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2年,蔣介石看到一篇報道後大怒,吼道:快讓他回來,別丟人了

2023-12-23歷史

1952年的一天下午,居住在台北士林官邸的國民黨總統蔣介石忙完了公務,正和往常一樣隨手翻閱起當天的報紙,此時距離他逃往台灣已歷時三載。

突然,坐在藤椅上的蔣介石勃然大怒,一旁的工作人員可被嚇得不輕,立即走到跟前小心翼翼地詢問道:「總統,發生什麽事了?」蔣介石指著報紙大聲吼道:「快讓他回來,別給我丟人了!」

原來報紙上刊登了這樣一條報道:「原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劉峙竟在印度尼西亞當小學教員,不僅如此,還因身份問題與人產生爭執,並引發當地媒體廣泛討論。」

蔣介石看後當然怒不可遏,要知道劉峙可是他在大陸時的嫡系將領之一,而其對蔣介石的無比忠誠也讓他的軍事生涯如魚得水,蔣介石更是對其一度寄予厚望。

然而,淮海戰役失利之後,蔣介石怒其不爭,當即將其罷免,一年後又失去了他的訊息,本以為他能就此安心隱居,卻不料在外國掀起波瀾,這可丟盡了蔣介石的臉面。

劉峙此人是如何成為蔣介石心腹的呢?本是國軍上將的他又為何背井離鄉寄身海外,甚至竟淪落為區區一小學教員呢?劉峙接到蔣介石讓其返台的訊息後,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關於劉峙的種種遭遇,還要從他悲慘的童年說起。

「屋漏偏逢連陰雨,男兒有誌初報國」

劉峙,於1892年6月30日出生在江西吉安縣廟背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當時還是清王朝統治的時期,各種苛捐雜稅壓得劉家喘不過氣來,他從一出生就經常忍饑挨餓。

然而這只是剛剛開始,在劉峙不到一周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因稻田放水一事與地主惡霸產生了爭執,隨即被他們活活打死,而劉家無權無勢,只能忍氣吞聲,母子二人開始相依為命。

可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久居鄉下的劉峙母親胡氏著實無法在農村把幼子養大成人,於是,她只能帶著孩子到吉安縣城碰碰運氣,謀個生計。

一番奔波之後,胡氏來到了一家爆竹店打工,不久後就被店老板看中,胡氏為了養活孩子,無可奈何,便只好嫁與他為妻。

然而,悲慘的命運仍在繼續,結婚不到半年,店老板就得暴病身亡,爆竹店也被他的兄弟們搶去,胡氏欲哭無淚,再次帶著小劉峙流落街頭。

又過了數日以後,胡氏與清軍統帶黃小山偶然間相遇,兩人一見鐘情,而黃小山對劉峙也很是疼愛,胡氏本以為能就此托付終身,可卻發現黃小山早已有了妻子,頓時傷心欲絕。

後來,部隊調防,黃小山不得已離開吉安,而胡氏為了孩子考慮,就委托黃小山代為照顧,自己一個人留在了這裏,隨後,黃小山就把劉峙送到了老家交由妻子唐氏撫養。

好在黃小山十分照顧這個孩子,在劉峙七歲那年就被送往了私塾讀書,可不幸的身世卻使他成為了同學們譏諷、嘲笑的物件,劉峙的童年生活一直戰戰兢兢。

或許是迫切地想要改變現狀,劉峙進入學校後就發奮苦讀,少年老成,學習能力和見識遠超他人,可由於唐氏還是偏向自己的親生孩子,每逢黃小山外出作戰的時候,她都會刻意刁難劉峙。

而劉峙卻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無論面對怎樣的不公,他都不會抗議,不僅如此,他還努力幫繼母幹農活,最終唐氏心有不忍,還是讓他一直在學校讀書。

1905年,劉峙在黃小山的陪伴下到了日本留學,可僅僅只在東京待了一個星期不到,他就被清政府勒令返回,原來當時孫中山正在這裏組織同盟會進行革命活動,清政府擔心這些留學生會加入他們。

可即便如此,13歲的劉峙還是接觸到了外界的廣闊天地,極大地增長了見識,特別是在東京知道了反清革命組織的存在,這使他逐漸產生了投身革命、報效國家的想法。

劉峙回國兩年後就主動辭別黃小山及其家人,只身一人外出闖蕩,不久後,就報考了清廷在湖南創辦的長沙陸軍小學堂,這裏是清政府專門培養新軍的地方。

可初入學堂的劉峙因為是一個外鄉人加上生活貧苦,還是被同學嘲笑、譏諷,然而他卻仍不以為意,多年來的流離促使他養成了隱忍、隨和的性格,面對大家的不待見,劉峙總是笑臉相對。

