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霍光掌權19年,家族權傾朝野,漢宣帝為何能輕而易舉誅滅霍氏?

2024-07-23歷史

地節四年,漢宣帝對霍氏下手了。

霍光唯一的兒子霍禹被腰斬,霍去病的孫子霍雲、霍山被逼自盡,不僅霍氏全族被滅,連嫁出去的女兒都不能幸免,被視為霍氏黨羽被滅族的有好幾千家。

要知道,此時距離霍光去世,僅僅過了兩年。

霍光的兒子霍禹接替了霍光的大司馬之位,霍氏在朝堂經營近20年,勢力盤根錯節。

為什麽他們面對漢宣帝的清算,卻如此不堪一擊,想要造反,還沒開始行動,就被一網打盡?

原因1:漢宣帝手腕高超,一步步分解霍氏勢力

看漢宣帝滅霍氏的全程,不得不說,漢宣帝就像一個潛伏在暗處的獵人,一步步把獵物逼到自己預定的地方,再毅然出手,手段高超得很。

漢宣帝登基的時候,已經18歲了,完全可以親政。可他面對霍光要還政的試探,卻恭敬而謙卑地說,他無才無德,朝政之事還是要仰仗大司馬大將軍。

他的妻子許平君在生下女兒後去世,他明明懷疑服侍許平君的醫者有問題,已經下令把他們下獄審查,卻因為霍光一句話,又把他們全放了,再也不提這件事。

隱忍憋屈了6年,霍光終於去世了。

但他知道,霍氏勢力依然強盛,還遠遠不到還霍氏翻臉的時候。

於是,他讓霍光的唯一的兒子霍禹接替了霍光「領尚書事」的職責。這也就意味著,所有大臣給皇帝的上書,都要經過霍禹的審查和篩選,才能遞到漢宣帝面前。霍氏依然把控著漢宣帝與群臣的交流通道。

一開始,漢宣帝是透過嶽父許廣漢傳遞訊息,與可信任的大臣商議如何對付霍氏,後來他想出了一個叫做「封事」的辦法,意思是大臣給皇帝的上書不用透過霍禹,而是直接把上書密封起來,透過中書令直接交給皇帝。

這麽一來,霍氏就沒法把控漢宣帝和大臣的交流了。對付霍氏的方式,以及其他大事,源源不斷地直接呈交給了漢宣帝。霍氏的權力網,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霍氏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漢宣帝反手又給了霍氏幾個甜棗,讓他們紛紛升官了。

例如,霍光的女婿鄧廣漢,由保護太後的長樂宮衛尉改任少府,為漢宣帝管理財富;霍光的另一個女婿範明友,由保護皇帝的未央宮衛尉改任光祿卿,亦是平級調動。

霍禹本人,則不再擔任右將軍,無需屯兵,而是成為大司馬。

這些調動,看起來都是升遷,或者調到了有更多油水可撈的地方,看起來是封賞,可實際上卻是被削去了兵權。

不少在京城擔任腰斬的霍氏黨羽,也被以這種升遷的方式,被調離了京城,遠離了權力中心。

原因2:霍氏沒想過漢宣帝的目的是滅霍氏滿門

霍氏都是人精,漢宣帝這些小動作的目的,自然瞞不過他們。

可是在漢宣帝的這些調動,看起來就像在恩賞霍氏,他們總不能說不願意升官吧,也只好謝恩上任。

霍光的兒子霍禹氣得稱病在家躺了好多天。他的老部下任宣來探望他的時候,他憤憤不平地說:我哪是生病啊,是天子明明靠著我爹才當上皇帝的,如今卻疏遠我們霍家,而重用許家和史家,我憋不下這口氣!

霍禹埋怨了一通之後,從床上爬起來,繼續正常上朝、工作。

因為他深知,任宣勸解他的話是對的。霍光在世期間,權傾朝野,以至於能夠廢立皇帝,這樣的光景再也不會有了。

這時候的霍氏,並沒有做出什麽逆反的舉動。他們應該是覺得,在朝堂上只手遮天固然威風,退下來做個富家翁也不是不可接受。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意外的訊息,讓霍氏眾人都懵了。

