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95歲抗戰老兵李文軒:「美齡號」飛機的警衛

2024-07-29歷史

若論及民國的風月情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定然是無法回避的,在這當中,最為矚目的女性當屬宋家三姐妹。此三姐妹在當時皆為不容小覷之人,但若言及誰最為風光,那大抵便是宋美齡了。

作為蔣介石的至愛,宋美齡兼具美貌、財富、權勢與榮耀。當初,蔣介石以專機「美齡號」取悅宋美齡,然而宋美齡不僅掌控著蔣介石。

作為宋美齡的貼身護衛,在「美齡號」上的一人,雖時光流轉,雖當初未將宋美齡的面容銘記於心,卻始終對她難以忘懷。

【年少被迫上戰場】

故事的主角為李文軒,一個極為普通之人,其籍貫為河南許昌,家中乃實實在在的農民。於那戰亂之時期,窮苦人家最大的幸事便是平平安安地生存,然而,如此一個簡易的願望,上天都未準許李文軒達成。

1941 年,時年 17 歲的李文軒,正值青春韶華,然而,氣勢洶洶的國民黨將其帶走。在當時那個時期,此般情形頗為常見,民間稱之為「抓壯丁」。彼時,國民黨為確保兵員充裕,遂大量征兵。

起初征兵時需進行嚴格篩選,然而彼時戰亂頻仍,近乎多數壯丁皆身體孱弱且疾病纏身,符合要求之人極為稀少。

故而最終他們透過兩種途徑來化解此問題,其一為出資購買,此種方式催生出一個全新職業——「兵販子」。眾多貧困人家為求生存,皆會因少量的安家費用而將自家子女送出。

第二種方式為「抓」,於深夜強行破門而入,把壯丁捆綁後擄走。此般行徑致使無數失去丈夫、兒子的妻母悲痛號哭,甚至有部份家屬因此而自盡。

李文軒以此種方式成為國民黨新兵,初涉此道的他斷無可能即刻被遣往戰場。歷經三個月之訓練,他方勉強達到合格標準。

訓練時光頗為短暫,盡管條件艱辛,然而他於此過程中結識諸多好友,他們年齡相近,誌向相同,日子亦算溫馨。

然而戰爭未曾止息,訓練完畢後,他加入國民黨第 92 師 142 連特務部。李文軒所屬部隊被遣往湖南華容區域,與日軍展開交鋒。初次踏上戰場的他,雖滿懷熱忱,可實際情況卻極為嚴峻。

在子彈於其身旁持續飛掠,炮彈在其周遭頻頻炸響之際,李文軒的神經長久地處於緊張態勢,即便這樣,他還得無奈目睹那些與自己日夜相伴的戰友逐個倒下。

於生死絕境間,他驟然陷入迷茫,這般日子自己究竟需持續多久?倘若得以存活,那他的出路又在何方?

【戰績不俗當護衛】

當將生死置之度外時,恐懼仿若自行消逝。每當老兵們見到這個孩子,總會調侃地問他:「懼否」?李文軒回應道:「懼,怎能不懼,生命僅有一次」,但他接著又言:「懼又有何用?既已遭遇,唯有奮力一搏,斷不能做逃兵」。

起初,他所屬部隊的裝備欠佳,在對抗日本人時頗顯吃力,幸得援軍及時抵達,雙方軍力遂分高下。李文軒於此次戰役中僥幸存活,然而彼時他們訊息不暢,全然不知日軍已投降之事。

他從一名日本人處得知此訊息。彼時,他正在執行任務,碰巧遇見該日本人,此人對他們頗為禮貌,其後他方知曉日本已然投降。

這一喜訊使李文軒頗為激動,其人生仿若望見了希望之晨曦。鑒於他在此次作戰期間表現較為卓越,國民黨遂命他承擔「美齡號」的警衛職責。

「美齡號」頗具來頭。1943 年,中美蘇於開羅舉行三巨頭會議,宋美齡作為中國代表團隨行人員之一。她致電羅斯福,呈報中國飛機的情況。已先期抵達開羅的羅斯福,遂派遣自己的總統座機「聖牛」號專程赴華,迎接蔣介石與宋美齡。

