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嶽飛從軍後具體都擔任過什麽官職?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什麽職務?

2023-12-07歷史
嶽飛於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誕生於相州湯陰縣(河南安陽湯陰縣),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害於臨安(杭州)大理寺監獄(風波亭是小說家言),再過幾天就是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的蒙難忌日。
參照【宋史列傳-嶽飛傳】(由元朝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的官修正史)以及嶽飛之孫嶽珂編寫的【鄂王行實編年】,整理出嶽飛生前歷任官職稱謂及官階,借以紀念嶽武穆。
(一)、二十歲(虛歲),宣和四年(1122年)
因童貫、蔡攸兵敗於遼,河北官員劉韐(時任河北、河東宣撫參謀官)在真定府(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防備契丹的進攻,嶽飛首次投軍。
嶽飛天生神力,師從周同、陳廣學習騎射和刀槍之術,武藝高強且能在馬上左右開弓。嶽飛一亮相就被劉韐相中,被任命為「小隊長」。「敢戰士」這支武裝應屬地方官員招募組建的地方部隊,類似縣大隊、保安團,嶽飛擔任的是無品階的低階軍官。不過編查宋朝的軍制,無「小隊長」這一軍職。
宋朝軍隊編制及官職:大凡5人為伍(伍長)→5伍25人為押(押正)→2押50人為隊(正副隊將)→前後2隊100人為都(馬軍為軍使、副兵馬使;步軍為都頭、副都頭)→5都500人為營或部(正副指揮或正副將)→5營2500人為軍(正副統制、同統制、統領)→10軍為廂(正副都統制);廂為受中央直接指揮的最高作戰單位,由使相或都統制指揮;營(部)是基本的建制單位,調動、屯戍和作戰,常以此計算兵力。步兵1營(部)為500人,騎兵1營(部)為400人。
節度使(武將虛銜極致)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等虛銜,或宰相罷官到地方上帶節度使虛銜,謂之使相,尤為榮耀。類似於朝廷認證此人既是文臣又是武將,能文能武,而且官階上比都統制更尊貴。
大概是嶽珂將「隊將」錯寫成了「小隊長」,亦或是嶽飛領導的是不滿編的一個隊。嶽飛這位農家子弟剛進軍營就當上了「排長」,靠的是他一身的好武藝。不過,由於沒有老虎可打,因而他的官不如武都頭大,雖然他們是屬於兩個軍事系統。
當時,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嶽飛請命前去除害。他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還(鎮壓農民起義),一出手就展露了他的軍事才華。同年,嶽飛的父親嶽和病故,嶽飛辭別劉韐,趕回湯陰為父親守孝。
嶽飛第一次投軍就此告一段落。五年後的靖康二年(1127年),劉韐代表朝廷出使金軍,被扣押。金人欲招降他,不屈,自縊而死。
(二)、廿二歲,宣和六年(1124年):
嶽飛的第二次投軍生涯是在河東路平定軍。由於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嶽家生計艱難,嶽飛為了謀生,再次從農民變為戰士,為騎兵效用士,稍擢為偏校。這個偏校只是一個低階騎兵軍官,大致跟上次一樣,是位騎兵排小排長。
平定軍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始建,管轄平定縣、樂平縣(今昔陽縣),級別是最末一級如同下州,屬河東路,軍部設在平定縣。昔陽縣在上世紀因為「農業學大寨」而為國人所熟知,平定縣雖然知道的人不多,可是平定縣有個著名的關口——娘子關。平定軍是宋朝歷史上屈指可數的以軍之名來命名地方政權的國家軍隊。