這天,霍氏照常召開家庭會議,會議上又是老生常談的漢宣帝對他們越來越疏遠,說著說著,竟因霍氏今非昔比而落下淚來。

這時,霍去病的孫子霍山埋怨說:外邊說我們霍家的兄弟和女婿行為不端也就罷了,可為什麽他們還傳言說我們霍家毒殺了許皇後呢?這種抄家滅族的大罪,我們哪擔待得起呀。

霍光的妻子霍顯在一旁,越聽越心驚膽戰,只能支支吾吾地承認說,毒殺許皇後的事是真的,是由她派人投毒、霍光親自善後的。

這下子,霍禹和霍山等人嚇壞了。他們第一次意識到,漢宣帝不僅僅是想削霍氏的權,還想滅了霍氏,為愛妻復仇。

霍氏沒有退路了,他們和漢宣帝將不死不休。

這時候,霍氏諸人為了保命,才匆匆忙忙地準備造反。

可是太晚了,漢宣帝早已步步為營,安排好了誅殺霍氏的天羅地網。

霍氏一有造反的跡象,就被漢宣帝撲滅了。

原因3:霍氏子嗣稀少,沒有可以挑大梁的人

漢宣帝削弱霍氏的手段固然高超,可他絕不敢在霍光活著的時候使出這一招。

甚至連封皇後許平君的父親為侯、立許平君的兒子為太子這樣的事,都是在霍光去世之後才進行的。

霍氏在霍光去世之後一敗塗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霍光一死,霍氏就沒有足以挑大梁的人了。

霍氏的子嗣並不繁茂。雖說史書沒有具體記載,但可以從漢宣帝削弱霍氏的過程看出,霍光的父親霍仲孺,只有霍去病和霍光兩個兒子長大成人。

霍去病亦是英年早逝,等到霍光去世的時候,他只留下了兩個孫子,霍雲和霍山。

霍光則只有霍禹一個兒子。

也就是說,霍光去世之後,他的兒子霍禹成為新的霍家家主,而霍氏當中可以作為頂梁柱的,也不過是霍禹、霍雲和霍山三人而已。

這三個人,無一人繼承了霍去病的驍勇善戰和霍光的縝密謹慎,無一人有父祖的風采。

我們可以想象,倘若霍氏有一個像霍去病那般年少領軍、實打實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漢宣帝還能如此輕易的削去霍氏的兵權嗎?

可是在霍光主政期間,大大小小的仗沒少打,霍氏諸人裏立下最大戰功的人,是霍光的女婿範明友,他曾以度遼將軍的身份率軍出征,大敗烏桓,被封關內侯,後來又出征過匈奴。

可是他的這些戰功,在他有霍光這個嶽父做靠山的情況下,都不足以被封為列侯。

霍禹也曾以中郎的身份隨範明友出征,一無所獲而歸。

可見,霍光是打算讓霍氏和子弟們立下戰功,鞏固霍氏的權勢與地位的。要是霍氏再出一個霍去病,就算霍光去世,霍氏又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可無論是霍去病的孫子還是侄子,都沒能繼承霍去病的軍事天分,要麽在戰場上一無所獲,要麽連上戰場的能力都沒。

以至於霍光一死,漢宣帝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削弱霍氏。霍氏諸人眼睜睜的看著漢宣帝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削去霍家兵權,卻無計可施。

另一方面,根據霍光10余歲便跟隨霍去病來到長安可以推斷出,霍光去世的時候少說也有60多歲了,且掌權整整19年。

正常來說,哪怕僅僅是為了保住他死後霍氏的榮華富貴,他也早該為自己培養接班人了。

從霍光的兒孫、女婿、黨羽遍布朝堂,連負責保衛皇帝和太後安全的衛尉也全都是霍光女婿來看,霍光就算沒有篡位的野心,也不是甘於退讓的人。

君不見曹操去世後,曹家的勢力可沒有就此衰落,漢獻帝對曹操的兒子曹丕依舊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曹丕篡位。

而霍光的兒子霍禹,卻只能眼睜睜看著漢宣帝一步一步削弱霍氏,最後將霍氏一網打盡。

究其原因,自然是霍禹作為霍光的接班人,卻能力不足,不足以接手霍氏的全部勢力。

而霍光雖然在朝堂上經營多年,卻因霍氏子嗣不豐且能力不足,以至於朝堂上盤根錯節的勢力都比較浮於表面,霍氏的威風本質上還是依托於霍光一人。

倘若霍氏能再出一個領軍能力不亞於霍去病,或是理政能力不亞於霍光的年輕一代,霍氏的結局可能就不一樣了。

寫在最後

漢宣帝雖出生於民間,卻仿佛天生就具備帝王心術。

他的前任劉賀,也有除掉霍氏之心,可劉賀一進長安,就借著荒唐的表面,處處和霍光對著幹,至於只當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廢黜。

其實當時的霍光已經有60歲了,以漢朝人的普遍壽命而言,已經是半截身子埋入了黃土,霍氏又沒有能夠挑大梁的新一代。只要熬死了霍光,對付霍氏就不難了。

關於這一點,漢宣帝可比劉賀看得透徹多了。他在當上皇帝之後,以驚人的隱忍面對霍光,哪怕心裏覺得如芒刺在背,表面上也對霍光恭恭敬敬。

霍光去世後,漢宣帝也沒有急著拔除霍氏,而是步步為營,一點一點的削弱霍氏,最終將霍氏一網打盡。

他在民間長大,可沒有人教他這一套帝王心術,這只能是天生的。

也難怪漢宣帝能在漢武帝之後,再次締造西漢的輝煌了。

你覺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