自彼時起,宋美齡期望能擁有一架大型波音專用飛機。1945 年,蔣介石獲美國總統贈予的一架高級波音客機,遂將此機命名為「美齡號」。該「美齡號」系 C - 47 型飛機的二代改良產物,機內配備舒適沙發與一張寬大軟床,且裝有當時極為罕見的空調設施。

鑒於李文軒與宋美齡之間存在顯著的階級差距,致使李文軒在面對宋美齡時始終不敢擡首,且宋美齡並非時常身處「美齡號」,故而他們相見的契機極為稀少。

李文軒竟連宋美齡的容貌都印象模糊,此乃其人生之憾事。身處該崗位的李文軒,雖不必再時刻為性命擔憂,然而其內心已然有所轉變。

【戰爭打響上前線】

1949 年轉瞬即至,彼時解放戰爭已然終結,李文軒加入國民黨已有數年。倘若起初他尚會被那些所謂的口號蒙蔽,那麽現今他已然洞悉此黨派的腐朽之態。

國民黨最為嚴重的腐敗體現於吏治的腐敗,而此般吏治腐敗即為最大的腐敗,乃一切腐敗之源頭。腐敗官員遍布政權機關的諸般領域,恰似為國民黨政權的肌體註入了一劑毒藥。

李文軒目睹了諸多的腐敗、受賄、敷衍塞責與無知現象,各級官員無非是一群趨炎附勢、以權謀私的政客官僚與追名逐利之輩。他們將困苦的民眾視作野草,對百姓淒慘的生活置若罔聞,如此政黨,何人願從?

於是,李文軒陷入糾結與矛盾之中,其一,他不願再為國民黨效命,其二,他自身尚無充分能力脫離此地。故而,在諸多夜晚,李文軒內心的苦痛無人知悉。所幸,有此想法的年輕人數目不少,他並非個例。

經其所屬部隊研討決定,他們毅然集體起義,此乃眾多年輕人的英勇之舉。起義成功後,他們被編入解放軍第 20 軍。

自國民黨轉至共產黨,李文軒切實體會到其間差異,也深切領會到共產黨何以能贏得最終勝利。於此,他摒棄了忐忑心緒,竭力響應號召以建設新中國。

安寧的氛圍往往使人深感幸福,其無需再時刻憂慮自身生命安危,亦不必每日惶恐不安。李文軒對自身當下情形頗為稱心,倘若可行,他期望時光能定格於此瞬,自己的美滿生活能夠更為長久。

然而,並非所有期許皆能獲得回應。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李文軒被派往戰場,安寧的生活再度被擾亂,不過此次他的心境已然全然不同。

【奔赴北韓進部隊】

彼時之中國,方才歷經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初從廢墟中起身之民族,於各方面皆遜於西方列強。故而,中國人民誌願軍於北韓戰場之上,境況極為艱難,然即便如此,其亦造就了一項常人難以企及之歷史偉業。

在歷經半個月的交鋒後,誌願軍使自詡為「精英之精銳」的美國陸戰一師潰不成軍、四處逃竄,尚未逃脫的美軍則被盡數殲滅。

鑒於物資的匱乏,他們總是把最優的物品給予傷員,而自身則默默承受著寒冷氣候與不佳食物。

好在長津湖一役後,美軍充分認知到我軍的實力,扭轉了對我軍的固有看法。而我軍持續從作戰裏獲取經驗,日益強大,對作戰節奏的把控亦愈發精準。

曾於國民黨內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李文軒,在戰鬥時亦能從容應對,盡管數年歲月頗為艱辛,然總算保住了自身性命。

