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是誰啊?一票定乾坤!在遵義會議上,強助毛澤東確立領導地位

2024-05-15歷史

1935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國革命遭受重創,就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遵義會議如同風雲激蕩的戲劇拉開帷幕。

這時,一個英勇的身影突然挺身而出,他義憤填膺地怒斥博古和王明的軍事權威,投下了那扭轉乾坤的關鍵一票,助力毛澤東穩固領導地位。

那麽, 這位英勇無畏的戰士究竟是誰呢?

讓我們就來一起穿越時空,看看他如何在最危急的關頭力挽狂瀾!

在當年的戰火紛飛中,前四次的反「圍剿」勝利如同四盞明燈,照亮了紅軍的前行之路,讓他們得以稍作喘息。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第五次反「圍剿」會遭遇如此慘痛的失敗,紅軍傷亡慘重,仿佛一下子被打回了新中國成立前。

那時的他們,真是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之中,逃出生天遙不可及。

在這個關鍵時刻,蔣介石像是聞到血腥味的鯊魚,對紅軍展開更加猛烈的追擊。

當他得知紅軍有意轉移到烏江南岸時,更是如獲至寶,立即調整了兵力部署,各路人馬分頭行動, 把紅軍圍追堵截得密不透風。

他們不僅燒毀沿途的所有民房船只,還布下天羅地網,只等紅軍自投羅網。

面對這樣的絕境,紅軍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了緊急會議。

會議上, 毛澤東提出了轉向貴州北部的戰略設想,希望能以此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根據地。

這一想法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大家紛紛覺得,這可能是挽救紅軍於危難之中的唯一出路。

然而, 當時的領導權還在博古和李德手中 ,他們堅持要到湖南西北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和。

盡管大多數人贊同毛澤東的意見,但他們依然固執己見,與其他中央領導人爭吵不休,甚至還暗中散布謠言,說紅軍到烏江南岸就會拐彎去湘西。

一邊是蔣介石的虎視眈眈和嚴密封鎖,一邊是內部領導的紛爭和軍心的渙散。

所有的這一切,都被一個人默默看在眼裏。

他深知,要想讓紅軍走出困境,必須有更大決心和智慧來引領隊伍走向光明。

這個人,就是王稼祥。

王稼祥是安徽涇縣的驕傲,曾經到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學習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了一名共產黨戰士。

那時候, 他是軍委副主席和總政治部主任。

可惜在第四次反「圍剿」時,他受了重傷,只能躺在擔架上行軍,但還想跟紅軍一起沖鋒陷陣。

但博古和李德這兩人居然想把他當重傷員,留在老百姓家養病,甚至把生病的毛澤東也給留下了。

這可把大家給惹毛了,紛紛站出來為兩位大領導打抱不平。

毛澤東更是拼了老命,多次為王稼祥爭辯,最後博古才勉強同意兩人隨軍轉移。

就這樣,王稼祥和毛澤東這兩個傷病員,一個躺在擔架上,一個也躺在擔架上,在路上互相安慰,還不忘交流思想。

看著博古和李德的所作所為,他們心裏明鏡似的,這不就是典型的「左傾」冒險主義嘛。

再這樣下去,紅軍可就要全軍覆沒了!

這嚴峻時刻,毛澤東的處境尤為艱難。

盡管他身為臨時中央政府的主席,但在博古和李德的操控下,地位和影響力被嚴重削弱,軍政大權旁落,發言權幾乎為零。

然而,王稼祥卻對毛澤東坦誠相告,直言不諱地指出那兩人的錯誤決策正將紅軍引向絕路。

毛澤東深表贊同,兩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並達成共識: 必須盡快召開政治局會議,糾正錯誤的指揮。

王稼祥行動迅速,首先找到老同學張聞天,詳細闡述他和毛澤東的想法。張聞天聽後大為認同,並利用行軍和休息的間隙,不斷與兩人交換意見。

就這樣,三人逐漸形成了一致的觀點—— 不能再任由他人胡亂指揮,必須改變紅軍的前進方向。

統一了看法後,王稼祥又馬不停蹄地去找周恩來、朱德等同誌。

令人欣喜的是,他們的意見竟然不謀而合。

王稼祥的勇敢表達讓領導同誌們明白一個事實:

