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為何66年後沒受什麽影響?原因有幾個,他得到了特殊關照

2024-01-10歷史

1958年,開國大將之首粟裕在反「教條主義」運動中,受到錯誤批判,從此退居二線。

8年後,一場更大的風波來襲,眾多開國將帥被卷入其中,被下放勞動、隔離監禁、解職等等情況都有,令人唏噓不已。

不過,粟裕在這場持續十年的風波中非常特殊,上面那些困境他基本都沒經歷,反 而出席了期間幾乎所有的人代會、黨代會、軍委擴大會議,地位比1958年至1966年間還略高了一些。

為何粟裕能如此反常呢?這裏面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是一位元帥的保護。

在解放戰爭中,戰績極其耀眼的有兩位。

一個是粟裕,從蘇中以弱勝強開始,就不斷打「神仙仗」,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都是在虎口拔牙、消滅敵人大量精銳,縮短了解放戰爭的時間。

還有一位是四野司令員,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三大戰役中的遼沈、平津兩個主要由他指揮,超強的練兵能力,打造出百萬四野雄獅。

兩人其實有很多方面相似: 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不喜人情世故、不愛拋頭露面,最大的愛好就是看軍用地圖,一看就是老半天。

這些細節,在他們各自的部下回憶錄中都有描寫。

英雄是惺惺相惜的,四野司令員一直非常欣賞粟裕,反「教條主義」運動時就不願隨眾批判,大運動最激烈的那幾年, 四野司令員 對粟裕也是多有照顧。

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 四野司令員 前面去參加了幾次,全程未發一言。當發現事情在不斷深入追究後,內心非常不悅,就說: 我身體不是很好,後面就不過來了。

等粟裕做了八次檢討才得以過關後,林總找到粟裕私談了一次,先是安慰,後又有些惋惜地指出: 你不夠謹慎,缺乏了黨內鬥爭經驗。

粟裕只能搖頭苦笑:「我不是缺乏,是根本沒有」。這一年力主批粟的彭老總聲望正隆,粟裕還被扣了很多帽子,林總敢在這時找他深聊,已是很難得的交情。

1960年2月,軍委再次召開擴大會議,跟兩年前不同的是,此時的林總是軍委第一副主席,會議也是由他主持的。

在林總的批準下,已調到軍事科學院工作的粟裕參與會議並做了很長時間的發言。

粟裕全面論述了自己在敵情估計、戰略方針、戰爭準備、軍隊建設、民兵、義務兵役制及工作作風和總參工作等方面的見解。早前彭老總主管軍委時,粟裕從來沒有這個待遇。

林總在粟裕論述時就不斷點頭以示贊許,會議間隙又找過去單獨討論。

為了讓粟裕發揮自己所長,林總說: 軍事科學院要自己出題目,多提問題研究,軍科應成為總參謀部的參謀部。

受到鼓舞,粟裕立即想起早幾年自己提出過的一個建議——

抽出六個軍作為統帥部的戰略預備隊,配置在便於機動之地,平時由各軍區領導,但不隸屬各軍區戰鬥序列,若有戰事則由統帥部統一指揮。這支機動部隊,就是為了應付突發事件而準備的。

只是當時的國防部長彭老總看後認為沒有必要,還認為粟裕「有爭奪這幾個軍」的意圖。

時過境遷,在得到林總的肯定後,粟裕又開始著手此事,他將原本的計劃進行修改後,於1962年上報給葉劍英,請葉帥代為轉呈林總和軍委。

林總看後表示贊同,很快就組建了此類預備隊。

1964年,粟裕感覺在軍事科學院的工作無法施展心中抱負,非常憂郁地寫下了一首詩:

半世生涯戎馬間,征騎倥傯未下鞍。爆炸轟鳴如擊鼓,槍彈呼嘯若琴彈。疆場縱橫任馳騁,殲敵何計百萬千。遍體傷疤堪自勉,此生聊可慰諸先。

林總聽說後,特意找到粟裕談心: 以後你多去部隊跑跑,有什麽問題和意見,都直接向我提。面談、寫信、打電話都可以。

粟裕知道這意味著自己能夠再次接觸一線部隊了,內心大為振奮,他向林總提了四個方面的意見,都得到了點頭贊許。

回去後,粟裕很高興,把詩的最後兩句改為 「對鏡不須嘆白發,白發猶能再揮鞭」 ,瞬間那種頹然就變成了豪氣。

林總對粟裕的看重,身邊人都清楚,吳中將後來說過: 林這個人自視甚高,但非常看重粟裕,很重視粟裕的意見和建議。

女兒也回憶說: 在高級別的軍事幹部中,爸爸與粟裕來往最多。

而在大運動時期,林總是一位重量級人物,有他的關照,粟裕不會受到什麽沖擊。

粟裕對林總也有感情,那架飛機失事後,風向瞬間逆轉,各種會議接連不斷。在這樣的時刻,粟裕能不參加就不參加,即便推辭不掉,也不發一言。

有次別人讓粟裕批「短促突擊」戰術,他還憤怒地說過: 人死了,難道戰術也錯了? 在那種環境下敢說這種話,可見其中情義。

當然,粟裕能安然度過大運動時期,還有很多別的原因,毛主席和周總理對他也特別關照,且他從1959年就退居二線,沒有實權受到的針對就少。

只是在那個年代,有一位實權人物的力挺,是非常關鍵的。

不去說那些歷史的對與錯,單看兩位軍事天才的交情,還是很令人動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