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怕打碎自己的壇壇罐罐,要上歷史的恥辱柱

2024-02-01歷史

公元208年,實際上處於割據狀態的中華大地迎來了決定前途命運的時刻。

劉表去世,曹操南下,統一戰爭進行到了關鍵的時刻。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曹操控制的漢廷任命他為青州刺史。將他遷移出荊州,而後殺害。

劉表的長子劉琦率軍屯駐江夏,和劉備合力共抗曹操。諸葛亮出使東吳,和東吳主戰派合流,對孫權曉以利害,痛陳優略,勸動孫權決定抗曹。孫劉聯軍在赤壁和曹操展開決戰,取得了勝利。

劉備上表漢獻帝,表表劉琦做荊州刺史。公元209年劉琦病死,劉備自己上,欲領荊州牧。曹操控制的漢廷並未同意,自命荊州刺史。與此同時,東吳也占據了一部份荊州,也開始任命荊州地方官,從此荊州被一分為三。

荊州七郡,分別是南陽、南郡、江夏、長沙、武陵、零陵和桂陽,其要沖在襄陽和江陵,其中襄陽位於南陽,江陵位於南郡。自古以來,南陽和襄陽就是一體,因此南陽賺錢襄陽花,合情合理。

赤壁之戰後,曹操占領南陽,任命曹仁駐守江陵。周瑜率軍鏖戰一年,未能攻克。

劉備把江夏給了孫權,南下攻打武陵、零陵、長沙和桂陽,劉備集團用兵如神,加上在荊州多年,仁德大名如雷貫耳,各地心向劉備,很快,劉備全收四郡。後和周瑜合兵一處,孫劉聯軍北伐,擊敗曹仁,曹仁撤離江陵,退守襄陽。

於是,東吳占據了江夏和南郡,曹操手裏只剩下了南陽。

到210年,三分荊州,孫權占江夏和南郡兩個郡,曹操手裏南陽,劉備四郡。而南郡地處東吳領土最西北端,上為曹操,下為劉備,江東的士卒就對這塊土地產生了想法。魯肅提出,不如把南郡給劉備,長沙和桂陽給孫權。兩方一換二。

劉備想要打仗,東吳不想要打仗。而南郡人口極多,經濟繁華,一個南郡換兩個窮郡,理所應當。這樣交換,雙方都覺得有利。於是,在魯肅的撮合下,雙方愉快的做了領土交換。

戰爭年代,一切以實際控制為準,你說法理上是你的,法理上的東西對面也能找出來理由。被曹操所滅的諸侯哪個沒有正當理由反曹?這就是戰爭的邏輯,拿下來的,才是你的。

過了不久,魯肅去世,呂蒙接替魯肅。公元219年,關羽策動軍馬,鏖戰襄陽,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打的曹操只想遷都,呂蒙找到孫權,陳述了一番。

呂蒙說,以前的時候,魯肅等人認為,曹操還在北邊,適合和劉備共同防禦。現在形勢不一樣了,只要我們讓征虜將軍駐守南郡,讓潘璋駐守白帝,同時令蔣欽率領機動力量,在長江上下遊弋巡回防禦,敵人去哪他就去哪支援,呂蒙自己在前面駐守防禦,這樣的話,我們就不需要關羽來防曹操。

如果現在我們趁著關羽打曹操,我們也打曹操,就算獲得了徐州,也難以保全。日後曹操必來爭奪徐州,就算有個七八萬人,也難以抵擋。

不如我們把關羽偷了,依托長江防線駐守。價效比最高。孫權采納了關羽的意見,決定和曹操達成和平,把關羽偷了。於是,呂蒙白衣渡江,偷襲關羽,導致關羽敗走麥城。

於是,在赤壁之戰這個原本可能改變鼎足三分的節奏後,呂蒙又打出了一個改變中國歷史的仗。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關羽在襄陽壓制曹仁,只要東吳在東線,圍困合肥,直取徐州,曹操再有一年就要去世,到時候至少是二分天下。

但是,呂蒙的考慮有自己的原因。

現在東吳和蜀漢能並立,主要是外面有曹操。一旦曹操不在,東吳的人能打的不多,只有第一批建國的老臣經歷了戰爭,後面的江東士族傾向於和平,也就是不打,一旦這一代人去世,後面的人從沒有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能打得過劉備嗎?

打不過,東吳這樣子,本來就是一個在誰手裏覆滅的問題,倒不如想辦法自守。

倒不是偷襲可恥,戰爭中的偷襲不僅不可恥,還是常用的手段,可恥的是為了自己的算計,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背棄盟友。

教員教導過我們: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自己菜,自己愛和平,就怕打碎了壇壇罐罐,一點勇氣都沒有,最後做出背盟之舉,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也就是唯一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