到了戰爭勝利的希望。

而後方的 後勤部隊 也傳來了好訊息,他們 突破了美軍用炮彈和高壓電線鑄就的長達1000多米的封鎖線 將生活物資和醫療救護物資成功的運送抵達前線, 傷員得到有效的救治和撤離。

後方的支援到位,在前線作戰的將士的心理承受壓力小了很多,作戰的節奏也被有效的拿捏在誌願軍的手中,使得美軍進入被動的防守局面。

因為已經突破封鎖線,所以在秦基偉的請示下, 王近山也痛快的給予了兵力支援的決定,甚至大手筆的給了一個喀秋莎炮團。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但是誌願軍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之間的軍事硬實力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為了保持這樣的戰爭優勢繼續,15軍將士仍舊把「冷槍冷炮」作為有效的制敵手段, 再者因為有了後續的炮彈供應, 在15軍炮兵團的精準打擊下 ,戰場前線進軍的美軍一個個的倒下了。

但因為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範弗利特眼看即將要到手的高地又要落入誌願軍的手中,很是不甘心,仍舊不死心的進行抵抗鬥爭。直到11月25日,美國軍方高層看不見希望,強制下令要求範弗利特撤退,這才使得這場持續了43天的戰役獲得勝利。

3.王近山的掙紮,死亡的陰影籠罩著苦難的上甘嶺上方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使得中國完成了雄獅崛起, 無數已經犧牲在北韓戰場的壯誌男兒為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上甘嶺戰役以傷亡1萬余人的代價殲敵2萬余人。 上甘嶺戰役中敵我雙方參戰的總人數也才16萬,就有了3萬余人犧牲在這片總平方數不足4000平的小村莊和山梁上。

雖然戰場地方小,但在這場戰爭中聯合國軍卻一點也不吝嗇炮彈和火藥,聯合國軍 共計傾瀉190萬發炮彈和5000枚炸彈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這倆小土包上 ,最多的一天高達30萬發炮彈,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彈,山頂被炮火削低了2公尺。

這樣的高強度發射頻率,就好比一個普通人在大街上沐浴在狂風暴雨中,全身都被淋濕,沒有一處完好的地方。匍 匐在戰爭壕溝進行遠端射擊的戰士在這樣的炮彈密度下,直到戰死的那一刻,渾身上下都沒有一塊好肉,全身都血肉模糊。

出去坑道外面進行正面阻擊的戰士在槍林彈雨基本都是全員殆盡,更何況因為醫療救護物資的短缺使得在戰場上負傷的戰士比比皆是。

對於已經犧牲的戰士的遺體的處置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安放, 只能將遺體和傷員擠在一起, 又因為坑道中的空間十分狹窄有限,傷員和犧牲的戰士就占據了坑道的絕大部份空間,有些坑 道因為敵軍炮火的摧殘,使得洞口發生了坍塌, 使得有作戰需求的誌願軍將士的進出都成為了難題。

在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戰鬥開始的時候,15軍參謀長張蘊鈺向誌司和第3兵團起草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裏記錄 了134團8連的人員傷亡情況,8連只剩11人,後補足145人。 後續在秦基偉的要求下, 15軍從軍機關直屬分隊抽調1200余名戰士,為45師補充了13個連隊。

上甘嶺戰役的人員雖然傷亡巨大,但一般作戰都會有後續兵力進行補充,然而上甘嶺戰場的 兵力損耗之快,曾一度讓擁有「戰爭瘋子」之稱的王近山都動了放棄繼續堅守的念頭。

作戰前線每每傳來一份 電報,那上面一個個觸目驚心的傷亡數據,讓這些坐鎮後方進行軍事指揮的將軍們也不禁從心頭泛起了恐慌。

而北韓政府在中國人民誌願軍抵達北韓戰場的那一刻才對其坦白, 北韓軍隊基本全部失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誌願軍是不可能會有援軍的 ,從中國遠赴北韓作戰的戰士們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而總人數就只有那麽多,所以兵力是用一點少一點。

