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我軍十三位兵團司令員,指揮水平最強的是誰

2024-01-10歷史
大家都知道,1949年1月,軍委對全軍番號進行了統一整編:
將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彭總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第1、第2兵團共6個軍;
將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下轄第3、第4、第5兵團共1O個軍又1個特種兵縱隊;
將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陳帥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第7、第8、第9、第1O兵團共16個軍又1個特種兵縱隊及華東海軍;
將原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101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下轄第12、第13、第14、第15兵團共12個軍。
除國軍起義兵團外,我軍對第一批兵團司令員人選要求很高,戰功+資歷是最主要考量因素,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大兵團作戰指揮能力和各軍協同能力。
那麽,這12名兵團司令員哪位戰績最突出呢?
筆者僅憑自己對軍史一點點粗略了解,和讀者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說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王胡子、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筆者認為王胡子最佳。
中原突圍後,王胡子還有兩千多人,合編了晉綏呂梁軍區獨四旅和獨六旅組建晉綏軍區二縱,由於實力較弱,王胡子一開始在晉南給陳賡打輔助。奉調陜北後,先在羊馬河戰鬥中擔任主力,8小時全殲國軍整135旅4700人。
1947年10月,彭總決定打到外線,王胡子指揮二縱和四縱出擊黃龍山區,拉著四縱連克韓城、宜川,俘宜川河防中將指揮宮許用修。1948年冬季戰役,王胡子又露了一次臉,指揮二縱、三縱擔任進攻76軍主力的任務,僅5天全殲76軍,俘虜軍長李日基,創下了西北戰場兩個縱隊殲滅一個軍的輝煌戰例,顯示了王胡子出色的大兵團圍殲戰指揮能力。
大反攻階段率部挺進隴東,在固關一天全殲國軍老對手騎八旅四千多人。新疆國軍通電起義,王胡子以敏銳地眼光,在缺少汽車、馬匹、駱駝的情況下揮師西進,用了不到3個月就接管了新疆全境,粉碎了馬家軍妄圖撤到新疆東山再起的野心。
第二個說說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第五兵團司令員楊勇。筆者認為陳賡最佳。
抗戰期間,陳賡率386旅發展出了太嶽根據地,日後386旅772團發展出了13、14、15、60軍四個野戰部隊。解放戰爭初期首戰呂梁,誘殲整67旅,再戰汾孝,痛殲天下第一旅,三掃晉南,兩個月連克25縣。使胡宗南和閻老西不敢再覬覦太嶽。1947年八月指揮陳謝兵團突然強渡黃河,以兩個旅佯攻西峽口,誘使老同學李鐵軍率主力在豫西山區裏打轉,半個月後以雷霆萬鈞之勢分進合擊,李鐵軍兵團幾乎全軍覆沒。取得了逐鹿中原的開門紅。
淮海戰役,陳賡先在澮河兩岸布置了寬縱深的防禦體系,然後以一部兵力節節抵抗,再命令部隊堅決死守要點南坪集,假戲真做,血戰一天後突然撤退,誘黃維進入我軍預設陣地,為我軍實作大包圍創造了條件。第二階段負責雙堆集東集團總指揮,以對壕作業,逼近沖鋒戰術突破了黃維所謂的立體防禦。黃維被俘後大喊不服:「我只敗在陳賡手裏!」
接下來就是南線大追殲了,個人認為最經典的就是滇南戰役。當滇南國軍第8、26軍還在過1950年春節時,陳賡的部隊早已悄悄離開南寧,隱蔽急行軍半個月,先占蒙自機場,切斷國軍外援。之後以主力一部南插元江鐵索橋和中緬邊境,防敵南逃。一部猛攻個舊、蒙自,迫敵撤退,最後在元江實作對國軍大合圍,激戰一天全殲第八兵團,俘虜陸軍總司令湯堯。國軍逃到緬甸的部隊只有不到三千人。
