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彭德懷提議拍攝【智取華山】,毛主席看後問:老英雄們的生活如何

2023-12-24歷史

前言

毛主席看過【智取華山】後,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道: 「他們是立下大功的人,如果他們生活困難,要給予特殊照顧。」

彭德懷率軍挺進西北

1949年1月1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從這天開始,中國歷史的支點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蔣介石的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為能爭取到時間重整旗鼓,蔣介石便發出求和聲明,想要借此挽回頹勢。

當毛主席得知蔣介石發表的求和聲明後,便對周總理說道: 「蔣介石他還有什麽新花樣,他還不是那老一套。他求什麽和,他的求和跟以往的每次求和一樣,不過是一個虛偽的幌子,他的目的還不是為了保存中國反動勢力和美國在華侵略勢力。」

為了徹底揭穿蔣介石的真面目,毛主席分別於1949年1月4日至2月15日,連續為新華社撰寫了【評戰犯求和】【四分五裂的反動派為什麽還要空喊「全面和平」?】等一系列的評論文章。

毛主席所撰寫的這些文章,對蔣介石而言,遠比百萬大軍的進攻更讓他難受。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離開了國民黨總統寶座,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就是這一個代字,就足以說明李宗仁充其量只是前台的一個唱戲的,而真正的幕後掌握實權的還是蔣介石。

蔣介石的這點小伎倆,怎麽可能騙得過毛主席。在【關於時局的聲明】一文中,毛主席提醒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必須註意:

在未實作真正的民主的和平以前,你們絲毫也不應當松懈你們的戰鬥努力。對任何敢於反抗的反動派,必須堅決、徹底、全部地消滅之。

在與南京政府進行談判的同時,為了適應在全國更大規模作戰的需要,中央軍委根據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於1月15日發出了【關於各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的指示。

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西北野戰軍從1949年2月1日起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其中,彭德懷擔任第一野戰軍司令員、政治委員,張宗遜、趙壽山任副司令員,閻揆要任參謀長,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有7個軍2個直屬騎兵師共15.5萬多人。

4月1日,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到達北平,和以周總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團經過半個月的談判,擬定了一個國內和平協定。可在送出南京政府簽署時,被南京政府拒絕了,這其實是被蔣介石拒絕了。

這個結果,早就在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預料之中。就在南京政府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後的4月21日,毛主席和朱老總,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隨著這道命令的發出,各大野戰軍向尚未解放的南方和西北各省進軍,開始了最後的征戰。

在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之初,第一野戰軍實際上只有15萬多人,而此時胡宗南在西北的兵力還有13個軍33個師約17萬人的兵力。如果單純數量上來看,兩支部隊相差不大,但真正從實力上來講,胡宗南的隊伍還是略勝一籌。

倘若胡宗南再與青海的馬步芳和寧夏馬鴻逵的近20萬兵力一聯手,那第一野戰軍的勝算就更不好說了。

不過在彭德懷準備出發前,毛主席便找到彭德懷說道: 「太原戰役進入了最後攻堅階段,勝利在望,可向前同誌卻突然病倒了,現在急需一個人去接替他指揮。彭德懷同誌,你先到太原前線去接替向前同誌實施作戰指揮,你看怎麽樣?」

彭德懷聽後,便嚴肅地說道:「主席,我去可以,但我有一個條件。」

毛主席聽後先是一楞,旋即笑著說:「這可是天大的奇事,誰都知道我們的彭大將軍幹什麽事從來都不講條件,這一回要提個條件出來,我想這個條件也非同小可。可以,你就說出來看看。」

彭德懷直言道:「向前同誌仍是戰役總指揮,我去協助他。」在聽到彭德懷提的這個條件後,毛主席答應了下來:「行,這個條件可以答應,不過特殊情況還是由你當機立斷。在太原戰役結束後,周士第的第18兵團、楊得誌的第19兵團,歸你第一野戰軍,你可以帶去投入西北作戰。」

就這樣,彭德懷去西北作戰之前,便前往太原前線協助徐向前同誌進行指揮作戰。

彭德懷在到達太原前線後的一次總前委擴大會議上,很風趣地說同誌們,我這次來太原的任務一是學習大家攻打太原的經驗,二是來帶兵的。

因為關於調18兵團和19兵團到西北參加第一野戰軍解放大西北的事,此前只有彭德懷及第一野戰軍的幾位領導知道,毛主席並未對其他人講過。所以,聽了彭德懷的這番話後,華北野戰軍的同誌一時有些迷惑。在聽後彭德懷的解釋後,大家才明白過來。

隨後,彭德懷在徐向前對太原戰役總體部署的基礎上,又作了具體的部署,並成功組織了戰役的總攻。

4月24日,太原戰役勝利結束,這一仗共殲滅國民黨軍13.5萬人,徹底摧毀了閻錫山集團在山西長達38年的反動統治。

就在太原戰役勝利結束後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25日,毛主席從整個局勢考慮,電令徐向前、周士第並告彭德懷:

