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孝勇提議「兩蔣」歸葬大陸卻遭拒絕,坦言:父親晚年看錯了人

2024-07-25歷史

蔣介石父子的遺囑

蔣介石在生前曾親自選定三處「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的墓地:

第一處墓穴在溪口自己母親的墓穴旁邊。1921年蔣介石母親病故,蔣介石聘請了一位風水先生,為母親在西翠屏山一帶選擇了一塊墓地。據說,墓穴周圍的形狀如同一個彌勒佛,而墓穴正處在「彌勒佛」的肚臍眼上。

蔣介石是個孝子,他想葬在母親旁邊不難理解。

第二處同樣在溪口,是奉化城以北仁湖附近的響嶺崗,這裏的風景優美,地勢高爽,可以眺望故鄉的風貌。

第三處是南京的紫金山,當年蔣介石在南京主政時,在中山陵和明孝陵中間選擇了一塊地方,作為自己將來的墓地。他當時還專門在那裏建了一座「正氣亭」作為標記。

據說,1949年蔣介石離開大陸前,曾囑咐部下說,將來他的墓要比孫中山先生的墓低一點,要比朱元璋的墓高一點。他在這裏,顯然指的是自己將來要葬在紫金山。

雖然蔣介石曾有百年之後安葬於南京的計劃,但出於對故鄉的眷戀,他心底還是更傾向於葬回老家。這一點,在蔣介石的筆記裏多有提及,比如1947年4月,蔣介石帶著夫人宋美齡回老家休養期間,曾在筆記中寫道:

願吾夫妻將來終老於此,生則同樂,死則同穴。

到台灣後,蔣介石在台北市南仿照溪口的建築樣式,修建了幾排平房,並把這裏命名為「慈湖賓館」。蔣介石當時就指示,自己死後可以暫厝於此,以待日後歸葬大陸。這表明了蔣介石對故鄉的懷念。

1972年3月29日,蔣介石病重,他自感時日無多,便囑咐家人說:

「我死後,將靈柩暫厝慈湖,那裏風景好,很像我們的奉化老家。」

1975年4月5日夜,88歲的蔣介石病逝。他死後,他的家人根據江浙一帶的風俗,對蔣介石的靈柩采取了浮厝的處理方式。所謂「浮厝」,是指靈柩離地三寸,四角墊高,棺材不落地,這樣就可以讓子孫在不破土刨墳的情況下進行遷葬。這是江浙一帶安葬那種死於異鄉,未能葬回老家的遊子的辦法。

盡管蔣介石的一生缺點和錯誤都很多,但他一直到死,都堅持著「一個中國」的政策,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而他的兒子蔣經國也繼承了他的這一理念。

蔣經國病逝前,曾對三兒子蔣孝勇囑托自己後事,蔣孝勇對此做了詳細的筆記。蔣經國說:

「蔣家原則上希望你祖父移靈到南京,你祖母百年後到上海,我回到溪口。母親毛氏生前,我沒有在膝前盡孝,所以在我過世之後,在適當時機,希望能遷葬母親墳旁,生生世世陪伴母親。」

蔣經國的這段話有三個重點,第一,他希望父親蔣介石能作為曾經的國家元首葬到南京;第二,他希望他的後母宋美齡能葬到上海,而這一定也經過了宋美齡本人同意;第三,他自己葬回溪口盡孝。

盡管蔣介石生前說過,自己死後希望能和宋美齡同穴,但這只是最理想的方案,蔣經國如此處理,顯然考慮到了政治上的因素。

之前有一些文章,說宋美齡晚年堅決不肯葬回大陸,事實上,這是沒有依據的。據前美國國務院情報處副處長,資深中國問題專家陶涵記載,宋美齡在病逝前,曾要求在適當時機,將自己的遺體從紐約遷回上海宋氏家族墓,葬在二姐宋慶齡身邊。如果這一點無法做到,那就把她葬到溪口蔣介石墓旁。

