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備身邊人才濟濟,為何沒能統一三國?毛主席:劉備有2個缺點

2024-02-25歷史

家庭背景,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富貴家庭,或者是有權勢的家庭,那你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這是不爭的事實。

就好比說明星馬伯騫的出生,就已經躺贏了大多數的普通人 奶奶李守寧,畢業於中國知名大學清華大學建築系,是一位著名的建築師,外公是郎平的指導教練李安格。

在一個節目裏, 他和父親曾經談起假如有五個億 ,該如何做生意,父親提出的見解,是我們普通家庭的父母不會想到的,更不用說是貧苦家庭的父母。

再比如王嘉爾,家庭背景也遠超於許多普通家庭, 父親是前香港隊擊劍總教練王銳基,母親是美國洛杉磯奧運會體操銅牌的名將周平,外公是中國的超聲學奠基人、醫學泰鬥周永昌。

他們的起步就比一般人的高,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很難不成就一番事業。

當然也不乏有草根依靠自己的實力,打漂亮翻身仗的,可這種草根翻身的例子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也有一位這樣的草根, 憑借自己實力,成為一代君王,也因為自己的實力,最後大意失荊州,成了永久的遺憾。

這位草根,便是有蜀漢先主之稱的劉備。

蜀漢先主劉備,賣草鞋為生,從一介平民翻身成了蜀漢君王,本有希望統一三國的,可最後卻以失敗告終。

身邊人才濟濟的劉備,為何最後沒有統一三國呢? 毛主席曾說過,劉備有一個優點和兩個缺點,正是因為他的兩個缺點,痛失了統一三國的機會。

背景因素

曹操可說是上流社會的貴族, 祖上就是當官的,實力和財力雄厚,又有夏侯家族的鼎力支持,又有錢又有權,招兵買馬分分鐘的事。

加上從小接受高等教育,見多識廣, 耳濡目染的曹操,軍事才能也是一等一地厲害。

孫權,借由父親和兄長,坐擁江東九郡八十一州,按這樣來說, 孫權的起點比曹操的起點還高,更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曹操和孫權,因為出身背景原因,來投靠他倆的能人才士多為名門將後,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懂謀略。

反觀劉備,雖然是貴為「皇叔」, 但是從小就命運坎坷,家道中落,幼年喪父,跟著母親靠編草鞋為生,沒有背景,沒有錢財實力,空有一個「皇叔」之名。

文化有,但始終不及前兩位,畢竟從小就不愛讀書,只愛結交朋友,把多余的時間都用去交朋友了,哪還有心思去讀書。

基底就沒前兩位的好,軍事的耳濡目染更是沒有,賣草鞋的更沒有錢,可就這樣的劉備,卻 因為他愛交朋友,重情義的性格,有了一群肯為他出生入死的弟兄

出身背景不如曹操和孫權,卻因為懂人心和人性,再占據當時社會環境的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劉皇叔的崛起。

知道劉備愛人才,願意接收有誌之人,可投靠他的人多為和他一樣的草根,無論在謀士上,財力上也遠不如前兩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欲安天下,先取人心,而人心之本在於循天道、行仁義、持忠孝,這就是毛主席所說的劉備的一個優點。

劉備誌高遠大,重視身邊的人才, 對百姓對自己的部下施行仁道,對兄弟重情重義, 這是後世人對他一致的評價。

「三顧茅廬」便是劉備識人用人,慧眼識英雄的證明,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人才濟濟。

可為何人才濟濟的劉皇叔,最後卻輸得如此之慘,這也真是和他的性格脫不了幹系。

愛結交朋友的劉備, 先有桃園三結義的兄弟張飛和關羽,後有三顧茅廬的諸葛孔明,接著有趙雲,馬超,黃忠。

五虎上將和諸葛孔明在劉備的建功偉業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他們也是劉備無法統一三國的原因之一。

劉備的優點是他懂得人心,也會把握人心, 你看跟著他的人才,哪個對他不是忠心耿耿,甚至最後在他離世後,諸葛亮仍然全心全意輔佐他的兒子。

他懂得識人,可以說是伯樂,多少不能展示自己才能的人被他重用,發揮他們的才幹。

劉備的整個後備軍不得不說,都是草根集團起家。

他會用人,為他奪得益州,建立蜀漢,和曹操抗衡起著重要作用。

劉備有軍事才幹,識人用人,手下又有一幫軍師,猛將,又處於四川的天府之國,可以說是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最後卻落了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結局。

太重情義

關羽痛失荊州,被孫權所殺,重情義的劉備痛哭,三天不吃不喝,一心只想為關羽報仇, 不顧諸葛亮和眾部下的勸說,貿然帶兵向東吳發動進攻。

因為重情義,他出現了不可挽回的戰略失誤,報仇心切,沒有了法正和諸葛亮的伴隨, 沒有軍師的謀劃,疏於防備,被陸遜擊敗,導致整個蜀漢元氣大傷。

身心俱疲的劉備沒多久就長辭於世了,統一大業的願望也就此落空。

分不清主次,戰略方向錯誤

劉備早期和孫權的結盟,共同對抗北方最為強大的敵人曹魏,為他得到了荊州一部份,益州幾乎全部的地盤。

可謂是整個勢力不斷強大,強大後的劉備沒有處理好與孫權之間的關系,致使孫權覺得自己的利益受損,已經開始對劉備有了防備之心。

才會關羽在荊州的守軍發起攻擊,導致關羽父子的死亡。 劉備聽聞關羽被殺的訊息,第一時間不是想著為何盟友會痛下殺手,反省自己的戰略問題。

反而是怒發沖冠,不顧及百姓安危,江山社稷,直言報仇。

就是因為劉備太重情義,錯失了統一三國的機會,最後郁郁而終。

重情義是好事,但也需要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只要能忍才能成大事,只可惜劉備忍不了這口氣,錯失了絕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