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三次包圍,胡璉為何總能跳出包圍圈,晚年道出原因,僅有四個字

2023-12-21歷史

解放戰爭爆發後,國軍在戰場上全面敗退,尤其是淮海戰役,這場戰役中國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沒,杜聿明、黃維、楊伯濤等將領被俘,胡璉則是個例外。

胡璉是一位有才華的將領,蔣介石曾經對他有這樣一段評價: 「胡璉有張靈甫之悍,而無其驕,有黃百韜之忠,而其謀實過之。」 毛主席則是有這樣的評價: 「狡如狐,猛如虎」。 另外國軍中,也有這樣一段盛傳 :「十個西北王(胡宗南),抵不過一個金門王(胡璉)」。

從這裏可以看出,胡璉是一位名將,要不然也不會有這樣的盛贊,但除了名將的身份外,胡璉也是國軍中運氣最好的將領,因為在紛亂的解放戰爭中,胡璉幾次兵敗,可他都能死裏逃生,保全自己性命。

那麽,是什麽原因,可以多次死裏逃生,今天,我們來聊下這個事情。

胡璉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他和林彪、謝晉元、張靈甫等人均是同學。

由於黃埔四期有不少超級名將,所以在早期的時候,胡璉沒有得到蔣介石這位校長的提拔。為了能確保自己前途無憂,胡璉投奔了關麟征,接著他便順著關麟征這條線成為了陳誠土木系。

搭上陳誠這條線後,胡璉立即展現出極佳的軍事才華,很快立下了不少戰功,陳誠對此很滿意,於是胡璉成為了營長,從這刻起,陳誠成為土木系關鍵人物。

胡璉真正打出威名,應該是在抗日時期的石牌保衛戰,這場戰役的勝利,讓胡璉成為了人人知道的抗日名將。

1943年,日軍對石牌要塞發動進攻,時任第十一師長的胡璉,帶著麾下將士誓死保衛石牌,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胡璉曾經給陳誠表示 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 !」

決戰前夕,胡璉寫了一份感天動地的誓詞:陸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欽,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尤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此誓!

石牌保衛戰則是在胡璉和所有將士努力,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胡璉也憑借這場戰役的勝利,獲得了青天白日勛章,同時也被晉升為18軍副軍長。18軍軍長。

這期間,應該是胡璉人生中巔峰,然而巔峰來的快,去的也快,為什麽這樣說,主要是接下來的解放戰爭中,胡璉站在了中國共產黨的對立面,這也讓他不得不成為蔣介石關鍵將領,參與內戰。

內戰爆發後,胡璉的18師改編為整編11師,並配備大量美式武器,整編11師改編完成後,便立即被派到一線戰場,胡璉的對手,則從日本侵略者換成了自己的同袍。

胡璉深諳兵法,為人又十分機警,因而用兵打仗的時候,十分有一套,因而在早期的時候,我軍和胡璉交戰的時候,也吃了不少虧,可到了後期,這種情況已經改善,我軍可以成功壓制胡璉。

壓制歸壓制,可胡璉卻憑借自己的機警,在解放戰爭期間,五次逃脫我軍的圍追堵截,避免被俘的命運。

這五次當中,較為有名的是南麻戰役和淮海戰役,以及之後的金門戰役。

南麻戰役前,粟裕提醒許世友要重視11師,因為這支部隊的指揮官胡璉,是一位比狐貍還狡猾的人。

許世友制定了一系列詳細的戰術,希望能一舉活捉胡璉,但讓他想不到的是,胡璉這家夥憑借自己機警,成功逃跑。

我軍則是付出了慘重代價,也沒有堵住胡璉的主力部隊。

南麻戰役爆發前,胡璉已經察覺我軍的動向,於是他想第一時間突圍,然而我軍那時候已經下了血本一定要擊敗11師,所以我軍南麻防禦十分緊密,胡璉一時找到不突破之處。

為了確保自己無憂,胡璉下了血本,在村莊附近構造工事,用盡一切辦法阻擊我軍,為自己逃跑爭取時間。

本來,胡璉想要固守待援,等待黃百韜的援軍。然而黃百韜部隊速度並沒有很快,所以他只能等待良機。

就在這時候,南麻地區下了一場雨,這場雨持續了了七天,讓南麻附近道路被淹沒,我軍彈藥受到潮。這時候,如果發動進攻,一定會影響部隊戰鬥力,同時會造成不必要的死傷。

因而,對胡璉部總攻被一拖再拖。

就這樣,黃百韜大軍殺來,我軍壓力大增,粟裕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決定放棄圍殲胡璉的計劃。