陶涵的這個描述,和蔣經國對蔣孝勇說的「宋美齡百年後葬到上海」是可以互相印證的。

溪口來了個奇怪的台灣遊客

1996年秋天,在溪口蔣介石故居前,一位虛弱的中年人排隊買了一張門票,跟著導遊和遊客參觀了此行的第一個景點——蔣母墓道。

從山腳到蔣母墓道,路上一共有600多米的石頭台階,同行的人都勸他花20元坐轎子上去,中年人揮了揮手,堅持要一步步地走上去。當他走到蔣母墓穴前時,已經是氣喘籲籲,汗水淋漓。

中年人跪倒在蔣母的墓碑前,他眼眶裏的淚水一直在打轉。隨後他又參觀了蔣經國生母毛福梅的墓址和蔣介石的故居。

在參觀蔣介石蔣經國曾住過的小洋房和豐鎬房時,中年人忍不住和導遊用溪口話攀談了起來。導遊大吃一驚,說自己幹了這麽多年,還沒有遇到過溪口話說得這麽地道的台灣客人。經過交談,導遊才發現,相比自己的照本宣科,眼前這個台灣客人才是真正的「溪口專家」,最後,中年男人變成了導遊,給年輕的導遊詳細講解了蔣介石故居禮的點點滴滴。

導遊並不知道,眼前這個虛弱的中年人,就是這座故居主人的後代,蔣介石的嫡孫,蔣經國的三子——蔣孝勇。

這一年,蔣孝勇48歲,不久前他剛剛被醫生確診為食道癌晚期,預期壽命已經非常有限。重病纏身的他在死前有幾個心願想要完成,一是想要帶著年邁的母親到祖國大陸和她的故鄉俄羅斯走一趟,二是努力活到明年,為祖母宋美齡100歲大壽慶生,三是為祖父和父親了卻心願,讓他們歸葬故鄉,同時順道去北京接受中醫治療。

蔣孝勇此次的大陸之行,就是為了這第三個心願而來的。蔣經國病逝前曾鄭重地囑托他說:「蔣家原則上希望你祖父移靈到南京,你祖母百年後到上海,我回到溪口。」

距離蔣經國去世已經8年了,蔣氏父子的靈柩還放在慈湖,時日無多的蔣孝勇深感自己有負父親的重托。

對於蔣氏父子歸葬故鄉這件事,祖國大陸一直是非常寬容的。

1949年解放浙江期間,毛主席曾專門發出指示:占領奉化後,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和其它建築。

1957年,曹聚仁先生受蔣氏父子委托,存取了蔣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檢視了蔣母的墓園,並代替蔣氏父子掃了墓。所到之處,曹聚仁都拍了照片,蔣介石父子收到照片後,為之動容,感慨萬分。

1986年,馮玉祥將軍之子馮洪誌到溪口參觀蔣氏遺跡,拍了大量的照片,並在蔣經國生母墳前挖了一些土,裝入錦盒送到了台北蔣經國那裏。蔣經國看到照片和錦盒,忍不住淚流滿面。

1982年7月,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廖承誌曾給蔣經國寫信,說蔣老先生如今仍暫厝於慈湖,祖國統一後,希望他能遷回故土,無論是奉化、南京,還是廬山都可以。

至於蔣孝勇這次返回大陸,也得到了北京方面的贊許和支持,他被安排住進了北京醫院,接受了該院最有名的中醫大夫的治療,這大大緩解了他因長期化療遭受的痛苦。蔣孝勇低調攜家人回溪口老家這件事,也是由中台辦親自出面安排的。

但蔣氏父子最後能否葬回故鄉,大陸方面並無決定權,真正的決定權還是掌握在蔣家和國民黨手中。蔣孝勇和叔叔蔣緯國都是支持歸葬大陸的,但身為國民黨副主席的蔣孝嚴卻認為應該維持現狀。

