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東北王張作霖麾下的10位虎將,將都是什麽樣的結局,讓我們來看看

2024-07-18歷史

1916年,袁世凱逝世後,直系、皖系和奉系相繼執政,張作霖領導的奉系最終掌握了權力,成為北洋時期的最後執政者。張作霖出身於土匪,後來成為國家元首,這不僅仰仗時勢,也歸功於其善於用人。他麾下聚集了一批能力出眾的人才。本文將帶領讀者了解張作霖統領下的十位傑出將領。

1、楊宇霆

楊宇霆,被譽為張作霖的「小諸葛」,出生於1906年,原籍沈陽法庫。他曾於1910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第七期畢業後歸國,並在長春陸軍第三鎮炮兵見習隊擔任官職。1916年,張作霖任命他為奉天督軍署參謀處長,隨後迅速晉升為署參謀長,軍銜為陸軍少將。自此,他開始受到張作霖的高度重視和信任。

楊宇霆於1918年與徐樹錚聯手,動用奉軍的經費和軍械,計劃組建新軍隊。張作霖發覺此事後解除了楊宇霆的職務。1921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前,由於人才匱乏,張作霖迫於形勢召回了楊宇霆,並任命他為軍務參贊。此後幾年,楊宇霆得到了張作霖的高度重用。

1928年,張作霖被炸身亡後,張學良升任東北最高軍政長官。楊宇霆的地位緊隨其後,掌握著實權。然而,張學良不久便解除楊宇霆的軍權。關於東北易幟問題,楊宇霆與張學良產生了分歧,他堅決表示反對。1929年初,張學良以研究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為名,邀請楊宇霆和常蔭槐到帥府,隨後將二人處決,時年44歲。

2、郭松齡

郭松齡,生於1905年,原籍中國遼寧沈陽,進入奉天陸軍小學堂接受教育,並在畢業後前往盛京將軍衙門任職。他受到陸軍統領朱慶瀾的賞識,隨即成為其幕僚。宣統年間,郭松齡調防至成都,而辛亥革命後他又回到了奉天。

1917年,郭松齡投奔了孫中山。然而,在護法運動失敗後,他回到了奉天,擔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教官。在這裏,他結識了正在學習的張學良。受張學良推薦,郭松齡被任命為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此後,郭松齡便在奉軍中擔任職務。

郭松齡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被任命為京榆駐軍司令部副司令。當時張作霖率領大批奉軍進入關內,占領了南方各省。郭松齡建議撤出關內,以保境安民,但這一建議未被張作霖采納。同時,在政治上他也受到了楊宇霆等人的排擠。

郭松齡因張作霖後來從日本購買軍火,準備對抗南方的國民軍而深感憤慨。他聯合直系將領馮玉祥反對奉系,但最終馮玉祥背叛了他。郭松齡的反奉行動以失敗告終,他在戰敗中喪生,享年42歲。

3、張宗昌

山東掖縣人張宗昌,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來到東北謀生,當時年僅18歲。辛亥革命爆發後,他率領一百余人投效山東民軍都督胡瑛,隨後於1913年轉投直系將領馮國璋,正式加入直系陣營。

從那時起,接下來的幾年裏,張宗昌始終致力於直系事務。然而,到了1921年,在與江西督軍陳光遠的交戰中,他遭遇了慘敗,部隊也幾乎全軍覆沒。他孤身投靠了曹錕,但由於其他直系將領無法容忍這位出身於土匪的師長,因此張宗昌憤而投奔了張作霖,從此成為奉系的一員。

張宗昌投效奉系後,得到了張作霖的器重。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他被任命為第二軍副軍長。戰後,他被任命為宣撫軍第一軍軍長。1925年,張宗昌率領大隊軍馬進入山東,擔任山東省軍務督辦。此後,他在山東一統江山,期間殘酷地鎮壓了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的罷工事件,導致了「青島慘案」的發生。

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張宗昌的五萬余部隊全部被白崇禧收編,他則獨自逃往日本。1932年,他從日本回到中國,隱居在天津租界。同年9月3日,他在津浦鐵路濟南車站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享年51歲。

4、張作相

張作是張作霖的心腹之一,遼寧錦州人。20歲時便加入張作霖的陣營,隨著張作霖勢力的壯大,張作相也隨之步步高升,先後擔任陸軍第27師師長、東三省巡閱使署和奉天督軍署總參議,以及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統監等職。

張作霖遇刺身亡後,張作相竭力支持張學良接掌東北政權,甘心輔佐少帥治理東北。熱河戰役失敗後,張作相長時間隱居在天津,數次拒絕了日偽的誘降利誘。

1948年錦州解放之際,張作相被解放軍俘虜。盡管他拒絕了蔣介石將其送往台灣的要求,但由於他未曾參與國民黨的軍政活動,因此受到解放軍的優待。最終,解放軍安排車輛將他送回天津。張作相於1949年在天津去世,享年68歲。

張作相在東北任職期間,為區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吉林工作期間,他積極推行禁煙政策,主持建設了奉海鐵路;同時,他還興辦了自來水廠,鋪設了柏油馬路,並創立了吉林大學,開創了吉林高等教育的先河。

5、孫烈臣

孫烈臣於1872年誕生於奉天蒙特內哥羅。他是張作霖最為信賴的親信之一,協助張作霖在東北地區進行剿匪行動,並驅逐當地的俄國武裝,同時還與段祺瑞和曹錕爭奪國家的掌控權。

