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8年,粟裕為改變中原戰局「鬥膽直陳」,毛主席看後如何回復?

2024-01-31歷史

粟裕是我軍有名的戰神,他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兵團作戰指戰員,源於他對問題善於思考,分析,而不是一味地去執行,對於正確的意見,粟裕堅持,對於一些他自己認為不合理的指示,他會反復的思考,權衡利弊,然後提出自己的意見。

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之後,陳粟華東野戰軍挺進豫皖蘇,陳謝兵團直指豫西,至此,我軍三路大軍以「品」字形於中原地區,開始了反攻。

蔣介石對此不得不將自己的「全面進攻」轉為了「全面防禦」,由於我軍迅速挺進,國民黨部隊不得不再轉為「分區防禦」,1947年10月,中央向全國頒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

蔣介石為了「確保中原」,調集了八個綏靖區的軍隊和六個機動兵團,一時間,我軍與蔣軍在中原戰場上反復拉鋸。

1947年12月,毛主席在陜北米脂縣楊家溝提議召開會議,討論1948年的作戰計劃,作為華東野戰軍的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奉命前往參加會議,不過等陳毅來時,已經是1948年1月7日了,他未能參加「十二月會議」,在「十二月會議」,毛主席與中央軍委作出決定,由粟裕率領華野三個縱隊渡江,挺進江南地區。

陳毅得知中央的戰略意圖後,即興創作了一首詩:小住楊溝一月長,平衡左右費思量,彎弓盤馬故不發,只緣擒賊要擒王。北國摧枯勢若狂,中原逐鹿更當行。五年勝利今可蔔,穩渡長江遣粟郎。

粟郎,即指粟裕。

此時的粟裕,面對中原戰局,很是焦慮,經過他慎重,反復的思考,粟裕認為:要想改變中原戰局,必須集中更大的兵力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大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我軍在兵力對比和技術裝備上走向優勢。

1月22日,粟裕以「鬥膽直陳」的名義,給中央發了一封「子養」電,電報標題為【對今後作戰建軍之意見】其內容主要有三點,第一,粟裕建議華野,中野,以及陳謝兵團,采用忽集忽分的作戰方式,能夠徹底的殲滅敵人,由劉鄧統一指揮。

第二,建議軍委統一計劃調劑和加強炮彈生產,其目的是為了反攻做準備。

第三,建議東北野戰軍徹底解決東北的敵人。

第四,建議部隊統一編制,打破本位方面思想。

粟裕的「子養」電傳到中央後,毛主席十分重視,他在閱讀時多次圈點,並且吩咐傳遞給周恩來,任弼時,陳毅等人傳閱。

最終,毛主席並未對粟裕的「子養」電,表示應允,1月27日,中央回復粟裕:關於由你統率葉(飛)、王(必成)、陶(勇)三縱渡江南進,執行寬大機動任務問題.....

毛主席的回復就是堅持「十二月會議」的看法,要粟裕帶領三個縱隊渡江作戰。

粟裕明白毛主席的作戰計劃,毛主席是將戰場引向敵人的後方,以配合中野劉鄧在中原地區作戰,粟裕明確地認識到,中央的決策和他的建議大相徑庭。

在這樣的局面下,粟裕一方面執行中央的計劃,於3月中旬到達河南濮陽休整,準備渡江,另一方面,粟裕又在反復地思考,尋求改變中原戰局的最佳方案。

粟裕認為,如果華野三個縱隊渡江,在敵占區行程幾個省,幾千裏路,沒有後方支援,又有敵人的圍追堵截,部隊很難生存,他最擔心的,還是怕此舉並未調動敵人在中原地區的4個主力軍。

如果將三個縱隊留在中原地區,那麽,可以發揮部隊的野戰能力,殲滅敵人三到五個軍,這樣的作戰成果,要遠遠地大於部隊渡江。

對於自己的想法,粟裕多次向陳毅請教,陳毅面對粟裕的大膽構想,非常意外,他經過仔細思考後,思想開始轉變,由同意中央的決策,到支持粟裕的構想。

4月18日,在給中央發電前,粟裕仍然舉棋不定,因為他提出的構想,是從一個戰役指揮員的位置來看的,粟裕唯恐擔心自己看問題有局限性,因而有些擔心,不過在陳毅等人的支持下,粟裕認為,自己雖然是一個戰役指戰員,雖然是有可能看問題有局限性,但是他在局部看到的問題,也許會對中央的決策有參考價值。

這一次,當粟裕的電報發到中央後,毛主席仍然很重視。

3天後,粟裕接到了中央軍委的回電:為商量行動問題,請陳毅、粟裕兩同誌於卯有至卯世數日內同來平山中工委開會為盼。

由此,粟裕和陳毅啟程,奔赴西柏坡,4月29日,粟裕,陳毅兩人來到了西柏坡中央駐地,次日,他們兩人和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一同奔赴毛主席所在處,城南莊。