18兵團及19兵團改隸第一野戰軍建制,爾後行動整訓及補給等統聽彭德懷同誌指揮區處。

隨後彭德懷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對第18兵團和第19兵團進行了短暫的補給和整訓後,於5月26日後,率領部隊踏上了西進的征程。

按照彭德懷的部署,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周士第率部由風陵渡西渡黃河,向陜西關中地區進發。第19兵團在司令員楊得誌、政治委員李誌民的帶領下經禹門口西渡黃河後,進入陜西腹地。

5月1日,毛主席又把由中原軍區領導的堅持在陜南作戰的第19軍劃歸彭德懷指揮。自此之後,彭德懷所指揮的第一野戰軍的兵力由15萬人增加到了35萬人,外加上西北的地方部隊,西北地方的總兵力達到了40萬。

智取華山

彭德懷率部進入西北戰場後,總體而言將胡宗南部隊打的是節節敗退。在經扶眉戰役之後,胡宗南便準備放棄關中平原退守秦嶺時,胡宗南將關中和隴東戰敗的士兵集合在一起,組建成了陜西保安第6旅,由韓子佩擔任旅長,妄圖鉗制人民解放軍對他的進攻。

韓子佩出身於黃埔軍校,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保安處科長、團長、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司令等職務。

盡管韓子佩本身有點軍事才能,但在大環境下,他的那點軍事才能根本無法起到任何作用。比他更出色的胡宗南,尚且在解放軍的進攻下敗退,韓子佩所率領的那支拼湊隊伍,更不是解放軍的對手。

韓子佩在戰敗後,並沒有四處亂跑,而是帶領自己的心腹部隊前往華山,準備在此處占山為王。韓子佩上山後將道士們積攢下來的糧食和食品全都占為己有,並對華山的防務進行了周密的部署。

在經過韓子佩的部署後,能上山的所有路口都被封鎖了。華山自古以來就是以險而聞名天下,華山的東、西、南三個方面全都是峭壁和懸崖,無路可走。要想上華山,只有北面有一條蜿蜒曲折的棧道可以上去。

韓子佩殘部雖然人不太多,但如果不徹底消滅的話,將後患無窮,尤其是像華山這樣的名勝之地,絕不能為百姓留下這樣的隱患。

彭德懷在經過考慮後,便決定將韓子佩殘部給殲滅掉。由於韓子佩人數不多,為此這個任務就交給了大荔軍分區的路東總隊。

在接到這個任務後,路東總隊司令員馬華亭便召開會議: 「我認為,我們目前首先要盡快摸清華山上到底有多少敵人。」

隨後,有人提議道:「盡管華山易守難攻,但只要我們守住下山的通道,敵人總會有彈盡糧絕的時候,到時候我們就省力多了……」

不過路東總隊政治委員王盛榮,站起來明確反對道:「這樣可不行,根據我的了解,華山上各道觀儲存的糧食不少,要是他們在上面呆上個一年半載,難道我們也要守一年半載嗎?況且現在全國形勢發展迅猛,全國解放指日可待,難道我們要等到全國都解放嗎?」

王盛榮的這番話,讓整個會場鴉雀無聲。

王生榮說道這裏停了好一陣才接著說,如果我們從正面進攻,那麽部隊的傷亡肯定會很大。所以,我們必須尋找一條能夠上華山的路。前幾天,在四周的村子走訪時,有百姓說黃甫峪

有個老人曾從後面上過華山,可惜他已經病逝了。不過,我想他的家人可能也知道這條路。

聽到這裏,司令員馬華亭接著說: 「政委分析得很好,我們不能等,我們要想盡辦法將韓子佩這個釘子給拔掉。政委提供的這個訊息很及時,就讓偵查參謀劉吉堯帶領一個偵查小分隊,迅速查清這條線索。」

劉吉堯接到任務後,便率領小分隊趕往黃甫峪。在一位老鄉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位曾上過華山的年輕人,名叫王銀生。在向他說明來意後,對方也願意提供幫助,在將一切物資準備完善後,大家便開始準備開始上山。

為了確保順利完成任務,王生榮和劉吉堯對上山的人員進行了認真的挑選。當時劉吉堯盡管只有二十七八歲,但他一直擔任偵查工作,做事風格很沈穩,於是王生榮就將這個重任交給了他,還另外挑選了6個戰士,加上王銀生,組成了8個人的偵查小分隊。

對於這次的任務,王盛榮給劉吉堯他們反復交代: 你們的任務是偵查上華山的路和敵人,不是去打仗,所以你們一定要註意隱蔽,千萬不要暴露目標。

6月13日天剛亮,小分隊在劉吉堯和王銀生的帶領下出發了。王銀生走在最前面,其他人緊緊跟著。王銀生帶他們走到一處高約60公尺的石壁面前,說:「我們就從這兒上。」

戰士們擡頭一望,只見石壁上光禿禿的連一棵樹都沒有,只有一些凸露著的石頭。幾個戰士雖然都是尖子兵中的尖子,有著過硬的軍事素養,但看到眼前的場景,還是忍不住地倒吸了一口冷氣。

