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王夫之【讀通鑒論·漢惠帝】2強兵守邊內文外武B

2023-12-31歷史

【原文】

唐當天寶之前,無握禁兵於輦轂者,故撲二張、諸武如縛雛之易。借曰不競,然且安、史犯闕而旋踵以平。真元以後,魚朝恩、吐突承璀、王守澄、劉季述所挾以驕,而廢主弒君如吹枯而振槁(gao),其所恃者,豈非天子所欲聚以自競之兵乎?垂及五代,郭氏攘(侵奪)於前,趙氏奪於後,不出郊關而天下以移。究所以禦夷狄而除盜賊者,又不藉此也。則天子未能有兵,聚兵以授人之亂而已。

【譯文】

唐代在玄宗天寶時期以前,沒有人能夠在京城天子腳下掌握禁軍統帥大權,所以消滅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和武三思等武氏勢力的時候,就像捆小雞一樣容易。如果說沒有人在皇帝身邊統領禁軍會使中央力量不夠強大,可是安史之亂發生後沒多久,唐政府軍就把叛亂平定了,說明事情並非如此。唐德宗貞元時期以後,魚朝恩、吐突承璀、王守澄、劉季述等人驕橫跋扈,而且廢立甚至弒殺皇帝就像摧枯拉朽一樣容易,他們所憑借依仗的,難道不正是皇帝聚集在身邊、希望借以自強的禁軍嗎?到了五代時期,先是郭威奪取了後漢的江山,建立後周;後是趙匡胤篡奪了後周的天下,建立北宋。他們都是還沒率軍走出都城四郊的關門就實作了改朝換代。實際上,國家抵禦周邊少數民族、剪除國內叛亂時所憑借的,並不是聚集在京城的禁軍。由此可見,天子將精兵聚集在京城,並不能使自己實際掌握軍權,只不過是把軍隊集中起來交給別人去犯上作亂罷了。

【原文】

邊僥之備不修,州郡之儲不宿,耀武於法宮明堂之側,舍德而欲以觀兵(炫耀武力),棄略而欲以衒勇,天子之服天下,豈以左矛右戟、遙震遐方(遠方)而使讋(zhe懼怕)乎!唯兵在外而守在夷也,則外戚奄宦、遼遠而不相及,利不足以相啖,威不足以相灼,怵(chu害怕)然畏天下之議其後而無挾以爭。即有逆臣猝起以犯順,亦互相牽曳而終以潰敗。推而大之,舜、禹之舞幹而三苗效順,亦惟不與天下競勇而德威自震,胥此道焉耳矣。嗚呼!聚兵於王室以糜天下於轉輸,只以召亂而弗能救亡,豈非有天下者之炯戒(明顯的鑒戒)哉!

【譯文】

邊境的防禦設施不完備,州郡的戰略物資儲備不夠持久,卻在朝堂之側炫耀武力,舍棄德行的修養而去向天下顯示軍力,放棄法度方略的建設而去炫耀武勇,天子使天下歸心,靠的難道是左手持矛、右手執戟,聲威震懾遠方從而使他們因畏懼而歸附嗎?只有將軍隊放在邊境上抵禦少數民族,才能使外戚、宦官都鞭長莫及,其中的利益不足以使其相互傾軋,威勢不足以使其相互爭鬥,他們每天都戰戰兢兢,懼怕天下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地議論,因而不敢擁兵相互爭鬥。即使有逆臣賊子敢冒下之大不韙,突然發動叛亂,也會因為相互牽制而最終潰敗。由此推而廣之,舜和大禹修文德而使三苗部落效忠歸順,也並不是與天下比拼武力,卻能夠以德行和威勢震動天下,用的也只是這種方法而已。唉!將精兵聚集在王室周圍而使得天下因為轉運龐大的軍需物資而疲憊雕敝,最終只能招致禍亂而不能挽救國家危亡,這難道不是統治者們最好的前車之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