第三說說三野,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第八兵團司令員陳士榘,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個人認為陳士榘戰績最佳。
抗戰勝利後,陳士榘接替宋時輪擔任參謀長,協助粟司令員打了宿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陳長於謀劃,極少吃虧,恰好和粟司令員大膽靈活的指揮風格互補。七月分兵後,陳士榘獨當一面,和唐亮組成陳唐兵團,向津浦路萬德至大汶口段發起進攻,攻克泰安、大汶口、平陰、肥城等地,圍攻泗水、曲阜,嚴重威脅了敵後方基地兗州、徐州。迫使魯中的國軍回援,之後迅速轉攻濟寧,組成西兵團牽制國軍,協助粟司令員打贏了沙土集戰役,成為七月分兵後華野三大兵團中戰果最大、損失最小的兵團。
1948年,為了策應陳謝兵團出擊河南,陳唐兵團西進與陳謝會合,陳士榘統一指揮兩大兵團猛攻洛陽,活捉邱行湘。
淮海戰役中,中野圍攻黃維兵團進展不順,陳士榘率第3、13縱隊協助中野作戰,很快全殲了黃維兵團。
渡江戰役中,指揮部隊拔掉了國軍在江北的據點,並攻克了南京城。
第四個說說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司令員肖勁光;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任。個人認為鄧華最佳。
鄧華一開始是政工幹部,可是後來卻發揮了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晉察冀四分區任司令員時就和三分區的黃司令員並稱為晉察冀最能打的兩位將領,鬼子掃蕩極少能占便宜。
抗戰結束後奉命挺進東北,大兵團作戰能力逐漸顯露:1947年8月夏季攻勢,七縱本來的任務是阻擊新六軍北上廣,可是鄧華另辟蹊徑,決定先打戰略要點法庫,解除後顧之憂,於是指揮七縱一晝夜奔襲180裏,40分鐘攻克法庫,全殲守敵一個師。再橫掃彰武、新立屯、阜新、新邱,殲敵3個師,嚇得新六軍不敢北進。
之後攻打四平,鄧華建議把較為精銳的六縱調來,以三個縱隊攻打四平,而且認為四平這一仗必須打好,如果打不好我軍會被動,結果101只聽了一部份,調來一個師參戰。導致四平攻堅戰功敗垂成。
在遼沈戰役中,鄧華受命指揮7縱和9縱攻城,最初101部署是以7個縱隊阻援,4個縱隊攻打錦州。鄧華縱觀全域,建議以六個縱隊的兵力攻取錦州。電報發出不久,總部接受了,我軍在31小時內就攻克了錦州。
1948年12月,東北野戰軍入關,101命令鄧華指揮二縱、七縱、九縱奪取塘沽、大沽。但是,鄧華親自上前沿觀察後發現:塘沽外圍是平坦的鹽灘地,國民黨軍以鹽灘地為防禦陣地,層層設防,並用炮兵火力和海上艦炮火力支援作戰。為以防萬一,鄧華先以一個營試探進攻,只占領一小段鹽灘,我軍就傷亡400多人,那個營基本喪失了戰鬥力。為此鄧華上報101,提出:打塘沽不如打天津,攻占天津就封鎖了北平敵人的海上逃路。攻占天津對封鎖北平之敵東逃更加有利。
101采納了他的建議,以少數部隊監視塘沽的敵人,用主力部隊攻占天津。隨後,鄧華兩個縱隊和特種兵從天津東面進攻,與西面進攻部隊一起,經過29小時激戰,一舉解放天津,殲敵13萬人。
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鄧華作為15兵團司令員,率先提出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設想。緊接著接受了韓先楚提出的在谷雨前盡快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的方案,以8個團乘木帆船強渡瓊州海峽,順利登陸海南島。
因此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前夕,101建議以鄧華換13兵團的黃司令員,協助彭總指揮誌願軍入朝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