由於宋朝未能收復幽雲十六州,因而平定軍就成為了大宋朝的國防前線。這樣就很好理解平定軍的內容,很類似現代的生產建設兵團,不過戰備等級比生產建設兵團高得多,屬於邊防軍。平定軍初設時,由於戰爭頻繁,轄區內只有1756戶常駐居民,236戶臨時戶口居民,到北宋中期,社會相對安定,崇寧年間(宋徽宗)時有9300多戶常住戶主,人口達到28600多人。
一次在與金軍猝然相遇的情況下,嶽飛毫不畏懼,單騎突入敵陣,將幾名金軍挑落馬下,至今,在娘子關內還有一座嶽飛廟供後人祭祀。
嶽飛在娘子關附近戰鬥生活了兩年,靖康元年(1126)六月,河東路分季團練得知嶽飛作戰勇猛,遂從平定軍調其帶一百多名騎兵去榆次縣偵察金軍活動情況。
嶽飛調離後幾個月,平定軍149年的歷史走到了悲壯的終點。
八月十四日,金軍以宗翰為左副元帥,從雲中(今山西大同縣)出發;宗望為右副元帥,從保州(今河北清苑縣)出發夾擊太原。九月,宗翰破太原。隨後進攻太原之壽陽,壽陽雖然城小,然而軍民拼命死守,宗翰竟攻城不下,還喪失士兵三千人。十月初五日,宗望在攻破鎮定城(今河北正定縣)後,接著又進攻中山城(今河北定州市),並與宗翰合兵進攻平定城。宗望自鎮定向西攻擊平定軍,以喪失士兵萬人的代價,才攻下平定軍。
接著,宗翰與宗望兵鋒指向大宋朝京城汴梁。十一月十四日,宗翰、宗望兩軍分道渡河,閏十一月二十五日,大宋朝京城陷落。三十日,大宋朝皇帝到金軍營請降,至此北宋滅亡。
(三)、廿四歲,靖康元年(1126年):
嶽飛六月破榆次縣城,連升數級成為副營級幹部——進義副尉(五十七階)。由於平定軍陷落,嶽飛突圍回到了家鄉。
「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
宋朝的官員多有三個頭銜,即官、職和差遣。官是虛銜用來定俸祿和官位,職是宋朝士大夫的特殊職稱,差遣才是實際職務。宋朝區分文武以階官為準,而不以差遣為準。宋朝武官制度復雜,除階官外,還有正任官、遙郡官、榮譽加銜等,有實質意義的是官(軍銜)、差遣(職務)。
現代通行的軍銜制,一般為將校尉三等,從上將至少尉十級,宋朝武官階更細致,分成三等七級60階。三等——橫班、諸司使、使臣,七級——橫班正使、諸司正使、橫班副使、諸司副使、大使臣、小使臣、無品尉勇。
宋朝武官官階如下:
(1)、太尉(正二品),太尉主兵官為武階之首。
橫班正使13階為大夫,正五品到正六品——(2)通侍大夫(內客省使:正五品)←(3)正侍大夫(延福宮使)←(4)宣正大夫←(5)履正大夫←(6)協忠大夫←(7)中侍大夫(景福殿使)←(8)中亮大夫(客省使:從五品)←(9)中衞大夫(引進使)←(10)翊衞大夫←(11)親衞大夫←(12)拱衞大夫(正六品)←(13)左武大夫(東上閣門使)←(14)右武大夫(西上閣門使)
諸司正使8階為大夫,正七品——(15)武功大夫(皇城使)←(16)武德大夫(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使)←(17)武顯大夫(左藏庫、東西作坊使)←(18)武節大夫(莊宅、六宅、文思使)←(19)武略大夫(內園、洛苑、如京、崇儀使)←(20)武經大夫(西京左藏庫使)←(21)武義大夫(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使)←(22)武翼大夫(供備庫使)
橫班副使12階為郎,從七品——(23)正侍郎(延福宮)副使:從七品)←(24)宣正郎←(25)履正郎←(26)協忠郎←(27)中侍郎(景福殿副使)←(28)中亮郎(客省副使)←(29)中衞郎(引進副使)←(30)翊衞郎←(31)親衞郎←(32)拱衞郎←(33)左武郎(東上閣門副使)←(34)右武郎(西上閣門副使)
諸司副使8階為郎,從七品——(35)武功郎(皇城副使)←(36)武德郎(宮苑、左右騏驥、內藏庫副使)←(37)武顯郎(左藏庫、東西作坊副使)←(38)武節郎(莊宅、六宅、文思副使)←(39)武略郎(內園、洛苑、如京、崇儀副使)←(40)武經郎(西京左藏庫副使)←(41)武義郎(西京作坊、東西染院、禮賓副使)←(42)武翼郎(供備庫副使)
大使臣2階為郎,正八品——(43)敦武郎(內殿承制:正八品)←(44)修武郎(內殿崇班)
小使臣8階為郎,從八品到從九品——(45)從義郎(東頭供奉官:從八品)←(46)秉義郎(西頭供奉官)←(47)忠訓郎(左侍禁:正九品)←(48)忠翊郎(右侍禁)←(49)成忠郎(左班殿直)←(50)保義郎(右班殿直)←(51)承節郎(三班奉職:從九品)←(52)承信郎(三班借職)