辛亥革命爆發後,劉峙隨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後來還參加了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1914年12月,正式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並在這裏結識了何應欽。

此後幾年,劉峙雖有出色的戰術素養和一定的指揮能力,可苦於沒有背景,仕途幾經坎坷,一直在不起眼的官職上原地踏步……

步入歧途,稱「是」將軍

1915年1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在北京不顧舉國民眾反對公然復辟帝制,隨即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譴責,不久後,護國運動興起,劉峙處於愛國熱情毅然辭職南下加入了廣州的護國軍。

此時的劉峙雖有晉升求職的渴望,可本質上還是投身沙場、報效國家的,所以在每次戰鬥中他都沖鋒在前,接連取得了幾場不錯的勝利,並逐漸受到了上級的器重。

可即便如此,劉峙的官職依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變化,升遷也很緩慢,然而不久之後,劉峙就得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1921年初,劉峙正式加入了由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隨後又被調往了粵軍第二軍許崇智部任中校副官,而此時的蔣介石正擔任許崇智的參謀長,兩人於此結識。

幾年下來,劉峙早已熟悉了官場的那一套,本來他對此也嗤之以鼻,然而悲慘的童年卻又使他產生了不斷往上爬的念頭,為了改變現狀,他逐漸喪失了從軍時的初心,開始努力尋找起晉升之路。

劉峙在和蔣介石的接觸中,發現他很有能力和手段,便想盡一切辦法和他接觸,幾個月下來,蔣介石對劉峙好感倍增,後來隨著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地位越來越高,劉峙也愈發地下定決心跟著蔣介石幹,並支持他的一切決定,逐漸成為了蔣介石的心腹。

在後來的北伐戰爭和中原大戰中,劉峙帶領部隊屢立戰功,頻頻幫助中央軍轉危為安,為蔣介石在形式上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1935年4月,被授予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一時風光無出其右。

然而身居高位後的劉峙卻一步步走向了萬丈深淵,早在蔣介石對紅軍進行多次圍剿的時候,他就甘為馬前卒,指揮部隊向紅軍進攻,而在抗戰爆發後,他又聽從蔣介石的指令,屢屢與八路軍制造摩擦。

此刻的劉峙已經徹底演變為蔣介石的信徒,把蔣介石的命令當做「聖旨」,他開始一味迎合蔣介石的行為,無論蔣介石說什麽,他都連連稱「是」。

於是,軍校學到的技術被劉峙忘記了,轉而以逢迎和投機獲得賞識,以致在真正迎敵時畏首畏尾、一觸即潰;保家衛國的熱情也被劉峙忘記了,反而以權勢作為謀取財富的手段,以致沈迷聲色犬馬,貪圖物質享受,這也為他以後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抗戰初期,劉峙按照蔣介石的命令率軍駐守保定,阻敵南下,可仗還沒打,劉峙就因害怕日寇,隨即帶著十幾萬國軍主力倉皇南下,潰兵千裏,致使中原大部陷於敵手,而他本人也因此遭到南京國防部的罷免,甚至一度被同僚稱為「長腿將軍」,遭人譏諷。

可沒過多久,劉峙憑借花言巧語和絕對忠心再次被一向任人唯親的蔣介石委以重任,擔任了重慶衛戍司令兼防空司令。

1941年初,日軍為了迫使蔣介石投降,加大了對臨時陪都重慶的轟炸力度,每天傾斜在重慶上空的炸彈不可計數,重慶軍民終日生活在暗無天日的防空洞中。

而此時的劉峙非但不想辦法改善防空洞的構造,以便於百姓生活,卻依然在貪圖享受,一次敵機轟炸過後,由於他的錯誤指揮,導致一處防空洞種出現了數千人踩踏事故,傷亡慘重。

可劉峙派人清理戰場時,卻為了一己私利,竟公然指示士兵優先搶奪死者身上的財物而置受傷的民眾於不顧,這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普遍不滿。

蔣介石這次也很生氣,當即把劉峙叫到了辦公室,然後對他一頓猛批,而劉峙早已摸透了蔣介石的脾性,無論蔣介石如何罵,他都一動不動地筆直地站在跟前,認真地回答「是」。

期間,蔣介石說道:「你這樣胡鬧, 是不是以為我是糊塗蛋?」

「是」,劉峙堅定地回答道,話一出口就意識到了錯誤,可蔣介石已經習慣了劉峙一直回答「是」,見狀也哭笑不得,當即揮手讓他出去,從此,劉峙就成了國民黨內著名的稱「是」將軍。

