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白太傲,杜甫太迂,這就是為何不適合做官,朋友高適卻官路亨通

2024-05-11歷史

在唐代,有兩位詩人以他們的才華橫溢、情感深邃而聞名於世,他們就是李白與杜甫。

他們並肩被譽為唐代詩歌的「絕代雙驕」,一為「詩仙」,一為「詩聖」。

然而,盡管才華橫溢,二人的仕途之路卻充滿了挫折與遺憾。

其實李白與杜甫都不適合做官,李白的傲,杜甫的迂,都是官場大忌。換成哪個朝代,即便 換成現在,他倆的這種性格也得失敗。

李白:傲骨淩雲,詩酒風流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其人生軌跡幾乎是一部傳奇。

李白家境優渥,家裏有礦,娶的老婆都是宰相孫女,而且連續兩個都是宰相孫女。

到處旅遊,都有榜一大哥接待。帶火了無數景區。

高峰時刻,楊貴妃為其磨墨,高麗仕為其脫鞋,唐玄宗是其頭號大粉絲。

然後,李白就是太傲了呀。傲就是得罪人。傲,別人就要搞你。

「我輩豈是蓬蒿人」,是的,當時的大V賀知章都說你是謫仙下凡。

你自己傲,別人也使勁誇你,你就「欲上青天攬明月」,你就「興酣落筆搖五嶽」。

你還傲得參加永王之亂。你這是對當今新皇帝有仇嗎?別人屋檐下,都不懂低頭。最終落得個流放,也算是輕罪了。

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平滅永王之亂的,正是你的朋友高適呀,高適那時,官居禦史大夫兼淮南節度使、揚州大都督府長史,這是你想的當官的理想吧,可是高適達到了,李白卻最終成了反面。

李白的傲,不僅僅是對權貴的不羈,更是對自我價值的極度自信和對自由生活的無限向往。

李白的傲骨,體現在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邁宣言中,也體現在他不拘小節、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上。

李白傲的故事:

  •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年輕時的李白,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定離家遠遊,這種行為不僅是對傳統儒家孝道的挑戰,也是其追求自由、不受約束個性的體現。
  • 天子呼來不上船 :傳說中,唐玄宗曾召見李白,而李白因醉酒未醒,竟讓高麗仕為其脫靴,楊貴妃為其研墨,這一行為雖顯其才情,但也暴露了他的狂傲不羈,種下了日後失寵的種子。
  • 永王之亂的誤入歧途 :李白晚年加入永王李璘麾下,本以為可以實作自己的政治理想,卻因對政治局勢判斷失誤,卷入皇室內鬥,最終被流放,這不僅是他傲氣使然,更是缺乏政治敏感性的表現。
  • 杜甫:迂回曲折,憂國憂民

    杜甫,字子美,他的一生似乎總在追求著仕途的光明,卻又屢遭挫折。

    杜甫科舉屢試不中,就相當於現在幾次高考,都沒考上大學。

    44歲那年,被賞賜了一個「河西尉」的官職,杜甫嫌丟人,不要。

    是呀,杜甫的夢想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咱河西尉的小官,怎能滿足杜甫的遠大理想呀,怎麽實作杜甫的偉大抱負呀。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當過大官,還是五言律詩奠基人。

    其近祖是西晉大學者,還是滅掉孫吳國的統帥之一。

    杜甫是想追上祖上的榮光呀。

    唐肅宗即位,杜甫覺得新皇上位,機會來了,就跑去投奔。唐肅宗封杜甫為左拾遺。所以後人稱其「杜拾遺」。

    拾遺拾遺,雖然要守其正道,但杜甫就真的是去挑唐肅宗的刺了。

    唐肅宗父親即唐玄宗時代,杜甫處處碰壁。家窮兒死,慘成這樣。

    現在新皇帝升你官,重用你,結果你不好好站隊,涉入當今皇帝與太上皇之間的人事鬥爭。

    這杜甫書讀哪去了?只寫詩,不讀歷史嗎?弄得現在新皇帝又不安逸你。弄得杜甫只有到處流浪。

    輾轉到成都,嚴武推薦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後人把杜甫又稱為「杜工部」。

    其友嚴武,在新皇帝那,官至劍南節度使。

    其友高適,在新皇帝那,官至淮南節度使。

    對比一下,杜甫好好聽新皇帝的,官職肯定不止一個拾遺或工部呀。

    他的迂,不是智力上的不足,而是性格中的執著與理想主義。

    杜甫心中有著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深厚的家國情懷,他渴望能夠透過仕途實作個人抱負,改變國家和社會的現狀。

    但是,他不懂得變通,不懂得和光同塵,不懂得妥協的藝術。

    他生來就應該是一個憤世為民的詩史。所以,個人不幸,詩家幸。

    杜甫迂的故事:

  • 科舉屢試不第 :杜甫多次參加科舉考試而不中,這不僅僅是運氣不佳,也反映了他可能過於堅持個人文風,未能完全迎合考官的偏好。
  • 拒絕河西尉之職 :杜甫被賜予「河西尉」這樣的小官職時,他以「不為五鬥米折腰」之誌拒絕,這既體現了他的清高,也暴露了他不夠靈活變通的一面。
  • 左拾遺的直言不諱 :杜甫任左拾遺期間,敢於直言進諫,不避皇威,這雖是忠臣之行,但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顯得過於直率,最終導致自己不受重用。
  • 對皇家紛爭的介入 :杜甫未能深刻理解宮廷內部的微妙關系,多次在詩歌中直接或間接地涉及皇室矛盾,這種「迂」讓他在政治上步履維艱。

  • 詩與遠方:文學成就的永恒光輝

    盡管仕途坎坷,李白與杜甫卻在詩歌創作上達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他們的作品成為了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李白代表作:

  • 【將進酒】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 杜甫代表作:

  • 【春望】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李白與杜甫,一位以浪漫主義的壯麗詩篇激蕩人心,一位以現實主義的深情筆觸描繪人間疾苦。他們的詩作,超越了時代的局限,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一個傲,一個迂。

    對於當官來說,是大忌。這是李白和杜甫的悲哀。

    但對於後世來說,卻留下了一個「詩仙」,一個「詩聖」。

    這卻是後世萬萬人的幸運。

    李白和杜甫共同的朋友高適,以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代表的身份,與他倆一起名列唐詩排行榜上。

    可是高適,卻是一個仕途勝利者。

    當年,他們三人曾一起旅遊,都是白衣子弟時。

    可到了晚年,高適成了唐朝高官,平定永王之亂,居功至偉。

    電影【長安三萬裏】,以安史之亂後詩人高適回憶錄的方式,追憶與李白的往昔歲月,也穿插了杜甫。 這個視角就選得非常好,一個入世的勝利者,與兩個入世的失敗者。

    但是在後世的我們眼中,李杜詩歌萬古傳,這一點,就遠遠強過高適。所以,幸還是不幸,對後人來說是幸,對當事人來說,只能說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