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中共十大195位中央委員名單及簡介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195位中央委員和124位元中央候補委員,毛主席被選為主席,周恩來、葉劍英、康生、李德生和王洪文則為副主席。
此外,政治局委員包括毛主席、周恩來、朱德、華國鋒、葉劍英、韋國清、劉伯承、陳永貴、汪東興、陳錫聯、李先念、許世友、紀登奎、李德生、董必武、康生、吳德;政治局候補委員則包括吳桂賢、倪誌福、賽福鼎和蘇振華。
中共十大於1973年召開,選出的195位中央委員中,後來有許多人走上了核心領導崗位,成為改革開放初期的重要人物。
其中包括毛主席、華國鋒、周恩來、葉劍英、朱德、李德生、劉伯承等。
韋國清,壯族,開國上將,廣西東蘭人。土地革命時期,他加入紅7軍,是百色起義的先驅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來到淮北地區工作,負責新四軍淮北軍區的建設,並參與土地改革,為擴大新四軍豫皖蘇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他兼任山東野戰軍縱隊司令。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福州市市長和廣西省省長,位居正部級。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我軍援越抗法鬥爭的第一人,1950年,他曾率軍事代表團存取北越,幫助越軍收復廣南等省。
1989年6月14日,韋國清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6歲。
倪誌福,江蘇川沙人,工人出身。曾任國營六一八廠總工程師、中華全國總工幹部學校校長、北京市委第二書記、上海市委第二書記、北京市總工會主任、天津市委書記和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等要職。
他早年在上海德泰模型工廠當學徒,解放前後進入國營六一八廠工作,逐漸成為了國營廠的工程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在眾多勞模工人中嶄露頭角,得到毛主席的賞識,先後擔任北京總工會主任和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成為國家的副國級幹部。
2013年4月24日,倪誌福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0歲。
李瑞山,陜西延長縣益枝村人,參加過隴東根據地的建立,曾任團中央兒童局書記、中央青委巡視員、共青團延長縣縣委書記、隴東地委青委書記、黑龍江望奎縣縣委書記和寧鄉縣委書記等職。
他是一位從兒童團出身的幹部,早在紅軍時期,他就主持陜北隴東青委工作,是隴東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解放後,李瑞山先後擔任湖南省農村部部長和陜西省委第一書記,成為了國家的正部級幹部。
1997年10月22日,李瑞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馮鉉,江蘇武進人,畢業於莫斯科列寧學院。他曾在東北局社會部副部長、新疆新兵營政治處主任、中央社會部室主任、中央調查部副部長、新中國駐瑞士公使等職上任職。
馮鉉是我軍內部著名的統戰專家,在革命年間,他曾多次隨同周總理赴白區談判,一度擔任北平軍調處的秘書長。解放後,馮鉉就任國務院外文出版局局長一職,位居副部級。
5、孔照年孔照年,山東平陰人,曾擔任海軍汕頭水警區司令員、江漢軍區獨立旅1團參謀長、海軍廣州基地副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等職務。
孔照年是我軍海軍部隊的奠基人,他曾在革命年間參加山東遊擊隊和八路軍,擔任過中原野戰軍的副團長。新中國成立後,孔照年就任汕頭水警區副司令員。
不久,十大會議在北京召開,他當選為中央委員。值得一提的是,孔照年還曾活捉敵偽孫良誠部參謀長野紀印,在六八海戰中,他消滅敵軍上百人,贏得了中央的通令嘉獎。
2019年2月2日,孔照年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3歲。6、李強李強,江蘇常熟人,曾任共青團上海浦東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對外貿易部部長、中央軍委軍工局副局長等職。
李強是我軍內部著名的無線電專家,在革命年間,他長期負責我軍的軍工生產和廣播研究,為我軍軍力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李強就任外貿部部長等職。
李震,河北槁城人,是一位英勇的開國少將,他於1914年出生,1973年逝世,享年59歲。他曾擔任解放軍沈陽軍區的副政委、山西抗日決死縱隊第2團政治處主任、重慶總工會主席、第3兵團政治部主任、公安部部長、解放軍12軍政委等職務。
在革命年間,他積極參與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建立,並奉命解放開封、合肥等城市。新中國成立後,他被調往公安部工作,並在十大會議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然而,1973年10月21日,李震在北京自盡身亡,令人痛惜。
1. 李任之,廣東東莞人,是東莞學生救國會的成員。他在革命年間長期領導黨的行政和軍事工作,曾任皖北軍區宿縣軍分區政委、睢縣縣委書記、安徽省委工業部部長、安徽省委書記、泗北縣委書記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湖北省委書記等職。1983年2月,他在武漢去世,享年64歲。 2. 邢燕子,天津人,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著名的勞模。
她紮根農村,努力奮鬥,為農村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她曾受到毛主席5次接見,被譽為「最美奮鬥者」。
2022年4月6日,因病去世,享年81歲。
10、於桑,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幹部,曾長期負責中央的保衛工作,並深受毛主席的信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擔任公安部顧問,積極支持撥亂反正,使得全社會步入正軌。