於是,胡璉憑借一場大雨逃脫。

胡璉從戰場回來後,受到了蔣介石的會見,蔣介石對他進行表揚,蔣介石之所以對胡璉表揚,主要是內戰以後,多數國軍將領都是被俘,或者擊斃,很少能逃脫的。

然而,胡璉沒有這樣想,因為他知道,如果不是那場大雨,自己有可能成為戰俘。

原本以為,好運氣只有一次,但讓他想不到的是,好運氣很快又來了。

1948年的淮海戰役,國軍主力在雙堆集被粟裕打得落花流水,蔣介石十分著急上火,於是他將胡璉派了過去,希望他能能拯救黃維兵團。

胡璉也很無奈,他知道上次之所以能從粟裕手中逃脫,只要是自己運氣好,如今蔣介石讓自己去淮海戰場拯救黃維,開始的時候,他確實不想去,可無奈軍令如山,胡璉在無奈之下,只能前往淮海戰場。

但在這場戰役前,胡璉本有機會擔任12兵團司令,但因白崇禧和何應欽的反對,讓胡璉落選,這個位置由黃維接任,幾個月後,12兵團在淮海戰役全軍覆沒,司令黃維被俘。

來到淮海戰場後,胡璉發現局勢早已經超出自己預料,無論誰來都沒有辦法拯救危局,在我軍層層包圍下,胡璉想要脫出升天,確實有一定難度。

所以,他讓黃維分開跑路,能跑出一個是一個,黃維便按照胡璉的計劃,安排所又人分開逃跑。

黃維和胡璉各自乘坐一輛坦克,帶著12兵團余部逃跑。但讓黃維想不到的是,他所乘坐的坦克出現故障,黃維因此被我軍抓獲。

胡璉則不一樣,他乘坐的坦克一路南逃,開始的時候,沒有引起我軍註意,可到後來坦克沒油以後,胡璉和警衛只能步行,在步行的過程中,胡璉想盡辦法隱藏自己,希望能逃脫抓捕。

然而,胡璉還是被我軍戰士發現,胡璉和警衛逃到河邊,碰到了一艘漁船,這時候胡璉和警衛用槍逼迫漁民送胡璉過江,就這樣胡璉逃出升天。

這一次,胡璉又一次逃了出來,可以說他的運氣實在不錯。

回到南京後,胡璉和國民黨和同僚都感到胡璉不僅運氣好,而且還命硬。

這件事情以後,國民黨一敗在敗,最終敗退台灣省。胡璉也看清楚情況,帶著新組建12兵團退到台灣。

之後,胡璉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擔任過金門防衛司令、陸軍副司令等要職,而後被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常駐金門,胡璉也因此被稱之為金門王。

晚年的時候,胡璉曾經感嘆 :「土木不及一粟(裕)」,另外胡璉也對自己幾次能逃脫做了個總結:「機警、冷靜。」 也就是說,隨時冷靜機警,是他多次能逃出生天的關鍵。

在之後金門戰役中,胡璉又憑借自己的機警再次逃過一命,而他的三位副司令全死在炮擊下,胡璉則是躲進了地下掩體,在這以後,胡璉打贏了金門戰役。

金門戰役的勝利,讓蔣介石十分興奮,因為這一戰的勝利,保證了台灣的安全。

胡璉運氣好是好,但是他的仕途不太好,所以他晚年的時候在台灣不太順,畢竟他的功勛太大,眼紅他的人不在少數,所以一些時候,給胡璉穿小鞋也正常,這也是胡璉晚年在台灣運氣不好的原因。

1977年,胡璉因心臟病在台北去世。

根據其生前所立「予屍化灰,海葬大小金門間,魂依莒光樓」的遺言,胡璉骨灰由台北空運金門,靈葬於金門水頭灣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