「校長,這個該……」

1946年6月,蔣介石不顧國內民眾對和平的呼籲,私自撕毀剛剛簽訂不到一年的【雙十協定】,指揮國民黨軍隊向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大舉進攻,而內戰爆發的第一槍就是劉峙率軍進攻中原地區劉伯承、鄧小平的部隊,這也體現了蔣介石對他的倚重和信任。

然而劉峙只是一個忠實的執行者,在戰役指揮中卻表現得相當糟糕,幾個月下來,劉峙坐擁絕對的優勢兵力,卻一直被我軍牽著鼻子走,連續重拳都打在了棉花上,而我軍則一連打了數場殲滅戰。

一年之後,劉鄧大軍更是在劉峙的眼皮底下巧渡黃河,千裏躍進大別山,直接把戰線拉到了國統區的後方,給南京造成了很大的隱患,這讓蔣介石十分惱怒,再次將其罷免,並調回了南京予以閑職。

轉眼間解放戰爭已經進行了將近兩年的時間,1948年5月,坐鎮徐州指揮的顧祝同升任國民黨陸軍總參謀長,何人駐守徐州就成為了蔣介石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一次作戰會議上,有些將領提出由杜聿明或者薛嶽前去,可蔣介石還是堅持讓劉峙復職趕往,引起了眾多國民黨將領的反對。

會後,有人說:「徐州乃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只豬,眼看大門會守不住。」

就連宋美齡也委婉地向蔣介石轉達了將領們的意見,可蔣介石卻說:「經扶(劉峙的字)最近幾年打仗確實不行,可國民黨內哪還有比他更忠誠的人呢?再說他在北伐的時候有幾場仗打得還是不錯滴,當下只能相信他能夠保住徐州了。」

於是,在得到蔣介石的肯定後,劉峙就在這年6月9日正式擔任了徐州「剿共」總司令,負責指揮徐州、蚌埠鐵路沿線數十萬國軍。

遼沈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兵力上超越了國民黨軍,進一步的決戰勢在必行,為此,11月6日,由我軍華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共同發起了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

而就在淮海戰役爆發之前,我軍就在劉峙的眼皮底下相繼解放了濟南、鄭州兩大省會城市,而劉峙由於害我軍強攻徐州,迅速命令國軍主力收縮到了徐州周邊。

其實,杜聿明就任徐州「剿共」副總司令的時候,就制定過一套完整的作戰計劃,並試圖以此在徐蚌戰場尋找戰機,一舉消滅兩大野戰軍,扭轉頹勢,可就在杜聿明被調往東北後,劉峙立即放棄了這一計劃,他覺得只要固守,憑借共軍簡陋的武器是不可能打進徐州的。

然而隨著黃百韜兵團的覆滅,劉峙開始產生了慌亂,他一時不知該如何守下去,於是他幾乎每天都要向蔣介石匯報情況,請示下一步的作戰安排,在電話裏經常會聽到劉峙說:「校長下一步如何安排?校長,我們是不是應該先撤離?校長我們該……"

而蔣介石又喜歡瞎指揮,兩人一拍即合,致使淮海戰場的國民黨軍經常暈頭轉向,再加上我軍粟裕等人對解放軍的正確指揮,淮海戰場的國民黨軍很快就被逐一消滅。

徐蚌會戰(國民黨方面對淮海戰役的別稱)失利以後,蔣介石再也無法忍受劉峙的無能,這次下定決心將其徹底罷免,也宣告著劉峙從此告別了國民黨軍的權力中樞。

然而,就在劉峙被罷免後的第二天,蔣介石迫於桂系李宗仁、共產黨、美方的三重壓力,主動引咎下野,與蔣介石素有齟齬的何應欽再次被李宗仁重用,而何應欽和劉峙是老同學,於是,劉峙再次被起用,在國民黨政府裏擔任了總統府戰略顧問一職。

然而隨著渡江戰役的勝利,南京很快就被占領,之後,解放軍迅速向南推進,而劉峙也只能連連退卻,廣州解放以後,劉峙因為不敢去台灣見蔣介石,便帶著幾個孩子和妻子黃佩芬一起逃往了香港,從此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執迷不悟,流亡海外

劉峙在大陸時本可以主動向我軍自首,和杜聿明、王耀武等在功德林改造過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一樣為新中國服務,可他始終執迷不悟,妄想著國民黨軍有朝一日能打回去。

1949年底,劉峙一行抵達了香港,因為他在國民黨軍中擔任了十幾年的高級將領,搜刮而來的財富不可計數,所以他覺得能夠在此逍遙一陣子,等蔣介石消氣了再申請回台灣去。

可沒過多久,十幾名從內陸逃往香港的劉峙的老部下發現了他的優越的生活,這些人實在氣不過,就跑到了他家,把家裏的值錢的東西洗劫一空,劉峙見狀也無可奈何。

而就在幾個月後,已經復職的蔣介石得知了劉峙在香港的訊息,因為氣還沒消,便以其「滯港久不歸隊」為由,罷免了他的一切職務,這讓劉峙很是難受。

因為害怕手下再來搶劫,劉峙便帶著家人拿著在銀行積攢的全部積蓄登上了前往南洋的客船,希望能找到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過隱居生活。