11、吳濤,開國少將,曾任晉察冀軍區第10團政治處主任、中央軍委直屬政治部主任、綏西墾區工委組織部部長、何江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等職。
他是我軍早期的一位戰將,在新中國成立前後,他長期負責我軍的政工工作,並為晉察冀我軍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解放後,他以四野炮兵的身份出任軍委直屬政治部主任,後八大會議在北京召開,他出任華北局委員和內蒙古軍區黨委書記,成為了我軍的大軍區司令員。
12、楊春甫,河北任丘人,曾擔任張家口市委書記、張家口市長等職。他是東北解放的功臣,在革命年間,他參加了張家口、遼沈、平津、武漢等戰役,一度擔任51軍的政委。
新中國成立後,楊春甫升任為解放軍空軍幹部部部長、二機部部長等職,位居正部級。2011年8月28日,他於北京逝世,享年98歲。
13、吳大勝,湖北黃安人,曾參加過黃麻起義。他在新四軍第二師擔任合作總社主任、華東軍區後勤部車輛管理部部長等職。
長期負責我軍的後勤工作。象商丘、徐州等城市的解放,就由他的一份功勞。新中國成立後,吳大勝榮獲大校軍銜。
1962年,我軍改組地方省委,吳大勝榮升為江蘇省軍區第一政委。14、周興,江西永豐人,曾任西北政治保衛局局長、陜甘寧邊區保安處長、雲南省委第一書記等職。
他是中國共產黨情報戰線上的王牌特工,在延安任職期間,他粉碎敵特沈之嶽的入侵,贏得了中央領導的高度贊揚。1975年10月3日,周興病逝於雲南省委第一書記的崗位上,終年70歲。
15、莊則棟,原桌球世錦賽單打冠軍,江蘇揚州人。他曾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等職務。莊則棟是推動中美乒乓外交的關鍵人物,他的努力為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建交鋪平了道路。
16、段君毅,山東濮縣人,畢業於北平中國大學。他曾擔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第二軍分區政委、北平西區區委書記、中共鄂豫區黨委書記、四川省委書記、一機部部長、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和八路軍魯西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
段君毅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政工幹部,他早年曾參加泰西抗日根據地的建立,擔任過晉冀魯豫軍區後方戰勤部司令員。
解放戰爭開始後,段君毅被調到大別山區工作,在這裏,他發揮自己的專長,成功組建了鄂豫區黨委。段君毅曾參加過解放大西南的戰鬥,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四川計委副主任和四川省委書記,位居正部級。
2004年3月8日,段君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17、丁國鈺,中共黨員,曾擔任八路軍留守兵團第1旅2團政治處主任、紅28軍政治部保衛科副科長、紅25軍74師團長、四野42軍124師政委和遼寧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務。
參加過長征的他,在革命年間,他曾經殲敵上萬人,並贏得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贊揚。1955年後,丁國鈺擔任駐阿富汗首任大使、北京市委第三書記、駐巴基史坦大使等要職,位居正部級。
2015年5月11日,他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 18、丁可則,中共黨員,江蘇邗江人,曾任江蘇省總工會主任、江蘇省總工會副主席等職。
他出身於機床廠工人,上世紀七十年代,他曾經入選中央委員,位居正廳級。 19、馬寧,開國少將,河南沁陽人。
曾任八路軍129師11旅司令部參謀、中原野戰軍第12軍教導團副團長、太行軍區第一軍分區訓練參謀、解放軍空軍第1軍軍長等職務。
他參加過邯鄲、上黨等解放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他長期在空軍任職,曾經擔任解放軍空軍司令員。2010年12月3日,馬寧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1. 朱穆之,江蘇江陰人,參與了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他曾經擔任過新華通訊社特派記者、【金陵日報】編輯、太行分局宣傳科長、晉冀魯豫中央局宣傳科長、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等職務。
朱穆之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戰線上的傑出領導者,在新華社任職期間,他創作了許多深入人心的文章,成功地傳達了我軍的政策。
2. 安平生,陜西周至人,20歲開始投身革命事業。他曾擔任晉綏邊區師範學院教育長、平介縣委書記、廣東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雲南省委第一書記、昆明軍區第一政委等職務。
安平生親身經歷了華南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3. 王國藩,河北遵化人,曾任唐山地委第二書記、遵化縣委第一書記等職務。
他是一位著名的勞模,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他曾帶頭成立了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並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4. 張富貴,山東文登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工農兵英模。
他曾擔任山東省人大副主任等職務。張富貴是文登縣的第一個勞動模範,在三年困難時期,他曾帶領人民開墾荒地,並深得中央的信賴。
24. 郭玉峰:曾任晉察冀野戰軍第4縱隊29團政委,中央組織部部長等職。他在革命年間立下戰功,但在特殊年代犯有嚴重錯誤,被免職。
