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萬打30萬,劉伯承:誰願打頭陣?沈默時突然站起一猛將:我去!

2024-01-03歷史

1946年6月,鄧公站在山頭,遠眺中原慘烈的硝煙。

蔣介石集結30萬大軍,瘋狂圍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原軍區。

李先念部情況危急,中國共產黨主力岌岌可危。

他雙手緊握,心急如焚。

轉身大步流星走進指揮部,決定出奇兵打隴海要害,吸引敵軍兵力。

果然,軍隊剛一出手。

蔣介石立即從中原抽調3個整編師,又從徐州調1個軍2個師前來救援。

一下把大量兵力,吸引到了晉冀魯豫!

兩軍在隴海路上展開殊死較量,槍聲隆隆,硝煙彌漫。

8月,局勢再變。

剛剛殲滅一批敵軍的劉鄧部隊,又迎來30萬國民黨軍隊大舉圍攻。

這次我軍只剩5萬之眾,而且許多連隊編制不足,疲憊不堪。

面對30萬大軍壓境,劉鄧兩人陷入沈思。

5萬對30萬大軍,懸殊之大不用說。

我軍處在人員武器雙重絕對劣勢,這仗要打嗎?還是應該暫避鋒芒,保全實力?

劉伯承和鄧公,在地圖前久久不語。

晉冀魯豫解放區面積達23萬平方公裏,人口近2600萬。

橫跨5省,是中國共產黨在華北最大的根據地,也是各大解放區的紐帶。

這片紅色江山,匯集了來自不同根據地部隊的力量,是保衛全境的堅實後盾。

一旦這裏淪陷,四周根據地就成了無根的浮萍,我軍在華北的布局將土崩瓦解。

東南沿海的根據地,也會陷入敵軍籠罩的重圍。

沒有了迂回空間,我們的大好局面將喪失殆盡。

更嚴重的是,我軍會失去近3000萬人口的兵源補充。

沒了民眾支援,紅色武裝也將無源之水,後繼無力。

綜上,劉鄧決心硬拼這場惡戰,死守晉冀魯豫這片熱土。

只有打贏了才有出路。

5萬對30萬,這一仗該怎麽打?

在戰爭的年代,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左右千軍萬馬的生死存亡。

指揮部的沙盤上,標註著國民黨軍隊的兵力分布,城市、道路等各項情報也清晰可見。

鄧公和劉伯承,展開了一場緊張而謹慎的討論。

國民黨軍隊,如同一支龐大的鐵流。

東西分成兩個集團,從不同的方向向晉冀魯豫解放區推進。

這支龐然大物,沿途需要分兵把守各大城鎮,以確保後方的穩固。

然而,真正可以投入激烈戰鬥的機動部隊並不多,約莫在10到15萬之間。

更值得一提的是, 這15萬兵力還被細分成6路,每一路的人數在1萬多到2萬多之間。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或許我們只需殲滅一支國民黨軍隊,就能扭轉局面。

陣前的寒風呼嘯,將帳篷吹得烈烈作響。

地圖上各種標誌、箭頭交織成一張錯綜復雜的蜘蛛網。

戰局緊張,每一個呼吸都沈甸甸的,每一個決定都關系到晉冀魯豫解放區的安危。

敵人東集團,由薛嶽主持指揮,其兵力龐大而精悍。

這一集團,包括了全美械裝備的邱清泉第5軍,胡璉整編的11師,以及方先覺的88師。

這三位國民黨將領,皆是軍事界的重量級人物,裝備一流。

而且,其官兵都經過了嚴格的軍事訓練,戰鬥力強悍。

這一路先不做考慮,以後有機會再收拾。

國民黨軍隊西集團的部署——由劉峙指揮,實力較弱,正在疲於奔命。

整編四十一師分散鎮守各城,分散的力量,顯然無法迅速形成有效防線。

整編四十七師亦是剛抽調整補,尚未恢復戰力,但非老蔣嫡系,費勁打了它,也不會心痛。

整編三師,半美化裝備,且剛從中原前線趕來,人困馬乏。

既要對付戰火的余燼,又要迅速適應這片陌生的土地。

整編三師,嫡系部隊——正是當年與日軍血戰衡陽的整編十師。

師長趙錫田,是顧祝同心腹。

年僅29歲就成為少將。

參加過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等重大戰役,實力不俗。

但最近圍攻我軍整編作戰,傷亡慘重,又無暇休整,這才人心渙散、士氣低落。

天賜良機,劉鄧二人眼前一亮,將三師重點圈出!

