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回顧大將粟裕,為何建國後官位越來越小,陳賡說出實情

2024-06-08歷史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國家統一努力的大將基本上都成了國家的中流砥柱,但唯獨有一個人不是這樣。粟裕從解放軍總參謀長的位置一路下跌,最後竟然成了軍事科學院的副院長,作為十大將軍之首的粟裕難道真的淡泊名利嗎?

陳賡曾經評價粟裕說:"古往今來,不喜歡迎合別人和功勞大的人往往不受歡迎,粟裕卻是兩樣都占了。"的確是這樣,粟裕性格耿直,不喜歡拐彎抹角,常常是有啥說啥;另外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帶來的三野部隊創造了許多以少勝多的戰役,甚至解放軍十大經典戰役中有四個都是粟裕參與指揮的,不得不讓人心生妒忌。但軍隊內性格古怪、戰功赫赫的人不在少數,就憑這些也不完全能讓粟裕官職一直走下坡路,其中什麽其他原因在內?

粟裕性格耿直,為此曾得罪了不少中央領導,最為出名的是當時因為部隊渡江問題和毛澤東產生爭執。當年毛澤東下令部隊渡江作戰時,粟裕看了看情況之後堅決不同意,不管毛澤東如何勸阻,軍委如何下命令,粟裕部隊就是堅決不渡江。最後過了幾天後,粟裕才帶領部隊渡江成功。雖然戰役最終獲得成功,但粟裕拒不服從中央命令,和毛澤東分庭抗禮還是讓人心中多少有些不舒服。

新中國成立後,粟裕接下徐向前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位,負責全國各大軍區和武裝力量的指揮調動。1954年,粟裕提議組建戰略部隊,由解放軍總參謀部直接調派,和平時期在各大軍區服役,一旦突發緊急戰事就由總參謀部應急使用。當時彭德懷沒有透過這條意見,認為各大軍區已經體系完整,沒有必要再增加新的部隊。一般來說,當意見被否定之後,都會去重新斟酌一下,但粟裕顯然更為耿直,堅持己見,最後和彭德懷鬧得很不愉快,總參謀長的職位也被架空。

平心而論,粟裕組建戰略部隊的想法是好的。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世界並不和平,要想讓國家發展高枕無憂,就必須做好萬全準備。但對於當時的軍隊體系來說,在各大軍區內部插進去一支不屬於軍區的隊伍,勢必會造成不少矛盾。這也顯示出粟裕考慮問題仍然處於戰爭層面,誰叫他是個軍事天才呢?

粟裕的軍事才能無人不知,和林彪不打無準備的仗不同的是,粟裕偏偏喜歡挑戰自己,即便是己方在實力上遠不如敵軍,也要拼一下試試,孟良崮戰役就是其中的一個經典例子。作為解放軍十大經典戰役之一的孟良崮戰役,粟裕帶領二十多萬三野軍隊和國民黨四十五萬軍隊在山東平原展開較量,最後以解放軍擊斃張靈甫,大獲全勝而告終。

有了前幾次失敗教訓之後,國民黨軍隊開始穩紮穩打,尤其是在對付粟裕的時候,集中優勢兵力出擊,把解放軍攆到膠東海邊。當時,粟裕和陳毅的軍隊已經到了不能撤退的地步,坐等只能是覆滅。對面的國民黨七十三師是個典範部隊,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和給養,讓這個部隊在戰場上無所不勝。粟裕想要尋求出路只能從七十三師、七十四師入手,當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得知粟裕想要故技重施圍殲自己時,決定來一個"中心開花"的計謀,誘惑粟裕部隊圍殲自己,在外圍則是依靠不遠的國軍對粟裕實行圍剿。

張靈甫帶領部隊撤退到孟良崮,粟裕帶領部隊打了兩天都沒有打下來。這時,張靈甫犯嘀咕了,按說這國軍部隊應該快到了,怎麽不見援軍出手呢。事實上,在得知張靈甫計謀之後,蔣介石曾飛到徐州督戰。但國民黨部隊內派別林立,大多數頭領都想保全勢力,即便蔣介石在徐州坐陣,也無法迅速調集山東部隊。

部隊於十六日下午全殲七十四師主力,即便在這時,國軍援兵依然沒有到來,張靈甫在戰場上犧牲。孟良崮一戰,解放軍大獲全勝。這樣的戰役粟裕指揮了很多,甚至在解放之後還被作為解放台灣的首選將領。

但正如陳賡所說,粟裕性子太直,功勞又太大,性子直不好與人結交,功勞大令人嫉妒,所以才在和平年代越走越遠。不過粟裕向來只嫌官大,不嫌官小,平生也淡泊名利。其實,對於老一輩革命黨人來說,國泰民安就是最大的向往了,哪裏還會追求功名利祿。