無品階尉勇8階——(53)進武校尉(無品)←(54)進義校尉←(55)下班祗應←(56)進武副尉←(57)進義副尉←(58)守闕進義副使←(59)進勇副尉←(60)守闕進勇副使。
宋朝的品、階相當珍貴,明清時期的七品縣令九品芝麻官在宋朝不會出現,宋朝時,六品以上的文官都有資格當宰相,統領500人的營(部)步軍指揮(加強營營長)連品級都沒有。小將韓世忠立下了生擒方臘的大功,被授予的也只是從九品。武將的官階高低,先比較品,同品官職就比較階次。
宋朝武官最高的橫班13階,一朝皇帝沒幾個人得授,幾乎是虛設。如果對應現代的軍銜,大致可以做如下類比:
橫班:相當於元帥、大將;諸司使:相當於上將、中將、少將;大使臣、小使臣:相當於大校、上校、中校、少校;無品階尉勇相當於:上尉、中尉、少尉、各級軍士長。
在平定軍嶽飛只是偏校小排長,其後率一百多騎兵去榆次,相當於低職高聘,排長指揮一個連去戰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嶽飛很能打。
嶽飛突圍回至家鄉時,武翼大夫劉浩正在相州城(河南安陽)招募義士,收編潰兵。嶽飛第三次投軍嶽母刺字就發生在這一次投軍前。
「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紛擾,母命以從戎報國,輒不忍。屢趣之,不得已,乃留妻養母,獨從高宗皇帝渡河。」
12月,康王趙構到相州就任兵馬大元帥,劉浩所部劃歸大元帥府統轄。此時嶽飛指揮的是一支300余人的騎兵,身先士卒與金兵多次戰鬥取得勝利。趙構畏敵如虎,不接受宗澤全力馳援開封的建議,自己帶主力向山東退去,只撥給宗澤一萬余人救援開封,嶽飛隨劉浩部劃歸副元帥宗澤麾下。
宗澤率部進軍濮陽,與金軍發生十數次激戰,嶽飛勇陷敵陣,以戰功由承信郎、保義郎、秉義郎、修武郎升遷武翼郎(五十二階升至四十二階),大致相當於大校或準將,旅級幹部。
(四)、廿五歲,靖康二年,建炎元年(1127年)
懦弱的趙構登基後,采取投降派黃潛善等避戰南遷的政策,預備南行「巡幸」,嶽飛不顧自己官卑職低,上書皇帝: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結果是:
大元帥移南京,復令先臣以所部從。五月,大元帥即皇帝位,改元建炎。先臣上書數千言,大概謂:「陛下已登大寶……」書奏,大忤用事之臣,以為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奪官歸田裏。
嶽飛這次被一抹到底,連去背行軍鍋的資格都沒有,被革除軍職、軍籍,已預示了十五年後的悲劇。
八月,嶽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此時,「聲滿河朔」的河北西路招撫使張所正在大名府多方收攬英才抗金。張所知悉嶽飛的遭遇後,便留他「帳前使喚」。這是嶽飛第四次投軍。
嶽飛見識非凡、武藝高超,張所破格提拔他。「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第四十階),任河北招撫使司中軍統領,後又升為統制,隸屬於名將王彥部下。這時候嶽飛的官階大致是準將,職務(差遣)是旅長。
張所因主張抗金,早前曾彈劾黃潛善而遭貶謫發配嶺南,最終死於貶途。被張所派遣去收復衛州(河南衛輝)等地的王彥、嶽飛一部,隨著張所被貶及河北西路招撫司的撤銷而成為孤軍。
金兵勢大,王彥趨於保守,嶽飛擅自率部發起進攻,擊敗金軍攻占新鄉縣。金軍誤以為王彥、嶽飛部是宋軍主力(實只七千余人),調集各路金軍圍攻,嶽飛率部死戰突圍而出。王彥也因此與嶽飛不和,不再同意與嶽飛合兵一處,嶽飛遂獨自率部戰鬥。
此時宗澤任東京留守司留守,嶽飛率部來投,再次歸入宗澤帳下,任東京留守司統制。
(五)、廿六歲,建炎二年(1128年)
建炎二年七月初一,連續二十四次上書北伐而未獲趙構支持的老將宗澤病逝,杜充繼任留守,宗澤策劃的北伐夭折。七月十五日,嶽飛按照宗澤生前部署率部進駐河南府(洛陽)。
八月,金軍大舉進攻,妄圖攻取陜西。嶽飛所部首當其沖,與金軍大戰於虎牢關,擊退金軍,升武功郎。此後多次轉戰,到建炎三年時因軍功先後補武經大夫、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武德大夫英州刺史(三十五階升至第十九階)。