孫烈臣對東北軍和該地區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創設軍校、促成空軍建設,並建立了東北第一個兵工廠——奉天兵工廠。同時,面對沙俄多次邊境騷擾,他多次率軍成功擊退,確保了國境安寧。

孫烈臣身兼多職,因而難以分身應對。盡管原為吉林省最高長官,他卻無法返鄉,只得留在奉天工作。工作繁重,令其積勞成疾,最終於1924年因病去世,享年52歲。張作霖得知此訊後前來吊唁,內心悲痛之情溢於言表,更是抱著孫烈臣的屍體痛哭了半小時之久。

6、姜登選

姜登選出生於直隸南宮,年輕時曾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回國後,他前往四川參與新軍的訓練工作。宣統年間,他投效朱慶瀾,並長達十多年一直效力於他。1922年,姜登選加入奉系,擔任奉軍總參議。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失利後,姜登選受命整編奉軍,並因此受到張作霖的稱贊。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姜登選被任命為鎮威軍第一軍的軍長。1925年8月,他南下擔任蘇皖剿匪司令兼安徽軍務督辦。然而,隨著直系軍閥孫傳芳的進攻,他被迫從安徽撤退。隨後,姜登選與山東的張宗昌聯合對抗孫傳芳,但最終遭到慘敗。該年11月,郭松齡發動反奉起義,姜登選前往灤州拜見郭松齡,試圖勸說他合作反奉,結果卻遭到郭松齡的斥責。郭松齡對姜登選的叛變行為感到憤怒,下令將他處以極刑,享年44歲。

7、湯玉麟

湯玉麟,出生於遼寧錦州,雖然與張作霖為結拜兄弟,但早年間他們之間曾有不少矛盾。然而,在郭松齡叛亂時,湯玉麟挺身而出救下了張作霖,使得兩人能夠化解過去的紛爭。

1928年,民國十七年,湯玉麟赴熱河任最高行政長官,權力日益強大,然而聲譽卻日益敗壞,導致許多土匪以其名義進行暴力搶劫,使得他被稱為「土匪省長」。

然而,當日本軍隊進入承德時,湯玉麟並未采取行動來抵抗,導致熱河被占領,這一點成為了他被廣泛批評的原因之一。隨後他與吉鴻昌合作,成功收復了多倫、古源等地,給日軍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多次受到日本人的誘惑,但堅持抵制了壓力,多次拒絕了擔任偽政府職務的提議。他晚年生活平靜,直至1949年在天津去世,享年78歲。

8、李景林

李景林是以高尚的品格和傑出的成就而著稱。他在工作中表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感,贏得了同事們的高度贊譽和尊重。同時,他在個人生活中也展現了極強的道德感和無私奉獻精神,時常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正因如此,李景林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榜樣和楷模。

李景林,河北棗強人,是武術大師和武當劍術的傳人。自幼隨父親學習拳術,1898年進入奉天的「育字軍」陸軍青年學校就讀,師從育字軍管帶宋唯一,學習武當劍法。1900年,他拜太極宗師楊露禪之子楊健侯為師,學習楊式太極拳,成為楊家少數外姓弟子之一。

李景林於1903年進入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求學,畢業後出任清廷禁衛軍的下級軍官。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時,他隨蔭昌南下對抗革命軍,表現英勇,立下戰功。

李景林在民國時期也是逐步晉升,他於1917年加入軍隊,1921年加入奉系,並因率領號稱「疾行軍」的精銳部隊而受到張作霖的賞識和重用。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他擔任了第一軍軍長的職務。

1925年,郭松齡反對奉系時,李景林與郭松齡和馮玉祥結盟,共同反對張作霖。他們宣布結束奉系。隨著反奉運動失敗,李景林宣布退隱。

李景林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雖然也曾擔任過其他職務,但他主要致力於發展和弘揚武學。1930年他創立了山東國術館,並於次年在濟南去世,享年47歲。

9、韓麟春

韓麟春,原籍遼寧沈陽,年輕時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加入清政府陸軍處,擔任軍械科科員。1912年,他調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擔任炮兵科科長。隨後數年間,他歷任多個職務。1922年3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戰敗後,他返回關外,先後任職東三省兵工總廠督辦等職務。

1922年10月,他作為張作霖的代表前往上海拜見孫中山,商討奉系與孫中山聯合反對直系的事宜。1924年1月,他被任命為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監(總監為張作霖),同年秋天,他擔任鎮威軍第一軍副軍長(總司令張作霖,軍長姜登選),率部入關參與第二次直奉戰爭。1924年12月,他被任命為奉軍第二軍軍長。在郭松齡反奉時,他參與了平叛行動。

1930年,韓麟春因患重病未能擔任東北的軍政職務,終年44歲,在沈陽去世。他曾於1928年隨張作霖返回東北。

10、張景惠

張景惠,出生於1871年的奉天八角台,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他擅長交際,為人圓滑機智。張作霖崛起後,他相繼擔任奉軍副司令、察哈爾都統兼陸軍第16師師長、奉軍西路總司令等要職。皇姑屯事件後,他被任命為國民政府東北特別行政區長官。

「九·一八」事變後,張景惠公開投敵,先後擔任偽參議府議長、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軍政部總長和滿洲國務總理大臣等職務。「八·一五」光復後,他被蘇軍逮捕,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他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病逝,終年88歲。

張景惠是張作霖這些結義兄弟中最為圓滑的一位,也是唯一一個投敵效命的人。盡管如此,他對張作霖心存敬仰,甚至負責處理了張作霖的後事。或許在他們結義之初,並未料到有朝一日他會為自己的兄弟安排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