更何況面對美軍遠超一般戰爭標準的彈藥投放量,誌願軍能夠依靠的只有血肉之軀。

最後為了支援前線作戰的將士們,王 近山將文工團和軍醫院和人都派遣到前線。可是前線的戰損人數還在與日俱增 ,這讓王近山產生了信念的動搖,這場戰爭確實很對他的胃口,畢竟 他是「王瘋子」,最喜歡啃硬骨頭。

但實際情況真的能夠繼續堅持嗎? 放在面前只有兩條路,撤退或堅守,怎麽選擇,王近山心裏很是矛盾。 畢竟在這場戰爭開始的時候自己就已經立下了軍令狀,彭德懷元帥也對自己下了必須守住上甘嶺的死命令。

可轉念一想, 這場戰役下的美軍所展現出的軍事實力的確讓人望塵莫及,裝備武器跟不上的戰爭真的很難打 ,現在所做的一切到時候會不會徒勞?那到時候那些已經付出鮮活生命,並且死後都不能得到安葬的誌願軍將士的犧牲是否會被辜負?

王近山心裏一直在琢磨破局之法,煩躁郁悶的他只能依靠香煙來暫時緩解,為此,香煙盒子都已經堆滿了垃圾桶。

4.秦基偉的選擇,烈士的英勇事跡鼓舞著前線將士

而作為上甘嶺戰役最前線作戰指揮員的 秦基偉,是戰場殘酷最直接的目睹者和參與者。 秦基偉在戰士的手口相傳中,聽聞了 黃繼光為了給戰友創造奇襲的先機,選擇拖著已經負傷累累的殘軀耗盡吃奶的力氣死死的堵住敵人的槍口 ,最後慘烈犧牲的事跡。

也聽聞了 邱少雲即便烈火焚身也緊咬牙關,不肯發出一丁點的聲音暴露動靜,渾身著火也要繼續匍匐埋伏,最後在高溫和劇痛中壯烈犧牲 的悲壯。

還聽聞了 孫占元懷抱6顆手榴彈與8個高大的白人士兵同歸於盡 的壯烈。而 這樣的事跡在轉亂紛飛的上甘嶺前線戰場已經是普遍現象

但這位身經百戰的老將每次聽聞都會熱淚盈眶 ,就連手裏拿著的茶杯什麽時候灑了都不知道,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平復心情。但戰鬥還在繼續,流血和犧牲就不會停止。

10月25 日,第3兵團代司令員王 近山就目前的戰爭形式,親自給作為15軍軍長的秦基偉打電話給了兩個方案,一個是放棄 上甘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選擇退兵撤退; 一個是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繼續堅持駐守 上甘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

王近山的壓力給到了秦基偉這邊,秦基偉心裏明白597.9高地和537.7高地對於整個中線戰場的意義是多麽的重大, 放棄的話就意味著誌願軍的防線需要往後倒退100公尺。失去觀察敵軍行軍動向的最佳觀測點,視野優勢會被打大振幅削弱,對於誌願軍方面局勢會變得十分被動和不利。

秦基偉明白王近山心裏是希望15軍將士努力克服困難,繼續勇敢堅守陣地。 看似給了兩個選擇,實則只能血戰到底, 因為遺失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代價,無論是王近山還是秦基偉都無法負責的。 一旦失守不但無顏面對祖國和北韓人民的殷切期望,更對不住已經為了這場戰役犧牲在戰場上,只能馬革裹屍的同軍將士們。

小結

好在一切的堅持都終將迎來黎明的曙光,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為了祖國和人民而戰的誌願軍迎來了凱旋,美國依靠強大的軍事武器而在全球肆虐的霸權主義, 倒在了240萬人民子弟兵的「不怕犧牲、艱苦頑強、友愛團結、機智靈活’的戰鬥精神和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之下 。上甘嶺戰役 打響了中國軍隊的名號,打出了中國的強大,更打出長久的和平。 上甘嶺戰役的困難和堅守,誌願軍作戰時面對難如登天的作戰局面,也咬牙堅持的韌勁和勇氣,值得每位吃中國米,喝黃河水長大的中華兒女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