當天會議時,毛主席一改見黨內同誌不迎出門外的習慣,大步走到門外,與粟裕長時間握手,在毛主席的一生中,這樣的破例有兩次,另外一次是之前迎接從蘇聯回來的林彪。

粟裕緊緊握著毛主席的手,表達了自己的問候,毛主席笑著說:「你們打了那麽多漂亮的大勝仗,我們很高興啊!你們辛苦了!這次要好好聽聽你的意見。」領袖的這番話,讓粟裕非常感動。

在會議上,粟裕著重的匯報了三個縱隊暫不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區打殲滅戰的方案和構想,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聽後,同意了粟裕的構想。

粟裕非常激動,這是毛主席和中央對他的信任。

5月,粟裕離開西柏坡,毛主席:「陳毅同誌不回華野去了,今後華野就由你來搞。」

粟裕聽後並不是很高興,而是著急地說:「不好,陳毅在華野的司令員和政委職務要繼續保留。」毛主席聽後沈默片刻:「陳毅到中原去工作是中央的決定,那裏的工作很需要他,現在必須馬上去。那好吧,陳毅仍任華野司令員兼政委,他去中原工作後,華野的職務由你代理。」

粟裕這才放下心來。

不久,粟裕回到部隊,他立刻召開會議,討論作戰計劃,原來,他在西柏坡匯報時,中央給了他一個任務,那就是在4至8個月內,殲敵5-12個旅。

粟裕將目光瞄準了國民黨第五軍。

國民黨部隊中,有「五個主力部隊」,第五軍就是其中一個,第五軍下轄第四十五師、第九十六師、第二百師,每個師又有三個團,說是一個軍,其實其兵力很多,相當於一個兵團,其軍長為邱清泉,因而第五軍也被稱為「邱清泉兵團」

開封是豫東重鎮,是河南省會,經過長期經營,國民黨軍隊在開封已建成了半永久性的防禦工事體系,有外圍工事、城防工事以及核心陣地,每個陣地之間,都有大量火力點。

駐守在開封的,是國民黨整編66師的一個旅,再加上整編六十八師的一個團及兩個保安旅、三個保安團,總兵力約3.9萬余人。

粟裕此時麾下有四個兵團,分別是第一兵團,第二兵團(山東兵團),第三兵團(陳唐兵團),第四兵團(蘇北兵團),在粟裕的指揮下,作戰方案是:先開啟封,再打援敵,把邱清泉這條大魚「釣」出來,再在運動中予以圍殲。

1948年6月16日,華野解放軍在粟裕的統一指揮下,發起了開封戰役,由於我軍的強大攻勢,在戰鬥進行到第四天時,我軍就攻占了大半個開封。

蔣介石得知後雷霆震怒,要求國民黨守軍務必守住開封,同時,他利用飛機優勢,對我軍進行轟炸,敵人蜷縮在了龍亭。

6月20日,粟裕來到前線,下令:「龍亭是要打下來的,但不要急,遲一點不要緊。有點殘敵,可以作為釣邱清泉兵團這條大魚的勾點,你馬上打下龍亭,他來援就不積極了。」

此時,粟裕已經知道,蔣介石正命令邱清泉率領第五軍支援開封,他立刻將大部隊撤出開封,準備攻打第五軍。

21日晚上,開封被攻克。

邱清泉

24日,蔣介石為了挽救中原局勢,一面命令邱清泉兵團迅速開赴開赴,另一方面組建了一個新的兵團,由第六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官區壽年為該兵團司令官,這個兵團就是國民黨第七兵團。

隨後,國民黨邱清泉兵團,區壽年兵團,再加上劉汝明兵團,兵分三路,向開封發起進攻。

粟裕權衡利弊,決定挑個弱的先打,區壽年兵團被選中,粟裕派兩個縱隊偽裝主力開赴平漢線,將邱清泉兵團引走,區壽年兵團由此成為孤軍,此時,隱蔽在附近的四個華野縱隊立刻向區壽年兵團發起進攻。

區壽年兵團被圍,老蔣立刻又派人組成了一個新的兵團,黃百韜兵團,要他救援區壽年。

外圍敵軍逐步接近,粟裕又想到了一年前的孟良崮戰役,「中心開花」,隨後,在粟裕的指揮下,華野用疾風暴雨式的槍炮聲,向區壽年兵團發起猛攻。

兩天後,區壽年兵團覆滅,區壽年被活捉。

之後,粟裕指揮部隊,對黃百韜兵團打擊後成功撤退,戰鬥結束,這次戰役,史稱「豫東戰役」,這一戰,粟裕指揮華野部隊殲敵9萬余人,這是我軍自解放戰爭以來,第一個殲敵9萬余人的大戰役。

8月,毛主席在西柏坡接見華野特種兵縱隊陳銳霆和晉察冀軍區炮兵旅長高存信時說:「解放戰爭好象爬山,如今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

9月,在粟裕的全域指揮下,華野又發動了濟南戰役,之後,粟裕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他為全國革命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