大家早已對博古和李德不滿,普遍認為只有毛澤東的指揮才是正確的。

就在眾人敞開心扉之際,紅軍歷經千辛萬苦抵達烏江,然而博古和李德仍頑固堅持錯誤路線,企圖讓部隊轉戰湖南。

但中央領導層不為所動,堅定地遵循黎平會議的決議,毅然率兵北上,成功突破了烏江天險,迅速占領了遵義城,使蔣介石圍殲紅軍的美夢徹底破滅。

1935年1月7日,紅軍進駐遵義城後得以稍作休整。

此時,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條件已經成熟。

誰也沒有預料到,這次會議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不僅扭轉了黨和紅軍的命運,更改變了中國革命歷史的走向。

1月15日晚上,遵義會議如期舉行。

參加這次盛會的總共有20人,包括了中央政治局的大佬,像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博古等重量級人物。

還有紅軍總部和各軍團的領軍人物,比如劉伯承、林彪、聶榮臻、彭德懷等猛將,甚至連共產國際的軍事顧問李德都來了。

按照會議前的約定,博古首先上台做了總結報告。

不出所料,一談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博古就大談敵人厲害, 把責任全推到客觀因素上, 就是不承認自己軍事指揮上犯了啥大錯誤,也沒意識到自己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

這時候,周恩來和張聞天看不下去了,站出來做了反對「左傾」軍事路線的副報告。

周恩來坦然承認,雖然這次失敗有客觀因素,但軍事上也確實犯了錯,還主動背鍋。

張聞天火力全開,直接懟了博古的報告內容,說把失敗全怪敵人是不對的,還一條條地駁斥了博古的錯誤。

博古這下可驚呆了,他怎麽也沒想到, 居然有人敢跳出來反對他、否定他。

博古都不知道該怎麽反駁了,只能氣得直哼哼,一看時間不早了,就找個借口說「明天再說」,趕緊結束了會議。

到了第二天晚上的會議,毛澤東第一個站出來發言。

他拿前面四次反「圍剿」成功的例子,狠狠駁斥了博古等人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還進行全面分析和有力批判。

在場的大部份人都覺得毛澤東說得太對了,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就是因為博古等人在軍事指揮上犯了大錯!

但還有人居然看不清局勢,這時負責共青團中央工作的何克全居然跳出來,不屑一顧地駁斥毛澤東的指揮,還振振有詞地說:

「哼,他的指揮也是從書本上學來的,沒什麽了不起的!」

毛澤東一聽,這哪受得了,立刻回敬道:

「李德那些人雖然受過軍事教育,但不過是紙上談兵,靠著地圖瞎指揮罷了!」

聶榮臻見狀,立刻出來為毛澤東月台,連珠炮似的舉出李德不懂軍事的例子,簡直要把李德說成個軍事小白。

朱德更是板著臉,嚴肅地警告: 「咱們得看清自己的斤兩,有什麽本錢打什麽仗,沒錢就別學人打洋仗!再這樣瞎領導,我們可就不奉陪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意見分歧大得就像兩條平行線,會場氣氛瞬間緊張得仿佛要爆炸,黨內鬥爭的火藥味濃烈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就在這時,躺在擔架上的王稼祥突然坐起身來,一臉正色地表示:

「我完全贊成並支持毛澤東的意見!」

接著,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博古和李德的軍事錯誤: 「要不是李德那廝一直拒絕毛澤東的正確意見,紅軍也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

李德一聽,臉色頓時變得鐵青,憤怒地盯著王稼祥。

可王稼祥根本不在乎,繼續火力全開地揭發兩人的惡行:

「他們兩人獨攬大權,壓制下面的人,卻對自己放任自流,這種領導方式簡直就是紅軍的災難!」

最後,王稼祥斬釘截鐵地說:

「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非得讓毛澤東來領導不可!

我建議改組中央軍事指揮機構,讓毛澤東參與軍事指揮!」

這番話一出口,全場立刻沸騰起來,朱德、彭德懷、劉少奇等人紛紛表態,一致擁護毛澤東的領導。

到了第三天夜幕降臨,大家決定,撤去博古和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並熱烈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從這一刻起,遵義會議猶如一道明亮的曙光, 正式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引領中國革命走向嶄新的高潮。

多年以後,毛澤東時常向人提起, 王稼祥是他最早的堅定支持者,正是王稼祥在遵義會議上投出了那至關重要的一票。

盡管遵義會議已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段往事,但它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卻是深遠而重大的。

它告訴我們, 只有走#深度好文計劃#自己的路,才能擁有無限廣闊的舞台和無盡強大的前進動力。

聽完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或許您有許多想法和感受想要分享,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