宋朝的刺史是從五品的武臣寄祿官(代表官員身份地位的虛銜),無職掌,無定員,級別大致是副廳級加。武官官階方面,大致是中將,雖然職官只是旅長,但是軍銜很高。
(六)、廿七至廿八歲,建炎三至四年(1129年——1130年)
金軍在嶽飛這兒碰到硬釘子,於是轉變攻擊方向。一月,徐州、淮陽、泗州陷落,二月,天長軍(安徽天長)被攻陷。趙構慌忙逃至杭州,五月移駕建康(南京),不久又轉回杭州。六月,杜充以勤王為名放棄開封,嶽飛苦諫無果,只得隨軍南撤。
秋,金軍多路南侵,其中完顏兀術(金兀術)領軍直接進攻江南,妄圖一舉滅亡南宋。十一月,金軍渡江後,杜充派都統制陳淬率嶽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王的一萬三千人策應。二十日,陳淬率軍力戰,嶽飛獨率右軍與金軍對陣,然而王卻不戰而逃,陳淬戰死,諸將皆潰,嶽飛苦戰無援,二十二日整軍退往建康東北的鐘山。二十三日,杜充放棄建康逃跑,繼而降金。
金兀術渡江後沖向杭州,各路宋軍紛紛潰敗,宋高宗坐海船逃至海上躲避(因此受驚嚇造成陽痿)。
馬家渡之戰後嶽飛決定脫離杜充,獨自領軍在金軍後方發起進攻,多次給予金軍重擊,收復多處失地。二月,金軍北撤,受到嶽家軍截擊,損失慘重。五月,嶽家軍收復建康,俘獲萬戶、千戶以下千余名金兵,這是嶽家軍首次輝煌勝利。
四月任禦營使司統制(隸屬張俊),收復建康(南京)後,嶽飛押送俘虜面聖,這是君臣倆第一次相見,補武功大夫(第十五階)、昌州防禦使,通、泰州(南通、泰州)鎮撫使兼泰州知州。
宋朝諸州觀察使、防禦使同刺史一樣,是武臣之寄祿官,為武將兼銜。觀察使在馬步軍正副都指揮使之下,防禦使在馬步軍都虞侯之下。防禦使官階高於團練使(水滸中出現過很多團練使,為宋朝各地州府的常任武官,大致是武警支隊長一角),低於觀察使。不過,寄祿官又分遙郡和正任兩種:
「凡未落階官者為遙郡,除落階官者為正任。」
遙郡也就是指並未赴本州上任者(虛銜),正任則是赴本州上任者(實銜)。
宋朝的鎮撫使是由中央委派負責一個地區或幾個州府軍事防務的臨時設官。負責轄區軍事防務兼理民政、財政等事務,這是一個有實權的職務。
嶽飛此時已經成長為一個方面大員,既是掛上將銜的野戰軍軍長(雖還是旅長職務,可部眾超過一個軍),又是兩個軍分區司令員,而且還兼任地方上的市委書記兼市長,全是實實在在的軍政一把手。他的官階達到宋朝一般武將的天花板,終於超過了被朝廷招安的黑宋江(剿滅方臘後封武德大夫),不過,【水滸】中的官階有很多錯誤,比如盧俊義是授武功大夫,官階竟然比宋江高,估計是施耐庵筆誤。
(七)、廿九歲至三十一歲,紹興元年至三年(1131年——1133年)
紹興元年(1131年)七月,宋廷將嶽家軍的軍號定名為神武右副軍,任命嶽飛為統制。 十月,授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十一月,嶽家軍改號神武副軍,嶽飛升為都統制,嶽家軍正式成軍。
嶽飛先後任武功大夫昌州防禦使、神武右副軍統制;
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神武副軍都統制、權知潭州兼權荊湖東路安撫都總管;
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神武副軍都統制;
鎮南軍承宣使、神武副軍都統制、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由第十五階升至第九階)。
宣撫使、安撫使為諸路災傷及用兵的特遣使臣,制置使是宋朝邊疆地區臨時性的軍事統帥。宣撫使、制置使都是方面大員。
此時,嶽元帥已快封神,既是野戰集團軍統兵大將,又是戰區司令。
(八)、三十二歲,紹興四年
神武後軍都統制(其余與上年同)兼荊南鄂嶽黃復州漢陽軍德安府制置使、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八月二十五日,朝廷封嶽飛為武昌縣開國子。
