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淮海戰場國軍十二兵團覆滅,高官坐坦克逃,唯胡璉突圍】

2023-12-19歷史

淮海戰役進入第二階段,解放軍的目標明確釘選在殲滅國民黨精銳第十二兵團上。然而,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野圍堵,但難以攻克,一度陷入僵持。為了打破僵局,最終華野緊急調動部隊,雙方齊心協力才最終攻克雙堆集。在國軍第十二兵團的最後一刻,三位高級將領黃維、胡璉、吳紹周紛紛乘坐坦克戰車試圖突圍,但只有胡璉成功脫困。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回顧整個十二兵團的被殲經過頗具戲劇性。從兵團組建以及司令官的人選上,國軍內部就開始相互掣肘。1948年9月,解放戰爭激烈進行,國民黨四面受敵。為了應對大規模野戰,第10軍、14軍、18軍、85軍合編為第十二兵團。然而,這四個軍在組建時便呈現出陳誠土木系和何應欽兩派的明顯對立。陳誠與何應欽之間的矛盾早已形成,使得這個組建起來頗為別扭的兵團從一開始就註定不夠協調。

在兵團司令的人選爭奪中,國軍內部的個人利益至上,對黨國整體幾乎置若罔聞。十二兵團以18軍為主體組建,而18軍軍長胡璉實力強悍,多次與粟裕對陣並不落下風。按理說,司令官應該是胡璉的理所當然之選,然而白崇禧和何應欽卻堅決反對。白崇禧向來與蔣介石不和,能夠給老蔣及其親信制造麻煩就絕不放過。當時,十二兵團隸屬於華中「剿總」戰鬥序列,白崇禧的反對勢力頗有分量。何應欽原本是蔣介石集團的二號人物,但在西安事變中不顧老蔣性命,主張武力解決,導致逐漸失去老蔣的信任,使得陳誠成為「小委員長」。在何應欽看來,陳誠是政敵,不能讓他再次嶄露頭角。白崇禧與何應欽達成共識後,推薦羅廣文擔任十二兵團司令官。羅廣文原先是土木系的核心將領,曾擔任18軍軍長。然而,在陳誠因在東北的失敗被攻擊後,羅廣文認為陳誠已不可靠,於是投向何應欽。何應欽推薦羅廣文,不僅能減輕官兵對他的排斥情緒,還能安排好差事,起到宣傳的作用。

蔣介石面臨困擾,對於十二兵團司令官人選猶豫未決。陳誠最終提名除胡、羅之外的黃維,白崇禧和何應欽也接受了這一人選。黃維是黃埔一期學生,也是土木系的一員,曾擔任18軍軍長。白崇禧和何應欽之所以對黃維放心,是因為他自1943年起脫離軍隊一線,去後方訓練士兵。長時間沒有直接指揮軍隊,即便擔任兵團司令,也不會像胡璉那樣快速壯大土木系聲勢。因此,所有方面都能接受這位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的黃維。

這其中存在一個諷刺的迴圈。1943年,黃維因被何應欽舉報吃空餉而失去兵權,而5年後,又因何應欽的幹涉重新掌握兵權,派系之間的明爭暗鬥可謂一目了然。黃維對於司令官的職責並不感興趣,當時他正在武漢為新制軍官學校忙碌。收到蔣介石的命令後,他不情願地接受了十二兵團司令的職責。面對蔣介石,他甚至表示:「打完這一仗,我還想回去辦軍校!」相比之下,胡璉因不當司令官而匆匆返回武漢,而黃維則帶著一群陌生的人前往淮海戰場。在突圍前,胡璉與黃維發生了一次小爭執。他們面前各有一輛新舊不同的坦克,胡璉主動將新坦克讓給了黃維,自己選擇了舊坦克。然而,黃維的坦克半途拋錨,而胡璉卻成功沖出去。很多人說胡璉「狡如狐、猛如虎」,他的突圍之路的確符合這一評價。他沿途遇到不少解放軍,但胡璉保持冷靜,駕駛員正常駕駛。由於當時解放軍繳獲了許多國軍坦克,因此大多數解放軍以為這輛也是被繳獲後進行測試,沒有為難他們。坦克沒有油後,胡璉才從中脫困,解放軍發現時已經為時晚矣。胡璉乘船渡過渦河逃脫,盡管受傷頗重,但成功保住了性命。

吳紹周在被俘後思想轉變較快,對解放軍在抗美援朝時期的出謀劃策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於1952年得到特赦,比1959年的特赦批次還要早。黃維一直不甘心,對於改造較為抵觸,直到1975年獲得最後一批特赦。而胡璉在金門給解放軍制造了不少麻煩,但後來在台灣省一直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