王銀生將挽了活口套子的繩索用竹竿挑著掛在一個突出的巖石上,用手拉了拉,感覺可以受力後,便抓著繩子很快就上去了。看到王銀生很利索地爬上去,戰士們也不甘示弱,如法炮製很快就爬了上去。

劉吉堯一行人攀上石壁又走了五六裏到了有名的風景點「飛雲峽」。兩山之間由一根躺著的木頭連線著。一位戰士剛剛用腳踏上,王銀生驚呼一聲,一把將戰士拉了回來。這個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架的「獨木橋」,早在風吹日曬下成為了朽木。

王銀生用手中的竹竿,用力地捅了捅,只聽「哢嚓」一聲斷成了兩截。這時大家看著王銀生,向他詢問道:「這我們應該如何過去呢?」

王銀生想了想,他將挽好的繩套用力向對面山崖一扔,精準無誤地套在對面一棵松樹的樹杈上。他用勁拉了拉,感覺沒問題,便用蕩秋千的方式「飛」到了山那邊。

偵查戰士們學著王銀生的樣子,一下全都過去了。在跳這個山澗的時候,誰也沒多想。等到跳過去的時候,才發現要從這個山澗再返回去除非長了翅膀飛過去,因為對面光禿禿的,沒有一個能栓繩子的地方。

返回去的路斷了,他們一下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一切只能靠他們自己。在這樣的場景下,劉吉堯略一沈思,然後說道:「開弓沒有回頭箭,繼續前進!」在克服種種難題後,他們一行人終於上了北峰隱藏了起來。

這個時候,他們每個人都在思考該如何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這個時候想要按照原先計劃返回,已經是不可能了,只有前進了。劉吉堯分析道: 「我們人少力薄,想要消滅韓子佩,只能靠智取了。為了迷惑敵人,我們每兩個人為一排,我喊到哪個排,你們就高聲應答,讓敵人以為我們人多,自動投降……」

偵查小分隊經過休息後,在晚上零時左右,按照計劃開始行動了,8個人從四面向匪徒摸進。在月光的照映下,匪徒身影清晰可見,戰士路德才輕手輕腳地摸到敵人面前,用槍用力將其卡住,另一名戰士趁機奪下了敵人的槍。

在從敵人口中摸清敵情後,劉吉堯一行人便按照原定計劃形式,向敵人的住所發起了進攻。

韓子佩部隊中大多數人都是被抓來的壯丁,沒有危險的時候,還能充充人數。可一旦遇到危險,一個比一個投降得快。除去少數幾個人外,其余所有人都舉手投降,被繳械看押了其阿裏。

西峰的韓子佩在聽到槍響後,一個電話打到北峰:「怎麽回事,那邊有槍聲?」劉吉堯拿起話筒,巧妙地回答:「哨兵不小心走火了。」就這樣,避免了引起韓子佩的警覺。

再說山下等著接應的部隊等了一天一夜,不見偵查分隊的訊息,很是著急。忽然聽到山上響起了槍聲,他們知道山上一定出事了。

司令員馬華亭知道情況緊急,立即命令駐守在華山腳下的部隊強攻上山。

劉吉堯等在占領北峰後,除留兩名戰士看守俘虜外,其余人在他的率領下,向北峰下面第一道防線的敵人發起了攻擊。由於居高臨下,外加上有從山下增援的部隊,很快便剿滅了華山北峰的敵人。

隨著華山北峰的突破,韓子佩便成了甕中之鱉,只好舉手投降。

6月底,在大荔軍分區召開的慶功大會上,西北軍區副司令員王維舟到會,並宣讀了第一野戰軍暨西北軍區的嘉獎令,授予劉吉堯「特等戰鬥英雄」稱號,王銀生等為「一級戰鬥英雄」。王銀生還光榮地加入了人民解放軍的行列。

彭德懷提議拍一部電影

在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曾前往陜西視察工作,在工作之余還登上華山看了看。望著眼前景色,彭德懷想起了自己指揮部隊解放西北的往事,然後感嘆道: 「如果能拍一部有關攻克華山的電影該有多好?」

同行的賀龍、甘泗淇等西北黨政軍領導一行,都表示:「可以拍,在解放西北的戰爭中,有不少戰役發生在華山周圍……」

彭德懷所說要拍的電影,就是後來的【智取華山】。不管是從劇本的創作還是選角,【智取華山】拍攝團隊都非常的用心,在經過數年的拍攝,終於於1953年拍攝完成了。

這部影片在拍攝完成後,曾送往中央進行審查。當時毛主席、周總理、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都前來審看,在看完這部影片後,毛主席便向陪同的同誌詢問了,影片中的原型人員,這些老英雄們生活情況如何?

在得知這些老英雄的近況後,毛主席說道: 「他們是立下大功的人,如果他們生活困難,要給予特殊照顧。」

當時朱老總在看後,便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能否將這個影片名字改下,‘奇取’能否換成‘智取’?」

毛主席笑著說:「很好,朱老總的這個提議非常好。」就這樣這部影片的名字就從【奇取華山】變成了【智取華山】。這部電影在上映後,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