宋以前的節度使權力很大,轄區內的軍、政、財權由節度使獨攬,這也造成了唐朝的安史之亂和晚唐時的軍閥割據,最終致唐滅亡。趙匡胤本身就是由軍閥發動政變上位的,自然是極力采取措施削弱節度使,因而,宋朝的節度使只是一種榮譽性的虛銜,對武將來說是晉升的「極致」,多者可帶兩三鎮節度使。因而,嶽飛這個節度使只是面子上更好看,實權還是在都統制(集團軍司令)和制置使(省軍區司令)。
嶽飛此時身兼多職,管轄的範圍也擴大了許多,而且開始封爵。
(九)、三十三至三十四歲,紹興五年、六年
鎮寧崇信軍節度使、神武後軍都統制、荊湖南北襄陽府路蘄黃州制置使;授檢校少保,鎮寧、崇信軍節度使、荊湖南北襄陽府路招討使兼營田使;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兼營田使。
紹興五年二月初二日晉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五年九月十三日又晉封武昌郡開國公。
伴隨著嶽飛官職爵位的上升,嶽家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此時嶽飛已經封公爵,再往上就是郡王、王,而異姓王基本上都是死後追贈。高宗死後宋孝宗繼位,旋即為嶽飛平反,追贈鄂王。
檢校少保,即候補(副)太子少保,三公三孤、太子三公三孤自古就是官員的最高等級,漢晉時已經成為虛銜,主要用來嘉獎、提升官員的品級。
(十)、三十五至三十六歲,紹興七年、八年
三十五歲官拜太尉,為宋代武職官階之首,兩年皆以太尉、任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職。
武官官階上已經到頂,相當於大元帥,身兼兩鎮節度使(虛的兩個省軍區司令員)、兩路宣撫使(實的兩個省軍區司令員),等同大軍區司令員。
(十一)、三十七歲,紹興九年
授開封府儀同三司(其余與上年同),乃宋代文職官階之首,從一品。
封字為衍文,就是多出來的字。實際是「開府儀同三司」,開府意為建公府,自選僚屬。儀同即視同,儀同三司意為非三公而得享受三公的待遇。再往上,就只有三公是正一品了。
(十二)、三十八歲,紹興十年
嶽飛加少保,任武勝、定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撫使、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兼營田大使。
封太子少保,再往後升就只能是太子太保或者太保、太師了,不過要當太師、太傅、太保的話,須得是前朝老臣,得下一任皇帝封。
實職方面,不僅是大軍區司令,而且南北諸路的戰區司令都受其節制,可算是方面軍司令員,類似於東北軍區司令員兼第四野戰軍司令員,而這分別由高崗、林彪擔任。韓世忠也任河南北諸路招討使,不過他這個方面軍(野戰軍)的實力不如嶽家軍,嶽家軍的兵力占南宋總兵力的十之六七,且戰力最強,南宋唯一的一個騎兵集團軍就在嶽家軍。
(十三)、三十九歲,紹興十一年
嶽飛調任樞密副使;又調任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萬壽觀使、奉朝請,直至被害。
宋朝實行兩府制,樞密院是總理全國軍務的最高機構,文官的中書門下和武官的樞密院同掌朝政,稱為東、西「二府」。樞密使有發兵之權,而無統兵之重。趙構和秦檜為了求和,將嶽飛、韓世忠、張俊調回,名義上擔任了國防部正、副部長,實質上奪了兵權。
嶽飛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家,由於嶽飛的被害,宋朝再無可能翻身,華夏民族已無法避免百年後屈辱的崖山慘劇。一位能戰的將軍遇到一位膽小的統帥是他個人的不幸,一位懦弱的皇帝帶給國家和百姓的是大不幸。
上世紀八十年代,最激發國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有兩件事,一個是中國女排奪冠,另一個是每到中午十二點,幾乎全國所有的收音機、有線廣播站都在播放劉蘭芳的評書【嶽飛傳】。
一個優秀的民族不能沒有自己的英雄,忘卻了自己民族英雄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參考資料 【宋史、職官誌】、【宋史列傳-嶽飛傳】、【金佗稡編】卷四【鄂王行實編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