需明確,於此次戰役中,我軍有183108人犧牲,此數位意味著眾多烈士生命的消逝。

李文軒於抗美援朝期間奮勇作戰,成績斐然,榮立三等功,成為戰鬥英雄。此次戰爭使李文軒收獲甚多,目睹誌願軍能夠扭轉乾坤,將困境轉為勝勢,此般偉大功績令其終生難忘。

李文軒歸國後,憑借戰功獲重用,得以擔任官職。此乃李文軒始料未及之事,身為出身窮困鄉村的農家子弟,竟能達此地位,莫大的欣喜令其茫然無措。

他未意識到,此非其人生之盡頭,不久他會遭遇更為嚴峻的困境。

【被人舉報回老家】

起初,李文軒於該職位上工作順遂,事業與家庭皆幸福美滿,諸事皆依常規軌跡推進。然而,一封書信卻將其生活節奏全然打亂,此信未列任何證據,僅是無端對其進行汙蔑。

信中言明,其曾為保長,對百姓肆意欺壓,作惡多端,且個人作風存在嚴重問題。彼時,些許流言蜚語便能左右一人。此事影響頗大,部隊領導得知後,未探究緣由,便令其歸家。

實則不能歸咎於領導的冷酷,無人願與「濁流」有所牽涉,若為其言語求情,恐會被他人再度汙蔑為「狼狽為奸」,不得不言,人性著實難以捉摸。

李文軒被如此定性後,已難以在部隊中留存,故而他返回故鄉,從此俯首田畝,甘願成為一名務農之人。

閑時,此事總會浮現腦海,只覺異常憤懣,卻又無能為力。其後,他竟被冠以「國民黨特務」之名,遭受許久折磨。

每當論及此事,李文軒總會有意規避,畢竟無人樂意遭受痛苦,亦不會反復品味這毫無價值的磨難。跌宕起伏的人生著實令人慨嘆,明明他毫無過錯,卻只因一場由嫉妒引發的事端,他就得承受本不應由他承擔的苦痛。

苦難終將消逝,然而消逝之後又怎樣呢?難道苦難便就此消失無蹤?它只會如長久未愈的創口,始終給李文軒帶來痛楚。

【時光重現思故人】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瞬之間,昔日的少年已化作白發老者,其一生仿若一段段歷史的再現。於一個艱難時代中成長之人,難道其人生必定這般苦楚嗎?

李文軒乃歷史洪流中極為普通之凡人,然而其平凡之中卻蘊含著非凡之跡。人至暮年,往往會追憶往昔歲月,懷戀昔日之人。

譬如年少初臨戰場之際,那些朝氣蓬勃的少年,他們興許會畏縮,興許會驚惶,然而熱血之情無從遮掩。

他會憶起往昔自己不敢正視的宋美齡,當記者詢之:「第一夫人美否?」李文軒往往會眺向遠方,仿若在追思某些事,繼而平靜地言道:「初遇蔣介石夫婦之時,心境過度緊張,致使自己未敢擡首觀瞧,故而不知其美醜。若有契機可再度相見,那便好了。」

遺憾的是,時過境遷,往昔之人難以重逢,過往之事僅能留存於記憶之中。

幸甚,李文軒終得平反,其榮譽獲政府恢復,且每月可得一定之抗戰津貼。此般情形,使他尤為欣喜,非因每月之款項,實乃其終獲政府與民眾之認可。於他而言,此至關重要,乃可引以為傲、終生銘記之事。

若苦難最終未能有良善結局,於李文軒的人生而言,著實有失公允。

【結語:】

世間存在一個李文軒,便意味著存在眾多如他一般的人,他們可能具有相仿的閱歷。其中一些人不及他那般幸運,於戰亂時期便喪失了寶貴的生命;而另一些人則比他更為幸運,在和平歲月中家庭美滿、得以安度晚年。

他們並非聲名顯赫的偉人,然而是歷史行程中不可或缺的構成,若無他們,便無推動歷史前行的動力源泉。他們的事跡既平常又非凡,唯有切實靠近他們,方可領會其人生的絢爛之點。

李文軒不應被忘卻,其身上承載著諸多歷史的痕跡。他是毋庸置疑的英雄,亦是與苦難抗衡的勇士,他的事跡理應被我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