起初,劉峙打算前往新加坡居住,因為這裏的華人相對較多而且生活環境相對也還不錯,可他剛一下船就被當地的一夥強盜給盯上了,身上的財物又被搶走大半。

劉峙嚇得驚慌失措,便趕忙又回到了船上,繼續遠航,幾經輾轉來到了印度尼西亞,因為在離開香港之前,劉峙就托人用錢辦了一個假身份的護照,所以,港口的軍警並沒有發現他的真實身份。

然而由於揮霍無度已經成為了習慣,來到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逹還沒一個月,他就花光了幾乎所有的積蓄,為了生計考慮,他不得以把家遷到了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的茂物市。

身處異鄉,年過半百的劉峙這下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為了養活幾個孩子,他和妻子黃佩芬開始到處尋找工作謀生,可自從成為蔣介石身邊的紅人以後,他就忘記了自己童年的悲慘遭遇,整日養尊處優,哪裏會做雜事,所以,一連幾天,他都只能悻悻而歸。

此時的劉峙一家人,僅靠妻子黃佩芬一個人的薪資生活,原來黃佩芬是北平師範大學畢業的高材生,而且能歌善舞,很快就在當地的一所小學做了一名漢語教師。

黃佩芬是在劉峙擔任重慶防空司令時與他相識的,當時劉峙追求她時絲毫沒有一點架子,而且對她很是疼愛,黃佩芬很是感動就答應了他的求婚,婚後黃佩芬一直陪伴左右。

此時的劉峙對妻子滿是感激,但又心懷愧疚,他也在努力地尋找著工作,可始終沒有結果。

1952年初,黃佩芬突然接到香港發來的家中來信,需要緊急回香港探親,在臨走之時,她突然想到劉峙曾經上過學,便向學校校長申請讓劉峙代她教一段時間的漢語,校長很是善解人意,便答應了。

劉峙本不願去,可又別無他法,妻子去香港期間,幾個孩子總不能喝西北風,考慮過後,劉峙就來到了學校教學。

然而令校長沒有想到的是,劉峙的漢語水平在當地可算得上是非常不錯了,而且他還懂一些簡單的英語,不僅如此,他在無意間講授的地理知識也深受學生歡迎,於是,校長決定正式聘請他擔任小學教員,劉峙也沒拒絕,就繼續幹下去了。

原來劉峙畢竟在年輕時學習成績突出,教外國學生漢語自然也不在話下,而又曾在軍官學校接受過系統的訓練,對地理知識更是了如指掌,之前赴日留學歸來後又專門學習過一段時間的英語,可以說這些「末節」此刻才是他的立身之本。

可即便生活如此困頓,劉峙還始終心心念念著回到蔣介石身邊繼續效力,他一直透過報紙關心著蔣偽政權的動態,而自從他離開香港後,蔣介石就失去了與他的聯系,一度以為他就此過起了隱居的生活,慢慢地也就消了氣,畢竟曾是心腹愛將。

1952年3月的一天晚上,劉峙忙完工作,隨手翻起了一張報紙,卻震驚地發現報紙上有人竟然有人以他的名義發表講話,這讓他十分生氣,連夜寫了一封自證信,第二天一早就寄給了報社,以表明他才是劉峙。

不出意料,這件事一經爆出就在當地引起了轟動,誰能想到曾經顯赫一時的國民黨上將如今竟在異邦的一所小學當教員,采訪他的記者一波接著一波,輿論很快就傳到了國外,於是便有了開篇提到的那一幕。

話說劉峙收到蔣介石派人從台灣發來的讓他返台的訊息後,頓時聲淚俱下,他覺得「校長」沒有忘記自己,對此,他很開心,他決定立刻到台灣去。

可當時印度尼西亞已與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建交,國民黨高級將領返台勢必要經過一番曲折,不過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劉峙幾經輾轉還是順利回到了台灣。

距離二人從南京分離已經過去了四年,劉峙在台北的士林官邸再次見到了蔣介石,兩人還是和之前一樣進行著不對等的交流,而無論蔣介石如何批評他的「丟人行為」,劉峙依然連連稱「是」。

不過,劉峙卻再也沒有得到過重用,此後幾十年裏一直擔任虛職,最終郁郁而終,而劉峙後半生的悲慘經歷便是當時眾多執迷不悟的國民黨軍官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