他立分時析完畢這個軍史罕見的戰機,迅速排程部署,準備一舉殲滅衰弱中的敵軍三師。

8月,秋日陽光斜照大地。

趙錫田帶領隊,深入我軍陣地,一往無前。

在我軍的配合下,一路「攻城拔寨」,山間回蕩著他傲然一笑的笑聲。

傲慢在整個行軍隊伍中彌漫,仿佛要將我軍城池摧毀得一幹二凈。

圍殲時機已然成熟,如同一場默契的交響樂,即將迎來高潮。

密林後,雲遮天黑的埋伏圈已經悄然展開。

我軍只待這股敵軍主力深入甕中,便可擒王擒帥,擊垮國民黨軍隊西路軍的半壁江山!

戰鬥很快打響。

夜幕下,我軍士兵穿越戰場,迎面而來的是整編3師兇猛的火力。

子彈呼嘯而過,火光照亮了黑暗的夜空,形成了一場無比激烈的對抗。

漫漫長夜中,我軍為了摧毀整編3師付出了沈重的代價,摧毀了敵軍的一個營!

整編3師的師長趙錫田,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迅速向劉峙求援。

9月5日,夜幕籠罩下的大楊湖畔,戰場的轟鳴聲與刺耳的槍炮聲,交織成一曲淒厲的交響樂。

整編47師的援軍漸行漸近。

整編41、55、68師如同餓狼一般,快速靠攏,宛如夜色中的幽靈。

「兩天之內再不拿下整編3師,我們就有可能被包圍。」 劉鄧兩位首長面對這個現實,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沈重。

9月5日的深夜,大楊湖畔的軍事會議堂內彌漫著煙霧。

昏黃的燈光灑在地圖上,將戰場的布局映照得森冷而嚴峻。

劉鄧兩位首長坐在主席台上,緊鎖的眉頭透露出壓力與焦慮。

戰局已至緊要,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奪下大楊湖最前端的敵20旅59團。

這個問題如同一塊巨石,壓在每位將領心頭。

短暫的沈默中,會場彌漫著無形的壓力。

戰局兇險,整編3師的頑抗讓每位將領,都感受到這份壓力的沈甸甸。

一道堅毅的身影站起,破除了壓抑的寂靜。

「我去!」

王近山聲音洪亮而堅定,如同一聲戰鼓,響徹整個指揮部。

並且當眾立下軍令狀: 「我們六縱是年輕的縱隊,打光了也不要緊,只要主力縱隊還在,晉冀魯豫解放區就在。」

9月5日,時鐘的指標已然指向深夜十一時。

淩晨的黑暗中,火線上方充盈著硝煙與激烈的戰鼓聲。

王近山所在的6縱沖入大楊湖,那個不足一平方公裏的小村莊,成為生死搏殺的舞台。

彈盡糧絕,卻無人退縮。

主攻的第54團,原本數百兵士。

如今只剩百余人,卻依然毫不畏懼。

雷雨夾雜著風聲,將整個戰場籠罩在一片模糊之中。

戰地的土地變得濕滑而泥濘,原本堅實的泥土,在雨水的洗禮下化為一片爛泥。

敵人原本威風凜凜的機械化部隊,頓時如困獸一般,陷入了癱瘓。

在短短半天,整編三師被我軍全殲,生擒趙錫田。

殲敵1.7萬余人,俘1.2萬人,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定陶戰役」。

經此一役,國民黨軍隊潰敗而逃,我軍也保住了晉冀魯豫這片熱土,為之後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