25. 江燮元:是一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曾在革命年間奉命解放沈陽、武漢等城市,一度擔任43軍的副軍長。
解放後,他歷任海南軍區參謀長、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授銜少將。 26. 胡繼宗:是肅寧縣的學生領袖,在革命年間,他曾參加冀東抗日民主暴動,並為冀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他出任甘肅省委代理第一書記,位居正部級。
田維新,山東東阿人,1916年生,21歲投身八路軍,曾任八路軍太行軍區祁縣獨立營政委、山西青年決死第三縱隊遊擊支隊政治處主任、解放軍11軍32師政治部主任、沈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和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要職。
田維新是山西解放的功臣,在解放戰爭中,他參加了諸如邯鄲、巨野、臨汾、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為華北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
新中國成立後,田維新出任川東軍區大竹軍分區政治部主任。不久,韓戰爆發,他率部入朝,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少將。
2002年8月2日,田維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28、張樹芝,湖南華容人,革命戰爭年代的名將。曾任晉綏野戰軍358旅716團團長、第一野戰軍6軍18師師長、八路軍120師警衛營營長、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公安4師師長等職。
張樹芝在賀老總的領導下,參加了湘西、齊會、青化砭、羊馬河、大同、集寧等戰役,為我軍的發展壯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張樹芝被授予少將軍銜,擔任西北軍區公安部隊第三分區司令員。他是賀老總培養出的優秀將領,一生致力於革命事業,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9、潘世告,江西萍鄉人,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他曾任萍鄉市委第一副書記、江西省總工會第一副主席等職,為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潘世告是安源工人出身,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逐漸成為了江西總工會的副主席。他的生平事跡和革命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2007年4月15日,潘世告在萍鄉去世,享年77歲,他的一生是為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奮鬥的一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和無產階級革命家。
30、任思忠,四川達縣人,新中國的開國少將。曾任共青團達縣宣傳部長、熱河軍區警衛團政委、廣州軍區副政委、政委等職。
任思忠是四野135師的政治部主任,在革命年間,他曾參加平津、衡寶等戰役,立下赫赫戰功。 31、饒興禮,湖北浠水縣人,湖北省委常委、浠水縣委委員、湖北省農會主席等職。
饒興禮是湖北人民公社的發起人之一,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曾主持湖北浠水等地的農業改革,一度擔任浠水縣委書記。
2000年5月20日,饒興禮在武漢去世,享年75歲。 32、李水清,江西吉水人,開國少將,曾任國務院一機部部長、紅1軍團政治部宣傳隊長、晉察冀軍區7團政委、67軍199師師長、67軍副軍長等職。
李水清是紅1軍團出身的戰將,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曾多次立功,並被提升為67軍的副軍長。解放後,李水清出任第二炮兵司令和中央軍委委員等職,位居正部級。
2007年8月31日,其在北京去世,享年89歲。 33、李順達,河南林縣人,歷任中共平順縣委書記、林縣西溝村民兵大隊長等職。
李順達是河南省林縣的勞模,在抗戰時期,他曾組織民兵武裝抗日日寇,深得全村民眾的信賴。解放後,李順達就任晉東南地委書記一職。
1983年7月1日,其不幸逝世,終年68歲。
34、蔡嘯蔡嘯,台灣台南人,開國大校,曾任新四軍教導總隊副隊長、新四軍蘇中軍區偵查科科長、台盟總部理事會主席、三野20軍副團長等職。
他是十大中央委員中唯一的台灣人,解放後,他曾出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群工部部長、空軍17航校校長等職。1990年1月11日,蔡嘯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35、謝家祥謝家祥,江西瑞金人,曾參加紅9軍團的建立,曾任四野45軍134師政委、軍委警衛營特派員、八路軍警備第1旅政治部鋤奸科科長、成都軍區政委、解放軍政治部主任等職。
他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將,曾參加抗美援朝戰役,是誌願軍54軍的政治部主任。 36、焦林義焦林義,河北平山人,17歲參加革命,曾任北嶽區黨委組織部幹事、平西地委宣傳部長、宜昌地委組織部長、粵東黨委第一書記等職。
他是河北解放的功臣,新中國成立後,他長期在廣東任職,一度擔任廣東省委書記一職。2005年6月20日,焦林義因病在廣州去世,享年85歲。
彭紹輝,開國上將,湖南湘潭人,曾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紅六軍團參謀長、紅1軍團師長等職,是彭老總在軍事方面的得力助手。
他是唯一參加過三個方面軍長征的開國上將,長征期間歷任八路軍教長、呂梁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後在總參任職。
197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