以宋美齡、蔣方良為代表的一派支持「兩階段移靈」的方法,就是說先讓蔣氏父子在台灣入土,待到祖國統一,再移靈大陸。

蔣家內部對此事都沒有形成統一意見,國民黨和政府又在各個方面多加掣肘,導致蔣氏父子的靈柩至今仍暫厝在桃園。

蔣介石的尷尬後事

蔣介石父子病逝後,他們的靈柩一直被暫厝在桃園,距今已經47年和34年了。

2006年,台灣方面曾斥資3000多萬台幣為蔣介石父子修建了墓園,但由於蔣家內部紛爭不斷:蔣孝嚴支持維持現狀,蔣孝勇等人認為應該移靈大陸,宋美齡和蔣方良認為應該先讓蔣氏父子入土台灣,待祖國統一,再移靈大陸。

所以,最終的方案遲遲沒有形成。五指山示範公墓的蔣家墓園已經完工多年,卻被長期閑置。台灣的一些人對此頗為不耐煩,曾多次呼籲妥善利用空間,不要讓墓園荒廢,如果蔣家不願移靈,就應該把墓園交給其他人使用。

在歷史上,蔣氏父子最有希望移靈大陸的機會是在1996年。當時,蔣孝勇和他的叔叔蔣緯國分別向國民黨提出了「移靈案」,要求國民黨成立「移靈大陸籌備委員會」,討論將蔣介石和蔣經國分別移靈南京和溪口的問題。

然而,李登輝隨即召開國民黨中常會議,在會上徹底否決掉了蔣孝勇的要求。面對這樣的結局,蔣孝勇無能為力,只能感慨說:「父親晚年看錯了人,讓李登輝接班是他一生犯的最大的錯誤。」

當年的李登輝只不過是一個沒有背景,沒有資歷的小角色,他在蔣經國面前小心謹慎,畢恭畢敬,坐椅子都只敢坐三分之一。蔣經國講話時,他總是連聲諾諾,還煞有介事地拿著筆記本記錄,一副非常重視蔣經國話的樣子。面對同僚,他也總是虛懷若谷謙遜低調。真可謂是「王莽謙恭未篡時」。

憑借著演技和韜晦,李登輝成了蔣經國選定的繼承者,然而他一獲得大位,就立刻顯露出了自己真實的面貌,招來無數蔣經國舊部的反對。本來在蔣經國死後,蔣孝勇已經決心遠離政壇,舉家遷到了加拿大,但看到李登輝的真面目暴露後,蔣孝勇一改自己往日低調神秘的形象,頻繁返台,一次次地在媒體前猛烈抨擊李登輝的「日本情結」和分裂圖謀。

然而這一切,對於大權在握的李登輝已經無法構成太大的威脅。

1996年,蔣孝勇攜妻兒返回大陸,這時他已是食道癌晚期,他拼盡最後一口氣,想在生前完成祖父蔣介石、父親蔣經國歸葬大陸的遺囑,但由於遭到國民黨內部的反對,這件事最終並沒能完成。回到台灣後不久,蔣孝勇就病逝了。病逝前他曾說:蔣家是中國人。

蔣孝勇病逝前,曾傷感地說,他死後,蔣家將會是「一門五寡」,從祖母宋美齡,生母蔣方良,大嫂徐乃錦,二嫂蔡慧媚,到他的夫人方智怡都會變成寡婦。到時,他祖父和父親移靈的事情就更不好說了。

蔣孝勇死後,事情發展得比他生前想象的還要悲觀,台灣「去蔣化」的風波一度鬧得沸沸揚揚,蔣介石的雕像不是被砍了頭就是被潑了油漆。

以前在台灣各地樹立著的200多座蔣介石像,現在所剩已經寥寥無幾,它們大部份已經被移到了慈湖附近的一座公園,被雜亂地堆放在一起。蔣家的後人擔心日後還會有其他不敬的動作,都傾向於把蔣氏父子歸葬回溪口老家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